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扔掉乾隆随身下葬的遮布,却被拍出1.3亿,为何值如此天价?

芯疼比快乐真实


如果要说到乾隆皇帝随身下葬的遮布,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不得不提的,这个历史人物就是民国时期的大盗墓贼孙殿英。

孙殿英这个人虽然是以盗墓出名的,但是他的主要身份却并不是盗墓贼,盗墓只是他兼职所做的工作,他最主要的还是他乱世军阀的身份。

孙殿英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乱世之中,他不甘于落寞,所以自己就拉起了一支军队,在乱世之中搅动起了风云。





1928年,或许是命运有所注定,也或许是简单的机缘,孙殿英被刚投靠不久的蒋介石派到了清东陵附近执行起了军务。

正是因为蒋介石的委派,才有了他后来对清东陵所做出的事情。

慈禧和乾隆身上所包裹的缂丝陀罗尼经被

孙殿英一共对清东陵的三个主要陵墓动了手,这三个主要陵墓就是慈禧、乾隆、康熙等三位清朝权力巅峰者的陵墓。

而在这三个陵墓中,真正受到他搜刮的陵墓只有两个,这两个陵墓就是乾隆和慈禧的陵墓。

至于康熙的陵墓,因为种种先天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被他搜刮。

当时,孙殿英的军队从乾隆和慈禧墓中搜刮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身上的裹尸布他们也没有放过,被他们从中抠走了许多镶嵌其中的珍珠。

乾隆和慈禧尸骨上的裹尸布正确的说法应该叫做缂丝陀罗尼经被。

这是一种宗教意味非常浓重的经被,由珍贵的材料以及精湛的手艺织造而成。


其中乾隆皇帝身上所披的缂丝陀罗尼经被是西藏活佛派人用藏羚羊尾巴上的绒毛织造而成。

藏羚羊尾巴上的绒毛稀少到了极点,是藏羚羊身上最为珍稀的材料,仅仅织造乾隆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当时就用到了几万头藏羚羊的尾巴绒毛。

而当时织造乾隆的缂丝陀罗尼经被,用到了两个手艺精湛的匠人。

缂丝陀罗尼经被的织造工序复杂到了极点,如果让这两个手艺精湛的匠人每天投入8个小时在经被的织造中,那他们需要连续不断地工作两年时间,才能织造出这个经被。

陀罗尼经被在清朝的意义

在清朝时期,陀罗尼经被是一种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圣布”,平常只有皇帝、后妃、亲王这些重要等级的人物才可以使用。

而只有在死去下葬的时候,清朝的皇亲国戚们才需要用到这种经被,用其来包裹自己的尸骨。

这种经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用处,唯一现实的好处就是能长久的保存,不会因为被虫子咬蚀或者在时间的洗礼下而腐烂。

至于清朝的皇亲国戚为何如此看重这种经被,主要跟这种经被的传说用处有关。

在清朝的传说中,如果人在下葬的时候披上了这种神奇经被,那么他们就可以拥有在地府畅通无阻的特权,甚至阎罗王在看到了披着这种经被的人,都要对其小心恭敬着。

正因此,清朝的皇室才会如此看重这种经被。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件陀罗尼经被都是一样的。

这种经被也有着它们的三六九等。

一般由普通工艺织造而成的陀罗尼经被等级最低,只有用缂丝工艺织造而成的陀罗尼经被才是规格、等级最高的。

乾隆和慈禧陀罗尼经被的去向

现如今我们唯一能接触到的陀罗尼经被只有两件,一件是乾隆身上所披着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另一件就是慈禧身上所披着的缂丝陀罗尼经被。

在孙殿英盗清东陵的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两块经被的珍贵之处,所以在抠下了这两块经被上的珍珠之后,他就把这两块珍贵经被给随手丢在了陵墓的地宫里。

