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死前亲手杀死五六名魏军,战斗力是否没有充分发挥?

891536008


那当然,《三国演义》里姜维可是打得老年的赵云大惊失色,心想竟然有这等人物。后来,姜维和邓艾数十回合平手,邓艾又和文鸳五十六十合平手,姜维接箭反射郭淮等等战例,证明姜维在小说三国后期中,拥有顶尖高手的实力。不过,姜维临死前,手刃五六人,才被杀死,这是出自《三国志.钟会传》。也许罗贯中不愿意看到姜维如此死去,便在小说中描述姜维临死前,连续两次“心绞痛”,最终大叫一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自刎而亡。那么,历史上,姜维杀了五,六人,是尽他全力了吗?



这要从姜维的“计谋”说起了,邓艾打败绵竹的诸葛瞻,进军雒城,刘禅就投降了。然而,姜维等人是不甘心蜀汉就此灭亡的,所以姜维投降钟会,其实是图谋复国。后来,恒温伐蜀,在成都尘封的资料里发现了姜维写给刘禅的密信,里面只有几个字“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当然,姜维此计本身难度就很大,因为姜维利用钟会对他的赏识,钟会则利用郭太后的遗命,想借拥护曹魏来凝聚人心。可惜,反对司马氏掌权,“淮南三叛”的高潮已过,莫说姜维的复国,单单钟会的反叛都难于成功。但是,姜维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快做,因为司马昭已经进驻关中了。



所以,最大的威胁邓艾被囚后,钟会和姜维就开始行动。钟会打算把所有的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和蜀汉故吏控制起来,以太后的名义策反他们,不从者再棒杀大坑中。然后,控制整个军队,再让姜维领兵五万出斜谷,谋取长安。但是,由于钟会亲信丘建的出卖,众牙门亲兵和胡烈等人,都知道钟会想在朝堂会议上棒杀他们,于是都不用督战队,奋力反击《三国志.钟会传》。姜维率领钟会左右奋战,杀了五六人后,才被杀死,钟会随后也被杀。由此可见,姜维的武艺是肯定高于钟会的,因为钟会并没有杀人记录。



那么,姜维为什么才杀五六人呢?第一,寡不敌众,能杀五六人不少了。第二,围攻上来的未必就是士兵,可能是牙门一类的军官。第三,围攻钟会,姜维的军队是直接下死手的,因为这两人是要他们的命。第四,姜维一面抵抗,一面还要护着钟会(复国的唯一资本了),影响了发挥。第五,姜维可是六十二岁高龄了。所以,要说尽全力,当时情况下确实也尽了全力,不过不代表姜维的最高的武艺。俗语说,艺高人胆大,武艺高强才是前提。而当姜维被杀后,众人剖腹取胆,胆如斗大《三国志》注引《魏晋世语》。


大飞熊骑士


以姜维的武力值,自张郃、魏延死后,可以算得上是后三国时代的天下第一战将了。

列一下演义中姜维的单挑战绩,主要依据是《三国演义》:




初次亮相就把赵子龙击退了。虽然有客观原因,但赵云对姜维的武艺十分赞赏,夸他枪法“与他人大不同”。
那么,从演义中的记录,邓艾偷过阴平关,后主投降。姜维假降钟会,设下一石二鸟之计,但风声走漏,被魏将围攻,姜维力战,心脏病发,自刎而死。
那么我们分析,如果凭姜维

的正常情况下武力,这样的围攻其实不在话下,他完全能够脱身而去,他以前遇到的险情很多了,总能放出大招,扭转局面。但这时,他是步战,只拿着一柄剑,又恰好心脏病犯了,无法撑持下去,又不愿被俘,就拔剑自刎了。

再来看看姜维的领兵战绩,主要依据是《三国志》:

姜维对付郭淮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总能占到便宜。

曹爽是个将二代,军事水平很一般,姜维收拾他很容易。这次蜀军采取了以前镇守大将魏延的战术,将魏军击溃。这两次对付郭淮和夏侯霸,姜维仍然能够从容应对,魏军还是拿他没办法。魏军中来了个邓艾,这小子不简单,识破了姜维的诡计,姜维这两次的战斗不理想。

姜维又一次展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把魏军打得大败。司马懿掌权,魏军大将夏侯霸来降,在他的配合下,姜维取得了胜利。

但邓艾又来了,在段谷重创了姜维。因为这次战斗,姜维还引咎自贬,还受到蜀国君臣的质疑。后期姜维其实可以调动的兵力已经受到很大限制,这也使他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一平一负,意味着双方实力的天平已经向魏国一方严重倾斜。

