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誰?

大國小史


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有幾個懸而未決的謎案,大明王朝最大的謎案當屬建文帝的去向之謎,僅次於建文帝的去向的謎案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之謎。雖然在正史當中,明確記載了朱棣的生母是馬皇后,但是越來越多的文獻表明朱棣的生母絕非馬皇后。正史當中將朱棣生母記載為馬皇后,不過是朱棣欲蓋彌彰,為自己的謀朝篡位尋找合法的藉口罷了。

之所以在早之前,很少人去懷疑朱棣的生母之謎。那是因為在《明史·成祖本紀》裡面是這樣記載的“……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所以大部分史學家都遵照這本正史來確定朱棣的生母之謎。但是這樣的推斷是站不住腳的,常言道“歷史是任人打扮的洋娃娃”。朱棣既然能夠篡權奪位,也就能夠篡改歷史。

要研究馬皇后是不是朱棣生母,最好查閱的是內容可信度更高的皇家史料《南京太常寺志》。據《南京太常寺志》記載:“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從這段記錄當中不難發現朱棣的生母其實是一個叫碽妃的妃子。不僅如此,就連太子朱標也不是馬皇后所生。可見《明史·成祖本紀》裡面所說的:“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挾,次晉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是不準確的,歷史上的馬皇后膝下無子。

除了國內史書的記載之外,在一部朝鮮的文獻記載當中也間接證明了馬皇后絕非朱棣之生母。洪武二十二年,朝鮮使臣權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謁燕王,權氏著有《奉使錄》記載著這件事,其中有詩題雲:“到燕臺驛,進見燕府。先詣典儀所。所官入啟,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禮,命奉嗣葉鴻伴接到館。七月十五日也。”

此處所說的“先太后”當是從漢制之稱諸侯王母,顯然是指燕王自己的生母。詩題中明言,太后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后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顯然不合。要知道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嫡庶之差別問題並沒有那麼重要(畢竟此時的太子朱標還活著),朱棣即使對韓國使者也用不著不遮掩其真實生母身份。所以,成祖非馬氏所出無可懷疑。

也許是馬皇后膝下無子,為了彌補這個遺憾,馬皇后一下子就將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都“認領”為自己的兒子。所以“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挾,次晉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這句話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太子朱標、燕王朱棣等五人從小就被馬皇后收到自己宮裡來撫養,馬皇后也視為己出,這才讓朱棣等擁有了嫡子的身份。這點在方孝孺起草的建文帝伐燕詔書也有所體現“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方孝孺等人認可朱棣跟朱標一樣都是馬皇后所“生”。

既然馬皇后不是朱棣的生母,那麼朱棣的生母碽妃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很多人推測朱棣的生母碽妃是一個元順帝的妃子或者高麗女子。那麼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一些傳言裡,朱元璋攻下大都後親臨元順帝后宮,收一位美女為妃。這個女子是元順帝的一位妃子,她是弘吉剌一位太師的女兒。此時弘吉剌氏已懷孕七個月,兩個月後,這個蒙古妃子生下一個男孩,而這個男孩就是朱棣。這樣的說法實在是站不住腳,對於一個認識不到2個月的宮女生的孩子。朱元璋怎麼可能認作自己的兒子呢?而且關鍵的是,在《明太祖實錄》、《國榷》等文獻記載,朱棣生於 1360 年,朱元璋攻取大都的時間是 1368 年,這時朱棣已經好幾歲了,所以朱棣之生母不可能是元順帝的妃子。

至於這個碽妃會不會是高麗女子呢?這點也不太可能,就像近代學者朱希祖說的那樣:“若高麗果有過氏為太祖妃或成祖母,則高麗史亦必大書特書,載其家世,如元順帝皇后奇氏矣。且明太祖妃韓氏、明成祖權妃、任順妃、李昭儀、呂婕妤、崔美人皆能詳其家世,獨碽妃則高麗及朝鮮史皆無記載。”還有一點是高麗向中國送貢女的時間是1365年,而朱棣是136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於應天府吳王宮,所以高麗貢女不可能是成祖的生母。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朱棣的生母絕非馬皇后或者元順帝的妃子,亦或者是高麗貢女。這個碽妃到底是誰,只有朱元璋跟朱棣父子二人才知道。


