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怎么走上下坡路的?

乐游文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用杜月笙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把夜壶,主人要用的时候,拉出来遛遛,不用的时候,就不受待见的丢到看不见人的床底下藏起来。所以杜月笙走下坡路的时候,恰巧就碰上了主人不用的时候。

说道这里,也许有朋友要说了:“老梁你说的这也太抽象了,咱能具体点不!”当然,老梁撸起袖子就具体的和大家伙聊聊。

咱不妨先从杜月笙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唠唠

杜月笙这人很复杂,白手起家,但起家的根子却是帮会,这是他的黑,但他又深明大义坚持抗日,这又是他白的一面。所以他这人亦黑亦白,亦正亦邪。但总体比较黑的一面更加的突出,并不是一个值得大家肯定的人物。

说道这里就有人要反对了:“人家是一代枭雄!你这是污蔑!”

老梁的回答是,枭雄的对手都是强者,而他的对手都是流氓和老百姓,就这脸面可不够高呀。所以杜月笙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上海滩得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一直想要洗白自己。

总是有意识无意识的和文化人走的很近,搞金钱外交和民国政府的官员走的很近,不然也不会组织所谓的“中华共进会”,心甘情愿的给国民党当刀子使,镇压共产党搞所谓的清党。

也不会放着高利润的鸦片烟的生意,转头搞所谓的实业,一脚插进面粉行业和船厂的生意,这行业说实话周期大,投入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也要干,这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

转过头来说,你说你干也行,但他入行的手段可上不了台面。

就拿这大达船厂的事来说,他大量收购船厂的股票(这事也正常,竞争对手都会这么干),接着就派人到船厂闹事(好吧,这种事手段卑劣的家伙也会这么干),到了最后赶来的警察把码头给封了。

眼瞅着大达船厂要完蛋了,这船厂的领头人张孝若也知道背后是杜月笙搞鬼,张孝若只好上门请杜月笙帮忙。

这大达船厂就有一多半落到了杜月笙的口袋,毕竟老张家还握着船厂的一部分股票,这一系列的操作,还算正常也算是使用商业手段。可后头的事,大家伙可就能看明白点什么东西。

之后杜月笙还是聘请张孝若当这船厂的董事长,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伙要给杜月笙呱唧呱唧,这事做的漂亮,可转过头,没多久,张孝若就遇刺身亡了。这厂里最大的绊脚石就这么被杜月笙给搬走了,这老张家的产业算是彻底的落在了杜月笙的口袋里。

黑的想变成白的可不容易啊,就算是手段再高明黑的依然是黑的,白不了。

那么杜月笙为何能在上海滩上呼风唤雨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上海滩有这样的土壤,大家伙都知道那个时候的上海滩,啥英租界,啥法租界,啥公共租界(英美租界合并在一起的租界),这些地说白了就是自成一体的国中之国,大华夏的法律管不到这里面。

那么大华夏的各个部门想要在租界当中搞点子啥事,就得背后下手,而帮会就得到了这样的角色,反过来租界里的上层也就是那些个白人,想要好好的让租界运作起来,还得依靠这片土地上的大华夏的子民,这个位置又被帮会得了,毕竟他们也是大华夏的子民,而且手中还有一定的行使暴力的权利(虽然是背地里的,但那也是暴力),大家伙看清楚吗?这就是俩头讨好。

那么帮会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就有了做大的土壤。不然上海的三大亨为什么就可以记录到历史的篇章中呢?

所以在借用帮会手中那些个上不了台面的暴力的过程中,杜月笙认识了他在国民党中最大的靠山——戴笠。这就是杜月笙的贵人。

以后的事

当年杜月笙积极抗日,1937年上海沦陷,人去了香港,挖了老底投入敌后的抗日事业,几乎耗尽了家财,之后就来到了陪都重庆。

想要在重庆这地重造他的辉煌,可老蒋一个政治头脑极为清晰的人,能让他胡来整出一个上海一样的帮会吗?显然不可能,重庆有一个地上政府就可以了,地下的就免了。

好吧,杜月笙想要打造一个金融系统出来,跑去炒黄金,一家伙下去搞出个金融风暴出来,把个光头老蒋气的火冒三丈,小鬼子已经让他觉得火烧眉毛了,杜月笙搞这么一下,老蒋当时就想拿他出来晒晒,安天下的心,要不是戴笠说情,杜月笙可就死这了。

