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为什么刘邦得天下?

挥手乾坤334


西入关中灭秦之际,无疑是项羽称帝的最佳时期,奈何其并无称帝之心,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当时西楚虽然在各诸侯中实力最强,但实际上双方已经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于在大的战略上,项羽由于分封不公、诛杀义帝、杀死韩王三件事,已经处在了下风。虽然项羽在彭城之战中绝地反击,几乎将刘邦置于死地,但由于未能成功诛杀刘邦,再加上刘邦开辟其他战场,战争天平最终倒向了刘邦。

楚汉争霸全过程,战略天平最终倒向刘邦

正如前文所说,西入关中灭秦时期,是项羽称帝的最佳时机,但其却选择了做一代霸王,故而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各地诸侯返回封地之后,项羽也就此返回西楚,先是驱逐并诛杀义帝,又杀死韩王韩成,就此打算做一个称霸天下的西楚霸王。

△秦末十八路诸侯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项羽的分封并未使得所有人满意,很快天下便再度陷入混战之中。先有田荣杀死或赶走济北王田安、齐王田都、胶东王田市,一统三齐之地,与西楚公然为敌;接着陈馀从田荣手中结冰,赶走了赵王张耳,重新迎立赵歇为赵王,赵歇则封陈馀为代王,同样站在了西楚对立面;原燕王韩广则对项羽改封自己为辽东王极为不满,于是和新燕王臧荼发生火拼,最终臧荼杀死韩广,侵吞辽东之地。而刘邦则同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返关中,击败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统三秦之地,建都栎阳。

△天下再度陷入混乱

天下被分为十九块,如果此时再想称帝,刘邦和项羽实际上是处在同一起跑线的。最初西楚实力的确最强,但在刘邦一统三秦之后,双方实力基本就是五五开。

对于齐地的公开反叛,项羽大怒之下前往平叛,而九江王英布作为原项羽部将,此时却选择了违令不尊,无奈之下项羽只得亲自率兵前往平叛,结果深陷齐地的叛乱无法自拔。而刘邦则趁项羽无暇西顾之际,先后击败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和韩王郑昌(韩成被项羽所杀),在不断增强实力的同时,开始威胁到西楚之地。

△彭城之战局势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趁项羽主力被牵制在齐地的机会,亲率大军56万直扑西楚都城彭城,一路势如破竹、彭城迅速告破。然而,还没等刘邦高兴几天,项羽便带着三万精锐骑兵从齐地杀了回来,刘邦五十六万大军溃败,面对项羽的不断追杀,逃至荥阳地区才重新稳住阵脚。

不过,项羽的追杀却并未成功击杀刘邦,双方开始在荥阳附近展开长期对峙,项羽虽多次在正面击败刘邦,但始终无法彻底将其消灭。而刘邦眼见正面无法与项羽对抗,于是开辟敌后战场,一面以韩信、张耳率兵连续攻占代地、赵地、齐地,并迫降燕王臧荼。另一方面则用计劝降衡山王吴芮和九江王英布,并由彭越在梁地不断骚扰项羽后方。

△改下之战形式

至此,战略天平完全倒向刘邦,整个天下除了临江王共敖之外,几乎全部落入到了刘邦手中。而项羽由于粮道受到彭越袭扰,在粮食匮乏、士兵疲惫之下,无奈选择了和刘邦议和,而刘邦则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几乎调用了所有能够调用的军队,追击楚军,并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击败楚军,项羽最终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而刘邦则在诸侯们的共推之下即皇帝位、建立大汉。

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原因是多方面的

纵观整个楚汉争霸过程,刘邦能够战胜项羽并非巧合,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刘邦

1、项羽自己错过了最佳时机。正如前文所说,项羽自己错过了最佳的称帝时机,在将天下分封成十九份之后,自己虽然名义上是西楚霸王,是凌驾于所有诸侯之上的存在。但从根本上讲,天下十九位诸侯王确实平等的,项羽根本无法指挥和调动其他诸侯,他的权威仅限于西楚一地,顶多对原楚军阵营的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有一定影响。

△项羽

2、项羽所作所为大失人心。项羽分封天下之后,所做的三件事可谓彻底使其失去了人心,这是其在战略上长期处于下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分封不公,这先后造成了齐地、赵地、燕地、秦地的混乱,而这些地方的胜出者,除了燕王臧荼外,全部站在了西楚对立面。二是杀死义帝,项羽分封天下,名义上的天下之主乃是义帝熊心,虽然这个义帝有点傀儡的意味,但将其杀死却使得项羽人心尽失,这同样也是造成原楚军阵营的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与项羽离心离德的重要原因。三是诛杀韩王韩成,韩成被封为韩王之后,项羽根本没让其返回封地,由于张良在刘邦麾下的原因,项羽先是废除其王位,之后更是将其杀死,这恐怕使天下诸侯都寒了心。

