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短暂却意义非凡?存在了38年的民国到底能不能算作一个朝代?

静夜史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朝代歌。很多人疑问,为什么他没有中华民国呢?中国史学家对朝代的定义是: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

中华民国取消了帝制,所以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朝代,包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只是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朝代。所以我们的朝代歌也只到清而已,但是抛去这一条件,中国民国和之前的朝代相比,并无本质区别。

首先,中华民国是有法理依据的合法政府。新政权的建立往往是通过暴力革命取得,但为了安抚百姓,笼络人心,新的统治者往往很在意政权的合法性。禅让制就是中国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发明的一种创造性制度,尽管他的背后充满了虚伪与血腥。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风雨飘摇的大清终于走到了尽头。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清帝溥仪不得不宣布支持共和,退位以自保。新的政权以中华民国为国号,寓意还政于民。民国的建立,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在于他是通过和平演变完成的,避免了百姓的的生灵涂炭。中华民国也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第二,对内的统一。1912年袁世凯被选举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开始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国有自己的国歌,国旗,国体以及权力架构,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体制,所以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袁世凯死后,军阀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虽然出现过权力真空,但是中央政府却只有一个。到了1928年,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更是标志着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第三,对外的独立。即使内部派系林立,军阀混战,但对外都只有一个中国,行使独立自主的外交权。尤其是二战时,联合国推举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至少在名义上,中国已与美、英、苏平起平坐。日本投降后,中国更是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四,中华民国的意义非凡。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民国常常被脸谱化为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其实,中华民国时期,不管是文化还是科技都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民国仅存了38年,但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成为了一个在国际事务上拥有一定主导权的大国,这项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中华民国虽然称不上严格意义的朝代,但却给我留下了太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民国的自由之风令人向往,但是军阀的连年混战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我们不禁会想,既然清朝被推翻了,为何中国未能像美国那样走上民主之路,非要走半个多世纪的弯路。

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动乱,第一次是春秋战国,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第三次是清末民初。每一次从大乱到大治无不是经历上百年的动荡与杀戮,特别的是在二者之间都会有一个过渡王朝,如春秋战国与汉之间的秦,魏晋南北朝与唐之间的隋,清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民国。

过渡王朝对下一个盛世起到开创的作用,但其本身却是短命的。这不仅仅是个巧合,或许中国的历史早已注定了,所有的辉煌之花都是要盛开在鲜血之上。

历史,素颜一些会更美。我是素颜历史,期待您的关注。


素颜历史


中华民国从1912年到1949年,整整38年,民国是个乱世很多,乱世是非多,最让人关注的不只是民国的人和事,更有“民国到底是不是一个朝代的争论”,的确有不小的声音是在说民国不算一个朝代,但理由其实很牵强,无非就是民国山头林立,从来没有真正的出现统一局面。(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袁世凯时期中华民国还是个一统江山,可走着走着就变味了,尤其是袁世凯死后,除北洋军阀分离成皖系、奉系和直系三派之外,在地方什么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陈济棠的湘系、冯玉祥的西北军、新疆的三马、唐继尧的滇系等等。

说起来一个比一个牛逼,一个比一个说不得碰不得,每个人占一块地盘,感觉就跟拥有了天下一样,甚至说比拥有天下的真皇帝都牛,这就是民国乱世那些所谓人物的格局,谁也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但都有那么一个统一天下的野心。


要不然也不能你打我我打你,最后留给后人一个乱的印象,但不得不说民国就是一个朝代,按照中国王朝更替的规律,凡是天下易主,主要表现在“变姓”,只要是王姓变成了、赵姓或者其他的姓氏,那都算是新王朝。

晚清到民国,天下从爱新觉罗家族到了到了袁世凯孙中山手里,不管他们在位的时间多短,但都是政权延续的一种形式,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政权的性质,很多人把民国当做五代十国或者说魏晋南北朝来比。

但不得不说民国与中国历史上这两个赫赫有名的乱世还是有错区别的,那就是没有严重的外族入侵,整个就是一内乱,至于说列强,他们与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入侵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不可一概而论,民国不但是一个王朝,还是一个继往开来的王朝!


历史三日谈


中华民国的确是一个朝代!

