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临死前想要杯毒酒自行了断,叛军为何拒绝?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

文史砖家


“我这美好的头颈,不知道会被谁砍下来?”隋炀帝杨广在镜子前照了又照,对着身边的萧后说。

萧后一听大惊失色,忙问道:“陛下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

杨广忧伤的看着萧后,轻轻的说:“世间贵贱也好,喜怒哀乐也好,都是循环更替的,有什么好悲伤的呢。”但是他的表情出卖了他,萧后静静的看着杨广不说话,她想起了杨广曾对她说过的另外的话。

杨广以前曾学会了点占卜和相面之术,在来到江都之后,爱上了喝酒,经常半夜都摆上酒让萧后陪着喝酒,有一天,杨广看了看星象,醉呼呼的对萧后说:“外面有很多人想杀了我,但是我可以做长城公陈叔宝,你也可以做沈婺华(陈叔宝的妻子),我们现在只管饮酒作乐。”

萧后知道杨广其实是害怕死亡的,也知道杨广的这种害怕其实已经存在了数年,在六年前攻打高句丽失败之后,杨广就已经开始半夜做恶梦,只得夜夜由好几个妃子温柔的安抚才能让杨广睡个好觉。而后来又发生了那么多事,杨广曾在雁门被突厥人吓得大哭,也曾在宫殿失火的时候藏到草丛里,他已经越来越不像一位帝王,而像一个失去了前进方向的孩子。

所以他丢下了两京,躲到了这江都,但江都就一定安全吗?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即便所有的大臣都告诉杨广各地的起义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杨广自己怎么可能感觉不到危险?他经常在下朝的时候换上普通的衣服,头上戴上福巾,身穿短衣,拄着拐杖走遍行宫的每一个角落,恨不能将所有的景色都储存在大脑中。

毕竟留给他的日子不多了,他只想在江都这个地方度过最后的日子,但是他的决定却惹怒了骁果军,骁果军本来大部分都是杨广在关中招募来的,他们成为杨广的禁卫军,一直跟随着杨广到了江都,但是这里毕竟不是他们的家,他们思念关中,时时刻刻都想回到家乡,而杨广偏偏决定在江都不走了。

于是很多骁果军开始逃走,不过无一例外的都被杨广抓了回来处死了。但后来司马德戡们商量反叛就高级多了,他们并没有急着跑,而是一直在商量对策,并和宇文述的两个儿子联手,想要直接除掉杨广,回到关中干一番大事业。

一个宫女知道他们在商量反叛后,就对萧后说:“外面的人都想要反了。”萧后说:“那你去报告给陛下吧。”结果杨广一听把宫女给杀了,他不想听到这些,他也不相信这些。

后来再有人对萧后说反了的事,萧后直接说:“天下的局势已经到了现在的地步,已经不可能有什么改变了,还是不用报告了,免得陛下听了会担心。”

杨广娶了萧后这么多年,两人的感情一直是很深的,但是,萧后几乎不具备什么政治能力,她只温柔的陪着他,却帮不了他。

骁果军们的计划已经商量好,他们选择让宇文化及这个胆小懦弱但官职最大的人来做领袖,但是真正发动叛乱的时候却不需要宇文化及的出现,他只需要享受胜利的果实即可。

618年三月初十的晚上,骁果军行动了,他们里应外合,将宫中都换上自己的人马。第二天一早,司马德戡等就带着人马从玄武门进入直奔杨广的住所,杨广知道后换上衣服往西边跑去,还是被令狐行达找到,杨广问:“你是要杀死我吗?”

令狐行达回答说:“臣不敢,只是想护送陛下西归罢了。”

杨广又问一同谋反的裴虔通:“你是我的旧部下,为什么要谋反?”

裴虔通说:“臣不敢谋反,只是将士们想家,所以想护送陛下西归。”杨广赶紧表示马上就西归。但是宇文化及等人却并不想让杨广继续活着,宇文化及让裴虔通等人赶紧把杨广带回去杀死了事。于是大家将杨广带回了寝殿,准备按照正常的程序将他杀死。

杨广先问:“我有什么罪呢,非要如此?”