从这一刻起,杜月笙老老实实的在重庆呆着也不干别的了。好不容易就挨到了上海解放。

杜月笙感觉自己光辉的日子又要来到了,急冲冲的就回到了上海,可迎接他的是一张一张骂他的海报,包括报纸大骂他的人挤着脑门可就都来了。

当然这不算什么,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时间这东西很快就会冲淡这一切,不久杜月笙就盯上了上海市长这个位置,你还别说通过各种手段,他还真高票当选了。但光头老蒋轻飘飘的一句:“他不合适!”这上海市市长的位置,就拜拜了。

有人就要问为啥?其实很简单,还是杜月笙的根子是黑的,现在也算是百废待兴,光头老蒋可不想让自家的政府贴上黑标签,而且这个国际大都市他更不想有一个地下王国的存在,大家伙应该知道一个官方的皮可以延伸出很多的黑东西。

而这个时候,租界这东西在上海这地头上已经彻底的消失,都暴露在了老蒋政府的眼皮子底下,帮会这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能不用就不用,而且放在哪里还碍眼。

这不随着戴笠的死,杜月笙在民国政府的靠山彻底的没了。

老蒋的秋后算账可就接踵而至,管家万墨林一个粮食贷款舞弊案被丢进了大牢(他就是一从犯真正的主犯一直逍遥法外),更有后来的蒋经国跑上海来搞经济,想要杀鸡给候看,把个最小的小头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给抓了,这顿大耳瓜子下去,真正的大头该干嘛干嘛,杜月笙这小头儿子却蹲了大牢。

气的杜月笙背后下手搞蒋经国提倡的金圆券,这东西贬值的速度比法币还快了老大一截。这相当于狠狠的扇了蒋经国俩大耳光子,最后换来了杜月笙的小头儿子蹲了六个月大牢的底线。

后来杜月笙参加国大代表选举,只搞到第三的位置,排在他前边的是一个根本没有听过的方治。

从这一刻开始,杜月笙已经明白自己就是光头老蒋手里的夜壶。

最后国民党败退台湾,光头老蒋亲自接见让他一起去台湾,杜月笙明白光头老蒋的用意,还是想用他手上的帮会给上海制造混乱而已,这个时候仅仅是想到了他这把夜壶,那出来用用乘机恶心一下对手而已。

但全国统一的局势已经形成,帮会这东西只会被进一步的压缩,而不会壮大,所以杜月笙婉言谢绝,明确的告诉光头老蒋:“俺哪也不去,就去香港!”

就这么杜月笙将自己没有多少年的岁月丢给了香港,死的时候是六十三岁。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杜月笙晚年回忆中,自比夜壶,有用就拿出来,没用就塞床底下。这个比喻很透彻,就是他想明白的有点晚。

抗战结束以后,杜月笙回到上海,自以为劳苦功高,坚守气节,怎么说也的给他个大官做做,比如说搞个上海市长,由黑道入政道,坦坦荡荡接受招安,彻底洗白,后半生可以继续盘踞上海,做个合法的黑老大。

他想的挺美,但蒋大佬当然不答应。上海是全国经济的中心,也是蒋介石的银行,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交给一个小痞子出身的流氓头子。何况还有CC、军统、孔家、宋家等一众大佬虎视眈眈。

但是杜月笙同学并没有领会领导讲话精神,他一方面放话参选,另一方面大肆砸钱,贿赂代表。何况即便老蒋不待见他,还有戴笠戴局长,两人合作这么多年,称兄道弟,多少有点交情。

但天有不测风云,戴笠飞机忽然撞山,摔死了!