再往后,姜维一直在剑阁牵制钟会大军, 邓艾率奇兵偷渡阴平 ,蜀军涪城守将马邈投降 ,诸葛瞻父子也壮烈战死, 后主开城投降。


战绩分析:

姜维共领兵进行大小战役12次。

胜利5次:大胜3次,小胜2次。

平手4次

失败3次:大败1次,小败2次。

姜维失败的3次战役中,对方的将领中都有一个人――邓艾

我们分析:这个邓艾对姜维的战术特点是做过专门研究的。而且,从两人的作战风格上来看,都敢于用奇冒险。姜维三次败于邓艾,也说明他的作战特点已经完全被对手所掌握了。


总结:

在后三国时期,姜维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蜀国人才凋零,国力衰弱,而他的肩上却承担着与国力不相匹配的理想和重任。

他胜利过也失败过,但他的敌人主要是凭借强大得多的国力和军力。如果把邓艾和钟会放在姜维的位置上,真能够比他干得更出色吗?

姜维忠诚于国家和君主,继承了先师的遗志,耗尽自己的心力和生命,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顾委屈,冒着生命危险去策划和实施复辟的计划,最终天意弄人,功败垂成。

姜维是个优秀的将领。他对得起先师的教导,对得起自己做为军人的荣誉和尊严。


馋嘴肥猫铲史官


不是没有充分发挥,是根本无法发挥。

姜维武功了得

姜维可谓是文武双全,在三国时期,与众多大将交锋,皆有不俗表现。特别是与常胜将军赵子龙对战中的表现可窥斑见豹。交锋时,虽然赵云年纪已长,但三国时期武功有一吕二赵三典韦之说,在吕布、典韦被杀后,可以说老当益壮,无人能匹敌。在与姜维交锋时,处境危急,被偷袭不想恋战,但也表现出大惊,《三国演义》中描述: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施展不出几招之内将对手挑于以马下绝技,可见姜维实力不是一般。


生死关头患病

但被杀时正好是生了急病,书中描述:”维领命,方欲行动,忽然一阵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苏。“”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正在生死交关时,患了病,晕倒了,而且越着急病情越重,无法坚持战斗,又不想做阶下囚,于是拔剑自裁。真是天绝姜维啊!

生死关头姜维为什么会生病呢,是不是看到谋反事情败露为了面子装病,当然不是,恰恰是姜维为了复国大计,思虑过重,心焦气躁,当发现绞尽脑汁谋划多日,结果满盘皆输时,急火攻心,生了急病,无法发挥战斗力。

姜维得了什么病

应该是急性胆囊炎。”魏兵争欲报仇,共剖维腹,其胆大如鸡卵。“首先纠正一下民间错误说法,人的胆子大,是因为胆囊大,这个无任何科学依据的。正常人的胆不可能”像鸡蛋“那么大。当时所说姜维心疼病,其实是胆囊炎引起的联锁反应,当时姜维因为急火攻心,得了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导致全身痉挛,无法战斗,能砍杀几名士兵,也是用尽全身体力,拔刀自刎,没有辱没一生英名。

姜维,一代智勇双全豪杰,壮志未酬身先死,你对此有何高见?


聋王侃史


姜维临死杀死五、六名魏兵,是否战斗力没充分发挥?



应该是没有发挥到位,以姜维武艺,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展开对打,起码斩杀二十多人不成问题,要是姜维青壮年时,可能会更多。



当年姜维北伐时期,曾经战平过邓艾,邓艾又打平过文鸯,十八岁的文鸯,简直就是赵子龙再世,可惜拼杀一场,最终投向仇家。其实,姜维青年时,真的就干退过老年赵云。由此可见,姜维的武力不是一般的强。不过,就当时情况看,姜维已年近六旬,用尽了全力。



姜维死前手刃五、六名魏军,是钟会传中记载:【 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杀维,争赴杀会。】这里很简单,说众魏兵围殴,混乱中杀了姜维后,争相去杀钟会。在演义中,罗先生增加了一个情节,就是姜维在最后时刻,心疼加剧,无力再战,仰天长叹后,自杀身亡。 看三国演义第119回:【会令闭上殿门,使军士上殿屋以瓦击之,互相杀死数十人。宫外四面火🔥起,外兵砍开殿门杀入。会自掣剑立杀数人,却被乱箭射倒。众将枭其首。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宫中死者数百人。】