这两块经被在被孙殿英丢弃后,就一直静静地躺在陵墓中无动于衷,直到后来溥仪带着满清的遗老遗少们收敛了乾隆、慈禧被随意丢弃的骸骨,才顺便从冰凉的地面上被收集了起来。



这两件经被中慈禧身上所披着的缂丝陀罗尼经被一直很好的被保存着,最后被收藏到了博物馆里。

而乾隆皇帝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在历史中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在人间蒸发了起来,一直到2005年才被一个普通市民以8万人民币的价格从拍卖会中拍了下来。

乾隆陀罗尼经被价值的疯涨

不过这位市民在拍下乾隆缂丝陀罗尼经被时,他并不知道这是乾隆的缂丝陀罗尼经被。

因为他当时拍的是一件袈裟,乾隆的缂丝陀罗尼经被是在他拍下袈裟之后,扒开袈裟,才从袈裟的夹层里取出来的。

这位市民后来拿着这件被隐藏在夹层里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寻找了相关专家以及满清皇室后人,让他们帮忙鉴定了起来,经过鉴定后,最终才得出了这件经被原来是乾隆皇帝身上所披着经被的结果。

在这件经被的鉴定结果出来后,这件经被的价格往上疯涨了许多倍。

在价格涨到了一定高度后,这位市民按耐不住了,在2008年的时候,他以6550万的价格在拍卖会中把这件经被转手卖给了另一个人。

后来,这件经被又被新持有者重新摆到了拍卖会上。

时隔两年时间,这件经被被炒到了1.3亿人民币的恐怖价格,以1.3亿人民币的价格被另一个人拍走了。

自此之后,这件经被才算彻底安定了下来。

所以说这就是乾隆下葬的缂丝陀罗尼经被为何会拍出如此天价的原因,首先这件经被本身的工艺以及材料是价值无可限量的,再加上这件经被是乾隆裹尸布的附加价值,才会被推到了后来如此恐怖的价值高度,当然可能也不乏一些炒作的效果存在其中。


孤客生


这块遮布就是裹住乾隆的陀罗尼经被,陀罗尼经被是西藏大活佛送给乾隆皇帝80岁生日的贡品,乾隆去世后,跟随乾隆一同下葬,主要就是覆盖乾隆遗体,可以超度亡灵,时至今日这个陀罗尼经被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作为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专用的佛教用品,这个陀罗尼经被从质地、颜色和数量上分为六个等级,其中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缂丝而成的经被属于最高等级,而这样的缂丝陀罗尼经被现如今传世的也只有两件,分别是乾隆和慈禧的随葬品。

正是这个随乾隆一同下葬的陀罗尼经被,在最终拍卖的时候成交价竟然高达1.3亿元,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原本只是被东陵大盗孙殿英认为的一块遮挡尸体的遮布。

孙殿英在盗取裕陵时,将所有珍贵珠宝洗劫一空,当他看见这块“破布”的时候,只是用来包裹金银珠宝,随后便被丢弃。

直到2005年,在一场拍卖会上,这件被标注为“清末黄缎子袈裟”陀罗尼经被竟然只以9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秦先生拍下。

秦先生作为一个爱好收藏的人,当他第一眼看见这个“袈裟”时,他总觉得这袈裟里面还有东西,因为里面隐约透着精美的花纹和文字,他在得到“袈裟”的第一时间就是将其拆开,果不其然,他被里面的花纹惊呆了。

而后经过多次鉴定,这个陀罗尼经被的价值越来越高,2008年又一次出现在拍卖会上,这次成交价是7205万元,但是秦先生显然不满意。

2010年,在中美宏凯威拍卖会上,最终被一男士以1.3亿元的价格拍下。

这件陀罗尼经被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竟然被拍出1.3亿元的天价,这让很多收藏家感到意外,这件经被真的值1.3亿元吗?

