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干掉姑姑太平公主?

qzuser214257048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家中。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政权宣告安定,结束了从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开启了开元之治。




熟知历史的我们都知道,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最小的女儿,生平极得父母兄长尤其是母亲武则天的宠爱,可谓权倾一时。

参与朝政

太平公主不但得到武则天宠爱,而且得到了武则天的真传,也是一位女强人,权力欲望非常大,她的偶像就是自己的母亲,希望自己也和武则天一样坐拥天下。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长相,性格都像自己,经常与她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来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武则天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逼武则天退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参与诛杀有功,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姑侄合作,太平公主权倾朝野

李显上位以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了李显的尊重。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设计毒死以后,太平公主派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成功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李旦复位。太平公主屡立大功以后,权势地位更加显赫,李旦非常懦弱,朝廷大政方针都要与她商议,有时候她没去上朝,李旦就会派宰相去她的家中征求她的意见。

宰相们所奏之事,只有经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肯定,李旦才会表示同意,朝中文武百官除了宰相之外,升迁还是降免,全在太平公主一句话,但凡是太平公主想做的事,李旦就没有不同意的。



姑侄斗法争权

太平公主最初并没有把李隆基放在心上,认为他太年轻,以为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懦弱,很好控制,谁知道,李隆基当了太子之后,势力越来越大,聪明才智尽显,这才让太平公主警觉起来。她开始四处散布谣言说李隆基并非嫡长子,又是庶出,不该成为太子。她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监视他的所作所为,李隆基为此很不安也很反感。

太平公主甚至暗示宰相们应当改立太子,动员不成。公元712年,太平公主又指使一位懂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彗星出现,此为大事该除旧布新。太平公主期望这样李旦会废掉太子,却不想偷鸡不成蚀把米,李旦选择退位让贤,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

事败自尽

李隆基强势能干,又很沉稳,谋略更是远超太平公主,这让太平公主很忌讳,数次谋划废掉李隆基,甚至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却都以失败告终。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李旦的势力专擅朝政,与李隆基发生激烈的冲突,李隆基终于决定对太平公主动手,他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避开太上皇李旦,以谋反罪捉拿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窦怀贞等人。李旦知道以后,事情已成定局,众人已经被诛杀,他只得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行,并大赦天下。太平公主逃进山寺,事发三天后才出来,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


历史小猫咪


男人如果强势则女人必然唯唯诺诺,男人如懦弱则必定助长女人的强势,自唐太宗李世民死后的几十年,李家的男人一直让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使李家颜面扫地;李治软弱,成就了武则天的一代女皇梦,李显、李旦也是继承了李治的软蛋基因,李显无能,就滋生韦皇后的野心,李旦的低智商差点使得太平公主成为“武则天第二”,好在李隆基及时出手,才彻底扭转了李家男人的颓势。


太平公主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是武则天与李治的小女儿,她传承了武则天的强大基因,权力欲望特别大,她最崇拜她的母亲武则天,希望自己能成为“武则天第二”。

公元710年六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阴谋毒死了唐中宗李显,太平公主联合上官婉儿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为帝,由李旦来辅佐,但韦皇后不想与他人分享权力,想自己一人独揽大权,这就打破了权力的平衡,也是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联手除掉了韦皇后的势力,也一并除掉了上官婉儿,让相王李旦复位为帝,就是唐睿宗。


李旦即位后,太平公主的权力达到了顶峰,由于李旦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因此权力都掌握在太平公主的手上,无论大小事务,都要过问太平公主,即使太平公主没有上朝,李旦也要派宰相去过问太平公主,这也使得太平公主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这也正是她所想要的。

起初太平公主并没有把太子李隆基放在眼里,但是她后来发现李隆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个李隆基年轻有为,英明神武,做事非常果断,不是懦弱之主,一旦他继位了,就根本不会听自己的,自己的权势也会一落千丈,这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于是太平公主想方设法在太子李隆基身边安插亲信,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还散播谣言说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能继承皇位。


太平公主又来到李旦面前,添油加醋地说,李隆基想效仿李世民逼李旦退位做太上皇,她的目的就是要李旦改立太子,选一个她能操控的人做太子。

李旦是个与世无争的人,对权力毫无欲望,他也知道太平公主的居心,干脆顺水推舟、借坡下驴,就决定提前将皇位传给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继续去过他的悠闲自在的日子。

李旦的这一做法让太平公主猝不及防,她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事到如此已经撕破脸了,只能做最后的挣扎,勾结宫人元氏在御膳中下毒,打算毒死李隆基但没有得逞。

