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戰役可以稱為軍事奇蹟?

見微而知著


(原創)歷史上哪些戰役稱為軍事奇蹟?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著名的戰役,其中有些戰役因為某些原因而被廣為人知。在這裡,我就選兩個戰役做解說。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用兵如神,運籌帷幄。在長征途中,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圍剿,毛主席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軍事思想,採取適當的作戰形式,實行遊擊戰、運動戰、陣地戰相結合的打法。


在四渡赤水的過程當中,毛主席充分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靈活改變作戰部署,馳騁與川滇黔邊界地區,巧妙的穿插於敵人的重兵包圍之間,然後尋找有利時機,阻擊敵人,牢牢地掌握了戰場主動權,順利完成了紅軍的戰略轉移,是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上甘嶺戰役,打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氣勢,削弱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在約3.7公里的土地上,美軍出動了大炮飛機,坦克,進行狂轟濫炸,我方地頭都被削平兩米,戰火密集度超出了二戰水平。然而,令麥克阿瑟領導的王牌軍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志願軍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是取得了勝利。後來板門店談判,麥克阿瑟剛開始拒不同意,彭德懷的說出有氣勢的一句話:“談不攏,咱們就接著打!”正是這場戰役,讓我們在美帝國主義面前揚眉吐氣,他們也不能小瞧我們中國軍隊。


小張天天說


毛主席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就是一個軍事奇蹟。

1927年8月的八七會議雖然糾正了陳獨秀的錯誤方針,但會議確立的“中心開花”的激進方針顯然是極度錯誤的,而對此心知肚明的毛主席決定摸索出一條自己的路,他主動請纓,去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但中央給他定的攻打長沙的冒進方針,還是讓毛主席的這次努力蒙上了層層陰影。

這次起義的主力是隸屬於鐵四軍張發奎部的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盧德銘畢業於黃埔軍校,出身於葉挺獨立團,是我黨根紅苗正的骨幹成員。在南昌起義時,警衛團奉黨組織命令參加卻未及時趕到南昌,在南昌起義失敗後,這隻隊伍就滯留在江西境內,團長盧德銘隻身赴武漢尋找黨組織,群龍無首的警衛團形勢不容樂觀。

但代理團長餘灑度完美解決了問題,他虛與委蛇暫棲贛軍朱培德部,並先後收編了王新亞領導的萍鄉工農武裝、蘇先俊領導的瀏陽農軍以及丘國軒率領的黔軍餘部,隊伍發展成一個師。雖然餘灑度在日後叛變革命,但本人在這裡一定強調一下,在秋收起義中,餘灑度居功至偉,他的功勞僅次於毛主席,在盧德銘之上。但他在這裡卻有一個致命失誤,差點葬送了軍隊,幸好熒屏毛主席力挽狂瀾。

餘灑度收編的丘國軒部匪性不改,起義剛一發動就襲擊警衛團為主的鐘文璋部,鍾文璋部直接被打垮,隨後王新亞團亦被湘軍打垮,四個團的兵力只剩下毛主席、盧德銘、餘灑度所在的蘇先俊團 這時中央的命令再次下來,讓毛主席率軍攻打湘軍重兵駐守的長沙城,這無異於羊入虎口。

這時候毛主席顯示了自己天才的戰略能力,在盧德銘的支持下,毛主席力排眾議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率軍進入湘贛邊界的井岡山,創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毛主席不愧為中國革命的領路人!


林屋公子


發生在1935年的“四渡赤水戰役”,可稱得上是軍事史上的軍事奇蹟。開國領袖毛澤東指揮過的戰役無數,真正令他驕傲的不是著名的“三大戰役”,而是他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戰役”。為什麼這麼說呢?且看當年敵我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人馬只有三、四萬,武器裝備僅有步槍,卻在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交界處的赤水河流域,遭遇到了敵軍幾十萬重兵的圍追堵截。就是在力量如此懸殊的艱難條件下,毛澤東沉著淡定,指揮紅軍主力來來回回奔走在赤水河兩岸,縱橫馳騁,巧妙穿插於敵軍重重包圍圈,牢牢掌握軍事主動權,積極尋找出擊戰機,有效地迷惑敵人,拖垮敵人,調動敵人,最終達到殲滅敵人的目的,取得了紅軍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偉大勝利。從此,“四渡赤水戰役”和遵義會議,奠定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




