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战死后,诸葛亮是不是绝后了?

河苦


诸葛瞻在七岁的时候,诸葛亮就在五丈原病逝,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娶了刘禅的闺女,成了蜀国驸马爷。但是他在蜀国没做谋臣,而是做了武将,在蜀汉和曹魏的最后一场大战中,也就是绵竹大战中阵亡了,连同一起的还有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从此以后诸葛这个姓氏在历史长河当中,很少再出现过,难道是诸葛亮就绝后了吗?当然不是,诸葛亮的后代一直生活到现在,而且都可以找到他们生活的地方。




诸葛瞻的老爸诸葛亮其实是有两个儿子的(野史记载另有一儿一女,此处不论),一个是过继他哥哥诸葛瑾的次子,名字叫诸葛乔,当时的诸葛亮忙于国事,一直没有生子,所以做大哥的就过继给小弟一个儿子,也算是冲冲他的喜气吧。

那时候诸葛亮还很年轻,对于诸葛乔的教育那是相当的用心用力,再有他的老婆黄月英是当时的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也是一个多才多艺贤德淑惠的女人,两人一起教育的诸葛乔。但是很意外的是诸葛乔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突然得病死了,留下很多的遗憾。想象一下,如果诸葛乔被诸葛亮培养成功的话,蜀国的命运也许就不同了,也许会继承诸葛亮的意志,继续北伐历史也许就会改写。但是历史,从来就没有如果。

再说诸葛瞻,诸葛瞻出生时,诸葛亮都已经是四十多岁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个年龄真的不小了,可以说是老来得子吧。诸葛亮一直在位蜀国的北伐而日理万机事无巨细,给儿子起这样一个名字,也寄托了自己瞻望未来的意思,希望诸葛瞻长大以后能够看得远一点,做的远一点。无奈诸葛亮在他五十四岁的时候魂断五丈原,留下了没有复兴汉室的伟大愿望,当时的诸葛瞻才七八岁,也几乎是完全的没有受到诸葛亮太多的教育和指导,因为他年龄太小,而诸葛亮不是忙于国事就是南征北战的。

由于受到诸葛亮的影响,诸葛瞻在蜀国的地位还是不错的,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娶了刘禅的女儿做的蜀国的驸马,但是他和他老爸走的道路是不同的,他没有做文官参谋之类的,而是做了个武将。后来在蜀国担任过很多武官的官职,并且一直做到了卫将军,算是在蜀汉后期能征善战的武将之一,继承了他父亲的意志,一直在为复兴汉室的伟大事业做着努力。

诸葛瞻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诸葛尚、诸葛京、诸葛质。在绵竹大战当中,诸葛瞻带领军队摆好了阵型,等着邓艾的军队来攻打,以达到以逸待劳的效果。邓艾派两路兵马来攻打诸葛瞻,都是大败而归,邓艾很生气深深的痛斥的两个部下,结果是两人再次出战,也许是受气的原因吧。这两人一举攻破了诸葛瞻的防线,导致了诸葛瞻的大败。

诸葛瞻当时就战死在了战场之中,时年三十七岁也是正是壮年时期,和他一起战死的有他的长子诸葛尚,张飞的孙子张遵,还有赵云的儿子叫赵广。其实在绵竹大战之后,蜀国就灭亡了也并不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能征善战的人,开国元勋之后的武将几乎的战死了,除了姜维一人以外,没人再能抵挡邓艾大军了。

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跟随父亲在绵竹战死之后,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跟随刘禅到了洛阳,跟随刘禅的一班人,都不同程度的被加官进爵,让然也包括诸葛京在内,原先是当了一个县令之类的官职,毕竟有着家族的影响和高能的基因,他在晋朝任职也算是风生水起吧,一路不断升迁,最后在一个叫江州的地方做到了一个刺史的位置,这是是为诸葛亮留下一脉后人的最大证据。诸葛瞻的三子诸葛质,史书记载并不是很明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也是跟随刘禅去了洛阳,之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选择了隐居。