公元713年七月,李隆基突然起事,与亲信率领三百多人首先杀了太平公主安插在身边的朋党,然后追捕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惊恐万状,先是逃入南山寺,三天后返回家中,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


事情发展到最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已成了互相的敌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在权力斗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毫无亲情可言,历来的权力斗争都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太平公主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形成了组织完备的政治势力,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如果不将她连根拔起斩草除根,她随时可能东山再起,威胁李隆基的统治地位,李隆基也是一个野心勃勃、权力欲极强的人,他是不可能容忍自己身边有这么一颗不定时炸弹。

太平公主本来是个安定社稷的大功臣,但由于才高功大,藐视一切,一意孤行,想要爬上权力的顶峰,不惜铤而走险,成了政治权力的牺牲品,所以是无情莫过帝王家。

真是应了那句话:利字旁边一把刀,动了可要见血的。





遗产君


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太平公主,这个问题要从好几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李隆基并不是嫡长子,拥有第一继承权的,应该是李隆基的哥哥,后来的宋王李成器。李成器不愿意和锋芒毕露的三弟争夺天下,才主动让出了太子之位,可是姑姑太平公主,比较支持相对软弱的李成器,并在亲哥哥李旦那里说了一些李隆基的坏话,这点,让李隆基很不满。

其次,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韦氏一族。在这场政变中,太平公主对年轻的李隆基,刮目相看,觉得他的能力很强,会成为自己的劲敌,所以之后一直针对他,同时,李隆基也对姑姑的老到,谋略,狠辣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双方都把当时的盟友看作未来的对手,互相防范,所以,李隆基登基后,也不足为奇。

第三,睿宗李旦,对自己的妹妹非常信任,不仅封她为镇国太平公主,而且还把很多朝廷要事交给她处理。几名宰相大多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实力很强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刚刚登基的李隆基的皇权。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中尝到了先发制人的好处,面对权倾朝野,经验老到的姑姑,他并没有信心在朝堂争斗中,慢慢获得最后的胜利,年轻的皇帝要的是快刀斩乱麻,于是,以有心算无心的李隆基最终取的了胜利,顺利的诛灭了太平一党,开启了开元盛世的序幕。


脑洞大开的历史


其实搞明白这件事情之前,可以先看看太平公主的履历:


公元705年,参与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二张。

公元710年,诛灭篡权的韦后,拥立李旦。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在朝堂之上被赋予了太多的特殊权柄,而这种特殊的,权柄不仅没有在武周王朝混乱动荡的政局中被卸掉,反而变得越来越雄厚,当时经过神龙政变之后,李唐皇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的皇权。


可是,武则天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实在太多,而且还滋生了一大批激进的女性,在这群激进的女性当中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韦后等等,这些后宫女人也许是受了武则天的影响,内心对于权力的欲望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大。


聪明的政治家都会学会有效的扼制皇权,为自己谋身。


太平公主也一样,在她拥立哥哥李旦登上帝位的时候,她的背后还有一个还有有一个人在死死的盯着他,在李旦登上帝位之后,让素有功劳的三儿子李隆基做了太子。三郎向来都是一个英明的男儿,李隆基做太子给太平公主造成的打击太大。


一来,从政变中走过来的人,往往有着超高的政治嗅觉,太平公主的势力这么大,李隆基不削减他的势力才怪。

二来,如果能够阻止李隆基做太子,那么拥立一个懦弱、可控的太子最为合适的。


很显然,太平公主不希望李隆基登上太子大位,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徒添了一丝丝的仇恨。


为了能够打压一下这个太平公主,李隆基准备发动政变搞掉太平公主,可是没想到事情还没有发生,政变的消息却已经传到了太平公主的耳朵里,李隆基着急了。赶紧去皇宫之中找父皇诉苦,说自己是被那些臣子们逼迫的,弄掉太平公主实在是迫不得已。



唐睿宗李旦看到李隆基这么诚恳,索性也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


可是姑姑太平公主不干了,亲自找到李隆基的府上,你想怎么着?你还想弄死我啊?李隆基吓坏了,忙着给自己眼前这位嚣张跋扈的姑姑赔不是。


太平公主这次虽然没有追究李隆基,可是却也想除掉李隆基,索性假装不在乎这件事情,悄悄的预谋着一场扳倒李隆基的政变,可是这一次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太平公主发动政变的消息又被李隆基知道了,李隆基快刀斩乱麻,主动出击扼杀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太平公主无奈的逃到了终南山。


在终南山的这段日子里,太平公主度过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间,旋即被李隆基刺自尽,结束了自己一生的政治生命。