杜月笙最大的靠山塌了,而一大票看他不爽的人立刻开始攻击他,俨然一副墙倒众人推的架式。当然,如果蒋介石想保他,谁攻击都不好使,关键是,这些攻击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蒋介石。

在蒋大佬心目中,杜月笙就是个上海滩耍流氓的小瘪三,他一无革命的理想,二无高尚的品格,三无不变的忠心,四不是自己的嫡系。过去给他面子,是因为上海租界那些鬼老认他,要和鬼老打交道就的忍着,现在鬼老已经撤了,不干掉他就不错了。

有钱有势的时候,谁都高看你一眼,穷途末路的时候,狗都不理你。世道就是这么现实。

1946年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杜月笙以最高票当选议长,就在他志得意满准备上任的时候,国民党告诉他,不支持他出身上海新政府重要职务。

杜月笙还算不糊涂,立刻明白,这个和他相爱相杀的政府已经决定抛弃他了,以前他盘踞上海,手握青红帮会数万弟兄以及积累多年的租界人脉,呼风唤雨,日本人也要给他面子,而现在世道变了,人家是大爷,鸡蛋不能跟石头碰。

于是他非常识时务的主动辞职。

但这事还没有完,1948年皇太子蒋经国到上海“打虎”,第一只猎物就是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双方一顿谈判,杜少爷还是被关了六个月。

杜月笙总算明白了,现在的他和上海滩以前那些被他欺负的的小商人没什么区别,蒋介石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想什么时候收拾就什么时候收拾,因为他已经没有价值了。

1949年蒋介石败退,邀请杜月笙一起去台湾,而北方政权那边也送来邀约,留下共商国是。

杜月笙这次想的很明白,两边都是大爷,都不能得罪,两边都是老虎,跟着哪边混都不好过,干脆,去个中立之地,老老实实做寓公,QTMD的政治黑帮,香港最好。

不能不说,这是他晚年最正确的决定,比起留下扫大街的金荣哥,他至少保留了大佬的尊严,比起到了台湾动辄挨骂的几个好友,他至少不用仰人鼻息。

无奈前半生坏事做的太多,到了香港没几年就去世了。


日慕乡关


在日本还没有正式投降前,杜月笙赶回了上海,到达上海这一天,恰逢日本正式投降,这一天,去接杜月笙的人群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这让杜月笙觉得,自己又可以恢复从前在上海的荣光了。

【杜月笙】

杜月笙其实一直都想做官,但是蒋介石却不肯重用他,这很简单,过去蒋介石需要依靠青帮流氓来打击工人进步分子,现在几乎已经不需要杜月笙了,并且蒋介石是不希望别人联系到他的流氓出身以及和上海流氓的关系。

但是杜月笙的野心很大,他不想做小官,他想做的是上海市的市长,当时他有孔祥熙对他的支持,自以为希望很大,但是最后这个希望在蒋介石宣布了另外的人选而落空了。

【孔祥熙】

他刚回上海的时候,还有点余威,主要是和戴笠的关系还非常好,他提供了一间房子给带军统和中美合作所上海联合办事处使用,还经常能在戴笠面前给不少人说情,但是在1946年3月的一天,戴笠飞机失事死了,杜月笙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靠山。

【戴笠】

抗战后的上海,是各派系抢占的重点地区,当时有多少派系在这里勾心斗角呢?有中统、军统、宪兵、蒋介石的侍从、汤恩伯、孔祥熙、宋子文等都在这里角逐,杜月笙置身其中,别说出去抢别人的,连自己抢来的也几乎保不住了,他的势力再大,也无法在这么多恶狼中全身而退,他虽然使出各种腾挪的功夫,也阻挡不了自己权力的下滑。

【CC系】

当时让人第一次感受到杜月笙大不如前的,是《诚报》上有人大肆攻击他,这是三十年来第一次有人在上海的报纸上骂他,而且骂他的人还是他的门生,上海市的副市长。

接着他的总管万墨林因粮食贷款舞弊案被捕了,他知道这是有人借题发挥,想要杀鸡儆猴,因为主犯都没进去,却把万墨林这个从犯给抓了,杜月笙知道这是有人冲着他来的,但是他斗不过对方,只好忍气吞声。

【万墨林】

之后在1948年的秋天,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又被捕了,当时整个上海都轰动了,许多人都大吃一惊,其实这有什么好吃惊的呢?