马文举将把杨广的罪行说了一通,杨广听完后说:“我确实对不起百姓,但你们,谁不是享有荣华富贵,说吧,今天谁是主谋?”

司马德戡说:“全天下的人都怨恨你,哪只一个人?”

然后他们派出了封德彝宣布杨广的罪行,却被杨广一句轻飘飘的“你可是士人,怎么也干这种事?”给说了回去。他们只好直接上场杀,先杀了杨广最小的儿子杨杲,然后准备杀杨广。

杨广阻止道:“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怎么能动刀呢?给我一杯鸩酒吧。”

但是众人却拒绝了杨广,开什么玩笑,都死到临头了,还想自己选择死法,再说紧急关头谁也不愿意折腾出去找鸩酒。杨广也知道自己能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多了,于是将练巾解下来交给了令狐行达,留个全尸总可以了吧?令狐行达就用练巾勒死了杨广。

好歹天子的颜面并没有折损干净,但又有什么用呢,大隋都亡了。


萧晓四姑娘


在历史上大家都习惯性的认为了杨广是一个暴君,年轻的时候,虽然有为,但是后期贪念美女,奢华生活,致使全天下人们揭竿而起。那么杨广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有一天,他竟对着镜子哀伤地说:“好头颅,谁当砍之?”他备下了一缸毒酒,对他的宠妃们说:"贼兵若来了,你等先饮,然后朕也饮之。"其实,隋肠帝很怕死,还幻想能得到宽恕,他对肖后说:"痛痛快快地喝酒吧,不管怎样,朕不失为长城公,卿亦不失为沈后。(长城公,是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降隋以后隋给他的封号,沈后即陈后主的皇后。)

  然而,当隋炀帝死的那天来临的时候,禁卫军哗变了,隋炀帝怕被杀头,便从身上解下一条绢带,递给禁卫军头领,让他把自己活活勒死了,死时年仅50岁。

同时被处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隋炀帝死后,肖皇后和宫人用床板做了三口小棺材,将其装硷,草草埋葬了。后来,江都太守陈核又把他改葬在江都城西的吴公台下,以后又移葬雷塘。

  民间传说,因隋炀帝作恶多端,他葬在哪里,雷就轰到哪里。隋炀帝墓后来渐渐荒芜。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被住在雷塘附近的扬州学者阮元发现,现陵前有阮元重修时所立的碑,碑上刻有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授所书"隋炀帝陵"四个大字。

南朝后主是在隋炀帝即位那年即604年死去的,当时,这位雄心勃勃的新皇帝赐给死去的陈后主一个贬称"炀",意思是说他一生贪图花天酒地而荒疏了政务。显然,他是在嘲弄这个亡国之君。但是,没想到,14年之后,隋炀帝自身,也被大家称为了“隋炀帝”。


历史秘密


这件事情说起来的话也是一个哭笑不得的理由,那就是叛军根本就没有准备好,说要把天子给拿毒酒杀死,结果天子突然说我要喝毒酒而死,这才是天子的死法!

隋炀帝手底下这些人为什么会背叛隋炀帝?并不是说隋炀帝不得明星,然后这些士兵跟着底下的老百姓一起模仿了,不是这个原因,毕竟每一个统治阶层都有自己的一个核心利益群,而守护隋炀帝的这批禁卫军可以说是隋炀帝手下的既得利益者。

讲一句实话,手底下的这些平民老百姓死多少关?这批禁军有什么屁事儿?他们也不至于为了这些平民老百姓去叛变隋炀帝,而且平日里面欺凌霸市的少不了他们。

这一批人被判隋炀帝是因为思乡情切,就是一群人想家了,但是隋炀帝又喜欢江南的生活,一直想呆在江南,所以这批叛军开始背叛了,他们就选择说实行历史上面比较让人敏感的一个词,兵谏!

