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甘油三酯偏高,对身体会有哪些危害?

fjp292


甘油三酯是血脂检查的重要项目。发现甘油三酯升高以后,应根据甘油三酯升高的水平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部分患者仅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部分患者需要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那么,甘油三酯升高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危害?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正常情况下,甘油三酯不超过1.7mmol/L;位于1.7-2.3mmol/L时,为边缘升高;位于2.3-5.6mmol/L时,为轻-中度升高;当甘油三酯≥5.7mmol/L时,为重度升高。

甘油三酯升高的幅度不同,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的危害不一样

  • 轻-中度升高时,主要危害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如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等;
  • 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时,主要危害为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几率。

甘油三酯升高的幅度不同,治疗方案也不一样

  • 当甘油三酯处于边缘升高时,暂时不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主要包括控制富含脂肪、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低热量饮食,减少甘油三酯的来源;戒酒或限酒,因为大量饮酒也会引起甘油三酯升高;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控制好血糖,因为血糖异常的患者很容易出现血脂异常,且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
  • 当甘油三酯轻-中度升高时,由于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在治疗上,并非以降甘油三酯为主,首先应以降低密度脂蛋白为主,因为低密度脂蛋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药物首选他汀;其次应考虑降低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若经治疗后非高密度脂蛋白仍偏高,可考虑联用贝特类降脂药。

  • 当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时,此时无论其它血脂水平如何,首要任务是降低甘油三酯,避免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药物首选贝特类降脂药,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甘油三酯3.03mmol/L为轻-中度升高,主要危害为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治疗上,首先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药物选用他汀,其次考虑将非高密度脂蛋白达标,给予他汀后,若非高密度脂蛋白仍不达标,可联用贝特类降脂药。

综上,甘油三酯轻-中度升高时,主要危害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治疗以降低密度脂蛋白为主,药物首选他汀;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时,主要危害为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几率,治疗以降甘油三酯为主,首选贝特类降脂药。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我是2.27mmol/L,也属于偏高了。甘油三酯越积越多时,我们做检查就能发现异常。甘油三酯正常值是1.7mmol/L,数值高于2.26mmol/L,说明甘油三酯偏高,有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倾向。


甘油三酯,说白了就是人体内的脂肪垃圾,但是这种脂肪垃圾又十分特殊,最喜欢也最容易沉积在脆弱的血管里面。

甘油三酯的危害,涉及人体各个部位,是你想象不到的严重

1、心脏血管有甘油三酯:可引起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心梗;

2、大脑血管有甘油三酯:可发生脑卒中、中风;

3、眼底血管有甘油三酯:会导致视力下降、失明;

4、肾脏血管有甘油三酯:可引起肾衰;

5、下肢血管有甘油三酯:出现肢体血流不畅导致坏死。

尤其是高血脂患者,血脂的形成最大的原因就是血管里的甘油三酯久而久之的囤积得不到疏通形成的,越积越多就会慢慢堵塞血管、血液流通中断从而形成高血脂。

所以甘油三酯升高对于高血脂等心脑血管人群来说,十分危险,稍微不注意升高一下就意味着进入高危状态。这类人群要做的,就是降甘油三酯,把血管疏通,让血液循环流畅。

甘油三酯的克星终于被发现,2种食物配的药方,常喝血脂猛降

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油三酯也有大克星,那就是荞麦米和桑叶这2种属于药食同源性的食物。两者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荞麦富含黄酮类物质,包括槲皮素、芦丁、烟酸、芸香苷等,有降甘油三酯、胆固醇、软化血管、降血脂的作用,多吃还可以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脂。

桑叶在《本草纲目》中就被称为神仙草,富含的桑叶多糖、γ-氨基丁酸、黄酮类化合物等物质,能明显的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扩张血管,有降低甘油三酯、调节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功效。

在这里介绍的就是这2种食物清理血管垃圾、疏通血管降血脂的一个药方:荞麦桑叶发酵液

荞麦桑叶发酵液,是以荞麦和桑叶2种食物为材料长时间熬煮出来的汁水饮品,具体做法是先准备荞麦15克、桑叶8克、枸杞6克、槐米8克、菊花5克、决明子8克,然后把决明子用小火炒至香味溢出后,接着放入其他食材,加入适量的水煮开,再转小火熬一个小时后即可取汁饮用。当天熬煮当天喝,每天2~3次即可。