当时,姜维准备对不服魏将动手的大殿,已经被魏军士兵们包围,情况十分危急, 钟会令卫士们爬上屋顶,揭瓦应对。但部分魏兵已经砍开殿门,冲入大殿。钟会亲自拔剑上阵,虽杀了几人,却被乱箭射倒,被拘押的魏将,也动起手来,割了钟会头颅,姜维拔剑参战,往来冲突,这时候,心疼突然加重,自觉抵抗无望,随即仰天长叹,自刎而死。



姜维的复国之计,虽然费尽心思,也很奇妙,但存在天然缺陷。你看,直到最后,仍“率会左右战”,并不是蜀军,更不是姜维自己的亲信。因为这计策,只能秘密暗中操作,无法动员、依靠蜀军参与,企图利用钟会和魏军军官矛盾、不明真相的魏军士兵、假造谣言,引发混乱、挑逗相互残杀,姜维乘机钻空子,但这不确定性太大,超出了姜维自身控制能力。



因为真相总会大白,那时的魏军士兵有十多万,而蜀军由于刘禅投降,组织解散、人心混乱、担心家属、忧虑亲人,根本不想啥复国,关键时刻,缺少能依靠、出死力的人,已经没有战斗力。姜维即使再多杀些魏军士兵,也不起啥作用了。(617)


流誉后


亲手格杀五、六人,是史料当中对于姜维最后一战的记载,但却也是一段颇为尴尬的记录,作为蜀汉晚年级别最大的统帅,竟然已经到了需要亲自上阵杀敌的地步,可见在姜维的最后时刻,他几乎已经沦落为孤家寡人,最后时刻只能靠自己的个人武力,来挽回蜀汉王朝和蜀汉军队最后的荣誉,更为讽刺的是,他还是降将出身!



尽管公元263年,曹魏集团发动的灭蜀之战颇具戏剧性,连司马昭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一次完全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的对外战争,竟然在几个月的时间就将几十年都没有消灭的蜀汉政权灭亡,尽管这一时期蜀汉集团的局势也的确到了绝对危险的地步,随着汉中的失守蜀汉集团北方的门户已经大开,随着邓艾700里偷渡阴平,绵竹关之战歼灭诸葛瞻,蜀汉集团除了南中地区和东部防线还有少量军队可以使用之外,也就只剩下剑阁的姜维和他的五万军队,而随着曹魏大军兵临成都城下,也注定姜维将失去后勤的供应,因此面对刘禅的投降,无奈的姜维也只能服从命令向钟会投降。

但不甘心成为降将,眼看蜀汉政权走向灭亡的姜维仍然密谋进行最后的奋力一搏,策反钟会引诱其率军造反成了他最后的战略计划,按照姜维的布置,如能成功将会掀起曹魏集团内部的混乱,即便叛乱不成也要尽可能让深入蜀地的曹魏十余万军队互相残杀,自己可以联合蜀汉原有的旧势力重新展开复国行动,将曹魏的军事力量彻底从蜀汉的版图内驱逐出去,蜀汉政权的光复之日也即将到来,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千算万算的姜维还是忽略了一样,在司马家族既高平陵之变后十几年的时间里,早已将反对司马家族的力量清除殆尽,纵然国内还有一定的反对力量,但早已掀不起风浪,也注定了这场叛乱将会以更大的哗变收场。



面对钟会的怂恿,曹魏十几万灭蜀大军竟然无人响应,以至于钟会和姜维被迫将军队的大量中高层军官囚禁,企图逼其造反甚至必要情况下将其杀死接管所有兵权,可早已丧失军心的行动只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哗变,钟会叛乱的消息传出后,作为这只十几万大军的统帅,钟会不但没有驾驭住军队反而遭到各路部队的联合围剿,而这个时候站在他身边的竟然只有区区几百个亲兵,数百人面对十几万大军,最后的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让后人比较疑惑的是,在这起叛乱中姜维曾经直接掌管的五万蜀汉军队并没有在叛乱中出现,甚至最后留在钟会军营的姜维遭到四面围攻时,他的身边也没有太多数量的前蜀汉官兵,似乎这五万大军在一夜之间凭空消失,这数万官兵没有在这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也成为了姜维失败的重要因素,那这五万官兵究竟去了哪里?也成了史书中没有记载的谜团。