王榮聯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得不提太平洋戰場上的最神奇的基斯卡島戰役,美日雙方都創下了軍史“奇蹟”,出現了一個“雙贏”的局面。

第一、美軍在狂轟亂炸基斯卡島半個月後,登島作戰才發現一個鬼子都沒有,不費吹灰之力收復了被日本佔領的領土,創下了太平洋戰場上的“奇蹟”。

第二、日本完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美軍的銅牆鐵壁包圍下的基斯卡島,已經成甕中之鱉的日軍竟然能夠全身而退,被日軍稱為“奇蹟”般的行動。

山本五十六曾經說過,哥贏錢靠的是賭技而不是出老千,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戰爭就是賭博”,自從賭贏珍珠港後山本正春風得意而繼續在太平洋上興風作浪,沒想到的是珊瑚海海戰便失利了,為了挽回面子,1942年6月,山本五十六決定發起阿留申群島戰役尋求與美軍太平洋艦隊決戰,從而奪取太平洋制海權。

在中途島海戰爆發前,為了給美軍制造假象以牽制北面美軍兵力,山本派細萱戌子郎中將指揮北方編隊奪取了美軍無人駐守的基斯卡島和阿圖島,並分別派第7師團一個大隊1000餘人和第3陸戰隊1300餘人擔任守備任務。但令山本沒想到的是中途島海戰聯合艦隊瞬間潰敗,為了守住阿留申群島最後的立足點,山本決定向基斯卡島和阿圖島增兵至6000人和2600人,同時修建小型機場,以便日後再戰。

這兩個島雖說是荒島,但也屬於美國的領土勢必要收復,1943年3月初,美軍將這兩個島團團圍住,並派參與了阿留申群島戰役的金凱德少將負責指揮奪島任務,於5月份先選擇兵力較弱的阿圖島開刀,由於美軍登島作戰經驗不足,簡單轟炸之後便派了12000餘人大兵登島作戰,經過十幾天的慘烈交戰之後,阿圖島上日軍陸戰隊2600人全軍覆沒,但美軍也付出了極大的1500人的傷亡代價。因此,為了減少美軍傷亡,金凱德決定下一步奪取基斯卡島不再蠻幹。

而阿圖島陸戰隊被全殲後令山本大為震驚,決定放棄基斯卡島並於5月底做出了撤兵基斯卡島計劃,第一階段先是派了十幾首潛艇成功撤走了820名士兵,第二階段剩下的5200名則由海軍少將木村昌福負責實施營救行動計劃。

為了防止日軍逃走,金凱德命令空軍和海上巡邏隊全天候監視島上日軍的動向,只有30平方公里的基斯卡島被一艘航母和十幾首戰艦將基斯卡島團團圍住,金凱德認為這次日軍插翅難逃。而鑑於阿圖島戰役後美軍消耗比較大,金凱德於7月28號撤走了幾艘封鎖戰艦回本土“吃跑喝足”兩天後再與日軍開戰,總攻計劃定於8月15日,行動代號稱為“茅舍行動”。

由於海面上霧氣比較大、能見度很低,日本第五艦隊利用了金凱德封鎖圈的漏洞,趁大霧瀰漫動用了一艘水雷戰隊和五艘戰艦悄悄駛入了基斯卡島海灘,7月29日中午一個小時之內、在美軍眼皮底下全部撤走了5200名日軍,創造了太平洋戰場上的奇蹟,基斯卡島成了一座空島。

金凱德疏於偵查和監視對日軍的撤離行動渾然不覺,在“吃跑喝足”歸來後,8月1日正式對基斯卡島實施大規模轟炸,為了減少傷亡轟炸行動至8月15日整整本個月才結束。按“茅舍行動”計劃,美軍30000名士兵和5300名加拿大士兵從基斯卡島三面登陸,經過了三天的緊張行動後才發現日軍已經溜之大吉,出了發現日軍遺留的地雷和狗之外,一無所獲。


