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何永久定居日本,并取了个日本名字?他有哪些传奇经历?

文史砖家


郑成功是郑芝龙与日本妾室田川氏所生,郑成功七岁的时候,被郑芝龙带回明朝。而郑成功的生母田川氏,却一直到郑成功22岁的时候,才一同前往明朝。而这个期间,郑芝龙依然数次往返明朝与日本,并和田川氏剩下了另一个孩子。这就是郑成功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日本名字叫田川七左卫门。

郑成功的母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日本女人,由于日本历来恪守着日本女人不外嫁的传统,即便像郑芝龙这样的时代枭雄,在田川氏青少年时期,也并未将其带离日本。不过,这其中也和田川家的背景有一定的关系,郑芝龙身为明朝人,想要在日本立足,一定要得到日本实力派的支持才可以。而望族之后田川氏,恰恰是其中最好的纽带。

郑成功回明朝以后,郑芝龙和田川氏生下的次子,并没有被带回明朝。因为田川氏的娘家兄弟没有男嗣,郑成功的这个弟弟田川七左卫门,从小就被过继给了日本的田川家。所以,从被过继给日本舅父的时候开始,田川七左卫门就已经是一名日本人了。而其后,田川七左卫门也一直沿袭着日本文化,并且从未踏上明朝或清朝的土地。

其实,田川七左卫门虽然是一名日本人,但他与郑氏一门的关联一直没有中断。在郑成功反清以及攻打荷兰殖民者的时候,田川七左卫门一直在给郑成功提供补给等其方式他支援。而郑成功之子郑经据台湾以后,台湾地瘠民乏,明郑与外界的各种联系,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日本的田川家。当然,郑经曾一度试图联合日本幕府起兵共同反清,其中依靠的联络纽带,也主要是田川七左卫门。因此可以看出,田川七左卫门虽然与明朝没有关系,但是与郑氏的关系,依然是亲密无间的。

田川七左卫门这一脉,只有他自己改姓了田川,从田川七左卫门的儿子开始,又全部改回了郑姓,且姓名均与中华名字无异。此后的三百年之中,郑芝龙在日本的这后裔传承,也一直都为郑姓。直到1955年,田川七左卫门的第12世孙改姓福住,郑姓才开始成为历史。


苏绽


郑芝龙原来是做海商的,经常和日本人做生意,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也认识了不少日本的上层人士。

当时有个日本幕府家臣,名叫田川昱皇的看中了郑芝龙,把自己的女儿田川松嫁给了郑芝龙。田川松先是给郑芝龙生下了大儿子郑福松(即郑成功),过了两年又生下了二儿子田川七左卫门。

郑芝龙一家:


为什么老大是中国名字,老二是个日本名字呢?因为郑芝龙的岳父家没有男孩继承香火,所以郑芝龙把老二过继给了岳父家,所以叫田川七左卫门。

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后,郑芝龙给荷兰人当了翻译。跟着荷兰人在海上干些抢劫商船的勾当。这份差事干了几年,郑芝龙开始自立门户,自己在海上过起了半商半盗的日子。

郑芝龙为了扩大势力,开始招兵买马。他招缆了不少人,分成十八部,号“十八芝”,以台湾为基地,经常劫掠福建、广东等地,直到被明朝招安,成为一名"海防游击"。

1633年,郑芝龙打败了荷兰舰队,又剿灭了另一个大海盗刘香,并在台湾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1644年,弘光皇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

郑芝龙剧照:


但郑芝龙并没有坚持抗清,两年后他向清兵投降,可是儿子郑成功竭力反对降清,父子反目,郑成功带着一部份忠于自己的手下离开父亲,开展反清斗争。 为了招抚郑成功,清政府对郑芝龙很是优待。但郑成功不为所动,始终不降。

1661年,郑成功把荷兰侵略者赶走,将台湾变成了抗清的大本营。清朝见用郑芝龙招降台湾的计划失败,郑芝龙失去了利用价值,又怕他暗中和郑成功勾通,危害清廷统治,于同年十月将郑芝龙及全家老小在北京斩首。

