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莫言誰的成就大些?

雲中飛呀飛

儘管說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莫言的文學作品及文學地位是無法超越魯迅的。

從莫言的小說《紅高梁》到《檀香刑》到《豐乳肥臀》到《生死疲勞》再到《蛙》就會發現,莫言不愧為中國當代最會講故事寫小說的作家。在他的小說裡,人物形象鮮明,細節刻畫驚人。特別是《檀香刑》裡那個劊子手在剮肉殺人的過程當中,如果你一字一字讀完,你就會發現莫言的文字猶如攝影機 ,將血肉淋漓的在場感讓你看得心肉亂跳。

然而,無論莫言的文字裝了多少個攝像機,表現得多麼的真實多麼地震憾,可是當你讀完以後,你就會發現他的小說僅僅是一部文字大片而已。

他的文學作品裡,似乎缺少了一種東西,而這種東西恰好就是魯迅所具有的,這就是文字的思想意義。

也正因為莫言的文學作品裡缺少偉大思想,所以他僅僅是一個小說家或者說是文學家。而魯迅的作品因為具有思想啟蒙意義,所以我們又稱他為文學家及思想家。

打開魯迅的所有作品,無論是他的小說集,還是他的散文集,或是他的雜文集,無不透出一股強大的思想力量。比如魯迅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他的這篇短篇小說意義深遠,其不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也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第一個以小說的形式揭示吃人禮教,抨擊中國傳統文化裡那些迂腐的禮教社會。

在那個苦難的中國社會里,魯迅是第一個鮮明地高舉“為人生而文學,為社會而文學“的旗幟跟所有沒落思想做鬥爭的。所謂為人生而文學和為社會而文學指的是,在當時國民性迫切需要改造的時候,文學絕不是吟弄風月的工具,而是吶喊喚醒沉醒國民的有力工具。所以,當徐志摩等新月詩派在吟弄“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的時候,當那幫為文學而文學長久地沉吟於個人私情的時候,魯迅猶如一個苦難的巨人,要為黑暗的中國撐起沉重的閘門,將所有生活在黑暗裡的人們通通放出去,讓他們看到更光明的未來與世界。

魯迅的這種文學擔當意識以及沉重的歷史責任感,在整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無人能及。

《狂人日記》出來後,他讓人看到的一箇舊時代教育體制的劣質;而《祝福》裡面,他通過祥林嫂之死,卻是讓人看到一個迂腐的宗法禮制社會是殺人的社會,在那樣的社會里,好人弱者終得不到好報,社會得不到解放,唯有將這醜的惡的壞的社會砸爛,將之破壞才能建立一個嶄新的時代。

在《孔已己》裡面, 魯迅讓我們看到的卻是一箇舊式讀書人的悲哀。魯迅通過孔已己之死,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身為讀書人的孔已己尚不能自悟自救,何況是千千萬萬個底層的目不識丁的民眾,又如何實現自我拯救,從而讓整個社會得到自我淨化的能力呢?

而《阿Q正傳》裡,魯迅讓我們更悲哀地看到,當時整個中國的國民性,就是阿Q心態,只會欺負弱者,但面對強者只能自我安慰,瞭然此生。這是一種墮落的人性,而這種墮落人性恰好表現的又是當時整個墮落社會的一個縮影。

由此可見,魯迅的每一個小說,而是為批判醜惡現實而存在的。當然他僅僅通過小說批判國民性的劣根性還是不夠的,同時,他將寫了大量的雜文跟當時反動政府及階層鬥爭。比如《紀念劉和珍》裡,他就高聲吶喊道:“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以及那句 “真的猛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那種熱血賁張的句子及思想猶如子彈穿越時空,今天仍然能夠征服多少人心!

魯迅是苦難的,也是悲劇的。他知道,當時的舊中國積病久矣,僅靠他一人甚至是他那一代人,是無法將醜陋的國民性改造成功的,於是他在他的散文集《野草》裡無不悲哀地寫道:“我明知道前面是墳墓,也要勇敢地往前走!”