古代的江州,在不同的朝代代表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在晋朝时期,江州这个名称代表的是现在的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而诸葛亮的后人,就在现在浙江兰溪的诸葛村。这个村子最大的特点是村子的建筑布局是按照诸葛亮的八阵图来建设的,外形看起来是一个巨大的八卦图,中间有水池水井做出来的阴阳二鱼的标识,一般的生人来了这个村子,在没有本地村民的带领之下是根本走不出去的,神奇的程度不亚于迷住陆逊大军的八阵图。这样刚好印证了诸葛京在江州做官并在此地繁衍后人,而且流传下来诸葛亮八阵图的事实。在现在的浙江全省都遍布诸葛后人,全国各地也有,但是据说都是发源于这个诸葛村。

综上所述:诸葛瞻继承父辈遗志,把自己奉献在了复兴汉室的道路上,虽然最后战死沙场,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敬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百家姓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无论你姓什么,翻开历史都能在历史当中找到祖先的故事。中华民族在历史经历多少的劫难,都依然的坚持到现在没有屈服过,现在的中国依然屹立在世界之林,作为一个我感到很自豪。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意见,欢迎关注评论,关于历史知识你的评论是我们共同提高的关键。


蔡公子讲历史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诸葛乔和诸葛瞻,其中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他是诸葛瑾的次子,诸葛恪的弟弟,而诸葛瞻是诸葛亮的亲儿子,那为什么诸葛瑾会将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呢?

原因也很简单,就像司马师、司马攸和刘备、刘封的情况一样,司马师无子,所以司马昭就将次子司马攸(长子就是司马炎)过继给了司马师,刘备到荆州的时候,也因为无子,所以就收养了冦封为嗣子。

巧合的是,刘禅是刘备四十七岁的时候生的,诸葛瞻也是诸葛亮四十七岁时候生的,诸葛瞻是生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而诸葛亮是在该年的三月就入驻汉中,为北伐做准备,也就是说诸葛瞻生的时候,诸葛亮很有可能不在身边。

而诸葛亮出山是在二十七岁的时候,说明他娶黄承彦之女黄月英是在二十七岁之前,那么诸葛亮二十几年未能生子,那么诸葛瞻很有可能并不是黄月英之子,而是诸葛亮其他小妾所生。

也正因为黄月英不能生育,所以诸葛亮才从大哥诸葛瑾那边过继了诸葛乔,诸葛亮是在234年病逝的,诸葛瞻这个时候才八岁,诸葛乔病逝于公元228年,诸葛乔有一个儿子叫诸葛攀。

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被杀之后,诸葛攀就转回诸葛瑾这一支之后,诸葛攀之子叫诸葛显。

诸葛瞻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诸葛尚,与诸葛瞻在公元263年的时候,一起战死于绵竹,次子叫诸葛京,蜀汉灭亡后,在公元264年,诸葛京与诸葛显一起到了河东郡。

公元268年,罗宪向司马炎推荐了诸葛京,后来成为了郿县县令。因为诸葛京有才能,尚书仆射山涛推荐诸葛京成为东官舍人,诸葛京后来官至江州刺史。所以,诸葛亮并没有绝后,据说诸葛亮的后裔很多都生活在浙江兰溪诸葛村。


历史简单说


并没有。

琅琊诸葛氏在三国时代真的很牛逼,不仅仅是诸葛亮。下面就先为大家理一理诸葛家的世系家谱。


先祖,诸葛丰,西汉官员,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光禄大夫等,后因刚直不阿得罪皇帝被免职在家。到东汉末年,有后人诸葛珪、诸葛玄兄弟两人,其余的因名声不显而没有记载。传到这两兄弟时不知是第几代,后面为了文章还理解,我直接写第一代了。

第一代

先说说诸葛玄,东汉末年官员,官至豫章太守,后因兄长病逝,代为抚养其留下诸葛亮等兄弟姊妹。其自己或有后人,但都名声不显,因此没有记载。

再说这诸葛珪,汉末为泰山郡丞,生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还有两个女儿。但在诸葛亮八岁时,他不幸因病去世。此时诸葛瑾已经可以负担自己的生活,但是弟弟姊妹们尚年幼,因此都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第二代

诸葛瑾,吴国重臣,极得孙权信任,孙权曾言“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讲个题外话,看这段话真是基情满满啊……孙权称帝后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可谓是位高权重。生子诸葛恪、诸葛乔、诸葛融,还有一个女儿。

诸葛亮,蜀汉丞相,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死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封为忠武侯,武兴王。至于其他我就不多说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实在是家喻户晓了。生子诸葛瞻,其余均无记载。