据专家鉴定,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的价值和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是旗鼓相当,都是稀世之宝,清代时期的宫廷缂丝精品,历经数百年依然保存完好,这是收藏史上的奇迹,当时众多僧侣还在开封大相国寺为其吟诵了7天的《金刚经》,观看人数高达5万余人,轰动一时,目的就是以表示敬重以及加持。

而这件经被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价格,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材料价值

前文提到这是由西藏藏羚羊羊绒和獐子绒制成的,藏羚羊羊绒就非常昂贵,现如今更是比钻石还值钱,这件经被需要数万只羊绒制成,具有不变质、变色、腐烂的特点。

工艺价值

都说“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是织中圣品更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如果按照真正的缂丝工艺来计算,这件经被少说也要两人才能完成,如果每天制作8小时,需要1104天才能完成,但是在清代缂丝工匠的具体情况来看,他们大多半年左右就会休息,因为眼部疲劳,所以说这件经被实际制作时间应该在三年以上。

文化价值

这件经被上包含了梵、藏、满、汉四种文字,主体是一座佛塔,因为是寿礼,所以有多个圆圈,这些圈圈代表的就是吉祥驱邪。

文物价值

这件高2米、宽1.38米的巨幅经被上标注了“左脚掌”、“右脚掌”、“左肩”和“右肩”的位置,尤其是乾隆的身高,据记载,乾隆身高1.8米,这也给这件经被增加价值,况且300多年保存完好,要知道清代的瓷器经过300年的历史都是古董。

研究价值

毕竟是一种工艺品,上面可供研究的内容太多,不仅可以了解西域文化,还可以了解清朝的历史以及西藏和清朝的祭奠文化。


羽评郡主


孙殿英乃近代大军阀,不以所谓的军事才能和智才谋略出名,而是以“盗墓”名声远扬。而他因盗墓所带来的“成就”,使得作为一个盗墓犯罪分子,也逍遥法外地度过了精彩传奇的一生。


其中最著名的就数“慈禧东陵、乾隆裕陵、康熙景陵”。而从这三座陵墓中获得的不计其数的财富,让孙殿英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了“民族英雄”,抗日胜利后成为了“爱国忠臣”,国民战争时期委任先遣军总司令。

乾隆皇帝,他在位期间,是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顶峰,不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他个人,不仅是一个杰出的、令人敬仰的政治家,还是一个收藏家。

乾隆在世时曾说,要将自己收藏的宝贝带入陵墓之中,而这宝贝绝大多数都是字画。而这一点也是令孙殿英没有想到的,因为他亲手毁了许多无价之宝。

孙殿英盗乾隆陵墓是为哪般?

孙殿英在盗了许多陵墓之后,就对“慈禧东陵、乾隆裕陵、康熙景陵”起了心思。之前的盗墓虽有收获,但是对于这三座大陵墓而言,纯属是练手、小打小闹罢了。

但是,对于盗慈禧陵墓而言,理由上还说得过去。因为慈禧本身的名声不好,如果他盗了慈禧的陵墓,不仅不会受到责骂。反而还会让人觉得是替祖宗出口气,但是如何对乾隆、康熙的陵墓下手呢?

虽是这样说,但是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进行盗墓。因为孙殿英是十二军军长,属于国民革命军,之后便以军事演习为由,轰炸了慈禧陵墓;之后赶紧下令,要三个陵墓同时进行。

在盗乾隆墓陵时,刚开始还很顺利,后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陵墓中的前几道门都可以打开,唯有最后一道门打不开。没办法只能采取轰炸,结果发现是乾隆的陵墓偶在门的后面死死抵着。

