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会选择李治当皇帝?

港剧萌主


方圆论坛观点!

李世民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但他绝不是一个好父亲。可能是顾得了国就顾不了家。李世民对于自己后代的教育是十分失败的。或许是李世民太过于对自己孩子的自信,也或许是李世民根本就不会教育孩子。整个国家被李世民治理的蒸蒸日上。但是自己的家事却是一团乱麻。儿子女儿没有一个能算上品行俱佳的。“脏唐臭汉”之说可不是别人凭空捏造的。


按理说李治身为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是没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可能的。因为李世民本身就是通过杀兄夺位取得的皇位。所以李世民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样为了皇位争斗的你死我活。所以在大儿子李成乾八岁的时候就立为太子。李成乾年少十分聪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李成乾的之后性格越来越阴狠,做事肆意妄为。这就是李成乾在年少叛逆期的时候,李世民对李成乾的关注度不够,导致李成乾受了很多居心不良之人的影响。也可能是自信自己孩子的能力吧。最终李成乾走上歧路图谋造反,落下个贬为庶人,流放黔州的结局。


李成乾之后就是李世民的四子李泰,受李世民恩宠倍加,李成乾废掉之后李泰向李世民说,立我为太子吧。以后我当上皇帝会杀了自己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的。因为李成乾和李泰还有李治都是长孙皇后的孩子,所以李世民对这三个孩子分外喜欢。李世民听到李泰这么说就动心了。后来大臣褚遂良告诫李世民不要相信李泰的话,因为当时李泰虽然在李世民面前十分乖巧,但是私下却是一个十足的混蛋,做了很多肆意妄为之事。李泰如果成为皇帝,李治和被贬的李成乾肯定必死无疑,因为李成乾当初就要谋害李泰,但是没有成功,而李治又是李泰的对手,只要除掉李治,李泰就能把皇位接着传给自己儿子。所以李世民为了三个儿子都能平安活下去,就立了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有感李成乾和李泰的教育结果。所以教授了李治很多仁治的思想,导致李治对于权谋不是十分了解。这也就导致虽然李治内圣外王讲大唐权势发展到了顶峰。但是最后还是被武则天篡唐,直到回来才被后来人拨乱反正。这也是大唐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李世民与秦皇汉武,宋祖并称,可谓千古一帝,开创贞观之治,万古留世,但他也是有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之人,他心中有一个永远去不掉的心结,他的帝位是通过弑兄杀弟,并将十个侄子全部赶尽杀绝,架空老爹夺得,他唯恐他的儿子们也会在某一天为争夺皇位而兄弟手足互相残杀,所以他在考虑继承人时额外小心谨慎。

他与长孙皇后育有嫡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首先他按照祖规矩立8岁的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史书记载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但长大以后行为荒诞,他常常扮演喜欢的突厥人,然后装死,然后下也扮成突厥人为他举办突厥特色的追悼会,他时而口放狂言,等他继承大统,一定会率领大军投靠到突厥王座下,当一个将军。办事荒淫,他大搞同性恋,与名叫“称心”的男童一起整得东宫乌烟瘴气,丑闻传遍长安,李世民将称心杀死,可李承乾却把称心做成泥塑,整日祭拜。为争宠他刺杀李泰失败,为早日登基他与李元昌、杜荷、侯君集造反,事败被发配黔州,不久便郁郁而终。

李泰是含钻石出生的,刚出生就被祖父李渊封为宜都王。后又由祖父做主,过继给已故的三叔李玄霸为嗣,袭卫王爵位,成为了平辈亲兄弟、叔伯兄弟中第一个封亲王者。彼时的李承乾、甚至包括时任皇太子李建成的儿子们也都仅仅是郡王而已。

李世民过分溺爱李泰,即位之后隔三差五地就给这个儿子加官进爵、赏赐不断,而且还给李泰“藩王不之国”的特殊礼遇。唐代的藩王均有封地,到一定年龄之后必须去封地就藩。但李泰成年之后并没有就藩,而是一直留在长安。

