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在十字坡吃了大亏,武松为何安然无恙还占了孙二娘便宜?

李憨


梁山泊上一百单八名头领,要选出两个最让人喜欢的好汉,非鲁智深和武松莫属。这两人都是光明磊落,顶天立地的真英雄,大丈夫。两个人在梁山上的排名也是紧挨着的,一个十三,一个十四。上梁山之前两人又同在二龙山聚义,可谓缘份菲浅,交情也很深厚。最有趣的就是鲁智深和武松还有过一段共同的经历,就是都曾路过孟州十字坡,碰到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只是鲁智深被孙二娘麻翻在地,险些结果性命,作为人肉包子。武松恰恰相反,把孙二娘打的灰头土脸。

为何两人遭遇相同的人与事,结局却如此不同呢?

有人说鲁智深为人粗卤,武松内心精细,事实并非如此。鲁智深救金翠莲之时,为防店小二报信追赶,在店门口看住两个时辰。在野猪林救下林冲之后,一路送到离沧州只有七十来里路程,并且打听清楚一路都有人家,再无僻静之处,这才放心告别。可见鲁智深做事也是十分细致周到的。

有人说鲁智深的身份是军官,在江湖上行走的少,不如武松闯落江湖的经验丰富。武松之前并没有到过孟州,却知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鲁智深到十字坡之时,早就不是军官了,已经在江湖闯荡多年,未必没有听说过这句话。鲁智深之前在大相国寺看菜园,那帮泼皮前来寻事之时,鲁智深就看出事情不对,所以才会将两个泼皮头子一脚一个踢落粪池,可以说鲁智深并不是那种心中没有防备的人。

鲁智深最终着了孙二娘的道,其实最关键的,就是鲁智深以往的经历。金翠莲、刘太公女儿还有林娘子,都是弱者,被别人欺辱。于是在鲁智深的心中自然就认为女人是弱势群体,需要人保护的,不具备威胁性。所以即使鲁智深听说过那句话,但在遇到孙二娘一介女流之时,也没有生出防备之心,才会轻易着了道,如果换作只是店小二或者张青给他下药,结局恐怕就不一样了。

武松呢,自己的嫂嫂与人通奸害死了大哥,王婆更是恶毒之人。因此,武松对于女人的态度是和鲁智深不一样的,对她们仍存在防范心理,就是这一点差别,才导致了两人的十字坡的相同的遭遇,结果却完全不同。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可能是因为…鲁智深不识字…并且警戒心太低吧…

还记得鲁达在打死郑屠后逃亡到雁门县吗,当时他见一群人在看通缉令,就也上前凑热闹,然后发现自己不识字,这就很尴尬了。所以当他离开五台山后路过孟州道,就算是听说了十字坡的传说,也未必会信,就算信了,走到酒馆门口也会为了贪吃而忘记了路人的嘱咐,更何况,酒馆招牌上无论写啥字他也不认得,当孙二娘半露酥胸来给他倒酒时,鲁大师也只顾着接受老板娘的热情哪管酒里有没有药,一碗酒下肚,您就呼呼大睡吧…

幸好张青及时归来,否则鲁智深就成肉馅了。而武松当时的状况和鲁智深就大不一样了,论性格鲁智深豁达而武松机警,论身份鲁智深是僧人武松但是是刺配犯,就算你武都头再得人心怎么也得提防公差暗害你吧。武松行走江湖这么多年,十字坡的传说自然知道,再等到阴阳怪气的孙二娘来招待众人时,武松基本也能确认传闻的真实性了。

所以武松将计就计,佯装被麻翻,孙二娘也很爷们,把裙子一脱肚兜一拉,就来上前收拾“食材”,这时武松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说是非常的连贯:

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也似叫将起来。

总有些猥琐的男性自媒体抄袭者就很喜欢用上面的这段文字来YY,会说武松咸猪手啦,武松占孙二娘便宜之类的话,但仔细看整个架势,虽说确实是男上女下的禁锢姿势,但武松这么做是有很丰富的绿林经验在里面的。江湖之中黑店不少,除了基本的下药之外,黑店主人身上怎么也会有凶器,倘若不将黑店主人锁死,如果让她使用起暗器来那就不好对付来,这个时候也不用管对方是男是女了,直接先将其压制。

所以武松的反应只是行走江湖最基本的防身状态,怎么会牵扯到占女性便宜身上,如果把主人公换成王英,那不占便宜可就不是王矮虎了~


武松可是把孙二娘当成嫂子般尊敬…


逻辑文史游


提到十字坡的孙二娘,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人肉叉烧包”,“开黑店”,“母夜叉”等等这些字眼。这就是口碑的效应。所以无论是现代还是在古代,好事坏事一样传千里。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武松对十字坡有人开黑店的事是早有耳闻 ,因此武松算是有备而来。


在说鲁智深,鲁智深性格粗鲁,做事一贯直来直去,不加思考,就算他之前听说过十字坡的事,就凭他这个人的风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嗜酒如命的主,怎么会在意这种鸟事。只要没被他看穿的事,他只顾大吃二喝,填饱肚子再说,所以鲁智深的遭遇和武松截然不同。况且鲁智深之前也许还不知道,十字坡孙二娘开黑店这档子事。所以鲁智深中招是情理之中的事。




武松和鲁智深虽然性格有些相似,都是嗜酒成性,但是武松为人看起来没什么心计,其实不然。武松毕竟景阳冈上打过虎,狮子楼上斗杀过西门庆。而且做过都头,他经历的都是偷鸡摸狗,坑蹦拐骗,图财害命的事 。所以武松对十字坡开黑店这事特别敏感,也正好借此机会一睹为快,顺便在砸了这家黑店 ,灭了这个狼心狗肺的店家,也算是为民除害啦。

武松是报着这种心理 ,正赶上肚子饿了,于是就来到了孙二娘开的这家酒店。当时在十字坡上这块荒山野岭地界 ,也就只有孙二娘这一家店。因此,武松是怀着戒备之心,有备而来。

所以武松很快就识破了孙二娘的阴招,假意喝醉酒佯装睡着了,孙二娘以为武松真的中了她的毒酒,昏死过去了。于是开始了她的下一步行动。可是没想到的是,孙二娘居然中了武松的招,武松不但没中毒而且还反客为主与她厮打起来,你想啊,武松是什么人,打过虎,杀过人,那是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武都头,力大无比,武功高强的主。孙二娘一个妇人 怎么说也不是武松的对手,可是还好,就在关键时刻张青出现了,于是孙二娘幸免于死。后来提起来都认识,于是不打不相识,从此孙二娘夫妇与武松成了朋友。


同样是好汉,尽管他们俩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鲁智深和武松在十字坡的遭遇却截然不同,两种结果。一个糊里糊涂险些被害,一个聪明机智反客为主 ,差不点砸了黑店,这就充分说明了武松做事要比鲁智深缜密的多。

当然啦,鲁智深自有鲁智深的优点,武松呢也有武松的短处。正所谓,人非圣贤谁能无过,金无足赤难免瑕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任驰赢天下


话说母夜叉孙二娘与菜园子张青二人在孟州道十字坡开了一家黑店,靠在酒里下药劫掠过往行人为生,不但将其财物占为己有,还把人做成肉馅包子,手段之黑,超乎想象。想来有不少绿林豪杰中招,其中就有鲁智深。

鲁智深被孙二娘用蒙汗药酒麻翻差点做成肉包子这事儿,是武松在十字坡听张青讲的,才得以让读者知道行走江湖快意恩仇的鲁达有这么一桩糗事。

但是武松路过的时候,不但没中招,还差点把孙二娘干掉。幸好张青回来及时,不然说不定武松就把店给他拆了。那么,为什么武松没中招?