但是这个情绪被人给利用了,有些人就利用这些情绪打算做一个票大的事情,这也就是与文化及为首的一批人所做的事情,(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他们想杀了隋炀帝取代隋炀帝的地位,然后成为天下的主人,至少保住这一块儿江南地盘没有任何问题。

照理来讲,做这种事情,那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结果历史上面出现一个比较奇葩的事情,这些叛军抓到隋炀帝之后,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有可能隋炀帝之前对待他们比较好,没有直接下杀手!反而双方开始聊起天来了。

这一来二去,大家原先的那股怒火不知道怎么了,都被消灭了一大半,感觉隋炀帝这个人平时里带自己还是挺好的,咱们为什么要杀了他呢!这个时候领导这一次叛乱的大臣也开始犯难了,本来说好了手底下这些背叛的士兵提着刀把隋炀帝乱刀砍死不就完了嘛,你们怎么把她留下来了,现在怎么杀手底下那帮士兵肯听你的去杀隋炀帝,那简直就是接下来挖了他的坟,砍了他的头都不够谢罪的。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就让他自杀吧,问他你想怎么死吧,隋炀帝也是配合呀,他说既然如此,给我一个天子的死法,我想喝毒酒而死。哪有准备这个玩意儿?本来说好乱刀砍死你的,手底下人不怎么干,我能怎么办,说没毒酒,你自己在选一个死法。

隋炀帝想了想,看你们也没准备什么东西,自己把自己胸前那个白绫给解了下来,然后吊在梁上面,说我自吊!

所以这件事情本质上来讲是这些叛变的士兵没有按照预定计划来,结果中间出了岔子,把隋炀帝一直留到跟他们聊了一段天以后,手底下士兵不愿意乱刀把他给砍死,所以问他怎么自杀,结果自杀的时候没有做好准备,只能够让隋炀帝自己解决。

这就好比前些年的卡扎菲,卡扎菲如果说当时他没有被那个士兵直接给打死的话,也是让他自杀。

怎么样?听着是不是有点懵逼?


漩涡鸣人yy


三征高句丽濒临崩盘的隋朝,迎来杨玄感的第一波冲击后,民变四起,河济江淮荆襄江南,无地不出现义军,大业十二年即616年,雁门人翟松柏在山西起兵,东海卢公暹固守苍山,清河张金称率军攻克河北平恩之后,又连克武安、巨鹿、清河各县,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在大变乱面前,正在洛阳曾经自负雄才的隋炀帝胆怯了,深感回天无力,做了缩头乌龟,奏报报说变乱情况他就不喜,说变民少了他就高兴。七月,隋炀帝留下孙子越王杨侗、光禄大夫段达等人留守洛阳,自己率领大队人马开始第三次南巡江都。


此去名称巡游,实是逃亡,江都是杨广经营多年的旧地,兼之隋时全国经济已经南移,江南富庶,扼江而守,不失为陈叔宝。(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之后的发展大出炀帝意料。瓦岗随着李密的加入快速壮大,李渊太原起兵,名虽称匡复,在炀帝看来这位表兄是司马昭之心,多年的疑忌终于成了现实,长安沦陷,洛阳遭受围攻,洛口仓也被攻陷,各地义军越战越强,杨广的心腹重将折戟沉沙,犹自在江都指挥作战平乱的杨广,至此时已近绝望,越来越暴怒无常。


跟随隋炀帝来到江都的骁果军离家时间久了,不免思乡逃亡。杨广采纳裴炬的为他们娶妻生子的方法并没有奏效,眼见炀帝大势已去,精锐部队流离失所兵无战心,众臣也各自打起小九九安排后路,杨广也心灰意冷,在江都每日酒色取乐;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萧皇后很惊慌,杨广则笑着说,贵与贱,苦与乐,将周而复始,又何必哀泣呢。(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骁果军统帅司马德戡和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本想逃亡,又害怕炀帝万一复起,追究起来大祸临头,决定发动兵变弑杀杨广,618年三月十一日,得知兵变逃走不及的杨广被叛军捉住。一席对话后,叛军要杀炀帝,杨广说“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取鸩酒来”,叛军变起仓促,只策划行动路线和各枢纽要害,哪里有准备什么鸩酒,被杨广一说,面面相觑。还是马文举果断,命令狐行达按住炀帝,就要动刀。杨广无奈,只得解下丝巾,交给令狐行达,让他缢死自己,炀帝时年五十岁。


