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麼會選擇李治當皇帝?

港劇萌主


方圓論壇觀點!

李世民是一個偉大的皇帝。但他絕不是一個好父親。可能是顧得了國就顧不了家。李世民對於自己後代的教育是十分失敗的。或許是李世民太過於對自己孩子的自信,也或許是李世民根本就不會教育孩子。整個國家被李世民治理的蒸蒸日上。但是自己的家事卻是一團亂麻。兒子女兒沒有一個能算上品行俱佳的。“髒唐臭漢”之說可不是別人憑空捏造的。


按理說李治身為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是沒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可能的。因為李世民本身就是通過殺兄奪位取得的皇位。所以李世民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樣為了皇位爭鬥的你死我活。所以在大兒子李成乾八歲的時候就立為太子。李成乾年少十分聰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李成乾的之後性格越來越陰狠,做事肆意妄為。這就是李成乾在年少叛逆期的時候,李世民對李成乾的關注度不夠,導致李成乾受了很多居心不良之人的影響。也可能是自信自己孩子的能力吧。最終李成乾走上歧路圖謀造反,落下個貶為庶人,流放黔州的結局。


李成乾之後就是李世民的四子李泰,受李世民恩寵倍加,李成乾廢掉之後李泰向李世民說,立我為太子吧。以後我當上皇帝會殺了自己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的。因為李成乾和李泰還有李治都是長孫皇后的孩子,所以李世民對這三個孩子分外喜歡。李世民聽到李泰這麼說就動心了。後來大臣褚遂良告誡李世民不要相信李泰的話,因為當時李泰雖然在李世民面前十分乖巧,但是私下卻是一個十足的混蛋,做了很多肆意妄為之事。李泰如果成為皇帝,李治和被貶的李成乾肯定必死無疑,因為李成乾當初就要謀害李泰,但是沒有成功,而李治又是李泰的對手,只要除掉李治,李泰就能把皇位接著傳給自己兒子。所以李世民為了三個兒子都能平安活下去,就立了李治為太子。


李世民有感李成乾和李泰的教育結果。所以教授了李治很多仁治的思想,導致李治對於權謀不是十分了解。這也就導致雖然李治內聖外王講大唐權勢發展到了頂峰。但是最後還是被武則天篡唐,直到回來才被後來人撥亂反正。這也是大唐歷史上的一個汙點。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李世民與秦皇漢武,宋祖並稱,可謂千古一帝,開創貞觀之治,萬古留世,但他也是有一個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之人,他心中有一個永遠去不掉的心結,他的帝位是通過弒兄殺弟,並將十個侄子全部趕盡殺絕,架空老爹奪得,他唯恐他的兒子們也會在某一天為爭奪皇位而兄弟手足互相殘殺,所以他在考慮繼承人時額外小心謹慎。

他與長孫皇后育有嫡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首先他按照祖規矩立8歲的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史書記載承乾“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 但長大以後行為荒誕,他常常扮演喜歡的突厥人,然後裝死,然後下也扮成突厥人為他舉辦突厥特色的追悼會,他時而口放狂言,等他繼承大統,一定會率領大軍投靠到突厥王座下,當一個將軍。辦事荒淫,他大搞同性戀,與名叫“稱心”的男童一起整得東宮烏煙瘴氣,醜聞傳遍長安,李世民將稱心殺死,可李承乾卻把稱心做成泥塑,整日祭拜。為爭寵他刺殺李泰失敗,為早日登基他與李元昌、杜荷、侯君集造反,事敗被髮配黔州,不久便鬱鬱而終。

李泰是含鑽石出生的,剛出生就被祖父李淵封為宜都王。後又由祖父做主,過繼給已故的三叔李玄霸為嗣,襲衛王爵位,成為了平輩親兄弟、叔伯兄弟中第一個封親王者。彼時的李承乾、甚至包括時任皇太子李建成的兒子們也都僅僅是郡王而已。

李世民過分溺愛李泰,即位之後隔三差五地就給這個兒子加官進爵、賞賜不斷,而且還給李泰“藩王不之國”的特殊禮遇。唐代的藩王均有封地,到一定年齡之後必須去封地就藩。但李泰成年之後並沒有就藩,而是一直留在長安。