诸葛均,经诸葛亮引荐在蜀汉为官,官至长水校尉,蜀汉灭亡后被迁至洛阳,途中病故。子女名声不显,没有记载。

诸葛诞,诸葛亮族弟,魏国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后因司马氏专权,被逼造反,失败被杀,夷三族。话说他虽然惨死,但他的后代还是出了几个显赫的人物。生子诸葛靓,二女,有一个嫁给了司马伷,司马懿第五子。

第三代

诸葛恪,诸葛瑾长子。东吴权臣,孙权病危,被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后因功加封丞相,进爵阳都侯。生三子,诸葛绰,诸葛竦,诸葛建。后来在吴国的政治斗争中被诱杀,除长子是因犯错被他自己毒杀外,另两子都被东吴诛杀。

诸葛乔,诸葛瑾次子,后过继给诸葛亮。在蜀汉官至驸马都尉,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五岁。生子诸葛攀。

诸葛融,诸葛瑾幼子。在东吴官至骑都尉、公安督、奋威将军。后因吴主亮诛其兄诸葛恪,兵到围城,自己喝毒药自尽了,其三子皆伏诛。

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因为父亲诸葛亮的原因,个人能力被蜀汉君臣子民高估,后与魏军交战绵竹,失败阵亡。生子诸葛尚,诸葛京。


诸葛靓,诸葛诞之子。诸葛诞反叛时送其往东吴做人质,后入仕东吴,官至右将军。吴亡后投降晋朝,但因父仇终身不仕。生子诸葛颐,诸葛恢。

第四代

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其父诸葛乔本为诸葛瑾之子,后过继给诸葛亮,但因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吴国被满门抄斩,诸葛攀为了延续诸葛瑾的血脉,将身份恢复为诸葛瑾的后代。生子诸葛显。是诸葛瑾仅存的直系后代。

诸葛尚,诸葛瞻长子,诸葛亮长孙。随父亲同战死与绵竹。

诸葛京,诸葛瞻次子,诸葛亮之孙。蜀汉灭亡后为西晋官员,官至江州刺史。是诸葛亮仅存的直系后代。

诸葛颐、诸葛恢,诸葛靓之子,诸葛诞之孙,在东晋为官。这一脉跟诸葛亮那一脉其实不是很亲密了。

所以诸葛瞻战死后,还是有后代留下的,诸葛亮也并没有绝后。


澜沧听雪


诸葛乔是兄长诸葛瑾的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 诸葛瞻――诸葛亮长子。



诸葛瞻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尚,次子诸葛京(蜀汉灭亡后为西晋官员,官至江州刺史)。三子诸葛质(正史没有记载)。

诸葛瞻,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后主刘禅的女婿。


炎兴元年(263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和镇西将军钟会,监军卫瓘伐蜀,邓艾奇袭阴平(今甘肃文县),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邓艾。

当到达涪县后,诸葛瞻迟迟不进军,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把住险要地带,不让邓艾的2000魏兵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

诸葛瞻想在开阔地方和邓艾决一死战,于是诸葛瞻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邓艾抓住时机,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带兵退守锦竹,邓艾命人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朝廷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大战在即,诸葛瞻悲愤地说道:


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

于是,诸葛瞻坚守阵地。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爆发了。

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以逸待劳等待邓艾的到来,邓艾派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带领蜀兵击败了。

两人狼狈逃了回来,对邓艾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于是两人再次出战,击败了蜀兵,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大军败后,叹息说:国家都亡了,我还有何脸面苟活人间,于是冲入阵内战死。


诸葛瞻父子双双战死,现在成都还有父子俩的“双忠祠”。所幸天不绝诸葛氏,诸葛瞻的另外两个儿子存活了下来。


秉烛读春秋


貌似诸葛家族除了在三国时期天下闻名,还真没有哪个历史时期出现过什么诸葛氏名人!自诸葛亮儿孙诸葛瞻与诸葛尚战死绵竹后,诸葛家族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一般,难道诸葛家族真的绝后了?其实绝后还是不至于的,不过诸葛家自此没落了倒是个不争的事实。想当年,不仅诸葛亮闻名天下,其兄诸葛瑾亦是名满天下的孙吴重臣,曹魏还有堂弟诸葛诞一脉,而这三脉其实都有延续,其中唯有诸葛诞的后代稍有名气些。