△汉初三杰

3、刘邦善纳谏、项羽太孤傲。这是刘邦和项羽手下人才队伍差距极大的重要原因,陈平、韩信就是典型,均是在项羽手中不受重用才转投的刘邦。刘邦能力虽然一般,但却善于纳谏,其手下人才济济,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反观项羽,他的能力无疑要高出刘邦很多,但却太过孤傲,手下除了自己的一帮好兄弟之外,只有一个范增还不是很受重用。

△刘邦剑走偏锋

4、项羽在战略层面远逊刘邦。项羽在战术层面的能力无疑是要远超刘邦的,这个自然不必多说,但在战略层面上,他却要远逊于刘邦。刘邦先是趁项羽被齐地牵扯大量精力之际,迅速扩张自己的实力,不拥有压倒性的优势,绝不与项羽轻易开战,这才有了彭城之战的爆发,虽然刘邦最终被项羽击败,但当时的战略天平实际上已经倒向了刘邦。彭城战败后,刘邦明知无法在正面战场取胜,于是又另辟蹊径,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最终形成了全面优势。到垓下之战时,项羽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翻盘能力。

以上四点,我认为是刘邦能够击败项羽的最主要原因,可以说从楚汉争霸时期开始,战略天平便在一步步倒向刘邦,项羽的战败已是不可避免。


香茗史馆


回答这个问题,用刘邦自己总结的观点更能说明问题。

这里边还有一个历史故事: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设宴,宴会上,汉高祖问道“各位王侯、各位将领,现在我提一个问题,大家要如实回答,不要有什么隐瞒。我能够得天下,是什么原因?项羽失掉天下,又是什么原因?”高起和王陵回答说:“陛下为人傲慢,而且爱侮辱人,项羽仁厚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时,如果那人攻下了某一处地方,陛下就将那个地方封给他,能够做到有好处大家共享。项羽却妒嫉贤能的人,别人立了功,他不但不奖赏,反而加害于人。部下打了胜仗不给记功,攻占了城池也不给封地,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刘邦说:“你们知道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事情的另一个方面。

说到在帷幄之中运筹谋划,使远隔千里的军队能打胜仗,我比不上子房。说到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我不如萧何。说到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用这三个人,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谋士叫范增,但项羽不能用他,这就是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

这个故事的出处是史记,原文为: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不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学习哥评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真正的成功者自己是最清楚成功的原因的,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欢迎留言讨论。





农民爱学习


刘邦并不是实力最弱的,在反秦义军 中,刘邦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与项羽及其它所有诸候反秦走的路都不一样。

刘邦是一路向西,不断攻城掠地,第一个打进秦朝都城咸阳的反秦义军,到项羽入关后,分封18路诸侯时,刘邦被封为汉王。

18路诸侯再加上西楚霸王,一共19路,实力最强的是项羽,无论是地盘,还是军事力量,项羽都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其次是刘邦,刘邦在一路西进的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进入关中前后,击败秦朝仅存的中央军后,进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



楚汉战争其实是老大与老二的战争,其它的17路诸侯基本上是选边站,如墙头草一般,楚强则附楚,汉强而投汉,根本没有实力争霸天下。

项羽最强大的是什么?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军事能力。要说除了军事能力,项羽还有什么地方强的?还真没有。

但要说起刘邦,却显然复杂的多,刘邦只要能够击败项羽,基本上就是夺取天下了。而刘邦之所以能够击败项羽,有以下原因:



1、眼光、格局完全不同。刘邦见到秦始皇第一眼说的是:大丈夫就应当如此。项羽见到秦始皇第一眼说的是:我一定可以取而代之。刘邦与项羽在参与灭秦的过程,所起的任用是完全不一样的,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咸阳城的反秦义军,进入咸阳的象征意义及政治意义重大,刘邦在一路反秦的过程中,唯一的目标就是进入咸阳灭亡秦朝,而项羽是在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主力,所有的功劳都是军事上的功劳。

刘邦与秦军的战争没有屠城,项羽动不动就屠城并坑杀几十万秦军降卒;刘邦善待秦王子婴,项羽杀秦王子婴;刘邦进入咸阳约法三章,项羽进入咸阳烧杀抢掠;

