劉秀奪得天下後為何還要用原來的國號“漢”?

把__留給__


在我國,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那麼光武帝劉秀為何沿用國號“漢”呢?

‖宣示正統

《後漢書》: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發生舂陵節侯買,買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性勤於稼穡,而兄伯升好俠養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比之高祖兄仲。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他是漢室後裔,在政權更迭頻繁的時期,具有很強的合法性,沿用國號“漢”,就是為了宣示正統性。

‖漢朝統治影響力極大,已經深入人心

漢朝歷史上是自秦統一天下後,另一個強盛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在我國有“強漢”的稱呼,統治了接近二百年的漢朝影響力極大,統治深入人心。漢高祖立下的“白馬之誓”也是極具影響力的,王莽篡政沒多久,各地紛紛反抗就是例子。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的農民不會自己做皇帝,因為他們怕出身的原因無人擁護他們的起義,所以決定找一個有身份的人來鎮場。他們也有各自擁護成皇帝的人選。一個是劉玄,另一個則叫劉盆子。為什麼選他們呢?因為他們姓劉,而漢朝皇室也是姓劉的。漢朝統治深入人心,光武帝沿用“漢”國號也是必然。

‖表明法統

建武元年,劉秀在洛陽立廟祭祀高祖、文帝、武帝三位西漢皇帝,次年佔領長安後,才將西漢十一位皇帝統一立廟祭祀。因為漢朝實行的是“七廟制”,有了高祖、文帝、武帝廟後,再建當世皇帝的四親廟(從自己往上數四代)就行了,本來劉秀需要建立西漢元帝、成帝、平帝、哀帝就行了,光武帝劉秀將四親廟建成自己這一支的四親廟(就是劉秀自己的高祖父劉買往下四代),組成了七廟。

劉秀死後的諡號“漢世祖光武帝”可以得到佐證:稱“祖”是因為開創;稱為“光”是因為他延續了大漢國祚;稱為“武”則是因為他英明神武,平定了天下。他沿用“漢”國號,表明自己的法統性,也是為了更好的統治。


源稚生


劉秀得天下後仍沿用“漢”的國號,一笑認為主要出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劉秀認同自己與劉邦之劉姓本是一族,自己身體內淌著漢高祖的血

其實劉秀是根紅苗正的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只是他不是嫡系子孫,乃是旁系子孫。

事情是這樣的,漢景帝有一晚去自己寵妃那裡過夜。結果當天寵妃可能處於生理週期,但是又不想弄得皇帝不高興,就派了一個年輕美貌的貼身婢姬唐笑兒冒充自己伺候皇上。黑燈瞎火的,漢景帝不明所以,加上喝了點酒,就和唐笑兒翻雲覆雨了一番。

結果唐笑兒一炮打響,珠胎暗結,生下來後來的長沙定王劉發(劉秀五世祖)。

二、劉秀為重視劉姓、讓劉姓重放光彩,認同自己與王莽所篡的劉漢本是一家

儘管劉秀的身世是正統的皇室血脈,但畢竟是比較偏遠的一支,延續到了他父親劉欽這一輩,早已無爵可襲;再加上王莽篡漢,劉姓宗室的榮耀也消失殆盡。所以他劉秀為重視劉姓、讓劉姓重放光彩,認同自己與王莽所篡的劉漢本是一家,承襲“漢”的國號,可以讓二劉同放光彩。

三、劉秀為安撫天下臣民

劉秀能耐再大,天下不是他一個人打來的。在他起事之初,就打著大“漢”血脈的旗號反對王莽,人心思定,人心思漢,所以有很多人才投奔而來,因此,劉秀沿用“漢”的國號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安撫天下那些臣民和為和平犧牲的亡靈。

總之,一個國家的國號肯定是經過激烈商議才定下來的,不管是出於血脈還是國家的太平,事實證明光武帝劉秀的選擇是正確的。

一笑就說到這裡,歡迎大家評論留言一起討論。





一笑春風萬兩金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劉秀的一些介紹。劉秀:字文叔,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世孫,因為“推恩令”的原則,他這一脈被官職遞降,最後淪為平頭老百姓,其父也只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做了一個濟陽縣令這個小官。但是儘管如此,他也是漢室中人,劉氏一脈。

面對他人的威脅,也就是王莽,奪了自家的天下,肯定是不舒服,就像我們一樣,雖然家裡有些親戚很遠了,但是別人真的毀了這一家子,作為一脈的多少還是會管一點的,又何況是皇室天下呢。

然後又說一點,劉秀起義去反抗王莽政權,僅憑自己一個平頭老百姓的身份去起義有什麼作用呢,在大街上喊我要起義,誰會理睬,搞不好第二天就被抓起來了。

要想起義,肯定要得到一些貴族的支持,這樣才能有人力,物力,財力。於是就有了起義的理由,讓一些貴族去支持你,那就是光復漢室。

剛好,王莽奪得政權,很多貴族的權利被剝奪,利益被損害,他們都想推翻王莽政權,一個“光復漢室”的口號,就是一呼百應。

然後物力,財力有了保障,就剩下人力了,也就是武力,招兵買馬,打仗總需要人的。王莽有著“穿越者”的稱號,是因為他的很多政策都是現代才有的,他在一個封建社會就這麼玩,肯定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況且在那時候,封建統治的政策才更適合老百姓,這樣,百姓之中也有人不滿,希望恢復漢室統治,也就有了人力。

這些都齊全了之後,打仗也勝利了,王莽政權被打敗了,就是立國號的事情了。起義之前可都是跟別人說我要光復漢室,人家才幫助你的,建國之後肯定要延續漢朝統治啊,於是還是改名為漢,這樣才能符合大眾的心意,不然欺騙別人,不僅不利於統治,可能還會步入王莽的後塵。

最後便是我們所知道的東漢了,劉秀也成為了東漢的開國皇帝。


老黑說說事


劉秀白手起家建立東漢王朝,為什麼要使用“漢”為國號?