我认为可以从性格和生活经验两个角度来解释。

生活经历不同,鲁智深武松对社会失望轨迹有异

鲁智深性格直来直去,急公近义,遇事从来是先辨别是非,立马就根据想法开干。出场碰到李忠等人喝酒是这样,酒喝得不爽,了解了金翠莲的遭遇,立马就出头,三拳打死镇关西。尔后一系列的事情,路上看到自己的通缉令还凑过去看热闹,大闹五台山、挂单相国寺、酣斗瓦罐寺、单打二龙山都是这个样子,活脱脱一个大条的和尚。

武松呢,却精明的多,从小在家里与哥哥是孤儿,哥哥又是一个心好但大没少受乡间白眼,对生存有着超过常人的渴求。后来流落柴进府上,还为一盆炭火与人争执。可以说,武松是尝尽了人间冷暖,对所有的事情的都处处小心,对人性有着深入的了解。

鲁智深的失望来自于官府衙门,认为这个社会的糟糕都是因为他们,所以从开始就是决绝的反抗。武松则是首先对底层的失望,一直对官家抱有很大希望,他跟宋江关于招安的对话就能看出来。所以二人反抗轨迹不同,好在后来都合并到了一起。

鲁智深武松成长经历不同,底层生活经验也不同

中国之大,大到《水浒传》作者写起地理来都蒙圈。鲁智深一直在西北地区活动,到了山东地界,难免不了解风土人情,更加对当地的英雄豪杰不熟悉了。

《水浒传》中这些英雄好汉上梁山以前,都是一方之霸,张顺张横在浔阳江、施恩在快活林、李俊在揭阳岭等等,孙二娘张青就占住了这十字坡。

但是武松一直在这一带活动,整个山东、沧州地界尤其这孟州道、横海郡、清河阳谷地面可以说非常熟悉了,到了十字坡,孙二娘刚招待他们喝酒的时候,就说:

“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他了解的这么通透,能中招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女人的敏感度

鲁智深见不得女人受罪,对于跟女人打交道经验为0,可能天性就该出家吧。武松呢,男人女人在他眼里都一样,与孙二娘这一段,风言风语说不停,动作也极其低速,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鲁智深中招,可以说是天注定吧。


何殊我


鲁智深,是个和尚,但不吃斋,不念佛,却古道热肠,富有同情心,扶持正义,路见不平,行侠仗义,从不欺负弱小,绝不滥杀无辜,可爱可亲,拜阅水浒传的读者,一定难忘这个艺术形象。

十字坡,那家酒菜面饭馆,鲁智深,中了老板娘的招,在酒内下了蒙汗药,被彻底麻翻,顿时失去知觉,倘若不是孙二娘的丈夫张青及时感到,就有生命危险了。

蒙汗药,是古代江湖上常用的一种迷药,哪怕是常年行走江湖的好汉,稍不留神同样会中招。

鲁智深,尽管武功高强,但作为部队基层军官,毕竟江湖经验欠丰富,遇事大大咧咧,又有贪杯、逢酒必醉的习惯,因此警惕性不高,很容易中了孙二娘的招,被拖进伙房,差点就被伙计开剥,做成人肉馒头。

武松,却不一样,有着丰富江湖历练,被押至孟州,路过十字坡,那位鬓边插些野花,搽着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的妇人,倚门迎接武松和公人进了酒店,见那妇人眉横杀气,眼露凶光,心头不觉就有了几分警觉。

又见妇人眼紧盯着包裹,预知进了杀人越货的黑店,女的当真不怀好意,武松就用“你独自一人须冷落”的言语来挑逗,似存心要戏耍妇人,期间,妇人端出酒肉和馒头,与武松及两个公人享用,书中就馒头是人肉的还是狗肉的,武松和那妇人有一番极为精彩的唇枪舌战。