南方鹏


葛大小姐有话要说:


开皇二十年十月九日,大隋长乐宫文华殿里,群臣肃立,皇帝杨坚端坐龙椅上,内史侍郎高声宣布夺去长子杨勇太子位,贬为庶人,册立次子杨广为太子。

新太子杨广虽然头深深低下,但是却难掩心中的狂喜,在江南深耕十年终于有了结果,人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终于搬开。

虽然成为太子,但是杨广却比以前更加谦恭和气,更加小心谨慎,尽量不去刺激正在对群臣大开杀戒的父亲杨坚,靠研究佛法打发日子,他竟然静下心来编撰了二十卷《法华玄宗》。

他所有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等待。

上天没有让他等太长时间,4年后,64岁的杨坚病了。

杨广终于撕开画皮,露出狰狞面目,迫不及待的享用了父亲的妃子,然后联合大臣杨素,挥刀杀死了父亲,关押了自己的弟弟,宣布即位。

短时间内,完成了“谋兄”、“淫母”、“弑父”、“幽弟”这一系列经典罪恶。

老皇帝去世,大臣们终于不再担心被诛杀了,对新皇帝杨广有更多的期待,期望这个36岁的新皇帝能把大隋带上新的繁荣。

四个月后,杨广灭陈国时带回来的俘虏陈叔宝死了,杨广给这个前诸侯王拟了一个谥号“炀”,这是所有谥法中最坏的一个字,用这个字充分表达了他对陈后主的鄙视,提醒自己不能当这样的亡国奴。

历史就是这样的诡谲,贞观五年,李世民也给杨广赐“隋炀帝”谥号。

杨广为自己挑选了 一个气势磅礴的新年号“大业”。他要创建比父亲杨坚更加雄伟的宏图霸业。

首先是重修《大隋律》,取消杨坚末年的酷刑,恢复学校,尊师重教。正当全国文人为新皇帝歌功颂德之时,杨广的一道道诏令,让全国人目瞪口呆。

仁寿四年,下令征发数十万民工重修洛阳宫,大臣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开凿大运河的命令也正式发布了,数百万民工奔赴通济渠,九天后,六名大臣派往江南,建造万艘巨船,准备五个月后南巡使用。

大臣们的脑袋彻底跟不上杨广的思路,一道道诏令让大臣们措手不及。

大业七年,征集113万人攻打高句丽,却打了个大败仗。次年,再发兵讨伐,大业十年,第三次进攻高句丽,三十万府军陷入包围,仅二千七百骑返回,三征高丽拖垮大隋,各路野心家嗅到机会,纷纷骑兵造反,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帝国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杨广看到形势严峻,留下孙子越王杨侗、光禄大夫段达等人留守洛阳,自己拍屁股巡视江都去了,说是巡视,其实就是避祸去了。

到达江都(今扬州),杨广一头钻进离宫之内,万事不管,整天饮酒作乐。命令王世充大肆修建宫殿,进奉美女,分为百房,每天由一房做主人,饮酒赋诗,强颜欢笑。

他这样没心没肺的享受着生活,跟着他一起南下的大臣将领们屡次劝谏杨广振作起来,百般劝解,皇帝无动于衷,加速度向灭亡滑落,但是士兵们却不干了,这些关中子弟,抛家弃子跟着杨广下江南,本以为出来发个横财,很快就回去了,但是杨广却整天逍遥自在,准备常住江南,没有打算回去的意思,随驾护卫的禁军,离乡日久,再加上江南的风俗、语言、饮食、气候跟关中大相径庭,很多人吃不消,时间一长,思乡日甚,大臣裴炬献计,让禁军在江南娶妻生子,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很快就发生士兵逃亡事件,为杀一儆百,对逃亡者一律处以极刑,但是,逃亡现象日趋严重。