诸葛亮一脉

诸葛亮确实只有诸葛瞻这一个独子,养子诸葛乔是兄长诸葛瑾次子,后来因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一脉绝嗣,诸葛乔的子孙又回作诸葛瑾之后,这里暂且不论!不过所幸诸葛瞻育有两个儿子,除了和他一同战死绵竹的长子诸葛尚之外,还有一次子诸葛京,而诸葛京这一脉便成了诸葛亮的嫡系血脉。蜀汉灭亡后,诸葛京内移河东,在西晋时,曾官至江州刺史,虽说不是大官,但日子还算过得安定,而诸葛亮一脉也由此得以延续。

诸葛瑾一脉

诸葛瑾一共育有三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后来过继给了弟弟诸葛亮,还有一幼子诸葛融。说来也真是机缘巧合,所幸当年将第二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不然诸葛瑾一脉还真是绝后了,而这一切主要因为有个刚愎自用的儿子诸葛恪。孙权临死时命诸葛恪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初,诸葛恪确实还是干出了一番业绩,不过后来因新城大败,回朝之后不思己过反而为了掩饰过错而更加独断专权,最后被孙峻设计诛杀,夷灭三族。其弟诸葛融在诸葛恪被杀后服毒自尽,未留后人,而诸葛恪的三个儿子,除了长子诸葛绰因之前与诸葛恪政见不同被诸葛恪毒杀,另外两子诸葛竦和诸葛建都被孙峻诛杀。不过诸葛瑾的嫡系血脉还有诸葛乔一脉,诸葛乔有一子诸葛攀,诸葛攀在诸葛恪被满门抄斩后,为了延续诸葛瑾的血脉,将身份恢复为诸葛瑾的后代·,诸葛攀留有一子诸葛显,蜀汉灭亡后,随叔叔诸葛京一同内移到了河东,保留了诸葛瑾一脉。

诸葛诞一脉

诸葛诞有一子诸葛靓,当年诸葛诞因反对司马氏专权而发动兵变,后失败被杀,本该夷灭三族,所幸独子诸葛靓在诸葛诞被杀后逃至东吴,而诸葛靓育有两子,诸葛颐和诸葛恢,这两个人都很不错,其中诸葛颐在东晋为官时,官至太常;特别是诸葛恢,他算是诸葛家最后一位名人了,在东晋为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当时诸葛恢与颍川人荀闿和陈留人蔡谟被时人称为“中兴三明”,政绩突出,后来更成为东晋的辅政大臣!

只可惜诸葛家族自诸葛恢后,再无名人出现,也由此没落,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根据史书记载以及现存浙江诸葛族谱,诸葛亮没有绝后。其子孙后裔开枝散叶,人口众多,人才辈出。

一、诸葛亮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一个养子,而女儿在正史中无记载。

1、诸葛乔:诸葛亮养子

诸葛亮婚后长期无子,就把兄长诸葛瑾的二儿子诸葛乔过继到自己身边当嫡子。诸葛亮对其要求非常严格,任其为驸马都尉,前往汉中带领五、六百个士兵负责极其艰苦的督运粮草工作。诸葛乔性情宽厚,二十五岁时去世,留有一子叫诸葛攀,官至蜀汉行护军翊武将军。后来诸葛瑾在吴国的后代被族灭,诸葛亮就让诸葛攀在蜀国复还为诸葛瑾的嫡传后代,但也早卒。诸葛攀的儿子诸葛显,在蜀国灭亡后,于公元264年迁移到河东定居,属于诸葛瑾后裔。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於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

【年二十五,建兴(元)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於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还复为瑾后。】

2、诸葛瞻:诸葛亮亲生长子


诸葛亮五十四岁于公元234年去世时,诸葛瞻只有八岁。十七岁时娶刘禅女儿为妻,先后或同时担任蜀汉骑都尉、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代理都护、卫将军等职。后于公元263年,诸葛瞻三十七岁时,与自己的长子诸葛尚、张飞的孙子张遵、赵云的儿子赵广等人,在绵竹与邓艾所率领的魏军作战时一同战死。

诸葛尚:诸葛瞻的长子,与诸葛瞻共同战死于绵竹时,只有十七岁。

【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

诸葛京:诸葛瞻次子,蜀汉灭亡后与刘禅一起迁移至河东,曾在关中担任晋朝郿县县令,很有政绩,后来官至江州刺史。

【尚书仆射山涛启事曰:「郿令诸葛京,祖父亮,遇汉乱分隔,父子在蜀,虽不达天命,要为尽心所事。京治郿自复有称,臣以为宜以补东宫舍人,以明事人之理,副梁、益之论。」京位至江州刺史】