也许姜维在投降之后,钟会为了避免掀起更大的动荡,将姜维留在了自己的军营,并且拆分调走了姜维手下的军队,至少从姜维策反钟会成功这一点来看,在姜维投降后他似乎始终留在钟会的身边,否则钟会不会仅仅根据远距离传信才选择造反,另外也是姜维太高估了钟会以及曹魏内部的反司马力量,并没有及时联系自己原有的军队,以至于叛乱发生后钟会姜维等少数人就立刻遭到曹魏大部队的围攻,而远在外地的前蜀汉军队,根本来不及展开救援。

所以当自己的计划破产并且遭到对手大部队的围攻时,确定已经得不到任何增援的姜维只能凭借自己的个人武力来捍卫一个军人最后的尊严,以自己的生命来续写蜀汉最后的记录,已经年近六旬的姜维在几乎已成为孤家寡人的环境下,面对曹魏大部队的围攻仍然能单兵反杀五六人,也足以证明姜维的血性和作为统帅的个人能力,纵然已经明知自己将会失败,也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彰显蜀汉集团最后的血性!从姜维最后被曹魏官兵分尸来看,在这场最后的搏杀中,姜维一定展开了最激烈的反击,也造成曹魏官兵也选择毫不留情的下死手,在这场冷兵器的搏杀当中,四面遇敌的姜维最终被曹魏官兵以极其残忍的方式乱击杀死!


辽宁资深球迷


姜维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但是他并非原本是蜀国的人,他是魏国的降将。后来臣服于蜀汉。姜维十分厉害,诸葛亮也认同他的军事才能和武力,胆识也十分过人。诸葛亮五次讨伐,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就九伐中原,所以也有人称姜维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虽然说并未讨伐并未成功,但是他也算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加上那时候有个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这就代表姜维的实力很厉害,而且大家都认同,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有一种说法:说姜维死前亲手杀死五六名魏军。所以我们来分析下情况:

姜维在投降了蜀汉之后,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同。虽然是降将,但是姜维一心想要恢复汉室,这比蜀汉的将领更加称得上是蜀汉人。但是在诸葛亮死后,一切都变了,诸葛亮是蜀汉的军师,刘备在世时,十分相信重用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也是权臣,虽然做决策还是需要得到刘禅的同意,但是也是有权利。但如今,诸葛亮不在了,军中没有相信的人。而刘禅此人十分昏庸,宠信宦官,在他的继位下,蜀汉的局势迎来了下坡的趋势。

后来魏国将领邓艾偷渡到阴平,直达成都,偷袭蜀汉皇帝刘禅,刘禅投降。此时的姜维和将士们还在抵抗着钟会的进攻。皇帝是一国之主,皇帝都投降了,所以将士们极其愤怒,刘禅还下令叫姜维和其将士全部投降。

姜维一心系蜀汉,对于刘禅的做法当然很不认同,但由于他是皇帝也只能遵守了。姜维忍辱负重。姜维在投降了钟会后,钟会并不像对待俘虏那样对待姜维,姜维的待遇很好,每次出入都能跟钟会坐同一辆车子。后来,钟会抓住了邓艾,反叛的时机到了,也准备给姜维五万兵马并让他当先锋。可惜东窗事发,钟会被杀,姜维也被杀了,姜维的妻子也被一律诛杀。

死前,姜维只杀了五六人,这样子的武力和战绩不能堪比一个著名将领。据记载姜维面对愤怒的魏军只杀得五六人,战力应该是极限,如果是心存恐惧的魏军,打起来一人能杀几人,但是面对愤怒的魏军,打起来已经说明姜维的战斗力已经不小了。


WarOH协虎


应该说姜维的武勇确实不凡,毕竟在三国那个武将倍出的年代你的武力差了都不好意思领兵冲锋,但这所谓的武力高低指的是一对一或一对二,如果你身边围满了敌人,那再强的武力也发挥不出来,双拳难敌四手这个道理在什么年代都一样,在姜维最后的那个夜里,他的身边一定围满了想杀他立功的魏军,毕竟他和钟会是头号目标,杀他们俩的功能最大,可以想见他的周围一定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这必死的情况下姜维还杀了四、五名魏军,估计他也已经以必死之心超水平发挥了吧!


酒后看历史


书上说得很清楚,姜维是突然心绞痛发作,功败垂成。要知道心绞痛那感觉,可是真痛死人的!即使这样,还能杀死几名魏军,这战斗力还不算强?


铁剑先生


就杀几个小小喽罗,有什么用?!


听涛覌潮


姜维是帅才,有点韩信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