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尽功臣,迟迟不忍心对刘伯温动手,可惜刘伯温非要撞枪口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白手起家,赤手空拳纵横数年,最终入主京城,成为我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但凡打天下,都有一个智囊团,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我们看惯了绿林英雄萍水相逢结拜兄弟,同甘共苦的影视剧场景,但是这只是影视剧,朱元璋先生成了当之无愧的老大之后,为了朱家的江山能够万古永固,用行动阐释了什么叫可以共患难不可共享福。

在朱元璋用各种方法和借口除掉了几乎所有和自己出生入死的难兄难弟之后,刘伯温让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朱元璋杀尽功臣,迟迟不忍心对刘伯温动手,可惜刘伯温非要撞枪口

刘伯温功劳、谋智双全

刘伯温对于朱元璋就相当于诸葛亮对于刘备,可以说朱元璋能够顺利得到天下,其中很大的功劳都来自于这个叫刘基的能人。在朱元璋还没有很大的势力的时候,刘基也就是刘伯温建议朱元璋各个击破,于是但是的两大势力陈友谅和张士诚被朱元璋各个击破。

同时刘基又建议朱元璋脱离恩公韩林儿自立门户,但是仍然用大明的名号招揽人心,最终朱元璋成就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建国之后,刘基没有居功自傲,还经常提出很中肯的建议给朱元璋,比如天下大旱的时候建议朱元璋大赦天下,国运昌盛的时候建议朱元璋严明法纪约束不法官员。

朱元璋杀尽功臣,迟迟不忍心对刘伯温动手,可惜刘伯温非要撞枪口

所以朱元璋处理完难兄难弟之后,轮到刘伯温的时候,却迟迟不肯动手,因为他有些不忍,有些纠结,有些恋旧,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为了朱家的江山永固,朱元璋必须除掉比自己还聪明的这个人,解除这个能人对下一代可能的威胁,但是动作又不能太明显和牵强,于是他决心测试一下刘伯温。

朱元璋测试,功败垂成

当时的宰相李善长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被迫退休回家养病,朱元璋就宰相一职的接班人和刘伯温来了一次促膝长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朱元璋突然请刘伯温喝茶,要忆苦思甜,刘伯温欣然赴约,往事没有聊多久,朱元璋话锋一转,问老搭档,宰相现在空着,我心里有几个人一直定夺不了,请老哥帮忙把把关看谁可以接任?

朱元璋杀尽功臣,迟迟不忍心对刘伯温动手,可惜刘伯温非要撞枪口

刘伯温自然知道这是皇帝陛下的考验,于是谦虚一番请朱元璋说出心中的第一人选:杨宪,这是朱元璋给刘伯温挖的第一个坑。杨宪是刘伯温的人,如果刘伯温推荐,那正中朱元璋下怀:你刘伯温竟敢结党,这是底线不能碰,必须严惩!可惜刘伯温不上当,他很有技巧的说“杨宪有宰相的能力没有宰相的度量,不堪大用”。这是个中肯的评价,朱元璋不好说什么。

于是他接着挖第二个坑,汪广洋怎样?其实刘伯温自身还是想当宰相的,但是不能当,于是他内心的人选是杨宪,所以他当然不能让其他人当了宰相,于是说“汪广洋比杨宪还浅薄”,朱元璋其实对这个人也没什么好印象,所以也是赞同刘伯温的。

朱元璋杀尽功臣,迟迟不忍心对刘伯温动手,可惜刘伯温非要撞枪口

但是朱元璋还挖了第三个坑,胡惟庸怎么样?这是朱元璋内心真正的人选,他打算用这个人拿枪使,帮自己打掉一些人。但是刘伯温说这个人是个干活的好材料,不过有可能会对皇帝构成威胁,其实这正是朱元璋对这个人的看法,所以目前为止,刘伯温等于通过了所有测试。

然而朱元璋还有个杀手锏,他说,既然没有好的宰相人选,我看先生是最合适的人选,不如就出任宰相吧。刘伯温可能是被朱元璋捧了一把昏头了,居然有些得意地说:我这个人嫉恶如仇,对于繁杂的事情又没有耐心,当宰相只怕辜负了圣上的恩宠。天下人才多的是,皇帝你慢慢找吧,不过,目前来看,还没有人担得起宰相这个职位。

朱元璋杀尽功臣,迟迟不忍心对刘伯温动手,可惜刘伯温非要撞枪口

朱元璋最接受不了别人比他强,而且还摆谱,刘伯温虽然通过了三关,但是却败在了最后一关上,撞上了朱元璋的枪口,这是朱元璋的死穴。于是任你再有才能,朱元璋内心已经定了要卸磨杀驴,渐渐地,他对刘伯温越来越疏远。最后还让胡惟庸当了宰相,正是这个人,断送了刘伯温的性命。

朱元璋杀尽功臣,迟迟不忍心对刘伯温动手,可惜刘伯温非要撞枪口

留千古悬案,意外死亡

大明王朝在朱元璋辛勤的治理之下,慢慢走上正轨,刘伯温就被请回老家修养身心去了,大家都以为刘伯温总算能够善终的时候,新上任的胡惟庸已经给刘伯温定了死罪——占用王气之地,图谋不轨,罪大恶极。刘伯温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一着急病倒了。

朱元璋随即派胡惟庸带着自己御赐的药方去看望老战友,结果本来只是染了风寒的刘伯温,在吃了皇帝御赐的药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关于他死亡的真相,民间说法很多。我们不管一代能人是怎么死的,我们只要明白,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