孙殿英对此只是一时的惊奇,之后就开始大肆搜刮珍贵财宝。本以为康乾盛世的乾隆,会留下许多金银财宝作为陪葬品,但是最后却发现乾隆陵墓里的宝物远远不及慈禧。

其实,最珍贵的无价之宝就是那些字画,但是孙殿英一介莽夫怎会懂得那些。懂得的人会觉得那是宝物,在不懂的人看来,只会是当成废纸,只认得金银。


就这样撕毁了许多珍贵名画,但是却没放过乾隆披的裹尸布上的金银钻石,最后只剩下了这张裹尸布在墓里。

乾隆墓的这块布有着怎样的身世

曲折经历为人惊叹。最开始的它被孙殿英遗弃,后来又被前清的遗老们前去护墓。为作留念,便将其带了出来,才展现于世人间。

而它的第一次公众亮相则是在2005北京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中。当时拍卖会中很多的名品都被拍卖走了,唯有这件标价为8万的“袈裟”藏品始终无人问津。当然,当时知道这件藏品来历的人也不多。

后来就被一个姓秦的先生以9万块拍下了它。秦先生很喜欢这件“袈裟”,细细研究一番后,发现在黄色缎子里面是一件精美的“经被”,它包含着四种暂时无法解读的文字。

在查证之后,才了解到,这原来是乾隆皇帝的裹尸被,而且还是一件由缂丝精制而成的陀罗尼经被,十分珍贵罕见。

于是就在2008年的拍卖会上,这件陀罗尼经被,被拍下6550万元。但在2010年,这件经被竟然被拍出了1.3亿元的天价。



1.3亿元的天价是实至名归的吗?一件普普通通的裹尸被不可能被叫天价,那缂丝陀罗尼经被又是什么样的来历让它身价翻倍?

其实,就这样的一件陀罗尼经被,材料的选材与做工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

它的材质选用的是金丝、獐子绒和藏羚羊绒,这一听似乎也没什么稀奇的。但事实上,它选用的绒毛还必须是尾巴下的那一点点绒毛才可以。

一只羊也就那么一点点合格的绒毛。但是这两米长的经被,那得需要多少的绒毛!如此一想,就单单是这绒毛的费用就已经让人咂舌了。再想想金丝的价值,更是让人惊叹。

材料说完,就要说说它的制作工艺了。这件陀罗尼经被是采用“缂丝”工艺制作的,而这一项工艺在古代时,一直都是用来做龙袍。因此能够掌握和精通这种工艺技术的匠人也不多,而现如今更是失传已久。

但就看这件乾隆的“裹尸被”,两米长,一米多宽,就做了将近3年的时间。原料珍贵,工艺精美,手法失传,身为天价,实至名归。

本身的价值尚可估量,但是若加上自身的来历出处,以及时间的打磨,更是让它光耀夺人。

乾隆皇帝本就是历代值得尊敬的一代明君,而他的“裹尸布”,是当年西藏活佛根据乾隆皇帝的身体部位,专为乾隆皇帝量身打造并制作的。

因为在这件“裹尸布”上还特意缝制了“左脚掌”、“右脚掌”、“左肩”、“右肩”这几个字。

在这之后,还被多位密宗大师开光,用以超度,让乾隆皇帝在去世之后去往西天极乐世界。乾隆的专用,大师的开光,更让它的价值上了一层。

再加上历史文物本就珍贵,更何况还是皇家用品。皇家用品在收藏市场上就十分受人追捧,而这件“裹尸布”还是皇家专用的祭祀用品,属于祭祀用品中等级最高的,且距今两百多年,依旧完好无损。

还有它上面的文字图案对历史的研究有极高的价值,这让它的身价在无形中又翻了一番。


除了这块布还有什么陪葬品

乾隆陵墓里面陪葬宝物除各类珍贵字画、精美玉器、金银珠宝之外,还有几样十分珍贵的物品。

一是乾隆皇帝颈上的一串朝珠,共计一百零八颗,大珠四颗。当时各大报纸报道了这件事,举国震惊,纷纷要求严惩孙殿英。

于是孙殿英将朝珠中的两颗送给了戴笠当见面礼,还请求蒋委员网开一面。现今朝珠已经不完整,有资料说,乾隆朝珠现在陈列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内。