他明明知道他此生現實不了他偉大的夢想,但是他仍然不放棄,堅持到最後。這是一種傳大的儒家精神折射,猶如當年孔子那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由此看,魯迅的這種文學擔當及民族責任感,以及他人生註定的苦難意識及悲劇意識,今天的莫言又怎麼能夠比得上呢?也難怪莫言公開說道:“我願意用我所有的作品,換魯迅的一部中篇小說《阿Q正傳》”。

連莫言都自知不如魯迅,我們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月望看歷史

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意義,把魯迅與莫言放在一起比較都是一種無知。

“魯、郭、茅、巴、老、曹”是新中國對現代作家的官方排名,改革開放後也有人對這個名單提出爭議,或者把去臺灣的林語堂、梁實秋等人,把大陸的沈從文等,甚至把金庸也請出來一起比較。經過多年的不斷討論,並沒有哪一位能夠挑戰魯迅的文學地位。甚至今天經常看到把不知道真假的魯迅語錄拿出來懟當下一些事件。

莫言固然是一位得了諾貝爾獎的作家,但這個獎的評選條件及翻譯等佔了很多因素。曾經老舍也被提名,但可惜他自殺了,而取消了評選。比較當代作家,陳忠實、路遙等的作品,比莫言更有時代性。

魯迅作品的高度,是對一個時代的吶喊,對中國人性的警示!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魯迅是一座豐碑,是可以代表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壇屹立的智者!



幾葦渡

莫言獲得廣泛的知名度還是在他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陸作家,這也極大地滿足了國人對諾獎的垂涎,剛獲獎那會兒莫言也是風光無二,是最受關注的文化人物,諾獎光環,讓莫言的知名度超過同期與他寫作水平不相上下的幾個人。他的作品《紅高粱》《豐乳肥臀》等是當代中國文學的重要作品,但是在當代中國文學,特別是小說“普遍垃圾”(顧彬語)的狀態中,莫言的作品也僅僅是合格,但完全稱不上優秀。三五十年之後再回首這段時期的文學作品,極少作品還會被記得被閱讀。

諾獎和幾部合格作品,也是莫言最大的成就。至於他的“圓滑”則是當代中國作家的普遍狀況,則為諾獎這個級別作家不恥的品質。



說到諾獎,魯迅也與諾獎有一點關係,從作品上,魯迅的作品是不輸於任何偉大作家的作品,但魯迅根本就看不上諾獎。諾獎頒給魯迅的話,那是諾獎的榮耀。回顧近現代中國文學史,如果要評選一個最重要的作家,非魯迅莫屬。他的語言,思想都是撼動了漢語,給漢語帶來了變革,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依舊需要不斷讀魯迅。更不用說,他的戰鬥的一生,不妥協,給無數後來人的光亮。


老李有刀

這個你們誰也不用討論,用莫言自己的話說,他願意用他的所有的作品去換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即使魯迅先生願意了,人民群眾堅決不答應!


京東千里行書法

首先,拿莫言與魯迅先生來作比較,就已經是對魯迅先生的貶低與侮辱了。試問,這二人的文學才華、思想境界,在一個高度嗎?

魯迅先生,憂國憂民,為人正直、風趣、嫉惡如仇,具有家國情懷與豐富獨到的思想見解,他的文采驚人,寫下的文章與小說,也飽含樸實、真摯的情感,是對黑暗腐朽的舊社會、舊思想最有力的抨擊。魯迅先生,人品很好,文學修養很高,他的筆觸十分犀利而深刻,對中國社會與中國人的習性,瞭如指掌,也總能一針見血地指謫出病根所在。先生對那些麻木的中國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他筆下的“阿Q”,愚昧落後,自欺欺人,欺軟怕硬,總是以“精神勝利法”來自我麻醉,這又何嘗不是大多數麻木的國人的性格呢?

魯迅先生,是一位轟動世界文壇的超級文豪(“世界十大文豪”之中,唯一的中國人),也是目光如矩、見微知著的思想巨人,更是一位熱愛祖國與人民的革命鬥士。魯迅先生的思想文字,就仿若天上的明月星辰,永遠照耀著中華大地,滋潤華夏兒女的心靈,他是文學與思想的偉人,是中國幾千年以來,最懂中國的一位驚世巨匠、文壇泰斗。魯迅先生的小說,對中國人作出了最客觀、最透徹的分析與論斷。不管以前、現在、將來,哪怕五百年後、一千年後、一萬年以後,魯迅先生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是一座偉大的豐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深切地懷念魯迅先生。

莫言,他的小說與文風,有些崇洋媚外,迎合西方人之口味,刻意醜化中國人民。他的文筆很一般,與路遙、陳忠實等優秀作家相比,還有些差距,更別提與魯迅先生相比了。至於思想,也略粗淺,缺少認知與高度。

其實,中國有許多優秀的作家、文學家,他們的文學作品,並不比那些外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差。而歐美及日本的作家,也並不是寫的就比中國作家好。所以,我們要有文化自信,不能老是去崇洋媚外。我相信,中國人是有才智與骨氣的,也不缺人才精英!