我們知道,劉秀是劉邦根正苗紅的後代,這一點不可否認。西漢末年,王莽亂政,奪了他家的江山。

劉秀在掘起之中,也沒忘記他是漢室之後,所以開國之後也不敢忘記。

當然,如果把一個國家的治理緊緊用道德情感上來衡量的話,那就膚淺的沒意思了。

最根本的結果是,漢朝的影響力在當時還是很大的。劉秀白手起家,他急需要的是一種底蘊支持,而承接大漢的光芒,毋庸置疑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光武帝劉秀,確實是一個能人,比之高祖劉邦也不為過。但是也正是他沒有獨立門戶,所以東漢的光芒始終被西漢遮住了。

當然,東漢不出名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除了光武帝之外,東漢沒有出現一個可以劃時代的皇帝,不同於西漢有漢高祖、文帝、景帝、漢武帝等等。

總歸來說,不評價東漢,單論劉秀,是值得我們豎起大拇指的一個人。


看點兒歷史


因為他是劉邦的後裔,而且用漢這個國號會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即便是現在,你也被稱為漢人不是?不止他用這個國號,後來很多人都用過漢這個國號。

除了劉秀之外後來建立的政權以“漢”為國號的有:(公元 221—263)三國之一。史稱季漢,又稱蜀漢。劉備所建 。(公元 304—329)東晉十六國之一。西晉時劉淵稱漢,後改為趙,史稱前趙。(公元311—347)東晉十六國之一。西晉時李雄稱帝,國號成,至李壽時,改號為漢,史稱成漢,也稱後蜀。15、(公元947—951)五代之一。史稱後漢,劉知遠建立。 (公元951—979)五代十國之一,史稱北漢,劉崇所建。(公元917—971)五代十國之一。劉隱稱帝,國號漢,史稱南漢。

東西南北的漢被叫了個遍。


菩提音樂


劉秀當年起兵反抗王莽的口號就是恢復漢室,因此得到了貴族們的一致響應。為什麼這個口號能得到貴族們的響應呢?主要是因為王莽篡政後,貴族們發現自己原來在漢朝時的權利和各種利益被剝奪了,於是當時的王公貴族們紛紛反對王莽政權。

在古代,一個政權的存在離不開貴族們的支持,如果想要長期統治那就更加離不開他們了。所以歷朝歷代統治者們的利益與貴族們的利益是保持平衡關係的,而王莽篡漢本來就不得人心,最主要就是與貴族們沒有建立很好的利益關係就匆忙改革。而改革讓貴族們的田畝分給老百姓,剝奪了貴族們的根本利益,而老百姓卻埋怨沒有耕田工具。

王莽下令不得買賣奴隸,而奴隸卻恨透了王莽。因為在封建社會,奴隸們沒有生存能力,他們靠給地主和貴族們打工維持生活。如今被遣散回家,而政府又沒有及時幫他們找好工作,吃飯都成了問題,他們怎麼能不恨王莽?所以他們覺得自己當奴隸沒什麼問題,問題是隻要能吃飽飯。而貴族們失去奴隸卻沒有人幫他們幹活了,於是貴族也恨王莽。

所以王莽的改革中貴族和老百姓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利益,於是紛紛起兵反抗王莽。而劉秀打著漢朝的旗幟容易籠絡人心,老百姓和貴族們心裡向著漢朝,只有漢朝才能持續他們的原有利益。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劉秀本身就是劉邦的後代,奪得天下後用漢作為國號可以向天下宣誓政權的正統性。有利於政治上穩定和國家長久統治。






笑談趣史五千年


是為了宏圖大展,恢復、拓展先祖劉邦的西漢大業!


齊聲喚賢


劉秀是沒落貴族後代,傳到劉秀的時候,五福都出去了,基本上也就跟劉氏皇族沒什麼關係了,他已經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了。

王莽之亂,成立大新國,雖然王莽是穿越型的君主,實行現在的市場化經濟,還發明瞭遊標卡尺,但鞏固皇權必然經歷一番血雨腥風,但是劉氏正統還是要的。

劉家兄弟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義無反顧豎起大旗造反了,但皇室後裔的名頭是政治需要,人心向漢,順應潮流。等劉秀登基,用漢家稱謂順理成章。只是,劉字還是那個劉字,但光武帝定都洛陽,實際是一個新的劉姓政權了。


羊串三葉


一,他本來就是高祖劉邦後人。二,稱漢便於籠絡人心

三,稱漢宣示其王朝的正統

四,從其認漢元帝為父親就能看出來王朝正統繼承的重要性。


儀曉雯


一是劉秀本人是劉氏後人,興復漢室這一提法響應者眾。二是漢朝氣數未盡,人心未散,用漢朝國號易籠絡人心,沿襲漢制也是順應當時民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