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与克里米亚有关系吗?克里米亚人是不是蒙古人后裔?

非不定高


先回答问题,成吉思汗与克里米亚有关系,但关系不是特别紧密。

自成吉思汗一统蒙古高原,建立强盛的草原帝国以来,通过多次东征西讨,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但是,文化基础薄弱、人数稀少的蒙古,既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没有足够的人员,更不具备足够的技术去建立一个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大一统的王朝。

蒙古铁骑对阵欧洲军队

因此,在蒙古铁骑征服了大片疆域之后,按照蒙古的传统分封制,形成了若干个封地,而这些封地逐渐转化成由成吉思汗子孙担任国主的四大汗国,他们分别为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

当然,这些汗国也与我们传统理解的王朝并不同,他们依然实行的是蒙古部落的分封制度,在大的汗国中形成许多小汗国,小汗国中各部族又有各自的封地,彼此之间一直都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

四大汗国和元帝国

蒙古西征后形成的四大汗国中的钦察汗国,或者也叫金帐汗国,是四大汗国中存在时间最长,国力最为强盛,疆域面积也最大的汗国。从公元1236年,蒙古著名的长子西征开始,成吉思汗的孙子,也就是他的长子术赤之子拔都,率领蒙古铁骑征服了乌拉尔河以西的伏尔加河流域,并先后征服了斡罗斯等各个公国,长子西征一度打到了欧洲多瑙河流域。

公元1243年,西征结束后,拔都在征服的疆域内建立了钦察汗国。虽然钦察汗国的统治者毋庸置疑是蒙古人,但是,成吉思汗麾下的所有蒙古人加起来不过几百万而已,而分到金帐汗国的蒙古部落更十分稀少。

蒙古西征

因此,作为统治者,这些嫡系蒙古部落主要游牧于钦察草原,但在金帐汗国中人口所占据的比例很低。再加上蒙古本身薄弱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蒙古部落很快在钦察草原当地的部族影响下突厥化。到公元14世纪时,钦察汗国的蒙古人已经使用突厥语作为语言。

经过短暂的兴盛之后,钦察汗国像所有的草原帝国一样,迅速陷入了激烈的内讧,汗国也在内讧之中日益衰落。公元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中分裂出了西伯利亚汗国,没过多少年,15世纪中叶,喀山汗国从金帐汗国中分裂而出,公元1443年,位于黑海北部的克里木汗国(克里米亚汗国)独立,15世纪80年代,阿斯特拉罕汗国再次分出。

粉色为克里米亚汗国

其中1443年独立的克里木汗国(克里米亚汗国)的主要疆域,就包括今天的克里米亚。克里米亚早在金帐汗国时期,就是同为成吉思汗后裔的秃花帖木儿后裔管理。金帐汗国衰落之后,自称成吉思汗十一世孙的哈吉格莱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

克里米亚汗国依然延续了蒙古游牧的传统,也因此,他成为东欧最具攻击性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甚至在数百年的历史以来,一直以贩卖俄罗斯和东欧的奴隶谋生,其累计贩卖的俄罗斯奴隶高达数百万。

克里米亚汗国士兵

克里米亚汗国自成立的那一刻起,一直已经让金帐汗国的继承者自居。因此,成吉思汗与克里米亚当然是有关系的。不过,虽然哈吉格莱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十一世孙,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但是,他并非嫡系后裔,因此他也不是蒙古黄金家族的成员。

同时,由于他的部落和国家早已突厥化,又信仰伊斯兰教,与传统的蒙古部落已相距甚远,他们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蒙古部落。因此,克里米亚和居住于此的鞑靼人与蒙古有一定联系,也与征服东欧等地的蒙古骑兵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地民族的同化,他们的联系越来越少。

克里米亚汗国

更重要的是,在二战后期,随着在苏德战场苏联取得优势,苏联政府以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德国勾结为由,将其全部强制迁出了克里米亚半岛,流放到中亚地区。同时,将大量的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迁入。因此,虽然后来部分鞑靼人回到了克里米亚半岛,但是,此时克里米亚半岛的主要人口已经以俄罗斯人为主了。克里米亚半岛和当地的居民与成吉思汗的联系,自然也越来越薄弱。


鸢飞九天2018


克里米亚,一个靠贩卖乌克兰奴隶而发家的民族,一个欧洲地区最后一个号称成吉思汗后代的国家。1850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更是催生了南丁格尔现代化的护士制度......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北岸,向南嵌入黑海中央,犹如掌控黑海的心脏,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克里米亚汗国是鞑靼人居住的地方,他们通过贩卖乌克兰奴隶而大把大把的赚钱,而如今他们则成为乌克兰境内的自治共和国。

蒙古人来了

十三世纪,一支欧洲人从没见过的东方军团席卷而来,他们如同闪电般快速、令人畏惧,这支从北亚一路西征的铁骑,就是蒙古人。欧洲将这群蒙古人,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游牧民族,称为“鞑靼人”。

蒙古西征最大的成果,就是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四大汗国,东欧大部分地区纳入钦察汗国(金帐汗国)的版图之中。这其中就包括位在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半岛。

钦察汗国在十四世纪中叶开始衰弱,领土被各方人马裂解。1430年,在蒙古贵族哈吉格来的带领下,三个“小汗国”从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建立的钦察汗国中分裂出去。它们是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