那妇人寻思“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已暗下了要杀翻这厮的准备,武松将酒入口,却将酒泼在僻暗处,把眼虚闭了,却假装中毒,扑地仰倒地下。妇人大喜,脱去绿纱衫儿,解下红娟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提将起来,准备动手开剥。

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也似叫将起来。

曾经用蒙汗药迷翻过鲁智深的孙二娘,这回非但放不倒武松,还栽在武松手里,受了被男人压身之辱,武松出身草莽,阳谷县基层刑警小队长,长期与黑社会打交道,有着丰富的江湖阅历,早就听说过孟州道上那家黑店,“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作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所以武松已然心存戒备。

孙二娘穿着打扮、眼盯着包裹、肉包子里那几根可疑的软毛,武松看出了破绽,暗中偷偷将酒泼了,自然就不会再上孙二娘的当。武松调戏孙二娘,主要是觉得此女鬓插野花,敞着胸脯,招蜂惹蝶,极为风骚,非良家妇女,又闻得江湖上关于孟州十字坡的传说,于是,武松设计,尽说些带荤带腥的风凉话,故意引诱孙二娘下手。

关键时刻,江湖的经验,阅人的知识,心头的警惕,帮助武松度过了一劫,否则,武松难免成孙二娘的刀下之鬼,做成人肉馒头,吃进客人的肚子里去了。孙二娘,这回也栽了,眼见得武松及两个公人,这实打实的三头行货,倒有好两日馒头卖,又得若干东西,最终还是泡汤了,还落了个被男人压翻的可耻下场。

武松和孙二娘,一个是打虎英雄,一个是开黑店的老板娘,男的义薄云天,女的也极讲义气,两人可谓不打不相识,一打便成知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战斗友谊。

请您关注作者,每篇答题包括头条号推送的文章,都是个人原创作品,对本文有不同意见,欢迎到评论栏,发表您的高论,谢谢拜阅!

2018年2月11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鲁智深是个戏精。

鲁智深行走江湖有两个模式:

第一个是斗殴模式。

比如他和镇关西交手的时候,鲁智深就充分发挥了他擅长斗殴的本事:

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酒家特地要消遗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

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我们看到,在斗殴的问题上,鲁智深从来不含糊。一把臊子砸到镇关西脸上之后,马上就跑到街上,以逸待劳,等着镇关西出手。

要知道鲁智深原本是关西五路廉访使,实战经验极度丰富。不论是1对1,一对多,鲁智深在打架的问题上一直十分严谨,尽可能的让自己取得优势,或者至少谋求不那么劣势的情况。

第二个模式神经大条。在鲁智深的概念里,老子打架天下无敌,谁敢惹我?所以只要他行走江湖,很多细节是不够的。

有三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1. 十字坡。江湖上人都知道十字坡有个黑店。但鲁智深就觉得,劳资行走江湖,你们谁敢惹我?所以对陌生人不设提防。孙二娘麻翻的就是这种人。

2. 鲁智深上梁山之后,打算去少华山拉拢史进也上梁山,于是来到了华州。听说当地有一个“贺太守”的人,强抢民女,鲁智深大怒,就打算进城打死贺太守。小说是这么写的:

鲁智深却好来到浮桥上,只见人都道:“和尚且躲一躲,太守相公过来。”鲁智深道:“俺正要寻他,却好正撞在洒家手里!那厮多敢是当死!”贺太守头踏一对对摆将过来。看见太守那乘轿子,却是官轿。轿窗两边,各有十个虞候分付道:“你与我去请桥上那个胖大和尚到府里赴齐。”虞候领了言语,来到桥上,对鲁智深说道:“太守相公请你赴齐。”鲁智深笑道:“这厮正合当死在洒家手里!俺却才正要打他,只怕打不着,让他过去了。俺要寻他,他却来请洒家!”鲁智深便随了虞候,迳到府里。太守已自分付下了。一见鲁智深进到厅前,太守叫放了禅杖,去了戒刀,请后堂赴齐。鲁智深初时不肯。众人说道:“你是出家人,好不晓事!府堂深处,如何许你带刀杖人去?”鲁智深想道:“只俺两个拳头,也打碎了那厮脑袋。”廊下放了禅杖、戒刀,跟虞候入来。贺太守正在后堂坐定,把手一招,喝声:“捉下这秃贼!”两边壁衣内,走出三四十个做公的来,横拖倒拽,捉了鲁智深。