煮酒君


明成祖朱棣是我國明朝時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都北京、修紫禁、掃蒙古、下西洋、平安南、編大典,所立的功勳無一不輝耀今古。但他的上位經歷卻比較尷尬,因為他是以藩王之身起兵推翻了太祖朱元璋親自指定的繼承人建文皇帝,才奪得的皇位。

叔篡侄位,這在講究身份等級倫理的古代宗法制社會,屬於大逆不道的行為。朱棣為了縮小自己篡位的影響,宣傳自己的正義性,對明朝初年史料進行了編排,這其中一個後果就是他的生母到底是誰竟然成為了一個歷史謎團。

朱棣為什麼要在生母身份上做文章,主要還是受制於我國古代以嫡長制度為核心的宗法制。根據宗法制度,皇后所生的兒子為嫡子,妃嬪的兒子為庶子,嫡子的繼承權優先於庶子。因此,雖然明朝官方史書,比如《明實錄》的記載等,還有朱棣及其子孫,多次口頭宣稱朱棣是馬皇后生的嫡子,但自明朝開始,對朱棣的身世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第一種:朱棣生母為馬皇后,代表《明實錄》、《明史》等官修史書,還有朱棣授意編撰的 《奉天靖難記》等。這些史書裡都聲稱馬皇后生了五個嫡子,即懿文太子、秦王、晉王、成祖、周王。

朱棣篡位時,懿文太子、秦王、晉王早已過世,因此朱棣如果是馬皇后兒子的話,那他可就成為了馬皇后嫡子裡最年長的,繼承皇位的正義性可不天經地義了?

當然,後世人對這種說法多有質疑,有些甚至認為馬皇后根本沒有兒子,“孝陵閹人俱雲,孝慈高皇后無子”。馬皇后的生育情況成謎不得不說是朱棣篡位為了名分之爭導致的後果。

第二種:朱棣生母為蒙古妃,朱棣乃元順帝之子。

《蒙古源流》卷八記載:“先是蒙古託袞特穆爾烏哈噶圖汗(案即元順帝)歲次戊申,漢人朱葛諾延(案即朱元璋)年二十五歲,襲取大都城,即汗位,稱為大明朱洪武汗。其烏哈葛圖汗之第三福晉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師之女,名格勒德哈屯,懷孕七月,洪武汗納之。越三月,是歲戊申生一男(案即成祖)。”

這書說朱棣母親為元順帝妃,而且朱棣是元順帝之子,這樣的記載我們可以視作荒誕,不必相信。

第三種:朱棣生母為蒙古妃翁氏(弘吉剌氏)。

劉獻遷《廣陽雜記》卷二記載“明成祖非馬後子也。其母甕氏蒙古人。以其為元順帝之妃,故隱其事。宮中別有廟,藏神主。世世祀之,不關宗伯。有司禮太監為彭恭庵言之。餘少每聞燕之故老為此說,今始信焉。”

第四種:朱棣生母為達妃。依據黃佐《革除遺事》,此說也不足信。

黃佐對於建文帝深表同情,而對明成祖奪位大加貶斥。清人朱彝尊評價說:“黃佐《革除遺事》與當時記錄建文事諸書,蓋於虛妄之說,就未能盡加芟削。”(見《四庫全書總目·革除遺事》),就此書言成祖為達妃所生是別有用心的。

第五種:朱棣生母為碽妃。這種說法最為明史學者推崇,因為它有個最可信的證據是《南京太常寺志》對明孝陵神位的記載:

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掌管國家宗廟禮儀,一般認為太常寺對皇家血統的記載比較可信。可惜的是這本書現在早就失傳,不過明朝有不少人曾經看過,而且留下了記載。比如明人李清在《三垣筆記》中說,他與錢謙益於弘光元旦謁孝陵,開啟寢殿驗證《南京太常寺志》所記真偽,發現果如其記述。明末入視過孝陵神位的有張岱,張岱在《陶庵夢憶》“鐘山”條下寫道:

“壬午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岱觀之……近閣下一座,稍前,為碽妃,是成祖生母。”

比如明朝人何喬遠寫道:

臣於南京見《太常寺志》,雲帝為妃所生,而玉牒則為高後第四子。玉牒(皇室家譜)出當日史臣所纂,既無可疑。南(京)太常職掌相沿,又未知其據。臣謹備載之,以俟後人博考。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馬皇后?還是漢妃,高麗妃,蒙古妃?不管怎麼說,朱棣起兵奪位行篡位之實,為了名分問題,他能想到的最有效的回擊辦法就是堅稱自己是高皇后嫡子

,而且在史書裡編造了太祖晚年要傳位於自己的種種謊言,也許他的生母是誰會永遠地成為一個歷史疑雲了。


美映椒房


按照《明史》和《明實錄》的記載,朱棣是馬皇后的兒子。對這個事情,我一直不太相信,我懷疑馬皇后根本就沒有生孩子。朱元璋生於1328年,1352年參加郭子興的起義軍。參軍後,朱元璋很快受到元帥郭子興的賞識,就在這一年,郭子興將養女馬秀英嫁給朱元璋。三個疑點:

其一:朱元璋和馬氏情投意合,感情相當好,結婚時朱元璋才24歲,火力正猛,但朱元璋直到1355年10月才有了太子朱標,這點很奇怪。按理最遲應該1354年初就有第一個孩子了,為何耽擱了近兩年?

其二:《明史》上記載,朱元璋前五個兒子都是馬皇后生的,老大朱標1355年10月出生,老五朱橚1361年出生,五年多時間生了五個兒子?誰相信?《明史》這個記載經不起推敲啊。

其三:朱元璋的兒子們只有朱棣長得比較奇怪,既不像朱元璋也不像馬皇后,與其他兄弟也長得不一樣。來看看:


朱元璋


馬皇后


老四朱棣


從上面三張圖片對比,朱棣與朱元璋、馬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像。


再看看其他兄弟長什麼樣


太子朱標


老二秦王朱樉[shǎng]



老五週王朱橚[sù]


老十六慶王朱栴


從畫像上看,上面這幾位明顯像兄弟,和朱元璋也有點像,唯獨黑臉大鬍子朱棣既不像父母也不像親兄弟,朱棣應該是像生母多一點。朱棣這種長相,朱棣的生母很可能是少數民族女子。朱棣的子孫後來因為不斷和漢人通婚,越來越像漢人。

也來看看:


朱棣的孫子朱瞻基


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


朱祁鎮的孫子朱祐樘



坐看東南了


要想搞清楚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咱們不妨用排除的辦法來討論一下。

  • 第一、朱棣的生母不是馬皇后

朱棣的母親是馬皇后這種說法主要來源於明朝的國史,還有就是朱棣本人的多次提及,這種說法,學界普遍認為不可信。因為,按照《明實錄》的說法來推測,馬皇后幾個兒子之間的生育時間過於接近,朱元璋有那麼多女人,根本不符合正常的生育規律。所以,朱棣的生母應該不是馬皇后,不過,他有可能被馬皇后養育了一段時間。

  • 第二、朱棣的生母不是元順帝的蒙古妃子

有一種說法,說是朱棣的生母是元順帝的妃子,是朱元璋攻佔大都之後,看上了後宮的一名宮女弘吉剌氏,遂佔為己有,兩個月後,弘吉剌氏生下了朱棣。按照這種說法,朱棣甚至不是朱元璋的種,是元順帝留給朱元璋的禮物,有些人說朱棣的長相不同於朱元璋其他皇子,這居然成了朱棣是蒙古人的證據。其實,這種說法壓根站不住腳,因為經不住推敲,朱棣是1360年出生於應天,也就是南京,而朱元璋是1368年才攻佔大都的,這裡面時間出入太大,總不能老朱事先就去了大都風流一番吧,不符合邏輯。