所以,李隆基要做掉太平公主是因为这位姑姑的势力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自己的皇权,甚至可以左右自己皇权的地步,太平公主所依仗的可不仅仅是拥有实权的太上皇李旦,还有朝中那些他培养起来的宰相团,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的最为幕后没有实权的帝王,其实是颇为无奈的。


不诛杀太平公主,那么他自己的帝王大位会受到极大的威胁,诛杀太平公主又有老爸护着太平公主,他只能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给与太平公主一党一击致命的打击。


历史总探长


我是花木童说史。李隆基在先天二年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李隆基对自己的姑姑,又是曾经的盟友动手是有缘由的。1.太平公主继承了武则天骨子里不安分的基因,对政治过于热衷,先后参与了张柬之,李显策划的“神龙政变”和李隆基策划的“唐隆政变”。加上前面有武则天,韦后乱证的先例,所以李隆基对掌握了权势的女人心有余悸。

2.相王李旦登基后,太平公主更是权势熏天,干预朝廷人事安排,重大事情,宰相都需要向他汇报工作。她担心聪明干练的太子李隆基登基后会削弱她的权势,所以使用一切手段废掉李隆基太子职位。在那时他们姑侄二人就结下很深的怨。

3.睿宗李旦看到太平公主已严重影响了朝局的稳定,自己又十分宠爱妹妹,不忍下手,于是主动禅位给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看靠山没了,即联络党羽密谋再次发动政变。这样姑侄之间的矛盾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刻。玄宗李隆基率先下手,亲自带兵诛杀太平公主集团成员,太平公主逃脱三日后回来,被玄宗赐死在家中。

玄宗清除太平公主势力后,政局逐渐稳定,开始任用贤能,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讨论区探讨。


花木童说史


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即使是亲姑侄关系也不例外。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小女儿。也是唯一的女儿,所以武则天和李治对这个小女儿特别宠爱,吐蕃派使臣求婚,李治和武则天舍不得女儿远嫁,所以给她修了太平观让她出家,以此为借口,拒绝吐蕃使臣的求婚。而太平公主的婚姻,武则天和李治也颇为上心,第一次嫁给了城阳公主的的儿子薛绍,薛绍谋反以后又嫁给了武氏后人武攸暨。



虽然武则天不希望女儿干政,但是很多的政事还是与她商量的,太平公主对政事也比较热衷。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联合太平公主,李旦,李显发动了神龙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的宠姬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

李显即位以后,太平公主作为神龙政变的有功之臣,李显对这个亲妹妹也是比较尊重,开始对政事进行处理。同时期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子也虎视眈眈,想要效仿武则天,这对政治白痴母子也妄想称帝,因李显宠爱,安乐公主甚至想让李显立为皇太女,李显死后,局面更加紧迫。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看清了态势,发动政变,杀掉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李隆基的爹李旦即位,使得局势暂时缓和。太平公主功绩斐然,地位也更高,李旦立了李隆基为太子,姑侄二人于是乎就开始了权力争夺战。太平公主则到处散布谣言,希望李旦可以废了李隆基,李旦为了平衡,退位当了太上皇,二人的矛盾一直势如水火。太平公主在朝堂的权势也很大,如果李隆基正式掌权之后,也是不好管理。


虽然太平公主多次试图废了李隆基,但次次失败,李隆基也开始谋划怎样对付太平公主了,在公元713年的一天,谋划了许久的李隆基开始对太平公主下手,以谋反罪将他手下杀死,后将太平公主逼到了一个寺庙,后被赐死。


月光侃历史


太平公主,名字不详,传闻叫李令月,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和唐玄宗是姑侄关系。李令月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极得李治与武则天的宠爱,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应必有果。



从小在帝王之家长大的李令月,可能是耳濡目染,又或者是性格随母亲,特别喜欢权力,也是鉴于这一点,武则天觉得这个小女儿特别讨喜,心里对她宝贝得不得了。李治、武刚天曾经为了拒绝吐蕃对太平公主的政冶和亲要求,修建了一座太平道观,声称太平公主已出家,不宜出嫁。由于可见太平公主的受宠程度。



太平公主有过二段婚姻,第一任丈夫叫薛绍,但是由于薛绍的族人参与了唐宗室李冲的谋反,受到牵连的薛绍不久便饿死于狱中。武则天为了补偿太平公主,在太平公主二次婚姻嫁给武攸暨的时候,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在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继承帝位。由于大权在握,武则天开始允许自己的女儿参议商议政事,不过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来,只是秘密行事。自此,太平公主开始慢慢的向权力中心靠拢。