杨广已经感到末日来临了,有一次对着镜子自顾自怜地对萧皇后说“这么好的脑袋,将来不知道被谁砍下来?”(“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萧皇后以为是一句玩笑话,谁知道到却一语成谶。

禁军将领司马德戡、元礼也想逃回关中,却害怕被捕杀,便与将作少监宇文智及商议,宇文智及认为与其冒风险逃跑,倒不如举兵造反,弑杀昏君,三人决议谋反。宇文智及又推举哥哥宇文化及为首领,大业十四年三月,叛乱爆发了,禁军杀掉守卫,闯入宫中,杨广仓皇化妆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逮个正着。

杨广知道这帮人对自己恨之入骨,已经杀红了眼睛,这条命肯定是保不住了,只求留下一丝尊严,便请求看守自己的小头目马文举“天子有天子的死法,不能死于刀刃之下,去给朕取鸩酒来,让朕带着尊严离去!”,谁知道马文举看着他笑了笑,屁股都没有挪动一下。杨广连尊严的死法都不能满足,叹了一口气,解下头巾,交给叛将令狐行达,将自己缢杀。(“贼欲弑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文举等不许,使令狐行达顿帝令坐。帝自解练巾授行达,缢杀之。”)

杀了杨广,人们才发现,把他埋到哪里是个问题,自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首先都给自己修墓地,只有杨广,举全国之力忙着修宫殿、挖运河,却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来给自己修墓地。

萧皇后最后把杨广和一同遇难的幼子杨杲一起,装在一口棺材里葬到西院流珠堂地下。后来右御卫将军陈棱为杨广发丧,改葬到吴公台下。

李世民和大臣们最后送给杨广一个“炀”字作为谥号,当初杨广送给陈后主这个字的时候,可是用来警醒自己的,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李世民让人从江南离宫的一个套院里找到了杨广的尸体,把他改葬到了扬州雷塘,在这里,京杭大运河在他的墓地旁静静流过。

后人评价隋炀帝杨广“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你觉得呢?


葛大小姐


隋炀帝是隋朝第二个皇帝,年号大业,在位十四年,从年号的选择上,就能看出他的理想,由于他一心想成就辉煌大业,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并多次兴兵征讨四方,自己又穷奢极欲,导致上下离心离德,百姓不堪重负,各地叛乱不断,在几次平叛失败后,他心灰意冷,借巡行天下为名,行避祸江东之实,随驾护卫的进军,多少关中子弟,离乡日久,渐生不满之情,多有私自逃归之人。有鉴于此,在江都的文武,公推宇文化及为首,率军逼宫,杨广本欲饮鸩酒自尽,众人不许,最后由令狐行达,执白绫将其缢死,年五十岁。

年少成名,文武全才

杨广,隋文帝杨坚的次子,生于北周天和四年,当时他爹老杨头,还没有代周自立,但也是金子塔尖的人物。子凭父贵,不用鱼跃龙门,荫封雁门郡公,起点相当高。可是富贵逼人来,等到老爹篡位称帝,自己也水涨船高,受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兼并州总管,此时不过十三岁,换到现在,估计还在上初中。

史载杨广同志,美姿仪,善属文,也就是长得帅,有气质,写的一手好文章,妥妥的文艺高富帅,年纪小的时候没有啥任务,主要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到开皇八年,杨坚决意骑兵灭陈,他大哥杨勇身为储君,不易轻出,那就只好辛苦他了。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被任命为灭陈总指挥,带领高颎、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等一众能臣,挥师南向,一战而定天下。

得立储君,登基坐殿

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杨广立下了不世之功,班师凯旋之后,杨广晋封太尉,并赐衮冕车驾,风头直逼太子,在陆续平定了江南动乱之后,杨广又被委任为扬州总管,从此与扬州结下不解之缘。眼看脏活累活都是自己干,却要为别人作嫁衣裳,杨广心里很不服气,动起了取大哥而代之的念头,并积极展开行动。

