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幾千年前的古人能寫出一些像《易經》等奇書,而更智慧的現代人還很難參透?

石頭162821132


我是文開石,我有點不同意見。

所謂古人和現代人誰更智慧就是一個偽命題。

短短几千年,從物種的發展進化來說,遠遠不足以在什麼智慧上進化出足夠的差異。

從信息的充裕度和學習能力、學習條件來講,現代人遠遠超過古人,這點毋庸置疑。

哪位為什麼說《易經》《道德經》之類的很難參透?主要是幾個客觀因素影響的。

1、參研的客觀條件不足。

不論是對當時文字、文化、社會的瞭解,現代人都有先天的難度。等於是去重新學一種思想環境。

古籍經典在傳承上,本身就存在變化,有內容增減,有傳承時對錯,等於需要從不確定對錯、不完全內容的條件下去研究。

2、參研古籍經典本身就是一個很難做到滿分的課題。

如果《道德經》《論語》之類的,起碼還能確定屬於一種思想書籍。但是《易經》究竟是什麼?本身就存在爭議,想未有比較權威的結論,導致大家只能從不同的角度,先通過假設來給它定義,然後再從這個假設的角度去研讀。

3、參研古籍經典,其實是高於作者的一種行為。

這就是前些日子,原作者做閱讀理解拿不了滿分一樣。一種思想,由原作者提出,由後世無數人去發揮、去充實,它代表的東西,往往已經遠遠超過原作者所思所想,也許是有所發展,也許是有所變化,所以用後世的思想去研讀最初的內涵,相當於從一堆新舊摻雜在一起米中,去把舊米一粒一粒挑出來。

4、崇古貶今的思想是大忌。

能超過時代的限制,提出超越時代的思想,這是古代先賢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的原因。

但當時提出的東西,是否真的遠遠超過今人,讓今人還不能理解完全,絕大多數情況來說未必如此。

如果假設一本古籍經典本身的內容為80分,因內容傳承的缺失,研讀的難度要減去40分,今人的文化和理解能加上30分,那最終只能暫時研讀到70分,就是正常的。可如果還不知道滿分是多少,那70分之後的都是未知。

中國人研究中華文化典籍,應該算幸運了。

中華文化沒有中斷,一直傳承有序,歷代也都有註疏,有研究,往往可以倒推回去,判斷出儘量最近接原本、原作者思想的樣貌,已經是很幸運的了。

換成其他各種古文明,從文字開始就是要研究要用猜的,費的勁比咱們大多了。


文開石


古人能寫出《易經》之類的奇書,而現代人卻很難參透,由於時代不同、環境不同、觀念不同,造成了不一樣的文化氛圍和思維方式,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傳聞伏羲創造八卦,文王推演周易,其實智慧結晶並不是一個人的,往往是一代代人不斷修正完善的結果,直至今日,我們也在研究易經,這說明,易經不屬於某一個時代,她是不斷變化的,不斷完善的,我們也在參與其中,也在不斷去解讀易經,當然,也不一定是創造者當時所想的本意。

  2. 我們常常感覺古人是很厲害的,其實是有一定的認識偏差的,比如孔子是聖人,孔子又說自己的理論來源於堯、舜、禹、商湯、周文王,所以他們也是聖人,加上後世關公也是武聖人,中華歷史上一共出了七位聖人,後世難道就沒有賢能之人可以成為聖人了麼,這就說明朝廷主流思想一代代在神話一些人、神話一些理論、神話一些事物,最後使得這些被神話的人事物會脫離實際,變得深不可測,後人越是無法企及。現在人並不是不如古人,而是我們信息很發達了,人的思想也很豐富了,很難被洗腦執著的信仰某個人事物。

  3. 最後就是思維模式的區別,現代科學重視線性思維,比如1+1=2,2+2=4,都是能夠呈現一種對應關係的,能夠被清楚描述,而且也能定性定量,非常準確,凡是都要找出規律,看不懂或找不到的規律就不被認同,而易經、玄學術數、古人思維模式都是非線性思維,比如水克火,究竟多少水能克多少火,說不清楚的,比如炒菜加少許鹽,少許是多少,很難界定,又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也是泛指,指多個人,並非真的三個人,從這幾個例子不難發現,傳統文化講述比較模糊,重視理念、不強調精確和定性定量,而現代人思維就是重分析數據和結果,這就是現在我們主流思想與古人的很大不同。