这几种食材熬煮成的荞麦桑叶发酵液,食材在各大药店都比较常见,可以自己去抓取熬煮,也可以直接买这个药方的成品,荞麦桑叶发酵液。

原材料和原理作用都是一样的,且更好地保留了食材中的药用活性,综合提纯萃取后,人体吸收也更快速,将甘油三酯和血脂的效果更有效。有这类血管问题的人群都可以经常食用。

日常有助降甘油三脂和血脂,防治动脉硬化的食物也有很多,如:沙丁鱼、大马哈鱼、甜杏仁、马齿苋,还有豆类,大蒜、海带、紫菜、木耳、金针菇、香菇、洋葱等,也可以常吃。


小白鞋832


简单来说,高甘油三酯对人体有如下危害:

近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血脂水平同步升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在升高,预计2010-2030年间我国的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

甘油三酯可能主要通过影响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血甘油三酯升高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致病因素。如一项分析研究显示,与甘油三酯水平<0.7mmol/L者相比,甘油三酯>1.9mmol/L者,冠心病死亡风险升高70%,致死和非致死性中风的风险升高50%。<strong>

此外,高甘油三酯与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如黄斑变性、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与蛋白尿、神经病变等。

血甘油三酯过高(>5.68mmol/L)还可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急腹症,腹痛剧烈,病势凶险,可威胁生命。

我们平时除了要警惕高甘油三酯,还要注意高胆固醇的危害。

高血脂对健康的危害甚大,尤以高胆固醇危害最重。这是历经100多年,由广泛、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但近年来在微信中时有传闻:胆固醇是人体的天然成分,必不可少;进而否认高胆固醇的危害,尤其是否认“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危害;否定控制胆固醇的必要性。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研究表明,血中胆固醇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主要致病因素。这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生发展的关键性物质。

以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急性心脑血管病为例,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可穿过动脉的内皮进入血管壁内沉积下来,如此反复地穿入并在血管壁内聚集、积累,最终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脂质核心。

斑块中的脂质核心越大,斑块越不稳定;越是不稳定的斑块越容易破裂。不稳定斑块破裂后引发的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譬如说,急性心血管病,如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其主因就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破裂;而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中风、卒中),其主因则是脑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破裂。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15年来冠心病和中风一直占据全球十大死因的首位。2016年,冠心病和中风共造成全球1520万人死亡,堪称人类的第一杀手。

在我国,农村居民死亡的45%、城市居民死亡的42 %是由冠心病和中风所致,故它们也是我国民众的头号杀手。

此外,在人群中进行的调查研究也可提供佐证:人群中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则该人群冠心病及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也越高。如一项研究显示,人群中总胆固醇水平升高1%,则该人群的冠心病患病风险升高2%。另一项研究也表明,血胆固醇水平每升高10%,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0%、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增加23%。还有研究显示,总胆固醇水平越高,患病风险越大,如与总胆固醇<4.9mmol/L(毫摩尔/升)者相比,总胆固醇>8.0mmol/L者,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7倍。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王医生,我的甘油三酯都3.5了,为什么暂时不用吃药?

老甄四十来岁,有点不耐烦的质问王医生。



王医生解释: 甘油三酯血脂的一项,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甘油三酯保持着动态平衡。 血浆中的甘油三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1、外源性:由食物中摄取的脂肪于肠道内,在胆汁酸、脂酶的作用下被肠黏膜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

2、内源性:体内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其次为脂肪组织。

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源,还可固定和保护内脏。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是血脂分析的常规项目。

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0.45~1.69mmol/L。空腹 (禁食12小时)甘油三酯在1.70毫摩/升以下为适当水平;1.70-2.25毫摩/升为边缘升高;≥2.26豪摩/升为升高。

甘油三酯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血清甘油三酯增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饮食大量甘油三酯和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和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糖原贮积病等。

但甘油三酯升高大部分是因为饮食不节制导致的。 在刚才询问病史时,得知您平时从不控制饮食,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喝酒,所以目前考虑您的甘油三酯升高主要原因就是饮食导致。


给您建议:

1、限油:把油炸食品控制下来,还包括动物内脏,肥肉,红肉等等。

2、限量:引起甘油三酯升高的食物,不仅仅是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馒头米饭面条吃多了也会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3、低糖:减少食用高糖食品如果糖、点心和使用糖烹调的菜肴,以水果代替甜品。