话好说,事难办,大哥杨勇是嫡长子,而且名分早定,想搬到他还是有难度的,可是事在人为,杨广抓住老爹惧内的弱点,重点走迂回路线,加上自己和朝廷重臣一起打过仗,还当过他们的领导,算是建立了亲密关系,大哥那边又比较配合,昏招迭出,再名正言顺也抵挡不住内外夹攻,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广同志顺利的成为了新任储君,后来虽然事情败露,可一顿操作,还是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

宏图霸业,猛秀操作

等到杨广同志成为登基之后才发现,他爹老杨头是真的很能干,国库里有花不完的钱,粮仓里有吃不尽的粮食,都浪费了实在不好,还是我帮老爹花一花吧。有如此雄厚的家底,手下人才济济一堂,他决心成就一番大事业,超过史书上多有的帝王。

杨广同志在大兴城住的腻了,便决定兴建东都,为了抓工期,赶进度,每月所征调的民夫,多大二百万,耗费的钱粮更是不计其数,历时十个月,东都建成。与东都工程同时进行的,还有大运河项目,虽说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在当时,却是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的差事,整体花费比兴建东都海了去了。有了运河,还得有船,皇帝的船又称龙舟,更是极尽奢华,而且不止一艘。

安抚突厥,征伐辽东

杨广同志搞得都是大项目,而且是同时进行,按说也该消停几年,可他偏不。至高无上的皇帝,要得到四方的拥戴,西域来朝见的商人,衣食住行全部免费,还送土特产,出手极其大方,他和启民可汗会面,光是锦缎都赏赐了二百万匹,其他的突厥头领也是各有封赏。

安抚了突厥,灭掉了吐谷浑,搞定了南方,只剩下东北角的高丽,叫人家过来拍码头,居然不听招呼,当即决定发兵灭国。兵士水土不服,加上自己的微操,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眼看成功,后院起火,只能回家。第三次终于把人家打服了,可好日子也到头了。

烽烟四起,大厦将倾

虽说隋朝的家底厚,皇帝可以花钱没概念,可是老百姓的日子,那真叫苦不堪言。加上徭役不断,还得卖命打仗,横竖是个死,干脆就造反了,刚开始的时候,哪有事就去哪平乱,也还算顺利,可是杨广却丝毫没有收敛,渐渐地叛乱越来越多,统治阶级内部,也有人开始加入。

三十六路烟尘,七十二路反王,是最贴切的形容,手底下虽然有几个救火队员,可也是疲于奔命,亡国之兆已经显现,可是局面并非无法挽回,只是皇帝实在没工夫官这些破事,手底下的大臣也是报喜不报忧,大家过一天算一天。

身死国灭,皆归尘土

杨广同志的前半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过挫折,这样的境遇,使得他在面临困难时,没有坚韧不拔的性格,眼看烂摊子没法收拾,索性丢下不管了,自己坐龙舟,沿运河南下,来到了他的宿命之地,江都。

对于形势的变化,杨广并非一无所知,掩耳盗铃的日子里,他也曾发出:好头颅,谁当斫之的哀叹,并时刻将毒酒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该来的总是要来,宇文化及带兵逼宫的时候,他知道一切即将结束,欲服毒酒自尽,可叛军不许,最后被令狐行达用白绫缢死,身死而国灭,皆归尘土。

杨广被杀,被葬于吴公台下,被洛阳群臣追谥为世祖明皇帝,窦建德追谥他为闵皇帝,后唐太宗以帝王之礼,改葬他的表亲于雷塘,谥号炀帝,并流传至今。


燕然慕容


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在位14年间(604-618年),大力营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为此不惜疲极民力,令天下苦不堪言。与此同时,他还亲自西讨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虽然拓地千里,却让国家元气大伤,经济近乎崩溃。在这种情况下,无以为生的流民、饥民揭竿而起,各地豪强也纷纷趁乱举兵,导致中原混战不休,帝国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炀帝因倍感局势严峻,便率众从洛阳逃往江都避难。此后不久,瓦岗军占据洛口仓,对洛阳形成围攻之势,有鉴于此,隋炀帝便不想返回京城,而是打算留居江东,并观察局势的走向。虽说此时局势糜烂至极,但隋炀帝却丝毫没忘记享受,命江都宫监王世充为他大建宫殿,并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逍遥快活,跟承平时期没有两样。