刘邦能够克制自已的野心,不动秦宫珍宝美女,并且主动向项羽示弱,项羽灭亡秦朝却只想着衣锦还乡,并被人说成沐猴而冠。

刘邦是想效仿秦始皇当皇帝的,而项羽只想做个西楚霸王。



2、政治能力完全不同。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楚汉战争也是楚汉间政治的对抗,刘邦能够舍弃所有函谷关以东的土地,来分封功臣,联合诸侯,一起对付项羽。军事能力不足,政治能力来补,刘邦依靠强大的政治能力击败了军事能力强大的项羽。

项羽杀秦王,烧秦宫,坑秦兵,失秦国民心,刘邦不杀秦王,约法三章,争取秦国民心;项羽杀义帝,失楚国民心,刘邦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争取楚国民心。争取民心也是一种强大的政治能力,刘邦显然强过项羽太多。



3、用人识人能力完全不同。

兵仙韩信先在项羽手下,项羽不能用,逃到刘邦那,刘邦发现了韩信的军事才能,拜为大将军,成为统一天下的最强大的助手。陈平是项羽手下的谋士,在项羽手下不得志,投靠刘邦,刘邦重用,在楚汉战争中陈平提供不少计谋。项羽唯一的谋士范增,因为陈平的离间计,还被项羽猜忌,项羽连唯一的谋士都用不好,还能指望用好其它人吗?

而天下的人才,不断的投靠刘邦,不断的为刘邦出谋划策,从人才选择的归宿来看,谁赢谁输是否早已在人心呢?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实力比刘邦要强大,但打到最后,项羽发现,全天下都是他的敌人,都是刘邦的盟友,项羽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天下,不败才怪。

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关于楚汉之争,我这边有一点不一样的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关于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的性格问题,相信大家已经熟知了。

刘邦是一个真小人、枭雄级别的人物,能屈能伸不要脸。能团结下面的人,知道自己本本事不行能放权给下面的人。

项羽自负,自信心爆棚,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所以失败了。

这样的话其实我听得太多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我认为楚汉之争在另一个层面上就是秦国残余势力和六国残余势力的竞争,我们从地图上就能看出刘邦的地盘了和项羽的地盘。

刘邦占据了关中,这是老秦人的地盘。和关中的父老子弟约法三章收了老秦人的心,然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站过后其实已经基本恢复了秦国的一统六国前的大部分地盘。

尽管有一系列战乱但是整个天下都乱,刘邦承接了秦国先进的国家耕战制度,所以刘邦理论上拥有最好的兵源。

秦朝统一之后曾大举迁徙六国的人口来关中,所以汉能够保持一定数量上的人口优势。而且关中是秦国最发达的地方,所以刘邦能靠着秦人的老底一次次的在跌倒中爬起来。秦人是换了一个君主,然后在这个君主的带领下重新的重演十几年前统一六国的过程。

当然,刘邦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

但是仅仅用了四年就再次统一全中国,这在历史上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就连是位面之子刘秀,都没有他的这位老祖宗秀。

在经济上关中最发达。

在人口上最多。

在兵员素质上最好。

还有项羽在关中烧杀和刘邦在关中的约法三章,可以说刘邦是捡了一个惊天的大漏。

很多人说天下分封之后项羽和刘邦的实力是五五开的,甚至还比刘邦略强。但是刘邦的汉国仅仅用了四年,重新统一了天下。

为什么?

这已经不是单单的靠一些谋臣、良将能弥补过来的差距了。大家可以搜一下,汉承秦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朝一直沿用秦朝的制度。

当然,以上仅仅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希望诸位观老爷评论、转发、关注、点赞哈。


我当作者那几年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争霸战,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最终以项羽乌江自刎而告终。为什么刘邦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我从刘邦的优势与项羽的劣势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刘邦的优势

1、刘邦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气量如海,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的人才,有韩信、萧何、张良、曹参、陈平等人,刘邦手上能用的人才很多。在一场战争中,人才往往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2、刘邦的战略运用得当,深得人心。刘邦被改封到汉中后,韬光养晦,确定了收用巴、蜀,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让刘邦积蓄了力量。刘邦占据关中,这个当时经济发达的地区,为刘邦的胜利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刘邦运气好。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三次生死一线都让他找到机会逃脱了。

二、项羽的劣势

1、项羽不能知人善任,骄傲自满,使得大量的人才流失。韩信、陈平这样的人才,在项羽麾下不能施展才华,从而出走于刘邦。人才的匮乏使得在一些重要的战役中,无良将可战可守。

2、行事暴烈,滥杀无辜丧失民心。项羽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火焚阿房宫,在攻灭齐王田荣时,楚军亦对三齐百姓进行滥杀,丧失民心。