郑芝龙的二儿子由于过继给了日本人,所以一直呆在日本。他在日本听说父亲被清廷杀害,就想回国替父报仇。

七左卫门:


七左卫门写信给在台湾的大哥郑成功,信里说:

“七左卫门诣扛户,请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

但郑成功认为田川七左卫门不会打仗的,而且如果弟弟有个三长两短,外公家就断了香火了,所以没有同意弟弟的请求。

虽然没有与哥哥并肩做战,但七左卫门向郑成功输送人力、物资,为郑成功的反清事业贡献了很多。为了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他把儿子孙左卫门改名郑道周,在日本开展海上贸易,直到1696年逝世。

现在七左卫门的后人还在日本,有的从政,有的从商,他们都以自己是郑氏后人为荣。


刚日读史


这就要从郑成功的亲爹说起了。

(郑芝龙)

郑成功的亲爹名叫郑芝龙,出生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郑芝龙19岁的时候,就被舅父安排到日本,去当地华侨李旦手下帮忙。李旦拥有庞大的资产,也非常信任郑芝龙,给他雄厚的资金,在中日之间来往做生意。

因为郑芝龙非常熟悉海外贸易的事务,当时的日本政府也非常重视他。郑芝龙来到日本平户之后,当地诸侯松浦氏专门赐给了他大宅子,而且还安排他成婚了。

郑芝龙的妻子,是平户田川昱皇的女儿田川松。1623年,两人成婚,第二年,郑芝龙的长子郑森(即郑成功)出生。1629年,郑芝龙的次子田川七左卫门出生。

其实就在七左卫门出生之前,郑芝龙已经奉李旦的命令,离开日本到澎湖与荷兰人做贸易。1628年,郑芝龙被朝廷征招,不再过亦商亦盗的生活。年幼的郑成功,也随着父亲离开了日本。


当时七左卫门还没有出生,郑芝龙的妻子本想和丈夫一起走,但是日本政府不允许,田川松只好留在了日本。

(位于平户的郑成功母子像)

所以,七左卫门一直在田川松的娘家生活。一直到他十五岁的时候,郑芝龙再一次来信,要田川松母子两人,来到中国一家团聚。田川松非常高兴,积极准备离开。但是日本政府再一次出面阻挠。经过多次协商,日方决定田川松可以离开,但是七左卫门必须留在日本。

田川松思考了很久,觉得丈夫郑芝龙和儿子郑成功现在正在开创事业,特别需要自己的帮助,所以忍痛离开了七左卫门。

无法离开日本的七左卫门,成了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理人,负责中日之间的贸易。当兄长郑成功起兵反清的时候,七左卫门多次写信,要求回国参加抗清斗争,但是一直被阻挠,无法如愿。不过,七左卫门一直给郑成功输送人力及物资,维持海上贸易。

1696年,七左卫门去世。

其实仔细想想,七左卫门也是挺惨了,出生就没见过父亲,少年时期母亲又离开了,独自一人打理郑氏家族的贸易,不容易啊。


七追风


从海盗到总兵的传奇人物郑芝龙有五种信仰五名妻妾六个儿子。郑芝龙信主、信佛、信妈祖、信神道教。长子森(即郑成功),日本妾室翁氏所出;次子焱,妾室陈氏所出,过继其兄弟郑芝虎;三子垚(yao)正室镇国夫人颜氏所出;四子鑫,妾室李氏所出;五子淼,妾室黄氏所出。福垊想说的是郑芝龙按照五行(木火土金水)为儿子取名。其实郑芝龙还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郑成功的亲弟弟,说起来他改取名为焱的,即妾室翁氏次子。

郑芝龙是如何纳的日本爱妾的?