首先,中华民国获得了前朝政权的承认,清廷退位,国祚终止,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多见的承认新王朝。

其次,中华民国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不论怎么内乱,各地都当着民国的官,都没有独立建政权来否定中央。

第三,中华民国获得了国际的一致承认,在一段时期内代表这个国家,二战中国民国是战胜国之一。

中华民国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一个朝代,正式结束了帝制,走向共和。类似于秦朝和隋朝,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都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咫尺以1天涯


汪郎认为,民国不能算作一个朝代,因为它和中国历史上那些“建立国号,并实行帝王世代相传统治的家天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因为民国整体的价值观还是积极向上的,她一直提倡的是共和,反对专制!

当然,期间有袁世凯“弘宪称帝”,张勋“辫子军紫禁城复辟”,但这只是利益集团的闹剧,上不了大雅之堂。

至于清废帝溥仪在日本人的支持下,跑到东北做那个傀儡皇帝,只是他的个人行为,脑子里依旧是封建皇权的思维在作祟,当不得真,更不会被人们所承认。

民国不算朝代,但不能否认她的历史功绩。

民国是真正将封建帝王世系推翻,并将民主、共和的理念传播给劳苦大众的,没有封建皇权的那种动不动就下跪行礼的臭毛病;

而且清末签定的很多不平等条约,有部分是民国政府废除的;而那场几乎是亡国灭种的全民反侵略斗争,也是以民国的名义取得胜利的。

至于文化成就方面,学者、大师们也是层出不穷;新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科学家、文化人,大都是民国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

而思想的解放也是非常肯定的,尤其女子当自强,从清末女校的诞生,到女子真正和男子一样作为一个社会上的独立的人格存在,也是在民国形成的。

客观的说,作为进步青年,女学生并不比男学生弱,更别说在抗日展期间,那些奔波前线救死扶伤的女护士,她们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这是封建皇权时代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不过,也要看到民国的另一面。

因为人性的复杂,民国也是一个军阀割据、山头众多的时代,这也就意味着战争始终笼罩在中国的上空。

比如1916年两广桂系军阀割据、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0年的粤桂战争、1922年和1924年的直奉先后二次战争、1930年的中原大战等,使国家不能处于一个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还给百姓带来朝不保夕的生活,这些都是需要批判的。

而且1931年后,以老蒋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但事实上,各路新旧军阀依然保持了相对程度的独立性,比如阎锡山的晋军、刘湘的川军、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新桂系等,和老蒋在军事、政治上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当时的民国领导人,比如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更是敛尽民间之财,贪腐非常厉害,结果造成民不聊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说句公道话,民国时代,除了袁世凯拥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支配整个中国,其他人都不行。所以他死后,民国陷入军阀混战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先说结论,中华民国当然不能算作一个朝代!

朝代的含义:指某一世系帝王或某一帝王的统治时期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一下“朝代”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朝代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指某一世系帝王或某一帝王的统治时期;第二种是:今亦泛称某一历史时代。

由此可见,朝代的意思是指有君主的时代,而中华民国显然是没有皇帝的,它是共和制度。

最近有一篇文章对理解这个问题,我觉得提供了非常好的视角。这篇文章是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李金铮所写,名字叫《“新革命史”:由来、理念及实践》。

在这篇文章中,李金铮教授主要谈到的是如何看待20世纪的革命史,如何注重革命政策与具体实践等的互动关系等。

但是,在谈到如何认识“新革命史”的时候,李金铮说,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剧烈的时期,变化的广度、速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波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工业革命、知识革命、技术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等等。

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变化:观念的改变

这里面的知识革命,我觉得应该还要包括观念革命。也就是说,自从中华民国建立以来,人们已经放弃了此前必须要拥有皇帝的观念,而是有意识要自己当家做主了。

李金铮认为,1911—1949年是革命的前半场,1949—1948年是革命的后半场。由此,李金铮就将中华民国和新中国做了一个很好的接续,也就是说新中国是承接了此前中华民国的诸多理念。

如果我们梳理中华民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中华民国与此前的朝代完全不同。

比如,在孙中山等人发动起义革命的过程之中,孙中山等革命党尤其强调了帝制的害处,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交给君主,让全国所有人的安慰系于君主一身,这是不合时宜的。