一场战争的胜利,比拼的是人才,是战略,是经济实力,是民心,刘邦在这几个方面要比项羽要强很多,胜利的天平自然倾向于刘邦。


阅读与思维


楚汉之争刘邦能得天下,我认为原因:



第一: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候相争背叛

公元前207年封刘邦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韩成为韩王、司马卬为殷王、赵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田巿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秦国是三十六个郡,南越闽越瓯越自立外剩下有三十二个郡。项羽的西楚占了九个郡,按地盘来说占了天下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二由十八诸候分,但在分的过程中项羽分的并不公平。就算是再公平也总会有人不满。最不满的就是田荣和陈馀因为他们都没封王。史记:田荣以负项梁不肯出兵助楚、赵攻秦,故不得王;赵将陈馀亦失职,不得王:二人俱怨项王。然后是项羽把魏、赵、齐、燕、韩等王都改封到比较差的地盘上,好地盘却让他们的部下了。史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於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所以诸王也是不满。



1张耳本是赵王歇的手下。但因随项羽入关,封为常山王。陈馀的功劳不下于张耳,但因没有随项羽入关只封了三个县为侯。然后陈馀攻打张耳,迎回赵歇为赵王。

2赵歇原为赵王,但项羽把他迁到代地为代王。把原赵国好的地盘给了张耳。

3河南王申阳原来是赵国的将军,属于张耳的人。率军攻下河南,迎项羽南下。把原来战国韩国西部分给他。韩成的韩国只有原来战国的一半。(连张耳的手下都是王,陈馀更是不满。)史记:瑕丘申阳者,耳(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

4殷王司马卬原是赵国的将军(即赵王歇的部下),曾随项羽入关。项羽把战国魏国一分为二,南为殷北为西魏。史记: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

4韩广原本是燕王,但项羽改封他为辽东平。地盘缩了一半不说,还是偏远地带。项羽还把他的部下臧荼封为燕王,好地方都归原来的部下了。史记: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立荼为燕王。

5田荣赶走齐王田假,田假跑到楚国去了。(因为最早是他兄弟俩起兵的,齐王儋死了就该到他了)田荣拥立田巿为齐王,田荣没有随项羽入关。但其部下田安、田都随项羽入关,封为齐王和济北王。而田巿为胶东王。

6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原本就是项羽的手下。

7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本为秦朝降将,有何功劳为王。

(而刘邦称帝后首先封了跟他有仇的雍齿为侯,于是众功臣心安。)



第二项羽违约,杀害义帝(刘邦师出有名)

当时天下诸候尊楚怀王为熊心为共主,楚怀王跟诸候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但是项羽却只把汉中、巴、蜀这样的偏远地方封给刘邦,而把关中给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史记: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

然后刘邦韩信东出三秦定关中,打着尊义帝约的名义。(项羽分封后尊楚怀王为义帝)刘邦派使者见项羽: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公元前206年项羽杀害义帝熊心。史记: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虽然大家都知道义帝是傀儡,但名义上义帝是天下共主。就好像汉献帝一样,大家都知道是傀儡。但偏偏大家都不会说出来。做一些事时还是要装模作样的上道奏表。所以项羽杀了义帝,天下人如何看待他?楚国旧人如何看待他?楚国必竟存在八百年,而你项家世为楚臣世食楚禄。按诸葛亮来说:今项羽祖宗叨食楚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项羽既为项燕之后,则世为楚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楚室之乱臣,亦项氏之贼子也。

史记: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於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刘邦以项羽十大罪讨伐西楚:项羽负约,王我於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兵变杀掉统帅宋义)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彊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第三刘邦能用人,善求言纳谏。

刘邦称帝后跟大臣讨论他能得天下,项羽失天下。大臣自然是一通马屁。刘邦讲:你们没有说到要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修理内政后勤方面我不如萧何、统领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而项羽有范增这个历害的人物都不能用。

刘邦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之奈何?就是对此该怎么办好?这可以说是对部下的请问。

1鸿门宴上刘邦借口屎盾,项羽派人召这邦。史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2项羽到了鸿门准备攻打刘邦。史记:沛公大惊,曰:为将奈何?

3张良问刘邦,大王你的军队打的赢项羽的吗?史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4英布反。史记:上召诸将问曰:布反,为之奈何?

5有人告楚王韩信反,刘邦问诸将。诸将都讲派兵灭了韩信。陈平讲:陛下您的将兵都不如韩信,打过去不是送死吗?史记:上曰:为之奈何?