也正是因为溺爱。久而久之,李泰产生与大哥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非分之想,李泰为此大要收买人心,身边围了一群大臣,野心膨胀,时常陪伴李世民处理公务,此时李泰又操之过急,用李承乾案去恐吓李治。由于李治天生胆小,唯恐受到的牵连,整日惴惴不安,李世民得知实情后对李泰产生提防之心。

而李世民纠结到底要立李泰还是李治,李泰又说错话,说自己仅有一个儿子,若自己能继承大统,会将儿子杀死,他死后传位给弟弟李治。一听此话,李世民后背真冒冷气,自己虽杀兄、弟,但唯独对儿子下不去手,即便李承乾谋反,自己都没有杀他,可是李泰居然为了皇太子之位,有这种想法。如果他将来继成大统,被废的李承乾,还有李治还能有活路吗?李世民为了能让三个嫡子同时活命,将“不之官”的李泰改封顺阳王,徙居均州。

两次失望之后,李世民既而把太子的人选转向了李治。李治这个人心地善良、重感情,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李治才九岁,他哭得死去活来,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让李世民都潸然泪下。并且他身为皇子却只做份内之事,完全不存在当皇上的想法,同时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因为私心的神助功,李世民毅然决然地将李治立为太子,并在李世民驾崩后李治也顺利地登上皇位。

李治登基之后,远征高丽,使大唐国土达1200平方公里,百姓生活幸福、安居乐业,出现了“永徽之治”,后与黄金搭档武则天一举拿下长孙无忌,使皇权回归,后因身体原因,让武则天钻了空子,这是后话。


美丽青春您真痘


导读:李治,唐高宗,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虽非庶出,但其即位却有很大的偶然性。他还有一个身份——女皇武则天的夫君。那李世民为什么会选择李治当皇帝?

首先李世民,一生中,只有3个儿子,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

依照封建宗法制的精神,皇位的继承权通常会落到嫡长子头上。李世民为防止儿子们将来窝里斗,立仅八岁的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为人张狂,性格桀骜不驯,做起事来肆意妄为,这让李世民十分的头疼,煞费苦心地想要将他引回正道,但是,让李世民无法接受的是,李承乾居然试图谋反败落,最终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其次四子李泰,李世民对李泰百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太子被废后,选李泰为太子应该是不二任选。正因为这样无尽的溺爱让李泰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把亲哥哥拉下了马自己就能登上储君之位了。所以李泰最终还是选择踏上了一条注定无法回头的路。太子被废后,李泰天天拜见李世民,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当上皇帝死后,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李世民立马心就软了,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果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很明晰了,李世民只有三个嫡子,现在有两个被排除,剩下的李治就成了太子岗位的不二人选。

李治不但是诸皇子中最默默无闻的一个,且性格软弱、行事不决。于是李世民找来长孙无忌问其对立储的看法,得知其也支持册立李治后,便觉得安心一大半。此时,作为事情最直接关联人的李治,却还被完全蒙在鼓里。李治即位后对自己的哥哥也是优待异常,李世民选择李治当皇帝,不仅保住了江山,也不至于兄弟相互残杀!


趣借书


李世民从始至终在继承人问题都只考虑他的嫡子,这是因为长孙后的关系,使得史书里说李世民偏爱嫡子嫡女的记载很多。在嫡长子李承乾谋反失败后贬为庶民(这也就是嫡子,庶子造反就被杀了),李泰这个李世民最疼爱的嫡次子似乎可以拿到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了,但是李世民太了解这个儿子了,立李泰,则李承乾和李治都会被杀,为了让自己三个嫡子都能活下来李世民只好立李治为太子。而所谓的李世民要立李恪绝对是李世民试探长孙无忌。李世民是个聪明人,他问李治的舅舅可以废李治立李恪可能是单纯的问长孙无忌意见吗,李世民怎么可能不知道长孙无忌的态度,这只是试探,压根就没打算立李恪