二是西藏黄珠。这一黄珠被乾隆含在口中,据传可以令尸体不腐。但是强盗就是强盗,他们只认金银珠宝。

结果孙殿英他们就抬出乾隆的尸骨后,敲碎牙齿、搬离脑盖,取出了乾隆口中的西藏黄珠。这一行径,令人发指。之后西藏黄珠身处何处,至今下落不明。

三是九龙宝剑,它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宝剑。剑鞘上面还嵌满了红蓝宝石以及金刚钻,剑柄上刻九条龙,堪称价值十亿,但是下场却令人唏嘘。到现在还不知道落到谁手上。


▲仿品

被历史淹没的文物我们固然可惜,但是如今被历史遗留的文物才更值得珍惜。不是“到此一游”就彰显了你与历史的距离,而是珍惜保护才是真正地走近历史。


史之策


说起这块遮羞布的拍卖,其实颇有一番曲折。

在2005年北京拍卖会的时候,当时有一件“清末黄缎子袈裟”的拍卖品,标注是八万元,最后被一个姓秦的男士相中,以九万元的价格成交。

这位男士带着藏品回去以后,发现这件袈裟和以往的袈裟竟不太一样,于是拆开以后发现在里面竟是那精美绝伦的陀罗尼经被。

据秦先生后来回忆说:

自己一直喜欢收藏袈裟,当时拍卖完以后一直觉得这件袈裟和别的似乎不太一样。我们都知道,袈裟一般都是用小布片一块一块缝缀起来的。可眼前的这件袈裟,却是一整块黄缎子,里面隐隐透露出精美的花纹。当时觉得有点蹊跷,于是花几万元拍了下来。回到家以后,仔细辨别果然发现这件袈裟另有乾坤。

秦先生后来在2008年的拍卖会上再次拍卖了这件陀罗尼经被,当时最高价格是7205万元。可秦先生觉得这件宝物价值连城,于是没有同意。后来在慈禧的拍卖会上,一举拿下了1.3亿元的高价。

那么问题来了,这块布到底是什么来头,何以能得到众多拍卖者的垂青?

先说一下,这块布什么来头?

这块乾隆下葬的遮羞布,名叫陀罗尼经被。在清朝,“陀罗尼经被”是清朝皇室祭葬专用的佛教用品,目的是为了超度亡灵。而这样的布,全世界仅存两个。一件在乾隆的裕陵,另一间则在慈禧的定东陵中。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想想这全世界仅存的两件稀有物品,能不值钱吗?

而乾隆身上的这块,价值更要远远超过另外一件慈禧墓中的。

因为这一件,是专门为乾隆皇帝量身定做的。这一点,我们从这块布中专门标注了“左脚掌”和“右脚掌”、“左肩”和“右肩”的位置,毫无疑问正符合乾隆的挺拔的身姿。不仅如此,这块布的质地、织法和文字均带明显的乾隆时期印记,说它是国宝也毫不过分。

再说一下这块布的制作工艺。

据专业人士讲解,这件陀罗尼经被是用缂丝制作而成,而缂丝在古代有着“织中圣品”的美誉,穷苦人家的百姓可能穷其一生都未必能看到。除此之外,拿当时的制作工艺来讲,如果两个做工熟练的女工每天工作八个小时,那么要1104天才能够完成制作。如此精贵的制作材料,加上复杂耗时的制作工艺,使得这件陀罗尼经被的价值也是倍增。

除了以上两点,陀罗尼经被所负载的历史和考古学价值同样是它能拍出天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上面的梵文、汉文和吉祥图案、瑞兽等都是值得传承的文化。


孔夫子说历史


乾隆下葬用的裹布能卖出1.3亿的天价,真是应了那句话,名人说过的话都是名言,名人用过的东西都是文物。

这块下葬用的裹布之所以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我认为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这块裹布并不简单,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二是乾隆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皇帝,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都有许多人知道乾隆,名人的光环无形中抬高了裹布的价格。