反观项羽却不是如此,项羽从不会问部下为之奈何?但是项羽还是有一次问了,就是项羽在垓下时: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后就跟虞姬一起哭。大战在即应该跟诸将商讨突围,而不是儿女情长。

史记:陈平讲: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就是说项羽所用的人都是项家子弟和老婆的兄弟。而且项羽很容易听谗。刘邦给项羽围于荥阳,陈平向刘邦要经费去离间项羽君臣。刘邦一下就给四万金,也不问陈平怎么用有没有独吞。



第四:项羽残暴

1史记: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这些皆是秦人的父叔兄弟,秦人也因此怀恨于项羽。(以后谁敢降,就要想下之前投降人的下场)

2史记: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3这时有人向项羽进言: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讲: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好像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晚上行走。(锦衣夜行,衣锦还乡)那人对别人讲: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知道了就把那人烹杀。(就是煮了)

4这时刘邦攻关中,赵齐叛。项羽率军攻打齐国。史记: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因为项羽这样做,本来田荣已经败了。田横又迅速拉起一支队伍。使得项羽支援不了西线,坐视刘邦定三秦攻韩、魏、河南等地。史记:齐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所以项羽陷入两线作战)

5刘邦从荥阳逃离后留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项羽劝周苛投降,许以上将军三万户。周苛:你要是知趣早降汉,不然迟早会有让汉俘虏。于是项羽把他烹了。

6项羽率军攻打陈留,外黄。史记: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阬之。不过这次让人劝阻了。

项羽曾经还想把刘太公煮了,给项伯劝住了。

第五:项羽个人英雄主义,认为是上天要他败亡

楚汉相争时,双方相持。青壮都去打仗,老弱都去运粮了。项羽对刘邦讲:天下战乱数年都是因为你跟我的原因,我愿意跟你挑战一决雌雄。刘邦笑着回答:我宁愿跟你斗智,而不斗勇。但项羽还是派壮士去挑战,刘邦派人用箭射。挑战了三次,刘邦都是让人用箭射。项羽大怒于是亲自被甲持戟挑战。史记: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后来刘邦才知道那人是项羽。史记: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这是一个统帅该做的事吗?)

项羽给刘邦围于垓下,一开始韩信围项羽不成功。史记: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韩信,因为他后来封淮阴侯)先合,不利,却。项羽在垓下盖被围,这时项羽剩下八万以人人马。史记: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

但是项羽在突围的时候却只带区区八百人。史记: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刘邦派了五千人去追击,到了东城只剩二十八骑。项羽对他们讲:现在我们困在这里,是上天要亡我,不是作战的原因。今天决心战死,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快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时汉军已围上来了,项羽转身对旁边的人讲:我为你们拿下一个汉将。史记:遂斩汉一将。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这时项羽剩二十六骑。项羽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史记: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这时项羽还要证明自己的失败是上天不让他胜,并不是他打仗不行。

项羽这时跑到乌江,乌江亭长准备好了船。亭长讲只有我有船,汉军没有他们追不上你的。项羽讲:上天要亡我,我还渡乌江干嘛?于是项羽和部下下马步战。虽然史记讲项羽一人就杀汉军数百,受伤十多处。我认为是有夸大的。项羽于是自杀。

司马迁评价: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认为项羽霸王的名号虽然没有久,但三年间如此成就自古以来没有救)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司马迁讲五年而亡原因:1弃关中而都彭城2逐义帝而自立为王。3埋怨诸候背叛,想成事就难。4自夸战功认为自己最聪明,而没有效法古人。5认为霸业是靠武力就行6到死都认为自己没错。把责任推给上天,而不是用兵的过错。自我解脱)

司马迁是把项羽写进本纪的,只有天子皇帝才能用本纪。我认为他的评价中肯。也是项羽失败的原因。


小鸿哥


这个问题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很多人都觉得刘邦是个地痞无赖,项羽是个盖世英雄,结果却是英雄输给了无赖,这多少会对人的思想造成冲击,其实,做成大事,不能以这个来论的,还是要以胸襟、手段来论,为什么刘邦可以得天下,而项羽不能呢?我觉得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刘邦胸怀宽广,姿态较低,能容人;项羽高傲、短见,心胸狭窄,而且多疑

刘邦出身市井,喜好结交朋友,很多地痞无赖都买他的账,说明此人的驭人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正因为他出身卑微,所以,他也很能与别人打成一片,无论你是贵族还是贫民,只要肯跟着我干,我都欢迎,所以,他的手底下自然也就聚集了一大帮能用的人才,打天下,人才才是根本。