4、补充蛋白质,高脂血症患者适当吃些豆制品及鱼类的食物,对高脂血症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鱼类的摄入有利于血脂代谢。

5、戒烟戒酒,通过戒烟限酒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加重各器官的负担,酗酒本身就会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6、加强新鲜应季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7、坚持运动,有氧运动,每次超过30分钟,才有效。

总之,大部分甘油三酯的升高,提示饮食不健康,我们要注意了,如果不注意健康饮食,随之而来的可不仅仅是高甘油三酯,还会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脑梗死……


心血管王医生


体检报告单上,对于血脂检查有好几项,甘油三酯(TG)升高是很多朋友都会碰到的情况,那么甘油三酯高应该如何应对呢?到底甘油三脂高,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呢?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健康科普知识与您分享!

甘油三酯3.03,算高还是不高?

提问题的朋友,说体检甘油三酯3.03,就以这个为例说一下甘油三酯的事儿吧。

不知道这位朋友的甘油三酯一个值高还是低密度脂蛋白也高,如果单单是甘油三酯高,那么您还应当考虑,最近是不是吃了特别油腻的高脂或者高糖的饮食,有没有大量的饮酒,特别是烈性酒,如果有过以上行为,那么建议您清淡饮食上一段时间,再去复查一下甘油三酯,可能这个值会下降很多。甘油三酯的测定值是一个受饮食、环境因素影响很大的数值,因此,对于这个甘油三酯测定值为3的情况,也要辩证的看。

抛开这些因素不谈,如果是单纯的甘油三酯测定值为3.03,到的确算的上是高TG血症了,临床上,甘油三酯的健康水平时低于1.7,1.7到2.3之间为边缘升高,而大于2.3的患,可以确认为高TG血症。

甘油三酯高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人体中的甘油三酯的水平偏高,主要反映的是乳糜蛋白(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量的升高,对于甘油三酯的中度升高,主要反映了身体中的VLDL及其残粒的增多,这些残粒脂蛋白的颗粒极小,易于沉积于血管壁,造成动脉粥硬化的出现,另外TG的升高,还会影响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结构,从而导致动脉粥硬化的发生,因此,对于TG的升高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是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另外,如果TG重度升高时(大于5.8),常伴有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也应当引起重视。

甘油三酯高怎么办?

甘油三酯高了,一定要服药吗?临床上对于血脂异常的调节,一般以低密度脂蛋白和非高密度脂蛋白的数值为目标靶点,对于单纯TG轻度(1.7~2.3)升高的情况,通常建议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的办法来降低TG值,包括控制肥胖,清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制饮酒,禁止饮用烈性酒等等,对于中度重度TG升高(大于2.3)的情况,如果伴有LDL-C的升高,可以服用他汀类药物,仍然以降低LDL-C为降脂目标,同时兼顾非HDL-C的也要达标,如果通过服用他汀,控制LDL-C达标,而非HDL-C无法达标,可考虑同服贝特类、烟酸类、高纯度鱼油制剂等控制TG值,药物的合用一定要遵医嘱,切勿私自用药,特别是他汀与贝特类,烟酸类药物合用,会增加发生肌痛的风险。


李药师谈健康


高含量的甘油三酯是导致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罪魁祸首之一,近些年来的研究也表明,该物质含量超标对人体的危害并不仅限于心脑血管疾病,它还会诱发严重的胰腺炎,甚至可以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另外,对于部分男性患者来说,高含量的甘油三酯或许存在降低性功能的可能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止甘油三酯增多呢?

1、低脂饮食,部分饮食中富含的脂肪是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之一,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是避免甘油三酯升高的有效措施,比如肥肉及油炸食物;

2、控制热量的摄入,应当避免大量食用含糖量较高的食物,比如糕点、糖果、巧克力以及各种饮料等等;今日头条——综合内科张医生


3、坚持有氧运动,比如游泳、骑车、慢跑、快走、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以心率计约为150次/分钟(具体运动需求当以患者耐受程度为依据);

4、戒烟酒,烟酒是促使甘油三酯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今日头条——综合内科张医生

除以上内容之外,我们建议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多食用一些优质蛋白质和新鲜蔬果,因为它们同样是调节甘油三酯含量的重要措施!