  • 第三、朱棣的生母應該不是高麗人

為什麼這麼說?這得從高麗人的性格說起,一直到現在,高麗人都喜歡自吹自擂,沒有的事兒都能吹出花來,如果朱棣的母親真的出自高麗,高麗的史料肯定會大書特書,寫出很多故事出來,甚至,如今的韓國都會出電視劇來說道說道這裡面的情節了。令人失望的是,高麗史書對這些居然沒有任何記載,可見,朱棣的生母應該不是出自於高麗。

有些朋友肯定說,高麗確實嚮明朝進貢了女人啊,這就沒可能性?高麗確實為明朝提供了不少女人,可是,他們第一次上貢的時間是1365年,此時的朱棣都已經5歲了,咋可能是她們生的呢?

  • 第四、朱棣的生母是一個叫做碽氏的姑娘

很多歷史學者都對這個事情進行了考證,雖然沒有足夠的史料作為證明,但這種說法受到的接受程度在逐步增大。

碽氏究竟出自於哪裡,已經不可考證,因為史料太有限,一般情況下,普遍認為她是一位蒙古族女子,但並不是出自於元順帝身邊。應該是元朝末年,蒙古族地方官慌亂之中留下來的少女,被明軍俘虜後獻給了朱元璋,這種可能性大。

後來,碽氏的命運比較悲慘,為朱元璋生下兩個孩子之後,非正常人間蒸發,應該是被處死了。之後,朱棣被馬皇后收養在身邊,所以,朱棣說自己是馬皇后的兒子,反對他的人並不多,甚至朱允炆在討伐朱棣的時候,在檄文中也沒提及朱棣是庶子的說法,這就說明,朱棣確實是馬皇后養大。

大報恩寺裡面的秘密:朱棣奪得皇位之後,在南京修建了一座大報恩寺,這座寺廟裡面有一個主殿,平日裡是不開門的,香客根本不允許進入,誰也不知道里面到底供奉著誰。後來,明朝滅亡,清軍入關之後,打開了大報恩寺裡面的秘密,原來這座大殿供奉的是碽氏,所謂的“大報恩寺”指的是報碽氏的生育之恩。

所以,我個人覺得,朱棣母親應該是蒙古族女子碽氏。

以上為個人愚見,如有不妥,還請方家多多指正,如有不同意見或補充意見,歡迎留言討論,但謝絕語言攻擊。


貓叔說歷史


朱棣出生在1360年5月的南京,歷史一般認為其是當時28歲的馬皇后所生,是朱元璋第4個兒子。

但是,明末大理寺左丞李清在閱讀官方檔案《南太常寺志》時,發現“懿文皇太子及秦、晉二王皆李氏所生,成祖則碽gōng妃生”。而在後來的明史當中根本沒有 碽妃的記載,這個女人是什麼人就成為了一個謎。

有人說這是一個高麗貢女,但是高麗第一次向朱元璋送貢女是在1365年,那時朱棣已經出生5年了,而且在高麗歷史上也沒有這個女人的記載,而其他貢女都是有家世記載的。

高麗女人韓妃,其實是遼王之母,地攤文學說碽妃生完朱棣就被以鐵裙之刑處死了,那朱棣還有1個同父同母的親弟弟朱橚怎麼解釋?因此也有說法這個女人是一個達魯花赤的女兒。達魯花赤是元朝在各個地方的蒙古官員,元至正十四年(1354),27歲的朱元璋智取定遠的“驢牌寨”,“得其精兵三千。六月,取橫澗山,得軍二萬,又襲元將營,既遁,得其民兵男女七萬。又逐元兵,駐師滁州。”

因此有人認為,就是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得到了一位長相還不錯的達魯花赤的女兒,而朱元璋在攻克南京的時候也俘虜了大量蒙古軍民。朱棣本人和後代都是毛髮鬍鬚非常濃密,而且一直到宣宗,明朝皇宮裡都有濃郁的蒙古風氣。特別是永樂一邊征討韃靼,一邊又對蒙古色目非常好,對待新降之人“傾蓋如故”、“後來者居上”的程度世界少見。