也正是因為溺愛。久而久之,李泰產生與大哥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的非分之想,李泰為此大要收買人心,身邊圍了一群大臣,野心膨脹,時常陪伴李世民處理公務,此時李泰又操之過急,用李承乾案去恐嚇李治。由於李治天生膽小,唯恐受到的牽連,整日惴惴不安,李世民得知實情後對李泰產生提防之心。

而李世民糾結到底要立李泰還是李治,李泰又說錯話,說自己僅有一個兒子,若自己能繼承大統,會將兒子殺死,他死後傳位給弟弟李治。一聽此話,李世民後背真冒冷氣,自己雖殺兄、弟,但唯獨對兒子下不去手,即便李承乾謀反,自己都沒有殺他,可是李泰居然為了皇太子之位,有這種想法。如果他將來繼成大統,被廢的李承乾,還有李治還能有活路嗎?李世民為了能讓三個嫡子同時活命,將“不之官”的李泰改封順陽王,徙居均州。

兩次失望之後,李世民既而把太子的人選轉向了李治。李治這個人心地善良、重感情,長孫皇后去世的時候,李治才九歲,他哭得死去活來,在場的人無不動容,讓李世民都潸然淚下。並且他身為皇子卻只做份內之事,完全不存在當皇上的想法,同時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因為私心的神助功,李世民毅然決然地將李治立為太子,並在李世民駕崩後李治也順利地登上皇位。

李治登基之後,遠征高麗,使大唐國土達1200平方公里,百姓生活幸福、安居樂業,出現了“永徽之治”,後與黃金搭檔武則天一舉拿下長孫無忌,使皇權迴歸,後因身體原因,讓武則天鑽了空子,這是後話。


美麗青春您真痘


導讀:李治,唐高宗,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雖非庶出,但其即位卻有很大的偶然性。他還有一個身份——女皇武則天的夫君。那李世民為什麼會選擇李治當皇帝?

首先李世民,一生中,只有3個兒子,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

依照封建宗法制的精神,皇位的繼承權通常會落到嫡長子頭上。李世民為防止兒子們將來窩裡鬥,立僅八歲的李承乾為太子。李承乾為人張狂,性格桀驁不馴,做起事來肆意妄為,這讓李世民十分的頭疼,煞費苦心地想要將他引回正道,但是,讓李世民無法接受的是,李承乾居然試圖謀反敗落,最終廢為庶人,流放黔州。

其次四子李泰,李世民對李泰百般寵愛,經常帶著他四處遊幸,太子被廢后,選李泰為太子應該是不二任選。正因為這樣無盡的溺愛讓李泰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只要把親哥哥拉下了馬自己就能登上儲君之位了。所以李泰最終還是選擇踏上了一條註定無法回頭的路。太子被廢后,李泰天天拜見李世民,藉機向自己的父親撒嬌,聲稱自己當上皇帝死後,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李世民立馬心就軟了,當即便許諾要立他為太子。不過這樣的謊言卻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靜下來也明白殺子傳弟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於是為了保證自己的這三個愛子能夠同時活下來,果斷地立了李治為太子。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很明晰了,李世民只有三個嫡子,現在有兩個被排除,剩下的李治就成了太子崗位的不二人選。

李治不但是諸皇子中最默默無聞的一個,且性格軟弱、行事不決。於是李世民找來長孫無忌問其對立儲的看法,得知其也支持冊立李治後,便覺得安心一大半。此時,作為事情最直接關聯人的李治,卻還被完全矇在鼓裡。李治即位後對自己的哥哥也是優待異常,李世民選擇李治當皇帝,不僅保住了江山,也不至於兄弟相互殘殺!


趣借書


李世民從始至終在繼承人問題都只考慮他的嫡子,這是因為長孫後的關係,使得史書裡說李世民偏愛嫡子嫡女的記載很多。在嫡長子李承乾謀反失敗後貶為庶民(這也就是嫡子,庶子造反就被殺了),李泰這個李世民最疼愛的嫡次子似乎可以拿到皇位繼承人的位置了,但是李世民太瞭解這個兒子了,立李泰,則李承乾和李治都會被殺,為了讓自己三個嫡子都能活下來李世民只好立李治為太子。而所謂的李世民要立李恪絕對是李世民試探長孫無忌。李世民是個聰明人,他問李治的舅舅可以廢李治立李恪可能是單純的問長孫無忌意見嗎,李世民怎麼可能不知道長孫無忌的態度,這只是試探,壓根就沒打算立李恪