  4. 古人的思維模式用易經的陰陽理論是挺好用的,而現代人思維模式更適用於理性思維,崇尚科技發展,思維模式的不同也讓我們與古人智慧漸行漸遠,但好在,易經還在傳承與創新,我們也在試圖通過研究易經來窺探古人的智慧結晶。


隨心風水師


詆譭古人智慧的,不知道什麼目的,既然中醫不是醫,易經如垃圾,那麼中國人是人嗎?不能治病,中國人怎麼生存發展到今天的?易經是汙穢之物那聖經呢?你是西方列強派來的棍子吧!奇經八脈根本看不到,西方醫學也一直不認可,可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一個患者身上的脈絡全部凸了出來,和中醫的經脈圖一模一樣。西方正在研究中醫,因為西醫的副作用日漸明顯了。本來就各有所長,為何非要詆譭我國的文化?易經是五經之首,幾千年來視之為一本奇書,現有版本已不健全。總不能說幾千年的中國人都是傻子吧?算盤是根據易經的陰陽和中國的五行發明的,就是二進制和十進制,計算機是由算盤發展而來,有本事你把大便發展成計算機。時代不同,現代人有現代人的智慧,全盤否定自己的老祖宗,某些人也是那個了。龍生龍鳳生鳳,中國人在世界立足,靠的不是低三下四,靠的不是奴顏媚骨,醒醒吧。珍惜屬於我們的財富,壯大我們中華民族,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眼裡的茶


易經,其實不是一個人寫的,是上古幾千年的經驗積累。到了周文王時代基本成型,後人又進一步整理、編撰和闡釋。易經並不神秘,就是對自然現象的自然理解,對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四季循環、山高水低等自然規律的創造性總結和參悟。易經本質上是一部唯物主義的書,描述的都是自然之道。它的陰陽就是我們說的矛盾,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陰陽(矛盾),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古人智慧表現在他們用模型(陰陽雙魚圖)和數字(八卦,二進制)來描述這個世界的結構,這是很了不起的,符合科學的方法。它認為人是自然的產物,所以人先天帶有“天地”的特質,即“天人合一”。從而認為人道必須遵從天道,即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逆天而行。這些觀點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可惜的事,後人給它蒙上了許多自以為是的唯心主義的灰塵,使它變得看起來荒誕不經、神秘莫測。後人理解難,除了文字意義的變遷外就是歷代所謂“註釋家”對它的意義的歪曲,他們越說越糊塗。所以我們要加強辯證唯物主義的學習,才能理解易經的本意。


mulin30311368


人類真的是一種可笑的生物,評論區裡洋洋灑灑回覆一大堆的比比皆是,看過研究過的有幾個?我想大多數都是以訛傳訛吧?看都看不懂看都沒看過,然後說它很厲害,有吧?可不可笑?好像你不跟著附和就顯得智商低人一等似的。

然後有裝逼的就會過來反駁舉證《易經》多厲害多牛逼,以襯托他多厲害多牛逼,有吧?老子不懂什麼物理化學,但你忽悠我說衛星原子彈手機電視水稻增產就是它們的功勞,老子信了,那它們就是厲害啊。你來忽悠老子,《易經》易學《紅樓夢》紅學《西遊記》六學這類的,結出了什麼果厲害在哪裡?還有什麼《聖經》《金剛經》各種經,我的天吶,堪破天機宇宙奧義創世之始,你們來拯救世界可好?

今人古人智慧孰高孰低,根本不必多說,觀測手段有限,對世界的認知就有限,文明都是一步步積累起來的,爭什麼高低對錯,相親相愛地球村,幸福美滿一家人,裝什麼文化人


南相李


上古之伏羲知道了大宇宙之秘密,為使後人也可知,於是寫出先天八卦;後周文王在先天八卦基礎上,推演出六十四卦,方稱之為巜周易》;孔子做十翼,對周易做一講解,先天周易到此才形成。他們皆為達到"天人地合一"之人,其原靈(靈魂的最高層次)與大宇宙相和,而知後者之秘密;經多人靈性補充,為後人提供了一個推算宇宙及萬物變化的公式:周易。

