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们能靠智能化存款,打破国有银行对存款的垄断地位吗?

苑秀云


什么是智能化存款?

智能化存款实际上是指,我们不设立整存整取的条件限制。按你的存款在银行的实际时间计算利息,如果超过一年就按一年定期计算利息,如果超过三年就按三年定期计算利息。

如果我们在国有大中型银行存款三年,选的是整存整取,约定利率是4%,如果我们两年半就想把钱提出来,那么会按照活期存款利息0.35%计算收益。

说实话,仅凭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进步,很难在与国有大中型银行对抗中占据优势了。我们很多人在去存定期存款的时候,多数都对自己的钱有所规划。

各大银行也通过各种服务来避免客户受利益的损失情况。

比如允许一次部分提前支取,如果是一笔10万元的整存整取,可以在存款期限内一次性支取一部分。

还有存单的质押贷款,也能够有效保障急需资金的客户利息收入的损失。

另外,还有各种更加丰富的理财产品,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下,7天到360天的都有,收益也不低,年化收益率能达到3~4%。

另外,还有发售储蓄式国债,大额存单等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可以,通过牺牲一定利率或者几十天利息的方式提前支取。

但是,存款就是存款,不能将存款变成跟余额宝一样的货币基金。

一些银行在搞擦边球,将客户的分散资金,不考虑多少的情况下归集起来,形成大额的存款,然后提取一定的备付金,获取超额的利息。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这就把银行存款功能当成彻头彻底的余额宝了。银行应该看存款的事情,不应该干货币基金的事。虽然很好,但实际上叫做超范围经营,又叫做不务正业。

希望各个银行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开发银行业务方面,更积极主动一些。这样才能够在外资进入银行领域后占据更强的优势。


暖心人社


民营银行通过推出智能存款产品,能否打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垄断?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民营银行力推此类成本较高的智能存款业务,压根没想着去打破国有大行的垄断地位。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动摇大行的地位,只不过是为了揽储的无奈之举。

首先,按照监管的要求,民营银行要遵循“一行一店”原则,只能在总行所在的区域设置一个实体网点,这给所有民营银行的吸收存款带来极大的影响,因为基本没有获取线下揽储的能力。

正是因为有这项规定,多数民营银行就要过度依赖于同业存单这类创新业务,或者智能存款等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弥补短板。此外,受监管同业的负债不能超过银行总负债三分之一的规定,这无形中更限制了民营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

其次,受制于网点及营业部的匮乏,大多数民营银行只得选择线上推广模式,然而大多数民营银行并没有很雄厚的基础实力,除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之外,基本都是过分依赖大股东的产业,其实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也同样很依赖背后的腾讯、阿里巴巴,围绕着大股东的产业链做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业务。


第三,近两年来,市场对于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情开始降温,而且民营银行的高管频繁换帅,再加上民营银行的整体品牌知名度不高,成立时间也比较短暂。这些都是民营吸收存款上存在的现实困难。

总之,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民营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的客观难度,正是因为各方面不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只能在业务创新上发力。这其实是逼不得已的增加成本的一种方式,但确实是起到了揽储效果。但整体规模上还是与国有大行相距甚远!


东震木


我认为想打破垄断有困难。

智能存款相比普通存款最大的区别和优势在于不用提前约定存期,提前支取不会全部按活期记利息。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都无法和传统银行竞争,比如服务便捷性、网点数量、居民认可度等。

一、产品竞争力:大多数人存钱都是为了收益,而智能存款的收益并没有特别突出。它强调的是提前支取时可以给予利率计算优惠政策。而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需求的。换句话说,即使另一家银行不提供智能存款服务,只要利率高、服务好,大家还是会去其他银行的。

二、服务便捷性:现在存款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他们还不习惯使用电子渠道存取钱,更倾向于去网点办理各种业务。而民营银行的线下服务能力是一大短板,网点太少,很不不能吸引太多的客户。居民去一趟花费成本太高。

三、居民认可度:相对于传统银行,还是有很多人心理上对民营银行不太放心,以至于不敢把钱转到民营银行,而且这个印象不太好扭转。

所以,我认为民营银行不太会挤占太多的市场份额。


树人财经


为什么叫智能型存款,因为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叫存款就万无一失,实际上这种属于有债券性质的理财产品,如果真有一天民营银行真的占了主导地位这个假设成立,那时候人民应该已经活不下去了。也许很多人感觉是无稽之谈,也许是杞人忧天,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不代表什么,只是一家之言,看看也就罢了。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多引进外资银行,给国有银行压力,别总高高在上,让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做主导,服务好收益高,国有银行赶快倒闭,但是这些人想没想过,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银行业被民间资产或者外来资产占领了,后果会是什么?首先经济失去控制,物价随意调整,参考民国四大家族,银行业被民营主导意味着整个中国经济掌控在几个财团手中,国家机器根本无法约束其在经济上的调控,可以高息贷款,可以哄抬物价。财团和财团之间可以随意培植政治势力,内部战争一触即发。到时候可以参考民国后期的经济环境,你今天挣的一万块钱,明天连本带利可能就吃个早餐。


q航海王p


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可以冲击国有银行存款的强大地位,但是不能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实际上国有银行在国内存款市场也不能叫做垄断地位,只能叫做是庞大地位或者说是主导优势地位。

