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留下三道遺囑,讓蒙古帝國攻滅三國,持續繁榮一百多年!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其生平最偉大的功績是統一了蒙古各部,一手培育起了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使他和他的子孫們滅國無數。最終,在1227年,他病逝在征伐西夏國的戰爭中。

而在去世之前,成吉思汗曾經立下了三道遺囑,正是這些遺囑,讓蒙古鐵騎先後滅了三國,並讓蒙古帝國得以一統中原,持續繁榮了一百多年。

成吉思汗留下三道遺囑,讓蒙古帝國攻滅三國,持續繁榮一百多年!

1、第一道遺囑:窩闊臺繼位

成吉思汗的第一道遺囑,立於他去世之前的頭幾年。成吉思汗身邊有39名后妃,而其中地位最為尊貴的是他的妻子孛兒臺旭真。孛兒臺旭真先後給他生了4個嫡子,分別是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

對這個4個兒子,成吉思汗都非常喜愛,分別讓他們掌管蒙古的禮儀、律法、朝政和軍事。但是,在接班人的問題上,像許多中原王朝的皇帝一樣,成吉思汗也一時犯了難。

有一回,他把四個兒子召集起來,以“家庭會議”的方式,小範圍的商量立儲事宜。按照長幼之別,他先詢問了長子朮赤的意見。可是,沒等朮赤發言,老二察合臺搶著嚷嚷道:“父汗怎麼能讓一個蔑兒乞惕野種管理我們?”

成吉思汗留下三道遺囑,讓蒙古帝國攻滅三國,持續繁榮一百多年!

原來,察合臺之所以把自己的大哥朮赤稱為“野種”,其實事出有因。他們的母親孛兒臺旭真曾經被敵人蔑兒乞惕人俘虜,等到成吉思汗消滅了蔑兒乞惕,將自己的妻子救回來時,她生下了朮赤。而此時時間非常湊巧,距離她被擄走,剛好是九個月的時間。

成吉思汗留下三道遺囑,讓蒙古帝國攻滅三國,持續繁榮一百多年!

而朮赤究竟是孛兒臺旭真被俘前所懷,還是被俘後才懷上的,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正因為此,他註定會被排除到繼承人選之外。而與此同時,老二察合臺的性格暴戾,顯然也不適合作為蒙古大汗人選。

接下來就是以寬厚仁義著稱的三子窩闊臺,和以英勇善戰聞名的拖雷了,成吉思汗考慮到窩闊臺與拖雷相比,更加成熟與穩重,而拖雷也表態將無條件支持任何一位兄長當大汗。於是,他便立下遺囑,把窩闊臺立為自己的繼承人。

成吉思汗留下三道遺囑,讓蒙古帝國攻滅三國,持續繁榮一百多年!

但按照蒙古人“幼子守財”的祖訓,他把自己所有的精銳部隊都交給了拖雷。因為按照當時蒙古人的思維,蒙古大汗是“公選”出來的,是“公產”,只有自己手上的精兵才是自己的私產。成吉思汗雖然把窩闊臺推為蒙古大汗接班人,卻把屬於自己的精銳騎兵交給了拖雷。

這種安排方式極為妥當,當成吉思汗去世後,由拖雷監國,幾年後,他按照父親的遺囑,推舉窩闊臺為蒙古大汗。蒙古帝國實現了最平穩的權力交接。而窩闊臺勵精圖治,接下來繼位的蒙哥、忽必烈也都是有為之君,讓接下來的蒙古帝國繁榮了一百多年。

2、第二道遺囑:攻滅西夏

成吉思汗生平最後一戰,是蒙古征服西夏的戰爭。1226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征討西夏。途中,因為年事已高,成吉思汗因坐騎受驚,突然栽下馬來,摔得很重。部下們建議班師,可成吉思汗不服老,仍然堅持向西夏進兵。這也給他的一去不返埋下了伏筆。

成吉思汗留下三道遺囑,讓蒙古帝國攻滅三國,持續繁榮一百多年!

蒙古大軍一路西進,到達了西夏都城興慶府,可西夏人雖彈盡援絕,依然堅守城池,一度讓成吉思汗無可奈何。這時,因為他病情加重,加之天氣炎熱,不得不退至六盤山避暑。

就在此時,他已經臥床不起了。彌留之際,他立下遺囑:所有人要隱瞞他的死訊,使西夏人不再改變投降的主意,同時,興慶府城破後,要將所有西夏人消滅乾淨,作為他的祭品。

1227年8月,成吉思汗病死,而西夏皇帝果然堅持不住,出城投降。三天後,西夏皇帝被蒙軍殺死,而興慶府也生靈塗炭。因為這道遺囑,西夏徹底從中原大地上消失了。

成吉思汗留下三道遺囑,讓蒙古帝國攻滅三國,持續繁榮一百多年!

3、第三道遺囑:攻滅金國

成吉思汗能成為古代最為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不僅在於其傑出的軍事才能,能夠在戰場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更在於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戰略眼光。

在去世之前,成吉思汗立下了他的第三道遺囑,給身邊的將領指點滅金國的策略。

他給部下們的策略是:“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成吉思汗留下三道遺囑,讓蒙古帝國攻滅三國,持續繁榮一百多年!

總體思路是,與把金國當成世仇的南宋聯合,藉助南宋的力量,讓金國南北不能相顧,從而讓金國的兵馬調離北方的天險,使蒙軍得到南下的可乘之機,到那時,金人人困馬乏,就能一戰而勝。

而果然,蒙軍在攻滅西夏之後,故意麻痺金國,同時聯合南宋共同攻打金國,最終聯手將金國攻滅。而“唇亡齒寒”,剩下一個南宋,也在苦撐了幾十年後,被蒙軍所滅。

可以說,成吉思汗生前立下的三道遺囑,為蒙軍攻滅西夏和金、南宋打下了基礎,也讓蒙元得以在接下來一統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