因此,必须要建立共和制的国家,人人平等,没有接阶级划分,这样就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中华民国的核心原则

孙中山后来提出“三民主义”,也就是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后来也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核心理念。其中,民生主义是最值得关注的,孙中山非常关注民众的生活问题,他希望能够通过民生主义实行耕者有其田,此外,还有限制大资本家,防止贫富分化。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中华民国的建国理念不是为了一朝一姓的天下,而是为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因此,中华民国不能算是传统的一个朝代。

此外,中华民国建立以后,虽然有“洪宪帝制”、张勋复辟等事件,但是孙中山不断发动二次革命,终于保住了革命的果实。

此后,又经历了军阀混战,最终在1927年由蒋介石北伐,名义上统一了中国。蒋介石虽然后来想搞独裁,但是,其独裁也不同于君主专制时代,而是有国民会议,政治协商会议等,而且颁布了《宪法》,因此,它是现代国家,不同于此前的帝制时代。


兮兮说事儿


中华民国作为一段历史时期,其意义非凡。彻底结束了自从夏启而来的世袭制的制度、同时也结束了自从秦始皇而来的封建帝制制度。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不以血统论高贵的时代。和当时的西方相比,建立了东方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在追赶西方方面,开始了更高层次的摸索。民国国父——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先驱,他成功鼓舞了之后的中华仁人志士为了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将一个封建、腐朽、落后的旧王朝,改造成为现代、民主、文明、先进的新国家。

历史上,黄帝开启了国家雏形的构造,建立了国家的架构。帝舜完善了国家的典章制度,是初始国家正式形成,为夏禹建立夏朝做到了好的准备。夏禹夏启父子,开辟了世袭制的先河,让国家成为王朝,一朝一代得以继承和传承。王作为国家的主人,让国民有了遵从的主人和效忠的对象。但夏商周都是松散的组织形式,中央政府强盛,这国家整体强盛,一旦中央衰弱,这国家内部动乱不堪。经过了战国的洗礼,秦朝诞生,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确保整个国家的稳定这样的模式就建立了。

秦朝、汉朝、晋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经过九大王朝的更替,我们看到了民国的历史。

这是君王暗弱,光绪是傀儡、慈禧是实际掌权者,也是落后势力的代表,这样的政府无法带领国人抗击外来侵略,反而成为帝国主义掌控奴役国人额工具。

革命派一呼百应,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大业。虽然民国很快建立,但是作为这么一个大国,没有一个强大、稳定的中央,国家是无法稳定的。所以北洋军阀与革命的开始对峙。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上台。

但是这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又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方向,同时国民党内部也在不断军阀混战,于是这样虚弱的国家,日本就开始侵华了。1931-1945的14年抗日战争,虽然日本投降了,但国家打仗也是千疮百孔。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人民拥护的共产到迅速壮大发动三大战也,彻底打败了腐朽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国民党撤退到台就是如今台湾问题的根源。


大国GAVIN


个人看法,民国自1911-1949似乎并不能作为一个朝代来看,只能作为一个时期来对待。

1911年辛亥革命,12年民国初建,以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迅速分裂,你方唱罢我登场,可谓热闹之极。随后中国事实上处于全面分裂、军阀割据之中。自1917年至1925年孙中山去世,他始终没能完成统一的理想,所以后人才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作为他的政治遗愿。



26年-28年两次北伐成功后,以蒋介石为首国民政府替代了北洋政府,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尤其在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但是这也仅仅是名义上的统一。事实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内部也分为蒋介石的中央军,阎锡山的晋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和冯玉祥的西北军。

除了这最大的四个新军阀,其他各省依然有许多军阀存在。如:新疆盛世才,云南龙云,贵州王家烈,青海马步芳,东北三省及热河的张学良等。




自27年南昌起义起到红军进入陕北,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及武装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政权或根据地,最著名的有瑞金的苏维埃共和国和陕甘苏区。1937年2月,陕甘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5月改称陕甘宁边区。



因此,直至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之前,国民政府也没有完成事实上的统一,只是在形式上和名义上完成了统一。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对地方部队的控制力更是近乎于无。

