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的大锅菜怎么做?

最咸的鱼不翻森


看到“大锅菜”这三个字,首先我想到的并不是美食,而是满满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当村里人有过红白喜事的,奶奶都会大清早的跑去帮忙,然后端着大盆带回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大锅菜,而且必须还要有热腾腾的大馒头。

大锅菜里面有粉条、萝卜、肉片、豆腐、豆角、白菜等等,肉肥而不腻,菜软烂入味,油和汤的混合,让人看着都流口水。坐在热炕头上,一口菜,一口馍,最后还要把汤全部喝完,那种感觉真的比现在吃鲍鱼海参都满足。

做为一个80后,如今也快奔四了,城里工作好多年了,也很难再吃上一回大锅菜了,如今也是特别怀念那种吃大锅菜的感觉。

其实在我认为,大锅菜并不是单纯吃它的味道,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风俗。哪怕是随便几种菜炖在一起,简单的调一下味,大家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就足矣。

最后问一下各位,你们怀念儿时的美好时光吗?


妈咪早早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的物质相对匮乏,只要村里有人办喜事,全村人都互相帮忙,妇女们洗菜煮饭,孩子们欢天喜地等着美味。有些资历的‘’村厨们‘’就负责掌勺,在屋外搭建临时的厨房,一字排开,分别有煮汤、焖肉、炒菜、蒸菜、卤味,油炸的土灶,专门有负责给土灶添柴火的人员,灶前火苗旺盛,锅里热雾腾腾,这种场景,简直就是村民大联欢。

酒席上,除了有鸡、鸭、鱼、猪肉外,还会上一盘类似大杂烩的菜肴,客家人叫它“盆菜”。其实就是大锅菜,肉类烹调好后搭配一些蔬菜,在大锅里焖炖入味,然后盛起端上餐桌。冬天吃暖身又过瘾。锅里分别有猪肉丸子、腐竹、虾、莲藕、豆腐泡、竹笋、木耳、扣肉、萝卜、粉丝、冬菇、鱿鱼等,将丰富的食材层层叠叠整齐摆放,各种鲜香味互相渗透融合。吃大锅菜过瘾之处就是像挖聚宝盆,最上层往往是鸡、鸭、鱼、肉、海鲜,油一路往下浸青菜很鲜甜,有地瓜丝、木耳、冬菇、藕片、萝卜等,筷子一下手,越吃到底越多惊喜,若对上层的肉类不感兴趣,那底层的冬瓜、萝卜、等蔬菜饱吸了肉汁,吃起来异常美味。


食尚煮易


因为我是东北的所以小时候吃大锅菜很平常,而现在大锅菜成了城市的特色菜。我去吃了几回还行吧,一样的大铁锅,有的是电的,有的是锅底下烧气的,也有烧柴火就是“劈柴半子”感觉怪怪的。其实大锅菜味道非常好吃不用添加多余的调料,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你想啊灶台是土,锅是铁的,烧的是木头,水是天然的,多符合中国人的五行啊,有点迷信是吧

我们经常吃的有炖大鹅,炖小鸡,会酸菜,土豆排骨豆角,城里叫大丰收,还有炖鱼。我就说一下炖小鸡吧。

农村的小笨鸡一只,抓住鸡腿脖子拔毛一刀下去放血,一定要快准狠,要不鸡就跑了。用开水烫一下趁着热毛拔干净,处理好切块备用。准备粉条水泡上,土豆,真蘑,没有真蘑可以买黄蘑。鸡肉用水泡去血水,大锅架柴火烧豆油方葱姜蒜爆香,倒鸡肉炒香在放十三香酱油多些白酒少许醋炒一会,添水放盐味精树椒两个,大料几个,大葱半棵,姜片许。炖一会在放土豆蘑菇,过一会觉得熟了最后放泡好的粉条就这么简单。喜欢关注一下谢谢