湛雲居士朱曉風

我覺得沒有可比性。毛主席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先生對於國民劣根性的深刻剖析和社會醜惡現象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始終同形形色色的封建衛道士和資產階級洋奴才作決絕的鬥爭。魯迅先生的作品其思想性和藝術性始終佔領中國現代文學的高峰,其犀利的語言,辛辣的風格令對手無言以對。作為一代文學大師和革命戰士,從棄醫從文到文學旗手革命鬥士。魯迅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功勳和影響,我們敬畏他無私無畏的愛國熱情和徹底勇敢的高昂鬥志。令後輩文學大師們難以與之比肩。更不要說出其左右。

莫言大師雖然在文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獲取了諾貝爾文學大獎。但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宏大的歷史場景上,他的作品無論從思想和藝術高度,還是對社會深層問題的分析批判和國民精神的革命性揚棄,都沒有象魯迅先生那樣表現出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也缺少魯迅先生那種“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所以,莫言大師同魯迅先生無法相提並論。不在一個級別。沒有可比性。




龍行世明

兩者無可比性,一個是反封建的旗手,高山仰止!贏得億萬人膜拜。莫言是誰?在魯迅先生面前,一粒灰塵而已。如:一個是改天換地,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偉岸巨人。一個是偷樑換柱,自私自利,五毒盛行的小人。請問,兩者有沒有可比性?


揚州那些事

首先呢我們把魯迅與莫言區分一下,我眼睛它是一個知名的作家,並在國際上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謂是在中國第一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人。

可是西方人什麼都給他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呢?

我喜歡看小說,少年時期看《烈火金剛》,看《青春之歌》,看《烈火中永生》,我是看著津津有味。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我本想一飽眼福,可我只是翻了一下,就看不下去了,別人說去看不下去,竟然還有人說他迎合著西方人的口味。也許他太深澳了,我們看不懂。

魯迅的文學作品,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可本就有。讀起來雖然有些費力,但是還是看懂了其中的意思。原來家魯迅的作品是刺向敵人心中的劍,是喚起民眾擺脫黑暗的號角。

兩個人的作品在作用上,是不可比的,如果硬把兩個人牽扯一切的話,未免有些太強牽了,同時也是對魯迅先生的一種貶低。


趙志軍001

看到這個提問,簡直眼前一黑背過氣暈低過去,上吐下瀉不適要逃跑,提者真要五雷轟頂懲之也!莫言之土爛文每返一次看就要極其氣憤想打人砸東西粗口罵人噁心怨氣大發惡鬼上身了,沒見過這樣完全沒欣賞閱讀價值的土爛文竟然還得爛XXx獎的,那個爛獎的書,我看過都是些沒文學欣賞價值的怪雞貨色,這個獎真是人類文化黑色幽默。

看蒲松齡聊齋志異有一著名黑色短篇,諷刺一個不學無術的書生將自己寫的書與名家寫約篇章分別燒給一個有特異功能的和尚嗅,和尚先是如沐春風仙氣一樣極其享受,但一嗅書生的-爛書味,立即上吐下瀉臭屁大放暈倒大傷元氣要閉關休養清毒了,魯訊文與莫言文在我心目中就是這樣對比的較果了,是刻薄但沒辦法,不能讓爛文害人,現先進聰明開放年代,不容沒價值過氣腐敗垃圾一樣的東西流動存在。


嘉哥64



莫言的作品肯定是比魯迅多一些,但是就文學價值、思想性來說,莫言無法跟魯迅同日而語。

莫言的書我看得很少,不太能夠引起太多思考,於我個人而言,不太具有吸引力。諾貝爾文學獎這個東西是否真的就具有世界文學造詣評價、鑑定的最高水準?未必見得。


中華五千年文化底蘊,他們也未必就真能讀懂,之所以我覺得莫言的東西無法跟魯迅比較,就在於魯迅生於亂世、國家患難之時,他的作品具有很深的思想高度。

眾所周知,文學高度的評價不僅僅是華麗的辭藻、優美的語言、曲折的故事,最重要的還是其中蘊含的思想。真正的文學作品是應該具有讓人醍醐灌頂、叩問內心的人生哲理等思想性的。


而魯迅先生的作品具有喚醒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思想性與感召力,他能夠成為那個百家爭鳴時代的一種文學標誌,絕非浪得虛名。

就我讀過的文字,不用說魯迅了,即便是王小波,莫言也還有很遠的距離,喜歡文學的朋友可以讀一讀王小波的作品。



以上只是個人立場之淺見,不能代表權威定論,如有不同觀點,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