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執掌後宮多年,乾隆皇帝為什麼不封令貴妃為皇后呢?

xiaole898


令皇貴妃魏佳氏直到死後才得以追封為皇后,生前以皇貴妃名義統攝後宮十多年,之所以沒能更進一步,主要還是因為儲君之位未立,乾隆帝出於安定朝局考慮。同時,乾隆帝生母鈕鈷祿氏並不喜歡魏佳氏。

魏佳氏原本姓魏,乃內務府包衣宮女出身,不過魏佳氏的確得寵——魏氏18歲從宮女直接被冊封為了貴人,而同一年直接封嬪賜封號為“令”,成為了主位的高級妃嬪。之後,魏佳氏步步高昇,還為乾隆帝生育四子兩女,可見榮寵之盛。


而乾隆帝為何始終沒在魏佳氏在生的時候冊封其為皇后呢?答案,還是在儲君人選問題上。

乾隆帝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而他的長壽也熬死了他的繼承人們。富察皇后的兩位嫡子、愉妃所生的五皇子,都是乾隆帝曾經屬意的儲君人選,卻都死在了乾隆前面。

尤其五皇子薨後很長時間,乾隆帝都沒再考慮冊立儲君的事情。等到了乾隆上了年紀不得不考慮的時候,除了死去的、過繼旁支的,能供其選擇的皇子已經寥寥無幾。


選來選去,最終敲定了魏佳氏所生的十五皇子永琰。可永琰不是完全沒有競爭對手,比如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所生的永瑆,乾隆帝也曾有意。當時繼後那拉氏雖然獲罪幽禁,不廢而廢,但乾隆帝終究沒有正式下旨廢后。一旦公開冊立魏佳氏為新皇后,就等於明擺著宣佈了儲君的人選,恐前朝生變導致朝堂不安。

同時,乾隆帝的生母孝聖憲太后鈕鈷祿氏並不喜歡魏佳氏,而更加寵愛繼後那拉氏。那拉氏死後,皇太后仍舊不願兒子冊立魏佳氏為皇后,而皇太后的意見不能不理會。

最終,那拉氏之後魏佳氏以皇貴妃身份統領後宮十年,直到死後二十年,才因兒子成為儲君而被追封為皇后,也成為清朝唯一漢人出身的皇后。


澹奕


御姐讀清史,第0014期,關注我獲取更多清史故事。


令貴妃在歷史上只有一個,乾隆的孝儀純皇后(死後追封)魏佳氏,也是嘉慶的生母,漢族,姓魏,但在熱播清宮戲中,她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

在《如懿傳》中,令妃是腹黑女,害人終害己,被嬪妃聯手整死。

在《延禧攻略》中,令妃是聰明人,依靠謀略心機,走上人生巔峰。

在《還珠格格》中,令妃是慈祥人,乾隆最貼心的妃子。

歷史上真實的令妃呢?她是一個幸運的女人。

令妃姓魏,因為她是漢人,只不過父親魏清泰當了官,入了正黃旗,成為內務府包衣(實際是滿清貴族的奴才),她才有資格參加宮裡選秀,入宮做了普通秀女。

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跟她感情很好,而魏氏性格和皇后富察氏相似,運氣也很好,很快得到乾隆臨幸,並得到乾隆鍾愛。十年間,魏氏先封貴人,後封嬪,再封妃,更是給乾隆生下6個子女,包括後來繼承皇位的嘉慶。

1748年,乾隆的元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去世,這時魏氏只是普通妃子,沒有資格晉升皇后,於是乾隆在1750年冊主持六宮的皇貴妃輝發那拉氏為第二任皇后,但輝發那拉氏並不討乾隆喜歡,15年後的1765年,她被乾隆廢去皇后之位,中宮再次空缺。