年轻时期的郑芝龙高富帅,并且很聪明,通晓荷兰语、葡萄牙语。帮助其舅父穿梭于澳门、马尼拉(垊,即马尼拉的旧称)、日本经商。弱冠之际,他投靠了海盗李旦,认作干爹,李旦死后,他继承了财产。后来又结识投靠了颜思齐(颜振泉),福垊推测做了他的女婿,因为郑芝龙的正妻就姓颜。颜思齐去世后,他再次继承了颜氏家族的资产。

早在他投靠李旦时,他在日本长崎认识了福建老乡铁匠翁翊皇。翁翊皇见他帅气精明,就将女儿翁松嫁给了她。而翁松却是个日本人,有人疑惑了翁翊皇明明是大明人啊。福垊告诉您的是翁松是他的继女,因为他迎娶了田川家的寡妇为妻,田川松也就随了他的姓,这也是郑成功成功成为延平王后,追尊其为翁太妃的原因,也是前面福垊所称之为翁氏的原因。

郑成功的一母同胞弟为什么取了个日本名?

1624年(大明天启四年),郑成功在日本出生,取名郑福松;1626年(日本宽永四年),次子郑福住在日本出生。1631年,七岁的郑成功回到明朝,14岁就考取了一等秀才廪膳生员,简单的理解就是吃皇粮的大学生。郑福松诞生不久,就改成了日本名了。因为郑福松的舅家田川氏断了香火了。田川氏在长崎算得上名门望族,而且肥水不流外人田(继承大量遗产)。郑芝龙也就同意了其大舅哥将次子过继给他的请求,郑福住也就改名为田川次郎左卫门。左卫门的意思是其祖先曾经是天皇宫门卫士,主要负责的左门。后来,田川次郎左卫门改成了田川七左卫门(日语:田川七左衛門たがわ しちざえもん)。这次改名是为了纪念田川次郎左卫门的外公,因为他的外公就叫田川七左卫门。福垊认为,这种改名方式,我们是可以理解,但无法接受的。

田川七左卫门有哪些传奇经历?

寄养在舅父家的田川七左卫门,也曾想随着父母哥哥,踏上大明的国土,过全新的生活。然而,一家人团圆的梦想没有实现。最终,田川氏为了丈夫就一狠心将次子丢在了日本。网上很多资料说,郑芝龙的次子不能跟父母兄弟团聚,是德川幕府阻挠的。福垊认为,这个从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德川幕府会跟一个城市的望族中的过继的孩子过不去吗?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其舅父担心一旦田川七左卫门回到大明,田川家族的香火就可能断绝了。而且当初说好,要过继的,您再后悔也说不过去吧。

田川七左卫门长大后,协助舅父(养父)打理家族贸易并积极为郑芝龙、朱成功(国姓爷)提供物质保障。1646年,父亲带着几个弟弟归降清朝。而他的母亲翁氏,自杀殉国。他听闻这个消息,强烈要求回大明,为母报仇。作为武士的他向郑成功表示:“七左卫门诣扛户,请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却被郑成功拒绝。福垊猜想大概郑成功担心自己的弟弟,舅父家的独苗有个三长两短难以向舅父交代。再说了,舅父一定也不会同意七左卫门冒这个险的。1661年发生了两件事对他们兄弟影响很大。第一,他们的父亲及部分亲人被清廷所杀,郑芝龙降清是很大的污点,而郑芝龙没能将自己的儿子郑成功劝降也是他被杀的原因之一。第二、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田川七左卫门,给予很大的帮助。1696年,田川七左卫门在日本去世。


福垊


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完成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壮举,在后世备受称颂,大文学家郭沫若曾为他题词道“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可谓非常中肯。但鲜为人知的是,郑成功之所以能立此奇功,跟一个人的大力资助密切相关,此人,便是他的亲弟弟,永久留居日本生活的田川七左卫门。


田川七左卫门的父亲是郑芝龙,生于福建省南安县一个小吏家庭,因为家中生计艰难,很早便到澳门去投奔做海外贸易的舅父黄程,在与葡萄牙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大量的商业知识,还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数年后,黄程见郑芝龙非常能干,便把他推荐到日本华侨首领、大海商兼大海盗李旦的集团中做事。