美軍經過“精心策劃”的“茅舍行動”創造了軍史上的“奇蹟”,“成功”收復了被佔領一年的領土,而最可笑的是在一座無人島上作戰由於美軍緊張過度導致了互傷事件,數十名美軍白白死在了自己人槍下。基斯卡島戰役也被美軍自嘲為“史上最大的實戰演習登陸”。


賽門軍略


“天下已定蜀未定,天下未亂蜀先亂”,巴山蜀水,自古天險,抗戰八年四川和重慶始終未破,得以成為抵抗日寇侵略的政治經濟中心。而解放戰爭後期第二野戰軍的席捲大西南,幾乎是教科書一般的經典戰例,國民黨軍隊試圖構建的“大西南堡壘”和90萬部隊,居然被50萬解放軍一舉蕩平,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一次戰役的殲敵最高記錄,無與倫比。



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後,第三、第二和第四野戰軍約170萬大軍發起渡江戰役,注意這三個野戰軍的進軍位置,是陳粟的三野在左,渡江後直取浙贛及淞滬地區;劉鄧第二野戰軍在中,攻擊目標從表面看是江西、湖南及遠方的廣東地區;林彪第四野戰軍在最右側,以盤踞在華中地區的白崇禧集團為作戰對象。

而實際上,第二野戰軍還擔負著秘密西進,從湘西直插川東進而解放大西南的戰略任務。



國民黨軍隊在四川的佈防與抗戰時期類似,主要在兩個方向,其一是拱衛川北的“陝甘邊區綏署主任”胡宗南所部(西安已經丟了),其二是防守鄂西和川東南的“川湘鄂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所部,這兩位黃埔一期生已經成為蔣介石最後可以倚仗的嫡系。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判定解放軍必然從川北發動進攻,因此胡宗南的防區成為重點。

宋希濂根據形勢也同意這一判斷,但對防守四川信心不足,企圖聯合胡宗南先逃滇西,遭到蔣介石嚴斥,從戰爭結果看,貌似宋希濂是對的。



(胡宗南劇照)

為了掩護第二野戰軍的秘密進軍,解放軍各部進行了南北兩個方向的戰略佯動,在西北地區,第一野戰軍發起“扶眉戰役”,打垮了胡宗南與“馬家軍”的聯合部隊,胡宗南率殘部退入秦嶺、大巴山防線,兵力只剩下14個軍16萬人,賀龍隨即趕到前線,親率第十八兵團周士第部10萬大軍不斷佯攻胡宗南,造成要奪取川北和陝南的假象。

在中南地區,第四野戰軍發動“宜沙戰役”,將宋希濂的部隊(8個軍10萬人)從鄂西的宜昌等地徹底趕了出去,同時割裂了該部與白崇禧集團的聯繫。



(宋希濂劇照)

四野僅留下第47軍監視退往川東南的宋希濂兵團,主力則大踏步南下尋殲白崇禧的桂系部隊,擺出一付對宋希濂不理不睬的態度,國軍上下更堅信賀龍麾下才是進川主力。然而劉鄧大軍以陳賡第四兵團偽裝主力繼續南下,野司指揮楊勇第第五兵團從江西上饒秘密開進湘西,陳錫聯第三兵團也由鄭州集結南下,在四野的身後隱蔽西進,完成了大迂迴大包圍的戰略佈局。

1949年11月1日,第二野戰軍突然發動川黔作戰,以第三兵團兩個軍及轉隸劉鄧指揮的四野第42軍、47軍、第50軍和湖北軍區部隊組成左右兩個集團,一榔頭砸向毫無準備的宋希濂所部;以第五兵團附第10軍迅猛殺入貴州,然後馬不停蹄調頭向北攻擊,完成了對重慶的三面包圍。宋希濂慘敗於川東,12月19日在大渡河畔被俘,增援而來的羅廣文兵團亦被打垮。



(宋希濂被活捉)

蔣介石為保衛重慶,下令胡宗南部隊放棄秦嶺和大巴山防線入川,解放軍第十八兵團隨即跟蹤追擊進入川北,國民黨軍隊已經是顧此失彼,11月30日重慶解放,所有國民黨殘餘部隊全部退往成都平原,四川南北兩個大門洞開,雲南盧漢起義後,四川敵人已無處可逃。