当时蒋经国奉命督导经济,蒋经国年轻气盛,准备左右开弓,一方面打击官僚资本,另一方面压制敌方势力,一开始他选中了孔令侃。

【右为陈坤扮演的蒋经国】

孔令侃是蒋经国的表弟,蒋经国请示了蒋介石,蒋介石也同意从孔令侃身上下手,结果孔令侃跑去南京向宋美龄哭诉,蒋介石只能通知蒋经国另外选个对象下手,于是蒋经国就选中了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于是找了个由头把杜维屏关了起来,把杜月笙气得够呛。

【蒋经国与孔令侃】

只是杜维屏的案子很小,最后只判了6个月,杜月笙没有直接和蒋经国作对,却暗地里支持自己的手下兴风作浪,蒋经国的经济督导没有任何成效,反而搞得金圆券比法币贬值得还快,不到三个月,蒋经国就回到了南京。

到后来,他竞选上海国大代表时,只得了个第三,第二名是在上海丝毫没有根基的方治。

杜月笙又想选国大主席团,谁想得到的票数更少,是范绍曾(即范哈儿,四川袍哥大爷)给了他六票,他才选上,自此,他也明白自己是大不如前了。

【范绍曾于1949年12月反蒋起义】


浔阳咸鱼


杜月笙怎么走下坡路的,只要看背后的青帮是如何走上坡路的就行。

青帮长期与洪门一起被称为“青洪帮”,其实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组织。洪门源自明末清初的“天地会”,他们有着明确的政治目标,即“反清复明”。

青帮的起源与清朝的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运河沿岸以漕运为业的码头工人,水手等为自发的组成互助组织,之后逐步演变为帮会,因此青帮又被称为“漕帮”。

清朝末期,运河大量河段淤积,海运逐步渠道漕运后,失业的青帮纷纷上岸谋生,但主要聚集在运河沿岸的城市和码头,才有了“青帮一条线,洪帮一大片”的说法。

清末社会环境复杂,因为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青帮没有像洪帮一样积极参与革命,而是聚集在上海、天津的租借周围讨生活。

清政府管不了租借,各国租界互不统属,且法律各异,这种权利的真空地带是帮会滋生的天然土壤。以上海的十六铺码头为例,青帮的小混混在华界作案后就躲进租界,在租界作案就逃到华界。

法租界最先对这种混乱的社会治安不满,任命黄金荣为华人探长,以“黑吃黑”的方式整顿社会治安。这样青帮搭上洋人的势力,利用租界的复杂社会和政治环境,贩鸦片、开赌场。

杜月笙靠着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的信任,一步步从小混混爬到青帮骨干,后来自立门户,成立“三鑫公司”,垄断了上海的鸦片生意,崛起为“上海滩三大亨”。

靠着租界特殊的环境,杜月笙积极结交落魄的军政人士,同时为各地军阀疏通与洋人的关系。抗战中,杜月笙配合军统锄奸,为中国军队购买战略物资,靠着都是租界的复杂环境。

抗战胜利后,租界没有了,青帮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任何一国政府都不会允许社会上存在一个不受国家控制的暴力组织存在。不光青帮,日本的山口组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战后日本社会治安混乱,山口组主动与警方合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日本经济复苏,法制完善,山口组随之成为警方重点打击的对向。

黑社会只能存在于权利的真空地带,一旦国家政治稳固,就是他们灭亡的日子,所以杜月笙的下坡路从抗战结束,租界取消开始,这条路不是杜月笙能选择和左右的,是那个大时代逼着他不得不退出舞台。


史料不辑


转折点是37年淞沪抗战

这一年的上海抗日战场上,不仅有正规军,还有一支叫苏浙别动队的编制。这一支别动队由老蒋授命戴笠组建,一共一万五千人,下辖五个支队,二十个大队。临时起意编制,戴笠也不能变出人来,他砸破家底,也就从军统行动人员中抽调出一个精锐支队,没钱没人没装备,剩余的空编咋办?