综合内科张医生



很多人不体检,所以甘油三酯高并未被察觉,因为它有时候并没有什么外在的症状体现出来。即便偶尔会造成一些人头晕、头迷,但是也会被一过性的忽略。

很多人体检,发现甘油三酯高也不注意,因为在医生体检报告上,会提示这样的人:尽量少吃油腻的东西,控制饮酒,多吃蔬菜水果、粗纤维的食物。

不就是因为我吃的太好了嘛,所以才会甘油三酯高,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很多人的心态,也是很多人对甘油三酯高危害的一种误解和忽视。

甘油三酯高是血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形成斑块化的一种诱因。如果不加控制,它们共同直接导向的结果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者就是心梗、脑梗。

现在人们听说身边有人突发心梗,脑梗,甚至猝死或偏瘫,有时候会感觉很意外。

但是根源在哪里?根源就在这些简单的、初级的疾病的信号没人在乎,最终酿成大祸。

甘油三酯高是血脂高的重要诱因,它的主要来源是饮食。

远离甘油三酯高,就要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还有一些甜食。另外要增加水分的收入,适当的饮水可以稀释血液的浓度,缓解血脂高的症状。

有一些人下午经常容易困倦,有时就是饮水不足,不妨通过饮水来作一些调理和改善,整个人更有精气神,其实就是血液粘稠度下降的好处体现出来了。

更多贴心科普,尽在辽沈名医!


辽沈名医


根据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高甘油三酯(TG)血症的患病率达13.1%;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患病率达33.9%。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怎么知道自己的血脂出现异常了?

你只需要去医院抽一管血液就可以检测出来你的血脂是否正常,如果你的胆固醇(TC)>6.2mmol/L(240mg/dl)为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水平以空腹(禁食12小时以上)<1.7mmol/L为合适水平,TG>2.3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脂;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ol/L(100mg/dl),非-HDL-C理想水平<3.4mol/L(130mg/dl)。根据这些参考值就可以诊断你是否是血脂升高,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了,因为高血脂的危害非常大,都有哪些危害了?

研究显示甘油三酯升高与心血管疾病挫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甘油三酯升高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降低甘油三酯能够让很多患者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对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不管是否需要药物治疗,都应该首先从生活方式开始改善。每日摄入胆固醇小于300mg、每日烹调油应少于30g,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每日饮食应包含 25-40g膳食纤维。建议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代谢运动。


健康浩声音


一、甘油三酯超过2.3mmol/L已属于升高。

二、高甘油三酯的危害非常明确,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


三、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主要是“贝特类”降脂药物,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但甘油三酯在3.03mmol/L这个水平,暂时没有用药物的必要,因为甘油三酯不同于胆固醇,甘油三酯主要是食物摄入为主,目前可以控制油腻、油炸及高糖类食物摄入,并增强运动,应该可降至正常,定期监测血脂。


路标指向老年病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


甘油三酯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甘油三酯是人体主要的能量储存库,它根据身体所需会被分解,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但过多的甘油三酯会导致脂肪细胞功能改变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并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


我们将甘油三酯水平分为四级:
正常水平:低于1.76毫摩/升;
临界高水平:1.76~2.26毫摩/升;
高水平:大于等于2.27毫摩/升;
极高水平:超过11.3毫摩/升。

甘油三酯处于临界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患者,常常伴有导致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的脂质紊乱,甘油三酯高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小斑块,而血管壁上的这些块状沉积会逐渐扩大面积和厚度,使血管内径变小,血流变慢,从而堵塞血管,严重时还会造成血流中断。发生在心血管可引起冠心病、心梗;在脑血管可引起脑卒中、中风;在眼底血管会引起视力下降,失明。


饮食疗法是调治各种高脂血症的基础尤,须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脂肪的摄入。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和肥鹅等。
(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食物。
(3)供给充足的蛋白质。主要来自于牛奶、鸡蛋、瘦、禽类、虾类、大豆和豆制品等食品。
(4)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芹菜、大蒜、山楂、绿豆、洋葱、菌菇类等食物。
(5)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人,尤其不要过多吃糖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另外,尽量采用蒸、煮、炖的烹调方法,少采用煎、炸、炒的烹调方法,每日食盐控制在6克以下。

除了饮食上的治疗外,要坚持每周至少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去医院检查、必要时按照病情程度听从医嘱正确服药。


谢谢,希望能帮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