朱棣當皇帝的時候,軍隊中從下級軍官到位極人臣的公侯都督,再到天子家奴——廠衛纓弁、錦衣衛指揮使,都可以看到蒙古、色目人的身影,好像又回到了汗八里的時代。


深度軍事


朱棣的生母在明朝的官方史書裡記載,朱棣是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所生,是第四個兒子。其實朱棣的生母不是馬皇后,朱棣謀反稱帝后,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故意撒謊說自己是馬皇后的兒子,矇騙世人。

朱棣的生母是碽妃,是朱元璋的一個妃子。碽妃因為犯錯惹惱了朱元璋,朱元璋就殘忍的把碽妃給殺了,因此史書中關於碽妃的記載很少。當然朱棣靖難成功後,為了在道義上站住腳,不可能說曾經因為犯了錯被殺的碽妃是自己的生母啊,那就太掉價了。於是朱棣就撒謊說自己是馬皇后的兒子,是嫡子,繼承皇位就有了合法的依據嘛,至少能沖淡大家對他篡位的不好形象嘛!朱棣把自己身世資料全部刪除,但是還是有一個人記載了真實情況,寫在了《南太常寺志》裡面。這個說就明確寫到朱棣就是碽妃所生,而且碽妃的牌位就在朱元璋孝陵的寢宮裡面放著。後來南明的時候,錢謙益等人看了南太常寺,就決定去孝陵印證,打開寢宮,發現裡面的確有碽妃的牌位,上面明確的寫到朱棣就是碽妃所生,因此真相大白於天下。

碽妃到底是什麼身份的人,因為資料不全,所以有很多猜測。一種說法碽妃是蒙古人,不過這種說法,不是很靠譜。查看朱元璋的經歷,朱元璋一直在南方打仗,後來就和元朝對抗,勝利後建立了明朝,蒙古人的元朝不可能送一個蒙古女人給自己的敵人朱元璋吧!朱元璋好像也沒對蒙古人的女人有興趣啊,朱元璋的審美觀念還是正常的。還有一種說法是說碽妃是朝鮮高麗人,這種說法也不靠譜。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高麗才向朱元璋進貢高麗女人的,後來朱棣也是很喜歡高麗的女人。就是說朱棣出生時,朱元璋還沒有建立明朝的,也就沒有碽妃是高麗人的理由呢!碽妃應該是江南人,而且還是有一定地位的人,不是富家女子就是官宦人家的女子,畢竟能當朱元璋妃子的應該不是普通人了。

朱棣行為撒了謊,內心覺得慚愧,對不起自己的母親,同時為了感激碽妃的生育之恩,朱棣修建大報恩寺去紀念自己的母親。大報恩寺修的真是豪華富麗啊,其中九層的琉璃寶塔更是珍貴,可見朱棣對自己的母親感情還是挺深的!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根據《明史》,馬皇后共有五子二女:長子懿文太子朱標、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晉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兩個女兒寧國公主、安慶公主。(馬皇后像)

後世考證,馬皇后從未懷孕,但是朱元璋感念馬皇后的一起建立大明的不容易,連續過繼給馬皇后5子2女,朱元璋只有一位皇后,這五子二女都是嫡出。

在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後,像朱元璋一樣,在明朝的正史記載裡面,盡力抹殺馬皇后無後代的事實,這五子二女的親生母親有關的記載都刪除了,不能在官方的記載裡面留有記錄。據傳說,馬皇后的面相不好,八字更是不好,是賤命。這是在馬皇后和朱元璋未取得政權前,找了很多算命先生算的,但是朱元璋不信邪,不能生把其他妃子生的孩子強行過繼,一開始就不和親生母親在一起,也不能承認是自己的孩子。

朱棣抹殺自己的親生母親,主要考慮自己是嫡出,確保皇位的正統性。

據考證,明成祖朱棣的親生母親是碽(gōng)妃

碽姓是中國的一個姓氏,這個姓氏非常特別,只記載在《南京太常寺志》裡面。這本書後來也遺失了,但是在《國史異考》、《三垣筆記》中提及《南京太常寺志》的記載:”成祖為碽妃所生,明孝陵陵神位的擺佈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標、秦王、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到底這個轉載的記錄對不對吶?