美食地球行王小厨


说起大锅菜,不得不说我们本地的大烩菜了。

我们当地的大烩菜一般是在冬天来做,这个时候,家家都会腌制一些时令菜,大部分还是雪里蕻或者是酸白菜。

家里买了肉或者杀了猪,怕不好保存,就会炼制一下,把猪油熬制出来,当做一年的荤油。猪肉放入大量的盐,为的是不易坏。放凉了,用勺子舀入陶瓷罐子中,来年可以吃到开春。

把炼制好的猪肉舀出一些,放入锅中爆香,葱姜,辣椒段待油热的时候爆一下锅,倒入酱油给肉上色提香。

腌制的咸菜早早的把盐水洗净,切好段,这个时候就下入锅中翻炒几下,加入热水慢炖。

这个时候可以下一些粉条或者豆腐慢慢的炖一下。

待炖的水少了,就再放入一些蒜片和干辣椒。加大火炒几下,尝一下味道,看看是否还需要调一下味。

出锅开始吃饭,一般配上白米饭,加上二两小酒,冬天的美味佳肴。

肉劲道,味厚重。吃在嘴里有咸菜的微咸和猪肉的醇香,加上辣椒的调和蒜味的刺激,实在是好吃的不得了!






啖啖寻香


我滴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呵呵,开个玩笑哈。我的家是东北省吉林市,要说大锅菜那非东北乱炖不可了,其实东北不同地方的同一道菜做法都会有所差异,酸的、甜的、咸的、辣的,个人都会因其个人喜欢的口味有所调整,今天我说的东北乱炖是我自家平时做的方法,简单介绍一下:玉米切段、白菜切大片、豆角洗净、土豆切块、葱姜蒜备用,最主要的是要用大铁锅烧柴热油后葱姜蒜爆锅,然后下入豆角翻炒变为翠绿色后加入清水,水开后下入玉米土豆,加入盐、酱油各适量,炖半个小时,再下入白菜,再小火炖20分钟即可出锅。简单的一道东北乱炖即可开吃啦。



生活吃喝玩


我们家乡把大锅菜叫烩菜,有啥菜放啥菜,简单点说就是乱七八杂一锅炖,但是特别香,我的最爱之一。

我们家的做法为:

所需材料:牛肉 两颗葱 几个大蒜 姜 油炸的滚刀装土豆块,萝卜,冻豆腐,海带,木耳,大白菜 香菜等等。

下面分享具体步骤:

  1. 热锅烧油,把葱姜蒜爆香,加入一碗牛肉片翻炒,加花椒,十三香,胡椒粉,盐,炒一下再滴点酱油进去,牛肉黑,不要放多了,炒一下再放入西红柿翻炒,炒烂以后加水。
  2. 水开了炖煮10分钟,撇去浮沫,加入油炸土豆块(这个特别香),已经焯水了的萝卜,煮两分钟。
  3. 等水开了再加入木耳,冻豆腐,海带,腐竹,再熬煮一会。
  4. 最后加入最容易熟的大白菜及其他喜欢的青菜。
  5. 加鸡精。
  6. 尝下味道,不合适的再加。最后撒上青蒜苗和香菜碎。

小点儿的厨房妈妈


一哥“美食与心之旅”之―――大锅烩菜宴宾朋

婚丧嫁娶宾朋聚宴,大锅烩菜是通用菜式,一锅好烩菜,家人暖心暖胃,亲朋深情浓郁,但一锅好烩菜亦多居美食者之匠心。

一,精心选好料

一锅好的烩菜首选五花肉,五花肉附于猪肋骨,有上、下五花之分,做烩菜最好是上五花,靠近臀部的最好,近槽头者次之,观之红白相间分明、肉连紧致,无血沫杂质,触之略沾手而不黏、有弹性,嗅之有新鲜肉味而无异味,若追至美,黑猪自是首选,肥瘦相间五层以上较好,七层更好,有传说中的十层五花,一哥没见过,有点遗憾。美食之追寻,在于每一个环节把握至细微处。