同一年,魏氏從貴妃晉為皇貴妃,實際主持後宮,距離皇后只有一步之遙。但乾隆竟然在此之後從未再也未立皇后,令貴妃主持後宮長達10年,到死也沒得到皇后的名分,這究竟是何原因?其實是乾隆不得已而為之。

自清朝建立後,皇儲之爭就從未停止過,甚至愈演愈烈。特別是康熙年間,由於兒子眾多,即便康熙已經公開立儲,圍繞皇儲之爭仍然十分殘酷,無數人為此賠掉性命。

有鑑於此,雍正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即便確定皇儲人選也不公佈,只在自己駕崩後才命人取出立儲密封,將之公佈於眾。

乾隆和康熙有兩點類似,一是壽命長,二是兒子多,所以他也面臨和爺爺康熙一樣的問題——眾多兒子及其母親爭奪皇儲之位。1773年時,乾隆選定皇貴妃魏氏之子、皇十五子永琰作為皇儲,他按照老爹雍正定下的規矩,把密詔藏了起來。如果乾隆把令貴妃立為皇后,會產生什麼影響?

令貴妃有兒子,如果立為皇后,她的兒子就是嫡出,不出意外必定是皇儲人選——除非皇后沒有兒子或者兒子有重大缺陷犯錯被廢,其他嬪妃的庶子才有機會。

乾隆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把令貴妃冊為皇后,只會讓其母子暴露在公眾之下,還不如暫時“委屈”一下令貴妃,讓她的兒子平靜生活,將來順利繼承皇位。

果不其然,一直到1795年9月,乾隆準備提前退休,對外公佈永琰為皇太子,並宣佈禪位給他,才同時追封皇貴妃魏氏為孝儀皇后,給了她正式名分。

這樣看來,風流的乾隆還真是用心良苦啊。


御姐愛清史


乾隆最愛就是富察氏。嫡福晉。第一位也是唯一的皇后!



富察氏生兩孩子都掛了,在乾隆十三年在外旅遊就不行了!

這個時期高貴妃在乾隆十年就被封皇貴妃,封了兩天就死了。高氏是個好人可沒延禧攻略那麼壞!因為賢惠雍正在的時候就提拔成了乾隆側福晉。乾隆登基就封了側福晉高氏為貴妃。諡號慧賢皇貴妃。

然後就是名義上的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就是嫻妃!嫻妃也是側福晉,乾隆 2年才封妃,乾隆10年就是高氏死了她才封貴妃。乾隆十三年富察氏死了她才做的皇貴妃。也是唯一處理後宮的皇貴妃。十五年封后三十年打入冷宮!看來乾隆並不喜歡她。
一個個都死差不多了令妃出來了,就是你們熟悉的魏瓔珞。


這是個漢人。高貴妃死的那年他才當貴人。富察氏死的那年封令妃。這段時間後宮開始嫻妃統治了。乾隆二十四年封貴妃。路很漫長。二十五年生了嘉慶。嫻妃被打入冷宮後,她封皇貴妃。一直到嘉慶繼位追封皇后。

從歷史來看,,乾隆只喜歡過富察氏。然後就是高氏。其他就沒啥感情。也根本不想立後。立了一個還被廢了。後來又老了更沒心思立後了。後宮爭鬥肯定避免不了。你看這一個接一個死。


解史風情——


令貴妃掌後宮多年,雖然生前沒有被封為皇后但是後來在乾隆皇帝宣佈令貴妃之子永琰為太子的時候,又追封令貴妃為皇后,就是孝儀純皇后。

令貴妃,是魏佳氏,為魏清泰之女,她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魏佳氏先被封為魏貴人,後又先後為令嬪、令妃、令貴妃、皇貴妃。

在魏佳氏被封為皇貴妃時,乾隆皇帝的原配嫡後富察皇后已經去世,之後的那拉皇后因斷髮之事,雖然沒有明廢卻猶如已經被廢。因此作為皇貴妃之尊的魏佳氏就代行皇后之事,成為了後宮之主,之後她掌後宮長達十年之久。

在乾隆四十年時,魏佳氏因病去世,諡號為令懿皇貴妃。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宣佈魏佳氏之子永琰為太子,同時追封魏佳氏為皇后。

那令貴妃魏佳氏掌後宮多年,乾隆皇帝為什麼不在魏佳氏生前封她為皇后呢?