反观项羽,出身于贵族,从小就受贵族的教育,他行事傲慢,非常有性格。前期,灭秦时,由于项羽勇猛无比,大家都很愿意跟随他去打仗,但随着秦朝的覆灭,项羽的队伍也迅速膨胀,他的性格弊端就开始显现了。大家好好算算,跟着项羽的那几个人,有谁没有被项羽怀疑过?他的性格注定了他就是个孤家寡人,连一个范增都容不下,怎么可能容得下天下。所以,从性格上看,项羽其实已经败了。

第二、刘邦不但能容人,也很会用人,人尽其才,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团队的力量是无敌的

其他不说,《史记》里面的刘邦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史记·高祖本纪》

这里面提到了三个人: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分工不同,却各尽其能,发挥自己的长项,刘邦对他们三个的评价是“三者皆人杰”,这毫不夸张。

运筹帷幄,出谋划策,能够一计而定胜负,非张良莫属,但张良能够死心塌地跟着刘邦;

镇守大后方,及时筹集粮饷供给前方,能够把后勤做到源源不断,萧何真的是非常出色,但萧何也是刘邦的铁杆追随者;

百战百胜,指哪打哪,能够把战争指挥到艺术高度,当时谁还能比韩信出色呢?但韩信甘愿成为刘邦的马前卒。

他们几个的长处都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挥,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刘邦根本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草包,他是个很会分配工作的好领导。

以项羽匹夫之勇,对战一个配比合理的团队,他再能干也做不到。

第三、刘邦是一个非常会顺应时势的人,而项羽是逆势而行,注定是失败的

1.刘邦很会抓人心,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可以说用“人心惶惶”来形容都不过分,所以,这时候,人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追求稳定,大乱之后,人心思定是必然的,刘邦很会抓人心,对于秦朝的旧官僚、旧贵族,刘邦采取安抚的态度,让他们继续保有原来的富贵,迅速使人心趋于平静,大家都欢迎。

2.刘邦很会抓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

要想抓住民心,其实也就是那两点。

一是要让他们有饭吃,一个农业国度,想让老百姓有饭吃,很简单,分田地嘛,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老百姓手里有了田,当然会拥护你;

二是不要骚扰他们的生活,为此,刘邦“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群众们很快恢复了生产,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大家当然欢迎你了。

反观项羽,在这方面简直是个疯子,他的一贯作风就是“杀杀杀”,士兵进入关中,到处烧杀抢掠,甚至焚烧宫殿,残暴如此,谁会拥护你呢?

第四、项羽是个勇猛的武将,但却不是统帅之才,几乎没有战略规划能力

有些人评价历史人物总是喜欢简单地用“正面或反面”来区分,其实这样很武断,项羽之勇,千古无二,这个毋庸置疑,他的个人战斗力和战场指挥能力确实非常出色,但是,他却是个战略弱智,甚至说,他根本不懂战略,这也是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限制,关于这个,咱们就简单说两句吧。

1.项羽被刘邦牵着鼻子走,逐步被拖垮

战争不是游戏,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一点考虑不到就可能造成大败,即使你取得了暂时的胜利,那也只是侥幸,根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而项羽把战争看得比较简单,他一直追着刘邦打,刘邦一直吃败仗,可并没有伤筋动骨,反而牵着项羽的鼻子走,他去哪里,项羽就跟到哪里,这种打法,项羽不可能不疲惫。

在陈平和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忽南忽北,项羽疲于追赶,后勤线越拉越长,此时,刘邦差人派遣彭越前去切断项羽的后勤线,项羽无奈,率兵前去攻打彭越,而彭越却不纠缠,烧杀之后便立即逃跑,项羽无功,返回主战场,继续追击刘邦,有了时机,彭越再次南下攻击项羽的后勤线,如此反复,项羽像没了头的苍蝇一般,到处乱撞,这就是缺乏战略规划的恶果,他的实力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被拖垮的。

2.韩信悄悄消灭其他诸侯国,压缩了项羽的战略空间,最终将项羽击败

刘邦吸引了项羽的大部分注意力,而韩信却悄悄去了其他诸侯国,由于刘邦吸引了项羽的主力,韩信压力大减,一步一步蚕食了其他诸侯国的地盘,最终将汉地扩张到了项羽的地盘边缘。到了这时,项羽的西楚,西边、北边都已经是汉地,项羽的战略空间被大大压缩,战略回旋余地也小得可怜,更要命的是,汉军可以从汉地到处出击,项羽根本难以应付。加上,此时,拼经济实力,项羽早已经远远被甩到了后面,他不败是不可能的。

好了,水平有限,就分享这些吧,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意见,欢迎留言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