在解放軍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國民黨部隊開始了爭先恐後的“起義大潮”,隨著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四川軍閥的起義,緊接著是羅廣文兵團起義、郭汝瑰兵團起義、趙子立兵團起義、孫元良兵團起義(孫本人逃走),而胡宗南部署完“成都決戰”後離開部隊擅自飛往西昌,又造成所部裴昌會兵團起義、李振兵團起義,西南國軍已是兵敗如山倒。



胡宗南最後的殘部被殲後,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西南戰役結束,劉鄧首長指揮的所有部隊為:二野6個軍、四野3個軍、部分地方部隊,加上賀龍率領的一野3個軍大約50萬人馬。

總計消滅國民黨軍隊10個兵團部、49個軍、133個師共計93萬餘人(其中起義40萬人),完成了中國戰爭史上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徹底解放大西南,堪稱軍事奇蹟。


度度狼gg


首推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初,志願軍已經逐漸掌握了地面作戰的主動權。

美軍高層為了防止志願軍擴大戰果,扭轉戰局,保住被牽制在金化郡的南朝鮮軍。


發起了局部的進攻,此時由於情報的一些誤差,雙方在上甘嶺地區展開了一場激戰。

美軍錯誤的認為志願軍在上甘嶺集結了大量部隊,準備一舉吃掉北境的全部聯合國軍。

於是美軍增兵上甘嶺,志願軍為此不得不選擇增兵,一場大戰就這樣在上甘嶺打響,要知道主陣地不過是幾座小山。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

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

以至於戰後一把上甘嶺的泥土中,能找到三分之一的鐵片,可想而知火力密集度有多高!

平均每秒落彈六發,整個大地從未停止過震動,這是美軍範弗裡特參謀口述的上甘嶺戰役。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志願軍克服了缺水、缺氧和飢餓,硬是鏖戰了一個月零十一天,成功打退美軍一百四十多次進攻。

上甘嶺戰役被稱為是美軍的“傷心嶺”,最後美軍硬是在火力全面佔優之下,傷心的離開了這個鬼地方。

後來美國的軍事專家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在那樣的炮火覆蓋之下,志願軍是怎麼活下來的!

山頭被削低了三米!這是對上甘嶺戰役輕描談寫的一句話,但是卻告訴了我們其慘烈程度。

上甘嶺戰役之後,聯合國軍不得不承認失敗,只能開始了和談的嘗試。



事實上當時的志願軍補給也日漸困難,假如上甘嶺戰役沒咬牙堅持下來的話,後果不堪著想,不僅僅是戰爭多打幾年。

戰後,美軍士兵回國,不少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美軍士兵都陷入了戰爭創傷中。

美軍為了紀念這場戰役,拍攝了電影,這場戰役成為了美軍心中永遠的痛!


小司馬遷論史


戰爭史上能稱作奇蹟的,只有紅軍的長征。

長征中,紅軍進行了400次戰鬥,攻佔700多縣城,擊潰國民黨軍幾百個團,跨越14省,翻越18座大山,24條大河,雪山草地,這件事,在中國歷史上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紅軍長征的這一大奇蹟,是有多個戰爭小奇蹟早就的。

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詩來概括就是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1,奇蹟一——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重新掌握軍事指揮權的第一戰,他指揮中央紅軍在3個月內,6次跨越3條河流,轉戰四川、貴州、雲南三省,把十倍於己的敵人玩得團團轉,在運動中消滅敵人,實現了以少勝多、反客為主的戰爭效果。

2,奇蹟二——強渡金沙顯神威。

此次戰役的主要指揮是紅軍中的戰神劉伯承,劉伯承元帥在雲南省祿勸縣甩掉敵人,並且一晝夜行軍100公里,率先控制渡口,消滅了敵人的江防大隊和2個團。展現了毛主席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3,奇蹟三——彝海結盟播火種。

紅軍到達四川西南的涼山地區,那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地方,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這是我黨第一次成功處理民族問題。同時,我軍將領劉伯承元帥與彝族治基家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彝族和漢族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為生死弟兄。

後來,偉大領袖毛主席給彝族改了一個更好的名字,原先彝族是“夷族”,是漢代的西南夷,有貶義,毛主席“夷”改為“彝”,彑代表房子,米和絲代表吃穿,意味著彝族的興旺發達。

長征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偉大奇蹟,細細說來,長征裡面包含了很多勤勞、勇敢、善良、堅強、團結的故事,而知事君今天用三件事告訴你,長征是智慧的勝利,是勇敢的勝利,是團結的勝利。

永遠懷念為我們帶來幸福安寧生活的革命先烈們!