诸葛质:诸葛瞻的小儿子。与刘禅、诸葛京等人在蜀汉灭亡后一同迁移至河东。后来奉晋朝委托,处理刘禅儿子刘恂不愿迁移事宜,经周旋协调,使得刘恂不用迁移至河东,可以在益州南中安居。

3、诸葛怀:诸葛亮亲生次子

西晋太傅王览曾经向晋武帝司马炎提出建议,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洛阳担任官职。后发现诸葛怀未到。遂打算给诸葛怀封官,诸葛怀推辞说自己没有才干,无法为国家服务,愿在家躬耕陇亩。晋武帝同意了他的要求。约七十九岁时病逝。

4、诸葛果:据说是诸葛亮的女儿。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在益州故老相传,传说她神情淡雅,美丽安宁,聪慧睿智。在《历代神仙通鉴》中有流传,成都西南朝真观有其牌位,无法确认有无其人。不过估计应该存在,民间传说一般不会空穴来风,那时候女性如果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发生重大作用的话,一般是不会出现在正史中的。

二、诸葛亮后裔现状

如今诸葛亮的后代枝繁叶茂,人才辈出,主要分布在浙江全省。其中在浙江兰溪有一个诸葛镇,是诸葛后裔的一个活动中心,并有一个按照诸葛亮八阵图布局建设的八卦古村落,非常神奇。



另外,在陕西汉中勉县定军山脚下,还有一个蕴含着浓浓古韵的诸葛古镇。这里是诸葛亮的长眠之地。




《观武侯祠有感》

隆中定三国,出手天下惊;

滚滚风云去,长留千古名。


红色星河


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独苗,在诸葛瞻和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战死后,诸葛亮并没有绝后,他还有一个孙子叫诸葛京,得以延续了诸葛亮的香火。

诸葛亮老来得子,天不绝后。诸葛亮和黄月英结婚30年没有自己的儿子,后来他的大哥的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但诸葛乔早逝,他的儿子诸葛攀在诸葛亮的大哥死后,又重新回去为诸葛瑾延续香火。皇天不负用心人,在诸葛亮45岁的时候,老来得子,他的儿子诸葛瞻出生。

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战死,诸葛京成了诸葛亮家的独苗,延续诸葛亮的千年香火。在蜀汉后期,邓艾偷袭蜀汉,诸葛亮的儿子和长孙诸葛尚在绵竹战死,诸葛亮这一脉就只剩下一个孙子诸葛京,这个诸葛京后来在西晋任职并延续了诸葛亮一脉香火,并且千年的繁衍生息,有了今天数千人的诸葛亮后人,并且形成了后来浙江兰溪的诸葛村。

总之,在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战死后,诸葛亮他老人家并没有绝后,而且人丁兴旺。


密探零零发


诸葛亮除了养子诸葛乔(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儿子)之外,还有两个儿子诸葛瞻和诸葛怀,以及一个女儿诸葛果。这里就不说诸葛乔了,只说说诸葛瞻、和诸葛怀和诸葛果的情况。

先说说诸葛瞻这一系。诸葛瞻有三个儿子,按大小依次分别是诸葛尚,诸葛京和诸葛质。诸葛瞻本人还算比较有出息,也可能是沾光了诸葛亮的光,在蜀国一直在做官,后来居然主持蜀国的军政大事,位极人臣,也算是接了诸葛亮的班。但是诸葛瞻的军事能力不算高,在魏国灭蜀的保卫战中,由于诸葛瞻的判断失误而贻误战机,结果战败。诸葛瞻本人和他的大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在四川绵竹。

诸葛瞻的二儿子诸葛京在蜀国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魏国,后来在晋朝发展,居然当上了晋朝的刺史。一个亡国臣子的后裔,能在新朝当上刺史级别的大官,这已经算是混得不错了。而诸葛瞻的三儿子诸葛质也比较悲催,在蜀国快要投降的时候,刘禅的儿子刘恂不愿投降,便送诸葛质去南中给蛮人当人质以求得蛮人出兵!不过后来还好,由于此事未成,诸葛质便和刘恂一起在蛮人的地盘南中定居下来。

诸葛亮的小儿子诸葛怀在蜀国灭亡后便隐居起来,后来还拒绝了晋朝的封爵和为官的召唤,可能也是想不招惹是非,安稳度过一生吧!