乾隆皇帝之所以不在魏佳氏生前封她為皇后,這是乾隆的良苦用心,是為了其子永琰著想。

當時不僅令貴妃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就連其子永琰也受到乾隆皇帝的器重和喜愛。並且乾隆皇帝也準備立永琰為太子。



然而令貴妃出身不是很高貴,她為漢人血統,在清朝無論是在令貴妃之前(還是之後),是少有漢人血統出身的皇后。若在魏佳氏生前封她為皇后,就會遭到群臣們的反對。

乾隆皇帝已經把永琰秘密立儲,而因為立魏佳氏為後,就會遭到強烈的反對,從而也會反對永琰為太子。


因此乾隆皇帝在令貴妃去世後,當公佈永琰為太子的同時,追封令貴妃為皇后,這也是乾隆皇帝的良苦用心,也說明令貴妃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


中孚鑑


令貴妃,魏佳氏,嘉慶帝的生母,內務府包衣出身,內管領魏清泰的女兒。乾隆十年,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嬪;乾隆十三年,晉封令嬪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封令妃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

看魏佳氏的後宮晉級之路,可謂是神速,從貴人到妃位,僅僅用了三年,再到貴妃僅十來年時間,可謂是一路高升,足以見乾隆帝對她的寵愛。再加上她為乾隆帝生育了6個孩子,魏佳氏絕對是乾隆後宮中獨一份的。

乾隆三十年,繼後那拉氏因斷髮被乾隆帝打入冷宮,後宮大權就落在了魏佳氏身上,此時的她已是後宮第一人了,但為什麼乾隆帝不直接立她為後呢?有以下幾個猜想:

1、崇慶皇太后的阻攔。傳乾隆帝曾有意立魏佳氏為後,但遭到崇慶皇太后的阻攔,乾隆帝一向十分孝順太后,故而不會逆了太后的意思。魏佳氏一路升的太順了,若不是行為處事比較謹慎守禮,怕是在崇慶皇太后嚴重,與妖妃無異了。

2、魏佳氏出身較低。魏佳氏出身包衣,家世較低,能一路從貴人到貴妃,全是因為乾隆帝的寵愛。再縱觀乾隆帝之前幾位皇帝的皇后,無一不出身高貴,因此魏佳氏的出身就決定了她無法登上後位。

3、為繼承人考慮。如果乾隆帝冊封魏佳氏為皇后,那麼作為有嫡子控的乾隆,無疑是在宣佈他與魏佳氏所生的十五阿哥將有可能立為太子。魏佳氏出身太低,這樣一來,朝中必然會掀起軒然大波,對魏佳氏母子反而不利。

喜歡的給阿淺點贊轉發支持下;不喜歡也留下你的寶貴意見,阿淺虛心接受哦!

浮生若淺


其他幾個大神都說的挺有道理的,我就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除了其他大神所說的,我覺得這也是對父祖的一個尊重和沿襲,康熙二十八年,孝懿仁皇后病逝後,康熙帝33年沒有冊封皇后,雍正九年,孝敬憲皇后病逝後,雍正帝4年沒有冊封皇后。

而且乾隆三十一年,輝發那拉氏逝世後,乾隆帝已經五十六歲了,已經沒有冊立皇后的需求和必要了。


蔚鸞


乾隆皇帝是滿人,令妃是漢人,就這麼簡單。


兔籽琳


令妃雖沒被封皇后,但是地位不下於皇后,究其原因還是祖訓造成的。


吹牛叫上我


大清王朝從來沒有立過漢族女子做皇后。為的是血統純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