猫叔说历史


要明白刘邦为何得天下,须弄清项羽为何失天下。楚汉相争,刘、项二人在台上演历史戏,台下却有他们各自的一群出类拔萃的人在斗志斗勇斗死生。综合整理分解如下。

一、项羽有将帅之才 少将帅品格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先起义,吹响反秦号角。同年9月,项羽跟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苏州)起兵。项梁说,先发则能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于是项羽杀了秦朝会稽郡守,项梁当上新的郡守,项羽为裨将,时有精兵八千人。也是同一年,逃亡避难的刘邦在萧何、曹参等人的策划下,沛县民众杀了沛县县令,拥立刘邦做了起义军的首领,时有兵丁两三千人。稍后刘邦加入项梁的队伍中,项梁拨给他一些士兵,队伍有所壮大。萧何当文秘,樊哙为武将,打了些小胜仗队伍继续扩大。按照出兵前楚怀王与各路起义军首领的约定:先攻入秦都咸阳者即称王。刘邦带领的这支队伍相对较弱,就负责牵制秦军。项梁项羽带领的队伍兵强马壮,专门与秦军的主力交战。公元前207年,秦朝大将章邯率军与项梁的大军战于定陶,项梁战死,起义军大败。项羽接管残部并出任上将军。项羽一心要为叔父报仇,处处都在寻战机,找秦军主力打,挑硬骨头啃。破釜沉舟,在漳河背水一战的是项羽;三天时间连打九个胜仗,从千军万马中斩杀秦军将领王离首级的是项羽;把秦军大将章邯逼得乖乖率兵20万来投降的也是项羽。从起兵到灭掉秦军主力只用了三年时间,攻城掠地、冲锋陷阵、苦战血战,哪一仗少得了项羽和他率领的楚军。项羽,将帅之才,无疑,勿争。为什么说项羽缺少将帅的品格呢,主要是针对项羽的品德、性格修养而言。从会稽起兵到乌江自刎,项羽的一生用两个字概括:悲壮。下面事例可以佐证。

1、性情暴躁,错杀宋义。

项梁打了几个胜仗就轻视秦军。宋义提醒项梁,将军骄傲,士兵松懈,准得失败。项梁皮笑肉不笑地反而说宋义胆子太小。结果被秦军大将章邯率兵在雨夜偷袭楚军,项梁战死,楚军大败。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范增为末将。项羽在与宋义为出兵救赵的问题上,时间没有协调好一怒之下就把宋义杀了,对军土们说:宋义通敌叛国。此举哪有大将风度。

2、不识才,不爱才。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因为萧何是“伯乐”,能识千里马,他怎么舍得让“千里马”韩信就这么跑了呢。项羽非伯乐,当年的“千里马”韩信跑入项羽的军中帐也发觉不了;当年的赫赫战将英布也聚在项羽旄下,后来离他而去投向了刘邦,为刘邦打“汉家天下”。天赐一个忠诚良谋范增帮助项羽,很可惜他中了刘邦集团中的高参——陈平的离间计。项羽疏远范增,范增愤而离去,因背疮复发悲痛而死。这是为何?皆因项羽不识才,不识才就不惜才,不会用才就等于弃才。将帅无慧眼,天下无人才。

3、重发兵,轻攻心。

孙子说,上兵伐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论是前三年与秦军的交战,还是后四年的“楚汉相争”,项羽的“屠城”行为格外突出。最恐怖的是“新安城”大屠杀,当时章邯带领的二十万秦军已经向楚军投降。楚军士兵对秦兵当作奴隶看待,部分秦兵私底下发报怨,楚将听到就去报告项羽。项羽他们一合计就在当晚深夜把二十万秦兵袭杀坑埋了,极其悲哉!将帅者只知攻城不知攻心,必定处处皆敌。

4、沽名钓誉,贵族本质。

三年征战推翻秦朝,本应一统天下,医治战争创伤,安抚苍生。项羽进了咸阳却要杀子婴,焚皇宫,大车小车载珠宝,押着成群结队的宫女东归故里。他要光宗耀祖,富贵还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本应推动社会向前,项羽却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自己封为西楚霸王。诸侯王回到各自的领地恢复六国旧制,谁也不服谁管。这是事实上的历史倒退。“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一错再错。此后四年的楚汉战争由强到弱,由弱到亡。被困垓下,自刎乌江。一代枭雄,孤魂难归。

二、刘邦有帝王之术,怀天下之心。

刘邦的“帝王之术”就是善于用人之术,项羽的短处就是刘邦的长处。刘邦身边有“汉初三杰”,项羽身边却只有一个范增。刘邦受困荥阳城,眼看快做项羽的刀下鬼时,将军纪信充当“汉王”愿冒死顶替。刘邦才得以脱逃。项羽身边有这样的“替死鬼”吗?好像还没有发现。刘邦率先攻进咸阳,他没有烧杀抢掠,而是封闭官仓银库,户籍造册登记待命;“约法三章”,稳定社会,防止混乱,安抚人心,赢得民心。再对比项羽的所作所为,各位看官你说说刘邦为什么得天下!


