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一統天下後,還能如此對待三國後主,真是菩薩心腸

在公元265年,司馬懿之孫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於己,並廢黜曹魏皇帝曹奐篡奪了皇位而稱帝,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雖然司馬炎稱帝,但此時還有蜀、吳兩個國家存在,並沒有統一全國。直到咸寧六年(280年),孫皓投降,東吳滅亡,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結束了。晉武帝司馬炎終於統一了全國,結束了長達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司馬炎一統天下後,還能如此對待三國後主,真是菩薩心腸

統一之後,司馬炎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怎麼樣處理原來魏、蜀、吳之後主。相對於其他一統天下的帝王,司馬炎算是很仁慈的,最終讓魏國後主曹奐、蜀國後主劉禪以及吳國後主孫皓都得以善終。

司馬炎一統天下後,還能如此對待三國後主,真是菩薩心腸

1、魏國後主曹奐

鹹熙二年(265年)十一月十二日,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建立西晉,史稱晉武帝,魏國自此滅亡。十一月十四日,曹奐被遷居到金墉城。十一月十七日,晉武帝封曹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其地位、待遇、結局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

司馬炎一統天下後,還能如此對待三國後主,真是菩薩心腸

2、蜀國後主劉禪

公元263年,司馬昭決心滅蜀。魏國以大將鍾會為統帥,鄧艾為輔,發兵18萬分三路大舉進攻蜀國,魏軍在較短時間佔領漢中全境。後主劉禪召集眾大臣議論對策,一派意見要投奔東吳,一派意見要到孟獲的居住地南中七郡憑險堅守。魏軍隨即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經過反覆的權衡,最終在今天的成都金華街一帶,開門率百官投降。在前線苦戰的蜀軍姜維帥部在回援成都途中,接到劉禪投降的詔書,選擇返北投降鍾會,蜀漢滅亡。

司馬炎一統天下後,還能如此對待三國後主,真是菩薩心腸

劉禪亡國之後,作為亡國之君,不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對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裡。自己的待遇,直接影響晉國對蜀地百姓政策的寬鬆。因為劉禪的“樂不思蜀”,讓司馬昭見劉禪實在是個愚蠢透頂的角色,留著不會有什麼危害,就沒有殺他,讓他閒居於洛陽,直到公元271年病死,算是一個很好的善終的結局。

3、 孫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公元264年-280年在位。吳大帝孫權之孫,孫和之子。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被押到洛陽後,晉武帝封他為歸命侯,衣服車乘都給他備齊了,還有一堆福利,田三十頃,每年穀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可以說衣食無憂,過著富貴閒人的生活,結局也算是很不錯的投降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