李旦虽然事业做得很大,但无儿无女,因为欣赏郑芝龙的才能和见识,便将他收为义子,并把大部分资产和船只赠送给他,后者由此成为富商巨贾和海盗集团的新首领。郑芝龙接替李旦的事业后,在日本的影响力大增,不仅各藩的大名们拼命地巴结他,就连幕府将军都对他青睐有加。


当时,平户藩是日本对外贸易的中心,郑芝龙因为发展业务的需要,便在此定居数年时间。为了拉拢郑芝龙,当地大名松浦氏不仅赐地建宅,还把家臣田川昱皇的养女田川松嫁与他为妻,时在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与田川松异常恩爱,婚后4年时间里连得两子,即长子郑成功(1624年生)和次子田川七左卫门(1626年生)。



因为业务发展的需要,郑芝龙不久后转到台湾发展,并通过与荷兰人的合作,迅速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之间的“超级”大海盗兼大海商,并在崇祯元年(1628年)底接受明朝的招安。郑芝龙归降朝廷后,便准备把妻子和两个孩子接回老家,结果遭到德川幕府的阻扰,最终只有郑成功得以回归大陆。


德川幕府之所以阻挠田川松携子出国,无非是为了将他们作为人质,以此来跟郑芝龙做交易,继续获取后者的资助。所以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田川松便只能带着次子在日本生活,继续苦等着回到中国的机会,而此时郑芝龙为了向幕府表明诚意,便同意将次子过继给田川家,而没有让他姓郑。



郑芝龙归降明朝后,不仅官越做越大,而且借助于官方身份拓展海上事业,最终竟扩张为拥有超过3000艘大小船只、兵力超20万的庞大海上集团。等到南明建立后,弘光帝为了拉拢郑芝龙,便任命他为福建总兵,封南安伯,负责全闽的防务和抗清事宜。


等到弘光帝败死后,郑芝龙又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隆武帝),并因此进封为南安侯,负责南明所有军务,一时间权顷朝野。郑芝龙成为南明头号人物后,便再次向德川幕府提出请求,准备把妻子、次子接回大陆。这次幕府虽然立场有所松动,但也只是勉强同意让田川松回到中国,依然不肯放走田川七左卫门。



等到母子分别的那一刻,田川松抱着儿子悲泣不止,并叮嘱他道“呜呼,吾终舍儿矣!吾怜儿父及儿兄,亦怜儿,当岁以金若干托商船寄儿。呜呼,吾终舍儿矣!虽然,儿勿忘儿父及儿兄,又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见清朝学者郑亦邹著《郑成功传》)。就这样,田川松与田川七左卫门洒泪而别,时在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秋,当时后者年方19岁。


田川七左卫门既然不能回国跟父母、兄长相聚,便在日本做起了郑氏集团的代表,帮助父亲打理海上贸易事务。等到郑芝龙投降清朝后,郑成功与其父决裂,并继承家族庞大的产业。而田川七左卫门也凭借着过人的运营能力,帮助兄长积累起巨额财富,并源源不断输送给郑成功,资助他从事抗清兴明的大事业。



郑芝龙虽然降清,但因为没有利用价值,最终被清廷处决,而留在家乡的亲人也遭遇清军的大屠杀。田川松被俘后因不愿受辱,便毅然剖腹自尽,时在隆武二年(1646年)。母亲遇难的消息传至日本后,田川七左卫门椎心泣血,并向幕府提出陈请,希望“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引文同上),但却横遭拒绝。


田川七左卫门对幕府的禁令无计可施,而此时郑成功因为抗清的需要,也劝告弟弟能留在日本,继续帮助他筹措战争经费。田川七左卫门遵从兄长的告诫,便留在日本继续经营对外贸易,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以供应兄长。郑成功之所以能完成收复、经营台湾的千秋功业,来自田川七左卫门的大力资助功不可没。