公元710年,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等人合谋诛杀了韦皇后,粉碎了韦后想做武则天第二的幻想,并将当时自己一手泡制傀儡皇帝李重茂拉下皇位,拥护自己的哥哥相王李旦成功复位。

要说这个李旦也是一个奇葩,虽说太平公主屡立奇功,但李旦身位皇帝,凡是有关朝延的大小事务都必先请示过太平主公,对太平公主的主张也是言听计从。所以,明面上李旦是皇帝,但真正行使最高权力的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深深的迷恋上了权力,在权力的旋涡中越陷越深。随着皇兄李旦年事渐高,太平公主害怕李旦死后太子李隆基上台后她会失势,遂开始密谋对付李隆基,但她不是武则天,她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不足以撑起她的野心,屡次针对太子李隆基的阴谋均以失败告终。

皇帝李旦不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人,对妹妹多年的宠溺终于也是种下了恶果,无奈之下为了平息内斗,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希望坐实的现实使自己的妹妹知难而退。



被打了草惊了蛇的李隆基,也是深深忌惮于姑姑太平公主的势力与手段,深知坐以待毙非长久之计,加上太平公主还在依仗太上皇李旦而把持着朝政。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等人合谋定计,率先下手诛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等数十人,太平公主也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自己家中。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浩瀚文史


太平公主和母亲武则天最大的不同是:武则天想做天下之主,并最终实现,而太平公主却只想权倾朝野,当然,就能力而言,太平公主也差了武则天一大截。在他两个软弱的哥哥做皇帝的时候,她能干涉朝政,政出私门。当遇到强势的侄子李隆基的时候,两人就势同水火了。

她想废掉李隆基,另立听话的傀儡皇帝;李隆基想除去她,尽得皇权。而在不久前,两人还曾通力合作,除掉了韦后集团。一致对外之后就是你死我活。


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武则天摄政后,虽极力打压儿子们,却很宠爱太平公主。但不得不说明的是,武则天虽然自己当了皇帝,但她并没有想过把帝位传给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说到底武则天只能是个例外,所以太平公主即便和武则天的容貌、性情都很相似,她也只能躲在政治的幕后,武则天并不希望太平公主干政,她可以找女儿商量、询问政事或者交代女儿一些政务,却不允许太平公主公开议政。

但武周政权后期,太平公主还是有了不少权力,705年,武则天病重,李显、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家子孙密谋发动政变,诛杀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之后张柬之等逼武则天退位,李显继位,太平公主做为李显的亲妹妹,又一心维护李唐宗室,得到了李显的尊重,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


同样干政的还有韦后和安乐公主,这对母女完全是“才华撑不起梦想”的一类人,政治能力一般,却想着效仿武则天称帝,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政出私门,这一时期,安乐公主和姑姑太平公主已经成为政敌,表面上看来,安乐公主的权势在太平公主之上。但710年李显去世后,形势发生改变,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密谋发动政变,之后太平公主让次子薛崇简跟随李隆基行动,发动唐隆政变,但此次政变虽然除掉了韦后集团,太平公主也失去了得力助手上官婉儿,李隆基执意将其杀死。之后李旦继位,李隆基功勋卓著成为太子。

从此,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开始了权力的争夺。李旦和哥哥李显一样软弱,任凭太平公主干政,太平公主的权势在唐睿宗时期达到鼎峰,她每每入朝议事,都和李旦坐在一起讨论,有时候宰相奏事的时候,李旦都要问是否奏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最初,太平公主并没有把李隆基放在心上,她以为李隆基也很好控制,所以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冲突,然而李隆基自从成为太子后,势力越来越大,逼着太平公主警觉起来,她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李隆基做为李旦的第三子,还是庶出,本来不该被立为太子,但因为他功劳最大,又李旦嫡长子的推让,李隆基最终成为太子。太平公主抓住这一点,散布谣言说李隆基并非嫡长子不该成为太子,她甚至动员当时的宰相们改立太子,宋璟和姚元之为此向李旦提议将太平公主迁往洛阳,但李旦拒绝了,之后李隆基为平息事端建议将宋璟和姚元之贬官。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个是李旦的亲妹妹,一个是李旦的儿子,他谁都不想辜负,总试图在两人之间找一个平衡,但两个人都是强势之人,谁都不可能退一步。712年,彗星出现,此为大事,该除旧布新,太平公主寄希望于李旦废太子,李旦被逼无奈选择退位做了太上皇帝,李隆基继位。但李隆基并未完全亲政,李旦仍然握着大部分权力,仍然是太平公主的保护伞。