上古及春秋前的生產力極不發達,總有靈性極高之人出現,引導人們順天應人渡過難關。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本能的靈性慢慢地減弱並消失 。到今天,生產力己非常發達,各種機械甚至人工智能是人類靈性的延伸,大宇宙留給人類的靈性已經沒了,代之的是智慧,後者是辯證思維結合實踐的結果;僅靠現在最先進的科技探索加上整個地球人的智慧己不知大宇宙之秘和整個社會、萬物發展的路線圖。今人所用的《周易》為後天的,僅被人們用來占卜(準確率也不是很高),卻丟掉了其最大的作用,幫助陷入困境者走上健康發展之路,人不知其變、如何變,失去了易的本質。

我曾經多次說過一句話:整個一代或者幾個時代所有人的智慧加起來不如一個人天賦的靈性。今人再也寫不出《周易》之類的書,也破解不出3000年前的古代、乃至上古之秘。

我用先天古醫為求助調身解難,也是"易";表面看,赤手空拳,不接觸對方,不問對方的具體情況,隨口說個好字,患者馬上有好的效果產生;民國奇人、性理療法創始人王鳳儀老先生比我做的好得多。原理是:自身原靈自由連接大宇宙能量自動加持給有緣患者,馬上產生好效果。

不多說了,再多說,很多朋友會說這是迷信。


真靈子先天古毉風水師


我想先說說,中國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時期的文字,主要是寫在龜甲上,現在被發現的是6000個文字,大該有2000個不到的文字被破譯,只有三分之一。為何那麼少的文字被破譯呢?原因是甲骨文是用來祭祀和占卜的,裡面的文字是卜辭,大多數是鬼怪的名字,文字掌握的是祭司,是相當原始的,與現代人的思路格格不入,所以三分之二的文字沒有辦法破譯。

儒家所說的“易經”是有伏羲發明的,但是伏羲最早出現在世人面前是西漢儒家鼎盛時期。那時候伏羲和女媧是人首蛇身,與伏羲、女媧同時出現的是神農,神農是面首牛身,這些都是儒家的神話。其實在三千年前傳說中是周文王在地牢裡發明了“周易”,為了是更好的祭祀和占卜。西漢儒教盛行時,為了依託古王壓服今王,極力地把“王功”與“聖道”合在一起,將“周易”變成了“易經”,並且將神話中的伏羲推出來,說是伏羲發明了“易經”。

自從西漢到至今的二千多年來,凡是儒學盛行時,總是將“易經”推出來作為儒家的盛典。由於後人不是生活在周文王的時代,再加上各個時代的環境天差地別,文化的認同感不一致,後人根本不能用古人的思路來理解“易經”。這樣一來,被後人會認為是多麼的神秘感,是科學中的科學,在宇宙中是萬能的。

這些恰恰與儒家所需要的中國人的思路相吻合,那就是中國人的思維方法是“歸納法”,就是圍繞著一種東西而頭頭轉;與此相反的是西方的“推演法”,它不被某一樣東西所左右,而是跳出你的思路尋找新的途徑。


張律明


易,是中華民族古人認識世界的一個系統。用一塊一塊的陰陽積木,組合八卦積木像,用八卦重疊64卦積木組合像去描述世間的萬事萬物以及它們的規律。經,辭,像,傳是古人使用易卦的記錄,總結易卦的心得體會。請不要鬼神,詭異,迷信化易經,易是從人類認識宇宙中來的,也要根據人類更多的認識宇宙,才能進一步發展。古人雖然很厲害的寫出易,但卻遠沒有能力寫出現代人認識世界的生物學,信息學,化學,天體物理學等等。真正認識易,你就不會鬼神易學,迷信易學,批判易學。因為易學只是一門認識世界的學問,可是她卻從沒有得到認真發展與傳承,她的價值無從發揮。特別是易學像學的預測功能。


緣中合


說今不如古的人,智商都很一般!

古人有先生之利,對一些樸素的,顯見的,一般的現象先行總結,形成了諸子百家。說得不客氣點,與其說是理論,不如說是那個時代,雞湯與段子的混搭!全是表面上的東西,對實質的缺乏研究。其中有一些對現象背後本質的思考。由於不得其法,多數的思考主觀而且愚昧。偶有正確,受限於時代的認知,層次也頗淺。今人對古人典籍的研究,重點是怎麼樣準確還原當時文字的本意,怎麼樣準確的給文章斷句(古代無標點符號)。至於古人理論的深度,今人如看兒童話!這樣說不是否定古人貢獻,他們的總結是人類智慧積累的基石,為我們提供了啟智開蒙的素材。別再談什麼今不如古了,對古人的理論的否定,恰恰是對古人最好的尊重與告慰!