戴笠找到了杜月笙,杜月笙就把这活接下了

半个月后别动队满编集训。五个支队,有三支是杜月笙门徒,一支是戴笠军统行动队,一支是社会征召人员。别动队成分来历复杂,里面有地下党、学生、商人、工人、农民、军人、帮会份子……

集训一个月,这批人开赴战场,而等到他们撤下来时,这一万五千人,仅剩余两千多。其中有个支队在掩护正规军撤离时,和鬼子打巷战,全军覆没

善后工作,仍然由杜月笙负责,老蒋不给钱戴笠也没钱,老杜的门徒们战死,他得给抚恤不是……

淞沪抗战,杜月笙门徒没了,钱没了,产业也没了,他的大达公司航运轮船为阻塞日军航道,全沉到了黄浦江,他的银行在和日军打金融战……

后来杜月笙撤离上海去香港再到重庆,从地方实力派变成了空有威望的社会活动家

由他不由己

等战后,老蒋也不允许杜月笙重新控制上海,顺理成章的上海市长职务,被取代了;顺理成章的议长职务,被取代了……

虎死架不倒,但属于杜月笙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


灵石蕴珠宝




古话说:此一时,彼一时。

此话有理,人的一生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会有各种坎坷,有上坡,也会有下坡。

1、



杜月笙小的时候吃了苦,年纪很轻就开始发迹,到了中晚年,开始走下坡路,这一走,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为什么曾经辉煌的杜月笙,晚景却异常的凄凉,原因何在?这还得从头说起。

杜月笙,靠卖水果起家,人称“水果阿笙”。当时的上海,情况异常复杂,有军阀轮流“前来”,也有革命军时时窜出;有外国各租界矗立在目,也有各种帮派昼伏夜出,可以说鱼龙混杂。

乱世总能出英雄,杜月笙靠着自己的聪明伶俐,靠着自己的胸怀和眼光,崛起在上海,成为青帮在上海的代言人。

此时的青帮,实力不容小觑,是各方争取的对象。租界鬼佬们利用青帮实力,做一些他们不方便做和没精力做的事情;军阀或国民党政府军,利用杜月笙们,做些抓捕共党、收拾工人的事情。

于是,杜月笙和他所率领的青帮红及一时,成了各方争取的对象。

2、



但,事情总是会发生变化,抗战前后,各国租界撤离了上海,杜月笙少了不少“鬼佬”的支持。抗战后,国民党完全控制了上海,同时,上海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国民政府的经济中心。

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杜月笙也开始变化,他想洗白,想进政界当官,最想当的就是上海市市长。

但,蒋介石会同意吗?

从结果来看,完全不同意,因为在蒋介石看来,杜月笙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支持杜月笙的鬼佬们走了;需要杜月笙镇压的工人和学生,也因为抗战的胜利不闹事了;再加上杜月笙并不光彩的黑恶一生,蒋介石已经没有任何兴趣让杜月笙当官了,没有“兔死狗烹”,没有“卸磨杀驴”,已经是杜月笙的万幸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1946年12月,杜月笙高票当选上海参议院议长,因为国民党的不支持,不得已辞职。至于上海市市长,在杜月笙辞职时就知道,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有人问了,为什么好哥们戴笠没有替他多美言几句?因为好哥们这时已经死去八九个月了。

无奈的杜月笙知道,今时不同往日,“黑道”是走不下去的,进政府当官也是当不了的,只能混在工商企业界了。

没想到的是,工商界也不好混。

1948年春,太子爷蒋经国来到了上海,目的是整顿金融秩序。太子爷是年轻气盛的,自带杀气。不幸的是,杜月笙的儿子被太子爷蒋经国刑拘了,名义是犯了“投机倒把”罪,扰乱了金融秩序,这一拘就是半年多。

外面的人,看到了蒋经国的严格,而杜月笙却知道,这是不给自己面子,不是蒋经国不给,而是国民党,是蒋介石不给面子。这也说明自己已经失势。

3、



1949年,对杜月笙来说,是个重大选择。

是去台湾吗?但凭什么去呢?面对不待见自己的蒋介石,去了有没有好下场?