李旦希望这样能缓和两人的矛盾,却不想两人因此更加势同水火,斗争进入白炽化阶段,当时的朝廷中,文臣武将有大半出自太平公主门下,这让李隆基很恼火,而李隆基的精明强干让太平公主很忌讳,不过与太平公主的急躁不同,李隆基虽然年轻却沉稳得很,谋略更在太平公主之上,所以即便太平公主数次谋划废掉李隆基却不可得。

713年,李隆基决定对太平公主动手,他先控制住了羽林军,避开太上皇帝李旦以谋反罪捉拿太平公主极其党羽窦怀贞等人,李旦知道的时候,众人已经被诛杀,他只得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行,算是默认了太平公主的谋反,之后宣布还政于李隆基,不再过问政事。而太平公主在政变发生时逃了出去,躲进了山寺,三天后才出来,被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集团被李隆基干掉,正式亲政。


萧晓四姑娘


高宗李治软弱,媳妇武则天说了算。武则天不但抢了李治的权利,还抢了李家的皇位,建立了武周政权。

中宗李显也是个窝囊废,也是媳妇韦皇后说了算。韦皇后掌权也就罢了,她还嫌不过瘾,也想像武则天那样当女皇。于是和自己的女儿一起把丈夫李显毒死了。

太宗死后的几十年里,李家的男人让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给李家丢尽了颜面。李隆基是个有点能力的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使李唐王朝回到男权社会。



但是,中宗时期李隆基只是亲王李旦的儿子,没有资本,政治实力太弱,靠自己根本无法实现政治理想,他需要借助外力。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深得武则天真传,也是一位女强人,并且有着很强的权利欲。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后,韦皇后想像武则天那样当女皇。太平公主不干,想除掉韦皇后自己掌握皇权。



于是李隆基机会来了,他和太平公主一拍即合,共同密谋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

政变时,太平公主没有直接参与,无法控制现场。结果政变成功,李隆基不但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也杀了太平公主的内线上官婉儿。杀上官婉儿,其实李隆基就是为了防止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强强联手,把持朝政。

政变成功,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被推上皇位,就是睿宗。李隆基因为拥立有功被立为太子。



李旦也是个软蛋,权利基本掌握在太平公主手里。但这时的李隆基因为是太子,又有能力,所以也掌握一定权力。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想要最高权利,于是就形成了对立。

后来,太平公主在与李隆基的斗争中出现失误,致使李旦把皇位提前让给了李隆基。李隆基上位后,要彻底改变女人说了算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干掉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豫有得


其实这个提问不够准确,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从他当上太子后就开始了,但李隆基真正击败太平公主是在先天政变之后,这之前李隆基已经当了一段时间的皇帝,由于太上皇李旦不放权,所以李隆基是个只有名分没有实权的皇帝,自先天政变之后,李隆基才真正的统治了大唐。

李隆基想要拨乱反正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虽然在他的晚年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他名誉受损,但在他当上皇帝的前几十年,他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一个好皇帝最重要的任务就让王朝复兴,越来越强大。李隆基想要完成他的宏图伟业,就必须要拨乱反正,而太平公主就是一个开头。从武则天把持朝政开始,唐朝经历了几十年不安分的日子,在武则天之后,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等女性也都不安分,妄想效仿武则天,成为大唐的统治者。

几个女性角色有了较大的权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外戚地位的水涨船高,武家、韦家等等外戚家族混乱朝纲,这对于李隆基的统治是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李隆基必须要以雷霆手段敲打外戚,同时为了避免再出现第二个武则天,对于女性的地位打压就更严重。于李隆基而言,势力颇大的太平公主是他一展宏图的阻碍,必须铲除!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旧怨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曾经是唐隆政变的盟友,曾经一起并肩作战,但唐睿宗李旦上台后,二人就从亲密无间的盟友变为仇人。因为在唐隆政变中立有大功,李隆基颇有声望,再加上他是太子身份,所以太平公主对于这个与自己政见不和的侄子恨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

为了改变自己的被动处境,太平公主决定主动出击。她四处散播李隆基非嫡长子,继承太子之位名不正言不顺的舆论,一方面挑起李旦的疑心,让李旦对李隆基心生间隙。太平公主的作为可以说是对李隆基的釜底抽薪,如果太平公主成功了,李隆基连太子都当不成。因此,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仇恨是相当巨大的,虽然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亲姑姑,但最是无情帝王家,该算的帐还是要算的。先天政变之后,太平公主培养的势力被李隆基连根拔起,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畏惧的太平公主不久后就自缢了!


Ps:大家好,我是w芒果布丁w,觉得我的回答还可以的话,大家就顺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我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