南明永历十二年(1662年),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次年便暴病而死,田川七左卫门闻讯后悲痛不已。31年后,田川七左卫门病逝于日本,终年70岁。田川七左卫门死后,子孙们继续从事对外贸易,并且从儿子郑道周开始,又恢复姓郑,直到第十一世孙时,才改姓为“福住”。时至今日,田川七左卫门的后代还经常到中国大陆祭祖,真可谓“饮水思源,不忘根本”。


史料来源:《郑成功传》、《清史稿》、《台湾外纪》、《海纪辑要》等


文史砖家


郑成功的生母田川氏是日本女性。

既然如此,他的亲生弟弟没有被父亲郑芝龙带回中国,而是留在日本的亲生母亲身边成长,这就很好理解了。

田川氏诞下郑成功的时间是1624年,后来又在1626年生下郑成功的弟弟。这个孩子被过继给了他的母家田川氏,名为田川次郎左卫门(后改名田川七左卫门)。

由于郑芝龙在明崇祯元年(1628)九月,接受了明朝的招抚,因此便计划把妻小带回中国定居。

不过,当时的日本幕府早有规定,日本女人不能留在中原,所以田川氏被迫与丈夫和儿子分离。郑芝龙将郑成功接走,留下次子七左卫门与田川氏在一起生活。

最后说一下七左卫门与兄长郑成功的关系。

举个实际的例子吧。郑成功在维持郑氏与日本的贸易关系时,曾经给弟弟写信道:

东洋牌饷银原定五百两,客商请给,须照数输纳。吾弟受其实惠方可给予,切不可为商人所瞒,短少饷额也。

由此可见,七左卫门是起到了郑成功在日本商埠的代理人的作用。在长崎的中国商船,必须要与七左卫门合作,才能顺利往来于福建沿海和日本。

总而言之,郑成功与日本的弟弟七左卫门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


HuiNanHistory


郑成功是明朝末年抗击满清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身份来历非常的复杂。

郑成功的父亲,海盗郑芝龙。

郑芝龙的身份非常复杂,可以说是海商,也可以说是海盗,甚至成为了明朝末年占据台湾的一方首领。

郑芝龙出身于“小吏”之家,但是家境贫寒,也不喜欢读书,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受到了日本侨民的重用,在东南沿海地区,周旋于日本、荷兰等“洋人”中间,逐渐有了自己的人脉,并且自立门户。

在明朝末年风雨飘摇之中,郑芝龙趁势占据台湾地区,崇祯无力围剿只能选择招安。

终于在明朝无可奈何的支持下,郑芝龙成为了海上霸主,但是在明朝灭亡后投降了清朝,却惨遭囚禁,最终被苏克萨哈矫诏斩杀,这也是郑成功矢志抗清的一个主要原因。

郑成功的母亲,日本人田川松。

郑芝龙侨居日本期间,迎娶了日本女子田川松,并先后生育两个儿子,也就是郑成功、田川七左卫门,兄弟二人都是在日本出生的。

在清兵攻占郑成功老家时,田川松选择了自杀殉国,据记载“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这也是郑成功坚持抗清的另一个原因。

郑成功的胞弟,日本人田川七左卫门。

田川松与郑成功先后跟随郑芝龙回到明朝,但是田川七左卫门一直被扣留日本,实际上就是约束郑芝龙的人质。

而在郑芝龙实力强大以后,田川七左卫门负责主持郑芝龙在日本的走私贸易,逐渐拥有了强大的实力与势力。在郑成功起兵反清时,田川七左卫门一直默默的支持郑成功的行动。

一直到现在田川七左卫门留下的后代一直在日本繁衍生息。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他们本就是半个日本人,妈是日本人,生在日本。说他收复台湾,到底是收给谁了?当然他当时也没那意识,就是找个落脚的地方,他本人还是自认是明朝人,忠于大明是肯定的。


王哲270723


郑成功本来就是半个日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