100901160514071985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育有三子,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按照古代立太子的慣例,嫡長子具有繼承製,如果長子不在了,那麼就向下順延。

所以,李承乾就被立為太子。但是李承乾這個人行為乖張。

先是毆打老師,後又扮演胡人將軍,還玩起了男寵。

李世民都快被他氣死了,但就是這樣也沒有廢了他,直到他自己勾結黨羽造反失敗,李世民才決定廢了李承乾。

這個時候,四兒子李泰瞪起眼來了,因為李承乾被廢,那這個太子的位置就順延到了他身上。

於是李泰便精心表現,李世民非常滿意。

然而,有一次,他逮住機會精心表現,他說如果他當了皇帝,以後會殺了自己的兒子,然後把位置傳給九皇子李治。

這下可把李世民嚇壞了。

再三考慮,他決定立李治為太子。

李泰聽後,氣得帶著儒生去皇宮門口大罵李世民,而垂暮之年的李世民只能默默流淚。

李世民的想法是:如果立李泰為太子,那麼李承乾和李治都逃不掉他的魔爪,而立李治為太子,因為他足夠善良,那麼李承乾和李泰都能善終。

事實證明,李世民的選擇很正確。


歷史的星辰大海


李世民選擇李治當皇帝也是迫不得已的。

李世民的皇位是搶來的,民間對他皇位的正統性早有質疑,所以,他要在選擇他自己的繼承人的時候考慮繼承人的正統性。

皇位最正統的接班人當然是嫡長子,本來李世民對嫡長子李乘乾也是寄予厚望的,李世民剛繼位,李乘乾就被立為太子。史書記載承乾“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在成年後“腿有微疾”,“不良於行”,對父親“陽奉陰違”,對兄弟“勸勉不耐”,更派人刺殺自己的老師。貞觀十六年,刺殺李泰失敗,與李元昌、杜荷、侯君集造反,事敗,李乘乾被充軍。

嫡次子李泰,更是被李世民寵上了天,“魏王泰寵冠諸王”,“時承乾為太子,泰每月所給料物又逾於太子”,讓李泰有了奪嫡的心思。李泰在李乘乾作死被廢后,步李乘乾後塵繼續不作死就不會死,“殺子傳弟”的謊言被識破,李世民為了能讓三個嫡子同時活命,將“不之官”的李泰改封順陽王,徙居均州。

李治就是這樣撿了個太子。當然,李治的太子雖然是撿來的,可他確實也十分被李世民喜愛,稚奴和兜兒是唯二留在李世民身邊的子女。不得不說,李世民又做了一件混蛋事,李治在李世民身邊認識了武媚娘,差點斷送了大唐的基業。不得不說,李治作為皇帝,除了後宮亂了些,後期身體多病,被武媚娘把持了朝政,其他的還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的。不要被電視裡誤導了,電視裡的李治就是個糊塗蛋,但真實的李治,別的不說,對外戰爭幾乎可以說戰無不勝,一舉解決了西突厥、高句麗這些隋唐一來無法徹底解決的大難題,比起武則天時期那種先大敗,後慘勝這種靠人命、錢糧堆積起來的戰績相比,不知道強了多少。


魔智


瞭解歷史的人應該都清楚李世民的皇位是通過與他大哥的爭鬥中奪得的,所以在他考慮傳位於他的兒子時,他就生怕他的皇子們也會在某一天突然發動兵變逼迫自己退位或者出現兄弟手足之間因為爭奪皇位而互相殘殺的情況。這就使得他在考慮繼承人的這方面額外地小心謹慎,他一開始依照祖先傳下來的規矩立了自己的長子李承乾為太子,但是很遺憾的是這個大皇子並不是他心目中的最佳人選,大皇子李承乾在眾多皇子之中才能並不突出,後來他甚至還組織謀劃了起兵想要逼迫李世民退位從而更快地繼承皇位,但是事情並沒有成功,李承乾也因此被李世民廢黜太子之位。後來他有心將皇位傳於四皇子李泰,並將他定為新的太子人選,然而不久後又得知李泰亦有謀反之心,李世民又不得不打消了將李泰立為儲君的念頭。李世民一心想要尋找到一個能真正地繼承大統的人選,最後在綜合各種因素之下李世民立了李治為太子,而李治也確確實實地很好地繼承了皇位,在李治的統治下百姓生活幸福、安居樂業,出現了“永徽之治”良好的社會面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李治治國能力的肯定。接下來就詳細地為大家介紹關於李世民選擇李治為繼承人的幾點原因。