综上,如果一定要说中华民国统一了中国,并且成为一个朝代,我觉得不妥。因为这分明就是一个南北对峙(北洋政府和南方国民政府),军阀割据的混乱年代。


超级无敌小草


民国更适合称为一个时代分期,类似于大一统王朝之间的过渡阶段,类似于“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明末清初”这种乱世。

我们可以看看这几个时期的共同点:

政权林立:地方武装割据势力遍地都是,战乱频繁,并且都是互相之间的争夺战争,如战国时期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争霸”,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并立的局面及昙花一现的五胡十六国政权,且这些政权也没有正统、非正统之分,所谓“春秋无义战”即是如此。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如当时的直系、皖系、奉系等军阀,长期混战。

大师云集:这些过渡时期,是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的黄金时期,各种能人异士著书立说,到处奔走,宣传自己的理论,相对于大一统时期独尊一种思想、毁灭其他学说的情况,过渡时期对于思想的控制非常少,常常会出现哲学家井喷式现象。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哲学两大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竹林七贤”,明末清初有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民国时期的大家也如满天星斗,至今熠熠生辉,这个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外交家、经济学家、教育家、法学家、科学家层出不穷,列举都列举不完,如下图展示了其中的几位大家:

外族入侵:有意思的是,大部分乱世时期和外族入侵都有很大关系,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并且建立了形形色色地的政权,这在中国历史上属罕见;再如明朝末期,主要为满人开始入主中原;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是诸侯争霸,但其实这些诸侯国民族成分构成也都不同,比如战国时期的楚国过去称之为“楚蛮”,秦人也是由义渠、巴蜀等民族构成,所以本质上也是民族之间的征战。

文化交流:这种“乱世”时期还有个共同点就是文化得到了交流,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说兴起,收徒教学,以及无数纵横家到各国宣传自己的治国理论,即“纵横捭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发扬光大,中国四大石窟,全部初始开凿时间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古诗“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句子也可窥见当时佛教的兴盛;明末、清末、民国时期则是西方的学说开始传入中国,中外交流日渐频繁。当然,战争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文化的交流会带来新的思想、制度、乃至社会结构的剧烈转变。

总体上说,民国是中国历史上这种过渡时期以上各种特征表现最强烈的时期,也是中国从君主专制时代向民主制度转变的过渡时期,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智慧甚至生命对新的社会形势进行了探索。希望以后我们再提到民国的时候,除了战火,还有熠熠生辉的智慧之光,以及追求真理和新世界的不屈精神。


读史东篱下


应该是一个朝代,因为: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于1912年元旦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虽复辟帝制,但只做了83天的皇帝梦,就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和唾骂中死去,复辟帝制不得人心,人民共和国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2.袁世凯后无论是哪位总统上台,都不敢复辟帝制,都是中华民国,民国得以延续。

3.蒋介石统治下的国民党政权,虽然地方割据严重,派系林立,但从形式上基本上还是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尤其国共合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升。

因此,中华民国应是一个朝代


有所思2019


民国做为短暂而特殊的朝代毕竟是曾经的历史存在。三十八年沧桑巨变,从终结清王朝的统治到新中国的建立,不仅仅只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对中华民族而言意义非凡。

一、首先中华民国的建立,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西方各种自由民主思潮涌入中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一大批怀揣救国梦想的仁人志士走出国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做为社会新兴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昭示了一个崭新时代即将来临。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在红色割据中实行的减租减息、分田分地,极大地促进了做为中国最大群体的农民阶级广泛而自觉地参与到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的民主革命进程中去。

五、从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到十四年抗日战争,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忍辱负重中逐渐觉醒,前所未有地唤起了全民强烈的国家意识,在民族危亡关头,充分展现不屈不挠、同仇敌忾、向死而生的国家意志。

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中坚力量,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也赢得了极其重要的国际地位和世界人民的尊重,做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走进了国际政治的中央舞台。

七、逐渐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选择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旧中国头上的三座大山,劳动人民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

八、建立和发展了现代意义上的工商、金融、教育、交通等事业,拉近了与外部世界的距离。

中华民国短短的三十八年,相较于之前两千多年的王朝更替历史,完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内忧外患、自强自救中艰困前行,蕴育和发展了先进的政治、文化、科学、民主思想。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