留在大陆吗?自己曾经没少杀共党分子,没少杀工人领袖,留下有好果子吃吗?

痛定思痛,杜月笙去了香港,虽然没有继续他的辉煌,甚至晚景还有点凄凉,但无论如何,杜月笙保留了自己曾经的一份“大佬”的尊严,也无论如何,杜月笙是病逝,是善终。

杜月笙1888年出生在上海郊区,1951年病世在香港,享年63岁。



杜月笙抗战后走了下坡路,原因是支持的租界外国人走了,需要帮助国民党镇压的学生和工人也没有了,而国民党又不支持杜月笙进入政界,于是开启了下坡路的行程,一经开启,再无辉煌,剩下的只剩凄凉。


蓝风破晓


时事造英雄,乱世出枭雄。作为民国时期的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自然是赶上了好时候。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国民党没败落之前杜月笙有蒋介石,戴笠支撑着,因此老杜那时候还是挺风光的,主要原因还是军统戴笠这个把兄弟照着他,杜月笙才能如此嚣张。最辉煌的时候几乎称霸整个上海滩。杜月笙也被称作“青帮教父”,“上海滩土皇帝”等称号,头上的名衔不下几十个。


1949年解放前期,杜月笙的其实就开始走下坡路啦!戴笠遭遇不测撞机身亡后,杜月笙曾经一度萎靡不振,并且还想过自杀,可见这个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对杜月笙有多重要。杜月笙失去了一个重要靠山,心情自然受到打击,在上海滩的地位和威望也不比从前了。

上海解放后,杜月笙更是犹如惊弓之鸟不知所措,作为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心知肚明,如今上海滩不比往日,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自己待在上海不会有好日子过,于是杜月笙最后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携带家眷乘坐轮船悄悄离开了上海去了香港。


当时杜月笙也顾及不了上海的产业,反正能带走的尽量带走,带不走也没办法,杜月笙从此开始败落,从昔日的上海王沦为亡命天涯的异客。

杜月笙到了香港,进入不惑之年的杜月笙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到另一个世界想要发展壮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香港不比上海,在上海杜月笙是王,是皇帝,是一手遮天的青帮大佬,可在香港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杜月笙算个球,比他势力大的有的是,更何况杜月笙是内地来的,谁把你还当爷看,因此杜月笙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稍微嘚瑟不明白就会让人收拾,杜月笙是明白人,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所以到了香港之后的杜月笙,基本上就是退出了江湖,靠着自己带来的那点积蓄维持生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杜月笙是辉煌过,海外关系还是有的,人家是什么人,对不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什么不干一样活的充实。

可是杜月笙的身体却是越来越不好,自从离开上海后,杜月笙的哮喘病也愈加厉害,最终,没过多久,在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因哮喘病发作医治无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结束了他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所以总结杜月笙的一生,我觉得应该是在国民党势力逐渐衰弱的时候,杜月笙开始走下坡路的,具体的是大慨是戴笠死亡之后,杜月笙也开始被蒋介石排挤,杜月笙这个蒋介石曾经的尿壶也被扔在一边,弃之不用。直到后来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抓了杜月笙的儿子,杜月笙从此与蒋家王朝决裂,直到后来国民党彻底完蛋,杜月笙的好日子也真正走到了头。

因此我们说乱世出枭雄,盛世出狗熊。这话说得也不无道理。


任驰赢天下


杜月笙是一个民间组织团伙,新中国的成立是不允许民间势力控制一方地盘。新中国政府就象太阳当空,这是万物向往。杜月笙这些人的发起原因是在旧社会里,没有正义的政府保护下,他们为了谋生存而自己组织起来的一股民间势力。他们是为己为私的,这和共产党政府有区别,所以共产党是应时应势而生象太阳一样,杜月笙这等民间组织只有退出舞台。杜月笙最后到了香港,这是老虎离开了山林自然没有了虎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