为什么说这块裹布本身就很值钱呢?这块裹布准确地应该被叫为陀罗尼经被,披在乾隆身上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对于容易腐烂的布料来说,可以说是存世悠久。陀罗尼经被上面可见喇嘛塔的图案,应该与佛教中的喇嘛教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传元朝的时候蒙古皇室崇信喇嘛教,开始使用陀罗尼经被。明朝的时候,道教大兴,明朝皇室不再重视佛教,一度中断使用陀罗尼经被。

到了清朝的时候,清朝的皇帝再次把元朝皇帝的陀罗尼经被披在了自己的尸体上。清朝时期,不光皇帝能够用陀罗尼经被,后宫中有地位的妃嫔、朝廷中受到皇帝器重的藩王大臣也可以身披陀罗尼经被入葬。

而皇帝使用的陀罗尼经被使用的材料最为贵重,织造工艺繁琐费时。这块陀罗尼经被用的布料为缂丝,缂丝是宋朝以来皇室专用的高级丝绸布料,织造过程极其细致,留存于世的皇室精品缂丝极为稀少,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乾隆身上披的这块缂丝是精品中的精品,要比一般的缂丝织造起来更为复杂,如果这件陀罗尼经被按照缂丝工艺来计算,用两个人每天工作八小时,至少要1104天才能够完成制作。

另外,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现在中国只有两块皇帝级别的陀罗尼经被,一块是文中乾隆使用的这块陀罗尼经被,另一块用在了慈禧身上。

现在中国凡是有名气的小吃,只要是乾隆当年南巡沿途州县出产的食品,就会被与乾隆皇帝拉上关系,不论真假,乾隆帝都在南下的路上吃了这几种食品,还会夸赞好吃,有了乾隆皇帝的口碑,无疑会给这种小吃增加很多名气,名人效应无论在哪里都是很无敌的。

能抬高裹布价值的另一大因素就是乾隆帝的名气,在现在的各种拍卖会上,只要是名人用过的,很容易会被拍出令人咂舌的高价,比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两张手写字条在耶路撒冷拍卖会上,以15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35万元)的高价卖出。字条写于1922年,仅有寥寥数语。

无独有偶,2002年,美国林肯总统最后一次演讲的手稿以308.6万美元拍出。2012年,梁启超的档案被拍出了6709万元的高价。一些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只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如果能够与名人拉上关系,很轻松就能价值暴涨,成为存世的珍品,被后人所追逐。

乾隆帝是清朝很重要的帝王,他用过的东西都会价值暴涨,一件再不起眼的东西只要是乾隆皇帝用过的就是宝物。


小小嬴政


在2010年一场首届拍卖会上,一件裹尸布竟然拍卖了1.3亿元,而拍卖它的人竟然还是一名妙龄丽人。而在2005年时,这件裹尸布,8万元都没人要(流拍),还是一名年轻帅哥秦先生以9万元救拍的呢!2008年1月6日,知道真相的秦先生以6000万元的天价拍卖这件裹尸布,最终以6550万元被前面(下图15号)所说的小姐姐斩获。短短三年就增值了6541万元!短短五年就增值了129910000元!而今这件裹尸布还在大幅度地增值——成为了无价之宝!这是什么概念?为什么这块裹尸布这么牛?福垊就从六个最来为您揭秘!

身份最高贵的裹尸布!

这块裹尸布传说为乾隆帝驾崩后的御用品。秦先生当初以男人的第七感拍下这块“袈裟”(当初大家都认为是袈裟)后,因为“袈裟”制作精美,用料讲究,四种文字,柔弱丝滑,故而秦先生就找专家坚定。不少专家一方面说这是裹尸布乃死人用品不吉利,一方面又表示为秦先生免灾并愿意双倍价格收购。秦先生当即拒绝忽悠,并找到了佛教协会大法师弘道法师进行坚定。高僧见到这件裹尸布很激动地说:“这是我老祖宗的东西,怎么跑到你的手里了?”原来这位高僧乃乾隆的后裔爱新觉罗.毓从先生。经他鉴定这是乾隆皇帝的裹尸布,因为当年孙殿英盗东陵而失踪,当初裹尸布上还有珍珠宝石(被孙殿英摘走)呢!