中年思覺醒


古人學的東西比現在人少。古人的理念是天人合一。

我們古代的總體思想是順應天時,從自然現象中找出與人類相對應的地方。無論何種學說,概括起來都是,天人合一。符合自然規律的就認為是對的,不符合的就認為不對。這是他們的總體思想。屬於比較樸素的唯物主義精神。

古人寫出來的《易經》等奇書,的確神奇,但是幾千年來才出來那麼一本書,說明絕大部份的古人還是愚蠢的,任何時候都有天材,幾千年來才出那麼幾個牛人,這也不奇怪。

由於古人的時間範疇太長從盤古開天地到清朝滅亡,我們都稱為古人。這段時間跨度太大,這麼大的時間跨度有幾個牛人也不奇怪。題主肯定是誤會了,以為古人每個人都那麼牛,是因為,你把幾千年的東西都歸納到一起來看,有了一個鮮明的對比。看到的全部是牛人。就如同,你進入到世界最高等學府,裡面的人全部是牛人,但是那些牛人是全世界各地的牛人集中在一起的,你就認為那個學府很牛叉,其實本來他們並不牛叉,由於聚集的人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牛人,才讓你看到那個學府的牛叉。古人一樣,你說,易經的確很牛,但是幾千年來就那麼一本牛叉的書。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千年都可以樹仙了,出幾來幾本牛書有什麼奇怪的

現代人的智慧和古人比,肯定是現代人要強些。但是完全達到古人的牛人程度還是要分情況的。

比如現在牛人,我們拿科學方面的天材和古人的天材比,肯定現代的軍事專家比古代的軍事家強,因為利用的手段和工具不一樣,特別是核武庫專家,古代的任何軍事天材都無法達到今人的程度。文學方面,現在的牛人也不少,只是我們近代時間段沒有出現而已,說不定等幾百年,幾千年,也可以出一個比古人更牛的天材人物,寫出一些你根本要花幾百年才能研究透徹的玩意,這個也是很難說的。古代的文學比現在的文學規模要宏偉些。因為他們的立意比 我們現代人強。比如四大名著,他們的語言,用詞,寫作手法,書裡的對白詞彙,詩詞歌賦,現在人肯定達不到那個標準。但是現在的牛人,比如清華大學的那些老專家教授寫的文章,或是科學文獻資料,一般的人也很難看懂啊。


易經是一科專業學問,在古代懂的人也很少。易經的作者是伏羲,後來的是周文王,還有孔子都深化了易經。但是,我們仔細看這三個人物,伏羲是神仙級大神,周文王是易學大神,孔子是文學大神。而且都是相隔很多年才出現的三位大師漚心瀝血完成的作品。

易經是三個大神級人物跨越幾千年才完成的,已經形成了一種體系。打個比方我們現代的任何一門學科,如果經過幾千年的大神深入完善,你覺得普通人能看懂?比如電力系統。這個才出來一百多年吧。現在的電氣系統,你要把整個理論學透,學精,達到最前沿的技術標準,全球也找不出幾個人。絕大部份的專家都只學其中的一方面,或是一個分支。就如同交流電,你要把這玩意研究透,沒那麼容易的,僅是理論,規範,都是要幾大拉箱的書才能解釋透。易經也一樣,由於都是大神共同完成的作品,思維層次很深,而且又隔得時間久,又沒有老師教,沒有傳承,裡面的很多東西都斷代了。現代人只能研究點皮毛。就如同,讓你考註冊電氣工程師,參考書都要用車拉,一般的人能達到這個境界嗎,肯定不行的。當然上面說的是技術舉例。再來個思維程次的舉例。比如,數學。幾何,微積分,高階方程,這玩意,你要研究透,全球沒有幾個能完全掌握的。


凡是形成體系的東西,後人都難以全面掌握,都是分專業,分類別各掌握某一方面。易經也一樣,全面掌握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最多學其中的一點,一個分支。關鍵是沒有老師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