第一點:李世民自身經歷

李世民的皇位並不是唐高祖李淵自願傳位於他的。當年李淵一心只想將皇位傳於當時的太子李建成,而只把李世民封為秦王。在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經常帶軍為國出征,他英勇善戰常常在戰場上衝在第一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所以當他得知自己為國家付出了那麼多卻只能作為秦王時,李世民感到特別地失落。李世民內心是一直想要成為皇上的,所以之後他一直尋找能夠一把扳倒太子李建成的機會,但卻不成想被太子等人抓住了把柄,太子認為李世民是一個威脅便準備殺了李世民,李世民得知自己正處於危險之中時便下定決心先下手為強。之後的他積極地蒐集太子的相關罪證,最後在皇宮玄武門附近實行射殺太子以及齊王李元吉的計劃,成功地將他在登上皇位上的障礙清除了,這場大事件史稱“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也順勢將自己的父親李淵趕下皇位,自己登上了心心念唸的皇帝寶座。所以總的來說,李世民的皇位是沾滿了鮮血的,這也是他為什麼害怕自己的兒子們也會像他當初那樣爭奪皇位,自己也會落得父親李淵的下場。

第二點:大兒子李承乾的野心大

按照傳統李承乾在一出生時就盯上了太子的名頭,他本可以好好地等到李世民退位後繼承皇位,但是李承乾野心相當地大,他總是想著能早點登上屬於他地皇位,於是在他成年後就有了反動逼迫李世民下臺的心思,李世民知道李承乾的謀反之心後就自然毫不猶豫地將李承乾廢黜了。並在之後將李承乾關押了起來從此再也不參與爭儲。

第三點:李治的與世無爭

在經歷了前兩個兒子給李世民帶來的失望之後,李世民既而把太子的人選轉向了李治。李治這個人心地善良,並且他身為皇子卻一心無所求只想好好地當皇上的兒子和臣子,完全不存在當皇上的想法,李世民正是看中了李治這一點才毅然決然地將李治立為太子,於是在李世民駕崩後李治也順利地登上皇位。





港劇萌主


這個問題比較寬泛,鄙人不才,願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淺薄之處,還請方家多多指教。

關於李治為何最終能夠得到太子之位,我想從以下幾點來闡述:

第一,嫡子繼承製的因素。洗周朝以來,我們漢人的王朝多數沿襲周朝傳下來來的宗法制度,通俗說就是立嫡立長,如果有嫡子,那麼就立嫡長子繼承大統,如果沒有嫡子,一般會將長子過繼給王后或皇后,將其立為繼承人。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共生有三子,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按照宗法制度,有嫡子就立嫡子,李治也屬於合法繼承人。後來,李承乾謀反被廢黜,李泰又因行為不端被李世民厭惡,李治自然就順延成為太子。