国内银行存款情况

国有银行体量庞大,在存款的吸收方面也很多,但是非国有大行也吸收了不少的存款,在国有大行的强势之下,非国有银行依然有一定的优势来吸收存款,比如存款利率在同等情况下较高,不过国有银行在银行方面依然占据了很高的份额。

民营银行智能存款增大了竞争力,知名度小

目前国内的民营银行受制于限制,纷纷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存款,比如微众银行曾经推出过了智能存款。这些智能存款在2018年的存款市场非常火热,很多人因为高额的利息就去存款,由此给智能存款带来了更多的存款,那么储户在国有银行的存款就会变少。

但是由于目前国内智能存款虽然火热,但是主要存在于线上,国内存款大部分还是通过线下营业网点来销售存款,所以依然是具备一定的限制,知名度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智能存款前路不明,大概率会继续存在

智能存款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接下提前支取用户的存款来“三方获利”,但是背后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如果第三方金融机构无法完全接盘未满期储户的资金,那么可能会发生风险,也因为这样的原因,诸多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业务被叫停,包括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

不过市场上面依然有很多民营银行在销售智能存款,智能存款在解除隐患之后,依然符合储户的存款需求。


小车说理财


私人银行通过平衡基金等智能存款实现存款的快速积累是不现实的。

由于余额宝的存在,余额宝在短短六个月内累计超过4000亿元的事实不太可能再次出现。虽然目前的回报率年回报率低于3%,但仍然是一些人的爱。此外,私人银行无法使用余额宝的消费功能。与此同时,余额宝出生的银行婴儿产品的利润率仍在下降,但仍高于3%。私人银行的智能存款功能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收益率没有出现在余额中。当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3%时,年化收益率的余额为4%或更多。

传统银行各种存款和婴儿用品的利率也有很大提高。

虽然私人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利率优于传统银行的婴儿产品,但银行婴儿产品的收入现在约为3%,但银行的大额存款证明相当可观。五大银行和12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额存款利率接近4%,而地方商业银行三至五年的大额存款利率已超过5%,最高已达到5.5%。 %。因此,私人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在面对婴儿产品时具有利率优势,但在面临大额存款利率时却没有这么大的优势。唯一的优势是访问灵活。


旺旺柴经


民营银行智能存款利率高,堪比宝宝类货币基金的流动性,但是年利率能达到4%以上,甚至高于国有大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确实有巨大优势。但是这样就能打破国有大行的垄断地位吗?答案是不能。


之所以难以撼动国有大行地位,原因如下:


1、民营银行没有线下网点,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也让储户增加了很多安全方面的顾虑。部分人会选择民营银行存放小额资金,最多数万元,一般都不会放入几十万上百万元。


2、国有大行网点众多,遍布全国各地,一个个体量庞大,财大气粗,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品牌知名度远非几家民营银行所能比。一定意义上国有银行也意味着安全,几乎不会破产倒闭,这也是利率低也能吸纳巨量存款的根本原因。


3、民营银行存款需要下载应用,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一道门槛,使用者往往多数是乐于尝鲜的年轻人。但是如今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月光族普遍,存款少,仅从这一点上就很难吸纳到足够多的存款。


4、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由于有支付宝和微信庞大的客户群体,发展相对较好,但是规模依然不够大,其他民营银行成立时间短,口碑还没有积累起来,推广成本要高得多,发展难度要大得多。


5、由于电信诈骗高发,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时有发生,多数消费者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民营银行心存疑虑,担心存款有一天丢失,当地没有网点维权也麻烦。


6、民营银行的成立先天存在短板,不能到周边县市设立网点决定了难以吸收线下存款。随着网络流量越来越贵,即使给出高利率,获客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不是每家民营银行都能像微众银行那样借助微信的庞大用户群发放消费贷款获得高收益。与国有大行差不多的贷款利率,但是更高的存款利率,存贷款利息差小,意味着利润更少,发展更难。


7、一旦民营银行快速壮大,一定会迎来更严格的管理办法。


财智成功


我觉得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抢占市场份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