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创作与展厅效果——入展作者自述作品创作过程

■常 猛

笔:兼毫

墨:玄宗

纸:白色宣纸

砚:端砚

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征稿启事发布后,我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书写楹联作品投稿,楹联字数较少,只需把单字写精彩,章法调整好即可。

1.楹联的章法。楹联作品竖幅悬挂,明代费瀛在《大书长语》中说:“每教后学写字用低案,写毕须高揭,字有平铺尽可,而竖看煞不好,有平放不觉其好,悬看却好者。盖平铺只见下亭,必高揭远观,全体悉在目中也。”

楹联创作与展厅效果——入展作者自述作品创作过程

常 猛 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入展作品 规格180cm×30cm×2

平面构成是一个二维的构成系统,要将构成作对比的处理,处理好构图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小、方圆、连带、曲直、长短等的控制。整篇布局应该有节奏变化,即呼应与对称、疏密变化、空间变化。

在我的这件楹联作品(如图)中,“深、书、联、藕”四字较为密集,“抄、栏、风”三字相对疏朗。且单字“抄、栏、风”三字空间变化较大,在章法上形成呼应。清人邓石如说:“点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用于自己作品的章法表现之中,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与表现力,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增加楹联作品的丰富性。

楹联创作与展厅效果——入展作者自述作品创作过程

2.楹联的风格。楹联实用性较强,好的楹联作品无论是在个人书房、寺庙的悬挂,还是在书法展厅展出,都离不开“高古”二字。高古的楹联作品气韵生动、开合有度,在形式上没有过分的装饰,简约大方,更能够让观众去细品此件作品的书法本体艺术,这也是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所应该拥有的价值。

我的这件楹联作品主要是取法二王书风,用笔上加入了米芾沉着痛快的感觉。章法上横向对比字与字形成了参差错落,不同于常规的字字对齐的形式。比如“桐、雨、曲、句、花”五个字较小,“抄、书、栏、风”四个字较大,形成了大小的对比。在纸张的选择上,我选择了白色宣纸,因为白纸黑字对比的效果更为突出。印章的使用也是坚持简约的原则,印章使用过多,容易喧宾夺主。

楹联创作与展厅效果——入展作者自述作品创作过程

3.楹联的内容。通过对国展中楹联入展作品的研究,我发现大多数作品为七言联,自作联的比例也占不少。自作联是根据个人性情与才华来撰联,颇能显示一个人的文学修养,但创作对联内容要求语言精练,音节和谐相符,结构整齐对称,难度较高。

从展览角度来看,虽然提倡自作联,但是很多作者的自作联内容还是存在明显的问题,与其因为内容不佳被淘汰,不如认真研究前人的楹联内容来创作参展,这样更稳妥一些。所以,我选择的是一副内容为“深院抄书桐叶雨,曲栏联句藕花风”的七言联,出自明代贝翱《吴门会故人楼文渊》。此内容格调较高,并且我在翻看历届国展作品集时没有见过该内容的入展作品,这样就避免了抄袭的嫌疑。

楹联创作与展厅效果——入展作者自述作品创作过程

参加展览,作品内容非常重要,很多优秀的作品在内容上多是自作诗文,这就要求书家要提高文学修养,做到文艺兼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