最后说说诸葛果。其实诸葛果是不是诸葛亮的女儿是很值得推敲的。我们这里只了解一下这位人物的情况。据说蜀国灭亡后,诸葛果在一个叫朝真观的道观里出家修炼,最后居然得道升仙。这估计也是后人杜撰的,从侧面也说明了民间对于诸葛亮的推崇。

据调查发现,一直到现在都有诸葛亮的后裔。这些诸葛亮的后裔主要生活在浙江,人数接近万人,已经传到第50代了。


围炉煮酒话春秋


诸葛亮没有绝后,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在父亲和兄长战死绵竹后活了下来,并且当了西晋的官员。

史料记载晋武帝司马炎的诏书说:

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

这一年可能是泰始四年(268),包括《三国志》作者陈寿和诸葛京在内的十来个蜀汉大臣的子弟被晋武帝任用。

之后尚书仆射山涛又进一步推荐诸葛京:

郿令诸葛京,祖父亮,遇汉乱分隔,父子在蜀,虽不达天命,要为尽心所事。京治郿自复有称,臣以为宜以补东宫舍人,以明事人之理,副梁、益之论。

后来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

从所谓副梁、益之论看,诸葛京的任用和升迁,主要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孙子,是出于对原蜀汉统治阶层的安抚和团结。

从士族的等级和门第高下看,诸葛亮一系比不上诸葛诞一系。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在曹魏为官,在淮南三叛中被大将军胡奋斩杀,夷三族。

但是和一般的认知不同,诸葛诞并没有绝后。他的儿子诸葛靓在起事时被送往东吴当人质,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后来东吴被灭后复归西晋,晋武帝与诸葛靓有旧交,再三想任用他,但被他拒绝了,但是诸葛靓的儿子诸葛恢弱冠即知名,并且入仕,后来又南渡,成为东晋的大臣。

这里除了诸葛家族是琅琊著名士族外,还有一层关系,诸葛诞的女儿诸葛氏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琅琊王司马伷,而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就是司马伷的孙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诸葛恢既是司马睿的臣子和亲信,也是他的表舅。

诸葛家族的地位,从以下两个故事可见一斑:

《世说新语》记载:

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

《世说新语》还记载: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虨。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及恢亡,遂婚。

东晋顶级门阀王谢家族,诸葛家族能够与琅琊王氏共争姓族先后,在陈郡谢氏尚未发际时,诸葛家族还不愿与之联姻。

当然,因为诸葛家族人丁相对单薄和其他一些原因,其后来的地位逐渐下降。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八卦村)

到了以后的朝代,诸葛亮一系的诸葛家族虽然在后人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名人,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声望影响,反而逐渐成为谱牒中的主流。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谈古论金


诸葛瞻死后,诸葛亮并没有绝后。

史料有记载的,诸葛亮共有三个儿子。

年龄最大的是养子诸葛乔,本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二儿子。诸葛亮40多岁没有孩子,因此过继侄儿来当做自己的后代。诸葛乔英年早逝,228年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儿子诸葛攀。后来吴国发生政变,诸葛瑾的子孙被杀得精光。这时候诸葛亮已经有了后人,诸葛攀又回到东吴,作为亲爷爷诸葛瑾的香火传人。

第二个儿子就是诸葛瞻,是诸葛亮最大的亲生儿子。他在263年魏国大举伐蜀时,在绵竹战死。诸葛瞻的儿子至少有两个。长子诸葛尚跟随诸葛瞻战死,次子诸葛京,跟随投降的后主刘禅去了魏国,后来在晋国当官。另传说诸葛瞻的三子诸葛质在亡国后逃亡南中地区,投奔孟获的儿子孟虬。

诸葛亮的第三个儿子叫诸葛怀,蜀汉灭亡后隐居乡里。后来晋朝想让诸葛怀当官,被诸葛怀拒绝了。

由此可知,诸葛亮的三个儿子中,除长子本是过继兄长一门,后来长孙又回归兄长一门之外,次子诸葛瞻虽死,却留下诸葛京、诸葛质两个孙子。而三子诸葛怀也从战火中保全。这么算来,诸葛亮当然没有绝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