《三垣筆記》的作者李清是崇禎年間的進士,他為了確認此事詢問了當時的明末大儒錢謙益,當時做禮部侍郎,正好負責這方面的管理工作,他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明孝陵正好在其管理範圍內,在南京祭祀期間,打開了明孝陵寖殿,一檢查果然如《三垣筆記》的記敘是一樣的。間接證明了明成祖朱棣的親生母親是碽妃。

國學大師傅斯年《明成祖生母記疑》中:”成祖生於碽氏,養於高後,碽氏為賤妾,故不彰也。”(下為吳晗像)

明史專家吳晗《明成祖生母考》一文中,支持傅斯年的觀點。他認為:“高皇后無子,成祖周王為碽妃出。成祖為高後所養,故冒稱嫡子。碽妃則行歷不詳,只好闕疑。”

他們都確認了明成祖親生母親的事實。但是這個人的其他記載已經絕跡,未見於史料中。

明成祖朱棣真把自己的親生母親抹殺了嗎?

從明孝陵碽妃牌位擺放的位置來看,朱元璋只有一位馬皇后,左為上,排在左側第一位的是太子朱標的親生母親李妃,右側第一位是明成祖母親碽妃。從地位上講,朱棣把自己的母親位置應該是相當高的。應該是不能史冊留名,在明朝皇室家族神牌地位上換是按照應有的禮儀放置的。

關於碽妃的傳說

1.清朝傳說朱棣生母因得罪朱元璋受“鐵裙之刑”而死,這個參考其他史料,不可考。明史無有資料,只是其他轉載得知朱棣的親生母親為碽妃,其他根本無記載,到了大清又出,估計是流言。

2.碽妃原來是元順帝妃子,被朱元璋霸佔,而且朱棣是不足月生的。這個更不靠譜,元順帝在北京逃往漠北的時候,朱棣已經9歲了,時間根本對不上號,而且蒙古的史料也無

碽妃記載。又是流言。

3.碽妃是高麗人說。這個更不靠譜,如果朱棣的親生母親是高麗,朝鮮史書應該是大吹特吹了,朝鮮史書根本沒有記載,又是流言。

不能確認的歷史事實,往往成為流言傳說的基礎。


穿越再現彼岸


明成祖:1360——1424

即朱棣。諡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太祖第四子,少長習兵,智勇雙全,有雄才大略,善於用人。初封燕王。鎮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起兵反對建文帝,四年攻佔京師(今江蘇南京),奪取帝位。永樂七年(1409)派亦失哈等設奴兒干都司,轄今黑龍江、精奇里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庫頁島等地。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他解除藩王兵權,始設東廠,命中官刺事,加強中央集權;屢次出兵打擊蒙古貴族勢力;派鄭和下西洋(今南海以西約自東徑110°以西的海岸及沿海各地),遠至東非;命解縉等編纂《永樂大典》,重修《太祖實錄》。統治期間曾爆發唐賽兒等起義。


朱棣的生母正記載是馬皇后,從其他方面記載,(周王朱(左木右肅),其生母是朱元璋的碩妃孫氏,據明清時 ... )我就佩服你們這些八卦派的!