100901160514071985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育有三子,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按照古代立太子的惯例,嫡长子具有继承制,如果长子不在了,那么就向下顺延。

所以,李承乾就被立为太子。但是李承乾这个人行为乖张。

先是殴打老师,后又扮演胡人将军,还玩起了男宠。

李世民都快被他气死了,但就是这样也没有废了他,直到他自己勾结党羽造反失败,李世民才决定废了李承乾。

这个时候,四儿子李泰瞪起眼来了,因为李承乾被废,那这个太子的位置就顺延到了他身上。

于是李泰便精心表现,李世民非常满意。

然而,有一次,他逮住机会精心表现,他说如果他当了皇帝,以后会杀了自己的儿子,然后把位置传给九皇子李治。

这下可把李世民吓坏了。

再三考虑,他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李泰听后,气得带着儒生去皇宫门口大骂李世民,而垂暮之年的李世民只能默默流泪。

李世民的想法是: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么李承乾和李治都逃不掉他的魔爪,而立李治为太子,因为他足够善良,那么李承乾和李泰都能善终。

事实证明,李世民的选择很正确。


历史的星辰大海


李世民选择李治当皇帝也是迫不得已的。

李世民的皇位是抢来的,民间对他皇位的正统性早有质疑,所以,他要在选择他自己的继承人的时候考虑继承人的正统性。

皇位最正统的接班人当然是嫡长子,本来李世民对嫡长子李乘乾也是寄予厚望的,李世民刚继位,李乘乾就被立为太子。史书记载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在成年后“腿有微疾”,“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兄弟“劝勉不耐”,更派人刺杀自己的老师。贞观十六年,刺杀李泰失败,与李元昌、杜荷、侯君集造反,事败,李乘乾被充军。

嫡次子李泰,更是被李世民宠上了天,“魏王泰宠冠诸王”,“时承乾为太子,泰每月所给料物又逾於太子”,让李泰有了夺嫡的心思。李泰在李乘乾作死被废后,步李乘乾后尘继续不作死就不会死,“杀子传弟”的谎言被识破,李世民为了能让三个嫡子同时活命,将“不之官”的李泰改封顺阳王,徙居均州。

李治就是这样捡了个太子。当然,李治的太子虽然是捡来的,可他确实也十分被李世民喜爱,稚奴和兜儿是唯二留在李世民身边的子女。不得不说,李世民又做了一件混蛋事,李治在李世民身边认识了武媚娘,差点断送了大唐的基业。不得不说,李治作为皇帝,除了后宫乱了些,后期身体多病,被武媚娘把持了朝政,其他的还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的。不要被电视里误导了,电视里的李治就是个糊涂蛋,但真实的李治,别的不说,对外战争几乎可以说战无不胜,一举解决了西突厥、高句丽这些隋唐一来无法彻底解决的大难题,比起武则天时期那种先大败,后惨胜这种靠人命、钱粮堆积起来的战绩相比,不知道强了多少。


魔智


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清楚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与他大哥的争斗中夺得的,所以在他考虑传位于他的儿子时,他就生怕他的皇子们也会在某一天突然发动兵变逼迫自己退位或者出现兄弟手足之间因为争夺皇位而互相残杀的情况。这就使得他在考虑继承人的这方面额外地小心谨慎,他一开始依照祖先传下来的规矩立了自己的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个大皇子并不是他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大皇子李承乾在众多皇子之中才能并不突出,后来他甚至还组织谋划了起兵想要逼迫李世民退位从而更快地继承皇位,但是事情并没有成功,李承乾也因此被李世民废黜太子之位。后来他有心将皇位传于四皇子李泰,并将他定为新的太子人选,然而不久后又得知李泰亦有谋反之心,李世民又不得不打消了将李泰立为储君的念头。李世民一心想要寻找到一个能真正地继承大统的人选,最后在综合各种因素之下李世民立了李治为太子,而李治也确确实实地很好地继承了皇位,在李治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幸福、安居乐业,出现了“永徽之治”良好的社会面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李治治国能力的肯定。接下来就详细地为大家介绍关于李世民选择李治为继承人的几点原因。