第二,李承乾與李泰的爭鬥使李治坐收漁翁之利。李承乾小時候聰明伶俐,頗受李世民喜愛,可長大以後行為荒誕,且陽奉陰違,表面上老老實實,背地裡卻荒淫、奢侈、荒誕。比如,他喜歡突厥習俗,常常扮演突厥人,然後裝死,讓身邊的下屬也扮成突厥人,為他舉辦突厥特色的追悼會,他甚至放言,等他繼承大統,一定會率領大軍投靠到突厥王座下,當一個將軍。再比如,他大搞同性戀,喜歡一個叫做“稱心”的男童,整得東宮烏煙瘴氣,醜聞傳遍長安,李世民發現後,自然勃然大怒,將稱心殺死,可李承乾並不悔改,把自己的戀人做成泥塑,整日祭拜。總之,這類事有很多,如果有朋友感興趣,可以蒞臨鄙人頁面,我有幾篇小文專門說了這些事情,篇幅限制,就不再詳細贅述。由於李承乾不爭氣,李世民逐漸對他冷落。後來,李泰崛起,身邊圍了一群大臣,野心膨脹,最火的時候,整日陪伴李世民處理公務,大有問鼎東宮的意思。不久,李承乾的心腹被齊王李佑叛亂牽連,一場謀反大案就這麼被咬了出來。事情敗露後,李承乾徹底涼涼,很快被髮配黔州,不久便鬱鬱而終。此時,李泰看似已經穩操勝券,誰知他操之過急,去恐嚇李治。由於李治天生膽小,唯恐受到李承乾案的牽連,整日惴惴不安,這種情況很快被李世民察覺,在李世民的再三追問下,李治將李泰的話和盤托出,李世民開始對李泰產生提防之心。而後,李世民在探李泰口風時,李泰又說錯話,說自己僅有一個兒子,若自己能繼承大統,會將兒子殺死,他死後傳位給弟弟李治。這一系列事情的發生,讓李世民又想起了李承乾哭訴李泰苦苦相逼的事情,遂決定放棄李泰。這麼一來,嫡長子、嫡次子都出局了,李治也就進入了無競爭模式。

第三,李世民對親兄弟痛下殺手成了他晚年的一樁心病。眾所周知,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並將十個侄子全部趕盡殺絕。雖然李世民成了最後勝利者,可殺死親人的陰影卻始終伴隨他一生,尤其到了晚年,他對玄武門的事更是諱莫如深。聯想起這些,他思慮再三,還是決定選一個仁義的人作為自己的接班人,這樣就可以保全他的其他幾十個孩子,不至於他百年之後再次發生大屠殺。看來看去,符合條件的,還真的只有李治,懦弱是懦弱一些,畢竟心軟。在這方面,李世民的眼光還是獨到的,最起碼,李治即位後並沒有做得太過分。

第四,重臣的影響力。在立太子這個事情上,李世民身邊的大臣影響力最大的當屬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是發小,二人友誼深厚,加上長孫皇后的關係,長孫無忌又成了李世民的大舅哥,這麼一算,長孫無忌是李承乾、李泰、李治的親舅舅,李承乾被廢黜,李泰平日裡與長孫無忌素無交情,反觀李治,年齡小、身體弱、性格懦弱,比較容易控制,所以長孫無忌力舉李治,這裡面應該有他的私心。李世民晚年對長孫無忌幾乎言聽計從,根據《舊唐書》記載,即便已經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還是有點不放心,因為他怕李治掌控不了朝局,曾經有立李恪的想法,當然,這個想法很快被長孫無忌極力反對,畢竟李恪不是嫡子,就因為這個事,李世民死後,長孫無忌構陷李恪,把李恪弄死了。這麼看來,長孫無忌對立太子這事兒的運作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只可惜李泰沒有看到這一步。

第五,李治本人的因素。很多人對李治的印象都停留在懦弱無能上,其實有點小看李治了,從他即位前幾年的表現來看,他還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李治從小就聰明伶俐,而且比較重感情,這些李世民都看在眼裡。比如,長孫皇后去世的時候,李治才九歲,他哭得死去活來,在場的人無不動容,讓李世民都潸然淚下,吩咐左右一定好好照顧這個孩子。所以,在李世民眼裡,李治是個仁孝的好孩子,當皇帝也一定錯不了。事實證明,李治當了太子,在仁孝方面確實令人滿意。比如,李世民徵高句麗回來,得了癰疽,也就是毒瘡,李治常用嘴為父親吮吸膿血,這事兒讓李世民和身邊的大臣都感動不已。

總之,李治能夠得到太子之位原因很複雜,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篇幅限制,也不能把想說的都寫出來,先寫這些吧。

囉裡囉嗦說了這麼多,不知是否能夠言辭達意,如若不妥,還請多多包涵。


貓叔說歷史


李世民有四個兒子,武大郎,郭敬明,潘長江,姚明。姚明因身體原因退役了,武大郎是個廚子,郭敬明忙著著書立傳,只有潘長江還在臺上雖然身體總有些小感冒,確也沒有更高的了,就潘長江吧。李治差不多就是潘長江。


正在輸入OoO


因為上天選擇武則天當女皇帝,誰愛上武則天誰就是皇帝,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