逆飌


明成祖非馬皇后嫡出,沒太大爭議。

1、即使只考證正史《明史》,其中自相矛盾之處,可以證明成祖非嫡出。

“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削周, 是剪燕羽翼也”。 《明史·黃子澄傳》

這可以證明燕王與周王同母。

“位眾妃上,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東宮諸王皆期,敕儒臣作孝慈錄。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紀始。”

《明史·太祖成穆孫貴妃傳》

此事證明周王本是庶子,故可認他庶母為慈母,而為之服三年。周王既與燕王同母,即燕王亦庶出也。

以上兩點是從正史入手去考證明成祖生母的,引用自這是孟森先生的《明史講義》。

2、關於成祖生母碽妃的其他記載比比皆是,細節處可能有差異,但是關於明成祖非嫡出這件事沒什麼疑義。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十三沈元華條

“按長陵每自稱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奉先廟制,高後南向,諸妃盡東列,西序惟碽妃一人,具載《南京太常寺志》,蓋高後從未懷妊,豈惟長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後生也。世疑此事不實,誦沈大理《南都奉先殿紀事》詩云,‘……高皇配在天,御幄神所棲,眾妃位東序,一妃獨在西。成祖重所生,嬪德莫敢齊。一見異千聞,《實錄》安可稽?作詩述典故,不貽後人述。’斯明徵矣。”

裡面提出了沈大理《南都奉先殿紀事》詩,沈大理即沈玄華,官大理寺卿,故曰沈大理。沈玄華是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作為大理寺卿,他來拜謁南都奉先殿並作詩描寫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明末李清的《三垣筆記》:

“予閱《南京太常寺志》載懿文皇太子及秦晉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則碽妃生,訝之。時錢宗伯謙益有博物稱,亦不能決。後以弘光元旦謁孝陵,予語謙益曰:此事與《實錄》、《玉牒》左,何徵?但本志所載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而西側止碽妃,然否?曷不啟寢殿驗之。及入視,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惟周王不載所出。觀太祖命服養母孫妃斬衰三年,疑即孫出。”

作者李清是親自去驗證了的,並不是所謂的只以《南京太常寺志》為依據。

談遷《棗林雜俎》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俱東列。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獨西列。見《南京太常寺志》。孝陵閹人俱雲,孝慈高皇后無子,具如志中。”

再如《國史考異》、《廣陽雜記》等就更多了,就不一一細引了。上面三則記載可以看出,從明朝嘉靖年間到清朝他們都是去現場考察過的,發現事實確實是成祖並非嫡出。

其實,關於成祖生母這件事,在明朝就爭議相當的大,《明史稿例議》

《玉蝶》諸書並同。當明時,諸家頗有異議,但為《實錄》、《玉蝶》所壓,通人多不敢置信。

最後,釐清一下一些誤解:

1、再說《三垣筆記》所引用的論證是“錢謙益聲稱”?

上面的說法基本屬於亂說了。我很懷疑這麼說的根本沒有看《三垣筆記》中的相關記載或者對文言理解有誤,《三垣筆記》所引用的論證並不是所謂的“錢謙益聲稱”,最開始李清問錢謙益這件事的時候,錢謙益的反應是“時錢宗伯謙益有博物稱,亦不能決。”因此,之後《三垣筆記》的作者李清和錢謙益拜謁孝陵的時候才決定一同去驗證,下面是原文:

予閱《南京太常寺志》載懿文皇太子及秦晉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則碽妃生,訝之。時錢宗伯謙益有博物稱,亦不能決。後以弘光元旦謁孝陵,予語謙益曰:此事與《實錄》、《玉牒》左,何徵?但本志所載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而西側止碽妃,然否?曷不啟寢殿驗之。及入視,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惟周王不載所出。觀太祖命服養母孫妃斬衰三年,疑即孫出。


講古人


明代正史上記載,朱棣的生母是大腳馬皇后。但是在野史中曾記載,明成祖朱棣的親生母親是高麗人,碽妃,元朝末年,高麗為了討好元朝,經常送高麗美女給元朝,後來朱元璋開明朝,高麗就開始給明朝送,碽妃就是其中一個,碽妃很快懷上了朱棣,但是朱棣是個早產兒,所以朱元璋懷疑碽妃與人通姦,便用了酷刑,殺了碽妃。朱棣便由馬皇后撫養。

後來朱棣奪了皇位,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奪了自己侄兒的皇位,所以他開始喪心病狂的改歷史,說自己是馬皇后所生,這樣看起來過更符合歷史正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