第一点:李世民自身经历

李世民的皇位并不是唐高祖李渊自愿传位于他的。当年李渊一心只想将皇位传于当时的太子李建成,而只把李世民封为秦王。在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经常带军为国出征,他英勇善战常常在战场上冲在第一位,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所以当他得知自己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却只能作为秦王时,李世民感到特别地失落。李世民内心是一直想要成为皇上的,所以之后他一直寻找能够一把扳倒太子李建成的机会,但却不成想被太子等人抓住了把柄,太子认为李世民是一个威胁便准备杀了李世民,李世民得知自己正处于危险之中时便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之后的他积极地搜集太子的相关罪证,最后在皇宫玄武门附近实行射杀太子以及齐王李元吉的计划,成功地将他在登上皇位上的障碍清除了,这场大事件史称“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也顺势将自己的父亲李渊赶下皇位,自己登上了心心念念的皇帝宝座。所以总的来说,李世民的皇位是沾满了鲜血的,这也是他为什么害怕自己的儿子们也会像他当初那样争夺皇位,自己也会落得父亲李渊的下场。

第二点:大儿子李承乾的野心大

按照传统李承乾在一出生时就盯上了太子的名头,他本可以好好地等到李世民退位后继承皇位,但是李承乾野心相当地大,他总是想着能早点登上属于他地皇位,于是在他成年后就有了反动逼迫李世民下台的心思,李世民知道李承乾的谋反之心后就自然毫不犹豫地将李承乾废黜了。并在之后将李承乾关押了起来从此再也不参与争储。

第三点:李治的与世无争

在经历了前两个儿子给李世民带来的失望之后,李世民既而把太子的人选转向了李治。李治这个人心地善良,并且他身为皇子却一心无所求只想好好地当皇上的儿子和臣子,完全不存在当皇上的想法,李世民正是看中了李治这一点才毅然决然地将李治立为太子,于是在李世民驾崩后李治也顺利地登上皇位。





港剧萌主


这个问题比较宽泛,鄙人不才,愿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浅薄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指教。

关于李治为何最终能够得到太子之位,我想从以下几点来阐述:

第一,嫡子继承制的因素。洗周朝以来,我们汉人的王朝多数沿袭周朝传下来来的宗法制度,通俗说就是立嫡立长,如果有嫡子,那么就立嫡长子继承大统,如果没有嫡子,一般会将长子过继给王后或皇后,将其立为继承人。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共生有三子,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按照宗法制度,有嫡子就立嫡子,李治也属于合法继承人。后来,李承乾谋反被废黜,李泰又因行为不端被李世民厌恶,李治自然就顺延成为太子。