白菜山东产的最好,个大清脆无丝,粉条当然是禹州产的纯红薯粉条,品像发黑的不怎么好看,但吃越来爽滑清香。

至于“豆腐是本地的好、孩子是自已的亲”,一句实话说出美食不二玄机,一方水土一方人,一盘灶台一家亲,就密人而言对豆腐执拗式地认为本地浆点老豆腐最好,直指石膏点豆腐有渣、卤水点豆腐有味,别跟老密人抬杠,仔细想想或许有点道理,密地水钙含量高质“硬”,石膏、卤水似是不宜,浆是酸浆,昨日豆腐鲜浆发酵而留,循环往复,类似蒸馍之面扎头,各家豆腐作坊自已拿捏,确实好吃,烩菜更好。

其他如素肉、鸡块最好自制,海参鱿鱼也可,海带、豆腐皮、绿豆芽也要优选噢。

二,静心熬好汤

好戏一口腔,好厨一锅汤,宴席讲究的是排场、节奏、热烈,因而少精细炒菜,多合碗汤煮烩菜,俗语说七碟子八碗或许源此,因而一锅好底汤自然就弥足珍贵了。大锅沸腾,剔骨下锅,其后准备做条子肘子红烧凉拌不同部位、肥瘦不一的肉块依次入锅,大厨细白布包裹自己配制的调料轻放,瞬间药味四溢,稍后肉香渐浓,好肉汤,浇荤素合碗、淋炒菜汤汁、打酸辣汤羮、烩大锅杂烩,菜品之灵魂,一锅好汤啊。

三,良心烩好菜

烩菜之功在于“烩”,生熟五花肉爆炝出油、白菜、豆腐翻炒、五料入勺、肉汤续入烧至沸处,粉条海带丝豆腐皮红豆腐片青菜等陆续入锅稍烩,出锅点缀以葱花芫荽,心急不得。如今时空加速,厨师客人已无了耐心,多是大锅汤沸,各类备菜先后入锅直接烩成,早已失去本真。利益与节奏改变着脚步与舌尖,匆匆、太匆匆,美食是对传统的守护还是快餐式改造,早已是公婆之争了。

四,也说巧碗菜

俺家烩菜真是不同,腌制挂糊过的肉丝爆炒出锅,余油爆葱姜蒜末,白菜切丝(绿豆芽也可)下锅醋激生脆,入肉丝五料,加水(高汤最好)煮沸,渐次烩入海带丝、豆腐皮丝、黄花菜、花生等,若有几块马蹄、脆山药则增色不少,菜熟,淋入稀芡糊搅匀煮沸,打入蛋花,明油出锅,一人一碗,来个热蒸馍,真是享受。奶奶说叫“巧碗”,不知是不是这两个字。

一碗烩菜,才上舌尖,已暖心田,久久回味,几多欣然。





一哥于一


我生活在农村,早些年,不管是喜事还是白事,只要有事就找,本村会做饭的人,会炒菜的最少要三四个,找三四个大铁锅,还要有烧火的,刷盘子,洗碗的,打杂的,然后在找桌椅板凳,一下忙活好几天,农村有事基本上都是冬天多,那时候冬天活少,还都愿意给帮忙,忙完以后给点喜糖,烟酒之类的。这些年随着发展,一年都有活干,只要你想干,就有活。在找人帮忙就有点不现实了,一天工作两百多,几天下来小一千就没了,都不好意思找人了,就找那些转干包办酒席的人,一天就解决了,多花点钱,自己省点事,但没有自己找的厨师做的实惠。


1310506


我在城市,活了64年了。大锅菜了解的不多。但现在的城市也有乡村的饮食,农家饭非常受欢迎。大锅熬鱼,大锅炖肉都十分好吃。我喜欢任何好吃的东西。无论是大锅还是小锅,只要好吃。


老华69532939


油炸豆腐!豆腐萝卜姜末蒜末熟油。炸丸子,水炒白菜粉条,葱姜花椒水酱油醋盐炝锅放入白菜豆腐粉条熬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