克里米亚是其中国祚最长的一个小汗国,大汗是拔都的弟弟脱哈.帖木儿的后裔哈吉.格莱,他们并不是纯粹的蒙古人,大数人使用突厥语,而非蒙古语系。虽然脱离开钦察汗国,但克里米亚汗历代王族都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此时,位在黑海彼岸的西亚,另一个军事强国迅速崛起,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南征北讨,在1475年攻陷克里米亚半岛,直到1774年,克里米亚都是奥斯曼的附庸国。

俄罗斯的崛起与扩张,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变成一家人。

沙皇国在1721年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领土扩张达到另一次巅峰,尤其是女皇凯萨琳二世在位期间。俄罗斯不断向黑海扩张,与奥斯曼土耳其展开大战,1774年逼迫奥斯曼土耳其放弃对克里米亚的宗主权,凯萨琳二世将克里米亚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

凯萨琳二世▼

克里米亚与乌克兰两个世仇的民族从此刻起开始了近200年的共处岁月,被俄国的强行结合为一家人,同住在俄罗斯的屋檐下。

自从凯萨琳二世正式兼并克里米亚以来,便一直试图“俄化”这些鞑靼人。这项行动在二次大战期间大规模执行,对近代克里米亚的走向有重要影响,关键的幕后推手就是苏联总书记斯大林。

1941年,具有战略意义的克里米亚被德国占领,苏联虽在三年后将其,但斯大林宣称克里米亚鞑靼人在此期间与纳粹德国合作勾结,下令“流放”鞑靼人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克里米亚被降格为一般的州。

斯大林去世后,克里米亚鞑靼人从苦寒之地西伯利亚陆续返回克里米亚,却发现自己的“故乡”已经成为俄罗斯人的“家园”。

就在克里米亚鞑靼人被流放的10年后,苏联总书记换成曾在乌克兰长年工作的赫鲁晓夫。为了庆祝1654年《佩列亚斯拉夫尔条约》签订、乌克兰与俄罗斯统一300周年之庆,赫鲁雪夫决定把克里米亚“当礼物”划给了乌克兰。

这项变动如同行政区划的调整,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问题。但赫鲁雪夫的决定,却深深影响克里米亚、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未来,更为日后纷争的埋下导火线。从此后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摩擦不断。

1991年苏联解体,代表冷战结束,也是东欧国家迈向民主转型的契机,包含乌克兰在内的苏联成员国纷纷独立。不过,乌克兰在独立后首先要面对的难题,就是克里米亚。此时克里米亚与乌克兰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最终在俄罗斯的调停下,乌克兰同意成立“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主权仍属乌克兰。


大狮


有关系,但关系不大。给自己找一个伟大的祖先是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的爱好,网上很多人嘲笑中亚突厥人把成吉思汗当成祖先,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之南,俄罗斯之西,几乎被黑海包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克里米亚的历史就是东方和西方的历史、希腊和金帐汗国的历史、鞑靼人和哥萨克人的历史,所以克里米亚人的族源特别复杂。

早在公元前1000年,克里米亚半岛就生活着辛梅里安人、达夫洛夫人和塞西亚人。公元前五到六世纪,希腊人殖民克里米亚半岛。公元四到五世纪以后,东罗马帝国开始移民克里米亚,紧接着突厥人也从东边打了过来。

十三世纪,蒙古人崛起。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将克里米亚变成金帐汗国的一部分。熟悉蒙历史的都知道,成吉思汗分家时按照蒙古传统的“幼子守灶制”,将绝大部分蒙古军队和族人都给了托雷,术赤只分到了四千蒙古人。

拔都西征的军队大部分都是被蒙古人征服的突厥民族,金帐汗国的蒙古人也是少之又少,这就不难理解金帐汗国为什么会迅速突厥化。

克里米亚北部是平坦的草原,突厥化的蒙古人都生活在这里;南部是土著定居民族,欧洲殖民者修建的城堡都挨着黑海沿线分布。先来到克里米亚的突厥人同化了当地的希腊人、斯基泰人、哥特人,又同化了后来的蒙古人。

作为黑海的重要港口,克里米亚是金帐汗国的重要贸易窗口,东西方商人云集于此。十五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拔都弟弟的后裔在克里米亚半岛建立汗国。奴隶贸易成了克里米亚汗国的支柱产业,游牧民族凭借强大的武力捕捉乌克兰、俄罗斯人为奴,然后通过意大利人转卖到各地。

奴隶贸易不仅为克里米亚带来了新的血统,同时也让他们与俄罗斯人结下血海深仇。十六世纪以后,俄罗斯国力暴增,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抢下了克里米亚半岛。在沙皇的报复下,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大量逃到了奥斯曼土耳其,俄罗斯人就成了半岛的主体民族。

二战时,因为部分鞑靼人投靠了德军,导致克里米亚鞑靼人被整体迁徙到中亚。苏联解体后,他们虽然重返克里米亚,但已经很难改变克里米亚的民族结构。

总的来说,跟成吉思汗有关系的是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他们在血缘上更接近突厥,但在思想上却倾向于蒙古。因为政治和军事等历史原因,克里米亚的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所以克里米亚半岛和成吉思汗的关系就更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