山中月2


根本原因是:项羽的战略格局不够刘邦的高啊!

有不少人受《史记》对项羽的褒奖影响,就觉得项羽是败在守道义,而刘邦则是胜在无赖。但是,政治斗争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可言,成王败寇,这也是千古定律。而楚汉战争,刘邦最后能以弱胜强,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其实恰恰就赢在了战略高度之上。

项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是兵家四势中兵形势的典型代表。因此,在楚汉战争的四年间,楚军在项羽的率领下,在大部分时间上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并在多次战役中给予刘邦的汉军惨重的打击。

著名的如睢水之战,项羽面对着国都被破,国土沦陷,两线作战以及敌众我寡等众多不利局面,依旧以3万精锐楚军迎头痛击刘邦的56万汉军,取得了睢水之战的胜利。此战让汉军元气巨损,刘邦还一度被打得不惜抛弃子女落荒而逃。

但刘邦在大战略的思考上,却远胜项羽。刘邦知道,要从战术上击败项羽,是相当困难的,即便是多多益善的韩信,直面项羽的本部大军,也难以取胜。因此,刘邦并不在意战术上失利,不在乎短时间的战败,甚至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更在乎的是战略上的得失。这正是项羽所达不到的高度。

所以,楚汉战争成了战略胜利压倒战术胜利的典型代表。如荥阳之战,就是刘邦为了吸引项羽主力而策划的。当时,刘邦所部汉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楚军轮番猛攻,硬是坚守几个月,直到最后荥阳城破,刘邦只能在部将纪信和周苛的掩护下,才勉强脱险。

如果我们从战术的角度来分析,那么荥阳一战项羽确实是获胜了,而且还把刘邦打得很惨。但如果我们从大战略上来分析,就知道项羽其实已经败了。

首先,刘邦以其本部汉军的弱势兵力死死拖住项羽强大的本部楚军。然后,让韩信得以率领大军北上征伐,逐一剪除北方各诸侯势力。与此同时,刘邦还策反九江王英布,又让彭越在南方梁地活动,接连骚扰楚军后方,干扰项羽的后方生产。

而正当项羽为了活抓刘邦,不顾一切的攻打荥阳之时,其实项羽的大后方早被汉军的机动部队彻底打乱。汉将靳歙全力攻打楚国后方,先后攻下缯、郯、下邳,蕲、竹邑等地,甚至一度对楚国都城彭城形成包围之势 。此后,刘邦又与灌婴部队会合,实力恢复,接连在燕县、白马、河内等地击败楚军部队。

所以,在项羽主力取得对一次次战术胜利之时,汉军其实已经逐渐完成战略上的迂回,形成了一张对西楚的包围网。最终的结果是,项羽的楚军在一次次的攻坚战胜利中越战越弱,而汉军的机动部队则可以逐步反过来将楚军包围起来,为垓下之战奠定了基础。


这些历史要读


刘邦得天下是因为他不像项羽一样高傲自负,也不像项羽一样嗜血残忍,刘邦在反秦之中是一个头脑比较清醒的人,项羽每攻下一座城池就会对城中的秦军展开屠杀,而刘邦则是收为己下要么放了,最重要的是刘邦攻破武关后第一个到达咸阳的人,子婴出城投降后刘邦没有杀了他也没对嬴氏皇族展开屠杀,可当刘邦被迫将咸阳让给项羽后,项羽不仅杀了子婴,还把整个嬴氏皇族全部屠杀了,更可恨的是整个咸阳城的百姓无一幸免,他还挖嬴政的皇陵,捣毁了很多兵马俑,甚至将百余年建筑成功的天下第一宫咸阳宫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三个月,而项羽的性格是他最最致命的,孤傲目中无人,刚愎自用,原本韩信在楚营想有个施展抱负的机会,可项羽始终没有正眼看过他,无奈韩信离开楚营,最终投奔到刘邦,而项羽身边的范增是项羽怀疑范增有什么,最终两人关系破裂,范增离开了他归隐山林了,身边只剩下为他冲锋陷阵的人了,后来基本战死而韩信在刘邦军营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就一心追随刘邦,最终项羽在垓下败给了韩信,虞姬也自刎了心灰意冷的他在乌江边自刎,最终刘邦得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