可皇帝虽然可以没心没肺地享受生活,但却害苦了那些跟随他南下的关中卫士们。这批人全是正当壮年的健儿,当初离家别子跟随皇帝南下,是抱着几年后还要返乡的打算的,如今听说要长留江南,恐怕此生再无法跟父母、妻儿相逢,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再加上江南风俗、语言、饮食、气候跟关中大相径庭,也让他们吃不消,时间一久,便纷纷患上思乡症。



对于常年在外的士兵们来讲,思乡症是极容易传染的,刚开始大家还是发发牢骚,不久便发生个别士兵逃亡的事件。隋炀帝倒是很干脆,但凡有逃兵被抓获,必然就地处以极刑。然而让他大感意外的是,尽管逃兵杀了不少,但效仿者却依然很多,渐渐地便形成一股难以遏制的集体逃亡现象。


此时,禁军大将司马德戡、元礼等人也想率众逃回关中,但又害怕被捕杀,便与直阁裴虔通商议对策,后者建议他们去联络将作少监宇文智及,以便谋划逃亡事宜。没成想,宇文智及却替司马德戡等人分析形式,认为逃亡的风险极大,倒不如在江都举兵造反、弑杀昏君,然后光明正大地率领军队回返关中。司马德戡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决意发动叛乱。



此时,宇文智及又建议,迎奉自己的哥哥、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首领,以此来整合叛军,并被司马德戡等人接受。没想到,宇文化及是个懦弱胆怯的废柴,听说叛军要尊奉他为首领,竟吓得脸色顿变、冷汗直流,经过好长时间才稳下心神,并接受推戴(“相约既定,方告化及。化及性本驽怯,初闻大惧,色动流汗,久之乃定。”见《隋书·列传第五十》)。


其实在叛乱发生之前,隋炀帝似乎已感觉到末日来临,曾经对着镜子自顾自怜,然后回头对萧皇后自嘲道:“这么好的脑袋,将来不知道被谁砍了去?”(“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这本是句玩笑话,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最终竟一语成谶。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叛乱正式发生,司马德戡、裴虔通等人率军入宫,在击杀负责守卫工作的大将独孤盛后,直闯入宫中以抓捕隋炀帝。皇帝此时已获知兵变的消息,仓皇改装易服逃入西阁,希望能躲过一劫,但最终还是被叛军抓捕,并被押送至寝殿。



落在这帮杀红眼的叛军之手,炀帝知道自己这条命是保不住了,为求得最后一丝尊严,便向看管自己的叛军小头目马文举请求道:“天子有天子的死法,不能死于刀刃之下,去给朕取鸩酒来,让朕带着尊严离去!”没想到马文举听后冷笑不止,根本就没挪动身子。


隋炀帝知道这帮人不想让自己痛快去死,便微微的叹口气,然后解下头巾,让叛将令狐行达等人将自己缢杀。炀帝遇难时,年仅50岁(“贼欲弑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文举等不许,使令狐行达顿帝令坐。帝自解练巾授行达,缢杀之。”引文同上)。随着隋炀帝的遇害,隋朝事实上已经灭亡。



隋炀帝遇难后,被萧皇后葬于西院流珠堂地下,与同时遇难的幼子杨杲一起,被装在同一口棺材里。宇文士及率众北上后,右御卫将军陈棱正式为炀帝发丧,并将其改葬于吴公台下。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炀帝于雷塘(今江苏省扬州市北),这也是后话了。


史料来源:《隋书》、《北史》、《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因为时间紧啊,造反这种事只要皇帝还活着变数就依然很大,所以叛军给皇帝的选择不多,坦白说,没用刀当场把他砍死已经算是够意思的了,毕竟都已经到了造反的地步。


萝卜雷特


宇文化及策划兵变,由一个叫令狐行达的人将隋炀帝勒死。弑君更加震撼人心,叛军都想立威,不想让隋炀帝自杀。再者,平时他们也没少受隋炀帝欺压,有报复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