歷史知事


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確實是一個軍事史上的奇蹟,前面已經有答主說過了,這裡就不在贅述了。說了個抗日戰爭時期的守城之戰吧,或者算不上是軍事史上的奇蹟,但也足夠震撼。


一、常德保衛戰

1943年11月,國軍第74軍57師的師長餘程萬奉命率領57師全體官兵駐守常德。而此時,日軍第十一軍正氣勢洶洶的撲過來。

57師總人數在8000人左右,而日軍第十一軍雖然沒有全部出動,但人數也在30000人左右,雙方的人數比大概是1:4。雖然說餘程萬有常德城為依託,但是日軍明顯佔據了火力上的絕對優勢,還有轟炸機。當時有一種說法,國軍需要10倍人數的兵力才能與日軍對抗。而餘程萬隻有日軍1/4的兵力,守衛常德城的難度極大。

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餘程萬率領57師的8000勇士誓死抵抗,城牆破了,那就巷戰、白刃戰。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餘程萬堅持了16天,8000人部隊只剩下不到300人。日軍雖然攻下了常德,但是付出了上萬人的代價。

二、衡陽保衛戰

1944年嗎,在常德保衛戰中吃了苦頭的橫山勇再次率10萬大軍朝著衡陽進攻。此時的衡陽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負責駐守的國軍第十軍,總人數在1.7萬人,軍長方先覺。



1.7萬 VS 10萬,1:5.3的兵力比,火力處於落後的局面,可以說方先覺所面臨的壓力一點都不比餘程萬小。沒有援軍,制空權被日本控制,可以說這是一場死局。

橫山勇以為可以快速拿下衡陽,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方先覺和他的第十軍堅持了整整47天(蔣介石給方先覺的命令是堅守10-15天)。到最後,日軍見衡陽城久攻不下,甚至不惜使用了毒氣這樣的化學武器在付出了2萬多人代價下才攻下衡陽城。




常德保衛戰和衡陽保衛戰,雖然結果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在那樣的劣勢下,還能堅持如此之久,已經實屬不易了。


小鎮月明


淮海戰役可以稱之為軍事史上的奇蹟。

公元1948年11月6日起至翌年1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了偉大的淮海戰役。

濟南戰役之後,國民黨軍在津浦、隴海的鐵路幹線上佈置了7個兵團、三個綏靖區,共80萬人,以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南下,實現鞏固江淮、屏障南京的目的。

而解放軍可以投入戰役的兵力只有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和華東、中原、華北的地方武裝共60餘萬人。

解放軍以60萬人的兵力與國民黨軍的80萬兵力進行了規模空前的戰略決戰,殲滅國民黨軍55.5萬餘人,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聞聽此訊,在記事本上寫道:“60萬戰勝80萬,奇蹟,真是奇蹟!”。

1998年10月,美國陸軍軍史代表團來淮海戰役舊地考察,試圖弄清在對手兵力和武器裝備相差懸殊的情況下,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雲白山青


我說一個吧,解放戰爭初期皮定均將軍指揮的的中原突圍!1946年6月,蔣介石挑起內戰,30萬大軍圍攻中原解放區,當時中原解放區的解放軍只有6萬人。提前嗅到危險後,我軍果斷決定棄車保帥,讓皮定均旅7000人殿後阻擊國軍三天,最後再突圍。

這是最危險的任務,皮旅會是什麼下場,大家都有心理準備。

結果呢?中原野戰軍主力分兩路突圍成功,但傷亡也相當慘重(過半),而皮定均部呢?他一波神操作,靠“皮氏走位”7000人愣是帶出了5000多人,7月20日順利抵達蘇皖根據地。反而成為整個部隊中建制保持最完整的。

也因此,皮定均在定軍銜的時候,被毛主席親自指示加一級,由少將晉升為中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