第二,李承乾与李泰的争斗使李治坐收渔翁之利。李承乾小时候聪明伶俐,颇受李世民喜爱,可长大以后行为荒诞,且阳奉阴违,表面上老老实实,背地里却荒淫、奢侈、荒诞。比如,他喜欢突厥习俗,常常扮演突厥人,然后装死,让身边的下属也扮成突厥人,为他举办突厥特色的追悼会,他甚至放言,等他继承大统,一定会率领大军投靠到突厥王座下,当一个将军。再比如,他大搞同性恋,喜欢一个叫做“称心”的男童,整得东宫乌烟瘴气,丑闻传遍长安,李世民发现后,自然勃然大怒,将称心杀死,可李承乾并不悔改,把自己的恋人做成泥塑,整日祭拜。总之,这类事有很多,如果有朋友感兴趣,可以莅临鄙人页面,我有几篇小文专门说了这些事情,篇幅限制,就不再详细赘述。由于李承乾不争气,李世民逐渐对他冷落。后来,李泰崛起,身边围了一群大臣,野心膨胀,最火的时候,整日陪伴李世民处理公务,大有问鼎东宫的意思。不久,李承乾的心腹被齐王李佑叛乱牵连,一场谋反大案就这么被咬了出来。事情败露后,李承乾彻底凉凉,很快被发配黔州,不久便郁郁而终。此时,李泰看似已经稳操胜券,谁知他操之过急,去恐吓李治。由于李治天生胆小,唯恐受到李承乾案的牵连,整日惴惴不安,这种情况很快被李世民察觉,在李世民的再三追问下,李治将李泰的话和盘托出,李世民开始对李泰产生提防之心。而后,李世民在探李泰口风时,李泰又说错话,说自己仅有一个儿子,若自己能继承大统,会将儿子杀死,他死后传位给弟弟李治。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让李世民又想起了李承乾哭诉李泰苦苦相逼的事情,遂决定放弃李泰。这么一来,嫡长子、嫡次子都出局了,李治也就进入了无竞争模式。

第三,李世民对亲兄弟痛下杀手成了他晚年的一桩心病。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将十个侄子全部赶尽杀绝。虽然李世民成了最后胜利者,可杀死亲人的阴影却始终伴随他一生,尤其到了晚年,他对玄武门的事更是讳莫如深。联想起这些,他思虑再三,还是决定选一个仁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样就可以保全他的其他几十个孩子,不至于他百年之后再次发生大屠杀。看来看去,符合条件的,还真的只有李治,懦弱是懦弱一些,毕竟心软。在这方面,李世民的眼光还是独到的,最起码,李治即位后并没有做得太过分。

第四,重臣的影响力。在立太子这个事情上,李世民身边的大臣影响力最大的当属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发小,二人友谊深厚,加上长孙皇后的关系,长孙无忌又成了李世民的大舅哥,这么一算,长孙无忌是李承乾、李泰、李治的亲舅舅,李承乾被废黜,李泰平日里与长孙无忌素无交情,反观李治,年龄小、身体弱、性格懦弱,比较容易控制,所以长孙无忌力举李治,这里面应该有他的私心。李世民晚年对长孙无忌几乎言听计从,根据《旧唐书》记载,即便已经立李治为太子,李世民还是有点不放心,因为他怕李治掌控不了朝局,曾经有立李恪的想法,当然,这个想法很快被长孙无忌极力反对,毕竟李恪不是嫡子,就因为这个事,李世民死后,长孙无忌构陷李恪,把李恪弄死了。这么看来,长孙无忌对立太子这事儿的运作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只可惜李泰没有看到这一步。

第五,李治本人的因素。很多人对李治的印象都停留在懦弱无能上,其实有点小看李治了,从他即位前几年的表现来看,他还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李治从小就聪明伶俐,而且比较重感情,这些李世民都看在眼里。比如,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李治才九岁,他哭得死去活来,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让李世民都潸然泪下,吩咐左右一定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所以,在李世民眼里,李治是个仁孝的好孩子,当皇帝也一定错不了。事实证明,李治当了太子,在仁孝方面确实令人满意。比如,李世民征高句丽回来,得了痈疽,也就是毒疮,李治常用嘴为父亲吮吸脓血,这事儿让李世民和身边的大臣都感动不已。

总之,李治能够得到太子之位原因很复杂,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篇幅限制,也不能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先写这些吧。

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不知是否能够言辞达意,如若不妥,还请多多包涵。


猫叔说历史


李世民有四个儿子,武大郎,郭敬明,潘长江,姚明。姚明因身体原因退役了,武大郎是个厨子,郭敬明忙着著书立传,只有潘长江还在台上虽然身体总有些小感冒,确也没有更高的了,就潘长江吧。李治差不多就是潘长江。


正在输入OoO


因为上天选择武则天当女皇帝,谁爱上武则天谁就是皇帝,就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