就算是行侠仗义,鲁智深是不是表现的太“没脑子”了点?

3. 攻打东昌府的时候,由于没羽箭张清的石头特别厉害,宋江决定用计让张清打劫粮道,派去的疑兵就是鲁智深。而鲁智深明知道张清用飞石打了梁山十几名武将,但他是怎么当疑兵的?

鲁智深担著禅仗,皂直裰拽扎起,当头先走。张清道:“这秃驴脑袋上著我一下石子。”鲁智深担著禅杖,此时自望见了,只做不知,大踏步只顾走,却忘了堤防他石子。

入戏太深,被张清一石头砸中脑门,然后逃走。

当然后来张清归降,鲁智深提着禅杖要捶他。后来看见张清投降,鲁智深心大,这事就算了。

所以在水浒传里,只有鲁智深才可以成佛。因为他心思单纯,而且有一颗正义的心。所以我们看到鲁智深的故事里,基本上鲁智深不吃亏的时候都在行侠仗义;吃亏的时候基本是遭人暗算。也算是为他捏一把汗吧!

至于武松?天生谨慎的人,孙二娘和他斗心眼,在梁山上还差90个排名呢!


酒骑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鲁智深和武松是不同的。

鲁智深不是假和尚,他是真正被剃度的真和尚。

所以,鲁智深虽然杀人放火,喝酒吃肉,但还是有些和尚的基本举动的,比如不杀良善,不搞女人。

鲁智深从没有和女人接触过,也人为的躲避女人,这符合和尚的特点。

所以,鲁智深在十字坡上吃饭,肯定根本没有仔细打量过孙二娘,低头吃饭而已,这就着了道。

而武松不同,他当时只是普通男人,不是头陀。

而且鲁智深之前一直做军官,生活简单。而武松是做刑警大队长的,要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见多识广。

武松不像鲁智深那样避讳妇女,仔细打量一通就发现孙二娘非常凶恶,显然不是好人,这才有提防。

如果要是张青来接待武松,武松估计仍然中道。

有人说是因为武松吃出一根阴毛,这才发现。其实,如果不是之前武松已经有警惕,他那里知道这是阴毛。


萨沙


那鲁智深与武松二人都曾路过十字坡,至于鲁智深当时是怎么个情形,书中并没有详说,只是鲁智深自己说,当时差点被那酒店的妇人害了性命,后来多亏她的丈夫回来得早,才用解药把俺救醒他。

那从这段话,我们可以推断,估计好酒的鲁智深一定是喝了孙二娘加了料的酒,被放倒了。

那我们再看武松在十字坡的经历。其实孙二娘是一招鲜,用的也是加料酒这招。可是早有防备的武松并没有上当受骗,他反而假装中毒,最后对孙二娘又是搂又是打了,是占尽了便宜。那我们知道武松也同样是好酒之人,他为什么就没有上当呢?

那这里面原因有两个,一是两人的性格使然。那武松虽说外表看上去是一个糙老爷们,但他更是一个心细的之人。他远远看去,发现酒店门口有张人皮,而酒店里面还挂着人的脚。那聪明的武松马上就联想到江湖传闻人肉包子一事,他猜测这酒店可能有问题 。他再看那酒店老板娘,穿得跟失足妇女似的,可双眼露着杀气,一看就不是什么善类,武松就更加断定了自己的推断了。那事先就有提防的他当然不会上当受骗,所以才能反过来占了孙二娘的便宜。而那鲁智深性格就豪爽、粗犷一些,所以他就更容易上当受骗了。

当然了,这里除了性格原因,还与两人的经历有关。那武松是一个常在江湖上行走之人,那对江湖上的事情自然是见多识广,江湖经验丰富的他,自然不会被孙二娘这些江湖伎俩所骗了。而鲁智深一直是官府中人,对江湖上的事他还是白纸一张,他哪里会想到江湖险恶呢?所以鲁智深栽在孙二娘手上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了。


悦读会


在外人看来,武松占了孙二娘的便宜 ,孙二娘自己却未必是这么认为。

鲁智深在十字坡被麻翻是他自己说出来的,书中没有详细的写,他路过十字坡,就想吃些酒肉,哪里料想到这是个黑店,再壮的汉子也受不了蒙汗药,要不是后来张青回家,看到放在旁边的禅杖,认为鲁智深长得不同凡响,他就死于非命了。

鲁智深防人能力向来比较差,一是他武艺高强,二是他心宽体胖,不认为处处有危险。鲁智深在寺庙遇到泼皮时,也没认为他们要害他,先当做街坊,后来只因泼皮不肯靠近,言语闪烁,才起得疑心,果然这些人想把鲁智深弄进粪坑。

孙二娘更是技高一筹,她干了这么多笔买卖,隐蔽性很强,鲁智深向来对女人没有非分之想,看到孙二娘的打扮估计也是不以为意,自顾自吃酒。

至于说武松占了孙二娘便宜,一是口舌上的便宜,大概是些什么闺房寂寞的话,二是肢体上的便宜,但看来倒是顺势而为,因为武松装醉,躺在地上,孙二娘将其提起来(力气大),武松顺势用剪刀腿夹住对方,双手揽过去,控制她,二娘失去了平衡,武松就压倒了她的身上,到不一定是故意耍流氓。

而且孙二娘平时衣着就很泼辣,店伙计应该见的多了,和武松打时,赤膊上阵(应该穿肚兜了吧。。。),可见,孙二娘是女相男心的感觉。未必当回事。


泊图泊途


在《水浒传》里,有一个瘆人的传说,说是有个开黑店的老板娘专门用人肉做包子,卖给过往的路人。

这个黑店在江湖上早有传说,凡是过往的客人,只要被老板娘看着不顺眼,便用蒙汗药麻翻,胖的洗净留着做人肉包子,瘦的扔进的山里喂狼,真是叫过往的客人,提心吊胆。

在这个黑店里,逃过一劫的只有武松这个人了。

当武松在发配路上经过十字坡这个酒店的时候,看到那个老板娘满脸横肉,还透着杀气,袒胸露背,长着 一付专门儿勾引男人的贼眼,心中暗想这一定是那个专卖 人肉包子的黑店。

在吃酒当中,武松略施小计,先是 调戏这母夜叉,后又 装作被麻翻,不想这个孙子二娘还真要把他扛到厨房去,于是,武松便与孙二娘厮打起来,若不是孙二娘的丈夫及时赶来,那孙二娘恐怕就要被武松非礼了。

可同样路过这个店的花和尚鲁智深就没那么幸运了。

这花和尚鲁智深本来就是一个二虎吧唧没脑子的人,为了一个卖唱的女子竟打死了镇关西,贪了人命官司,便亡命天涯,进庙当了和尚。

这鲁智深做事有一点脑子的话,那卖唱的小女子金翠莲,也不会嫁给那金老头儿做小老婆,因为她 是实在没相中这鲁智深。

正因为他做事不走脑子,在这个十字坡黑店里被孙二娘用蒙汗药麻翻,险些丢了性命。

看来在智商上这个鲁智深 与武松比还差了一截子,论社会经验和江湖上的套路,武松真比鲁智深高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