用料最珍贵的裹尸布!

秦先生从高僧那里得知,这个裹尸布的学名叫缂丝陀罗尼经被。听这名字就感觉高大上,而它上面的文字、图案的刺绣用料也不是普通的丝绸、金线而是缂(ke)丝。那什么是缂丝呢?缂丝也称刻丝,它是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加以针织而成。其图案比刺绣更精美更复杂,宛如刀刻精雕一般,故而称为刻丝。因为讲究和复杂,缂丝价值比金丝还珍贵。这块裹尸布的主要用料采用的是藏羚羊羊绒和獐子绒毛制作而成。藏羚羊绒毛只在羊尾才有少许(号称软钻石),这块裹尸布大概需要几万只藏羚羊的绒毛。藏羚羊的绒毛柔滑舒适而且不变质不变色。

工艺最精湛的裹尸布!

缂丝陀罗尼经黄衾(缂丝陀罗尼经被)采用的清朝宫廷缂丝最先进的双面缂,正反双面纹饰字符对称平整,起伏一致。这种技术目前已经失传。而且裹尸布需要大量有经验(必须有20-30年的经验)的宫廷专家级女工长时间的合作而成,您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吗?

工期最漫长的裹尸布!

需要三到五年!裹尸布长2米,宽1.38米,金黄色。而且缂丝陀罗尼经黄衾标有左肩、右肩、左脚掌、右脚掌的字样。像这种巨幅的裹尸布为皇帝专属,也就决定了加工的难度。制作这种裹尸布需要三到五名熟练女工,用时三到五年才能完成。工期这么长,一是保证女工的休息,二是杜绝在制作过程出现失误。小的失误还能更改而大的失误就需要重新再来。因为精益求精故而需要时间。网上传闻乾隆的身高为1.66米,而裹尸布是依据乾隆的身高而定制的,故而可以判断乾隆的身高在一米八左右。

文化最先进的裹尸布!

这张裹尸布采用汉字、梵文、满语、藏言四种文字环绕佛塔的样子而制成的,佛塔四周绣满了精美的佛教纹饰。相传这种被子盖在死者身上,可让死者超度,就是到了阴间,阎王也让他(她)三分。该经被乃佛教密宗圣物,2007年曾在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展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存世最稀有的裹尸布!

目前发现的裹尸布只有三件,一件是慈禧的,一件是乾隆皇帝,一件是康熙皇帝的。而康熙皇帝的裹尸布也不如乾隆皇帝的价值高,大概是知名度不够吧。康熙的裹尸布有四种文字和佛教图纹,其长度234公分,宽140公分,重980克,目前为刘嫕所有。但目前是否确实为康熙皇帝所用,我们并没有听到大多数专家的声音。经大多数专家确定而且成为无价之宝的还是乾隆的裹尸布,故而乾隆帝裹尸布是存世最稀有的!


福垊


孙殿英也许自己知道这件事情肠子都会悔青。


所谓的乾隆随身下葬的遮布,其实在孙殿英盗取乾隆裕陵的时候,这块遮布仅仅是一件棉被。它还远远不是我们如今所见到的价值1.3亿的遮布。


在2005年的时候,这件棉被在北京拍卖,它具体如何来到北京的拍卖现场已经无人得知,但是当时有一位秦先生却将这件清代的棉被买了回去,购买的价格是9万元,秦先生或许不是知道,正是这件清代的棉被让他稳赚了几千万元。


回家之后的秦先生,看着这件棉被心里面激动万分,他仔细端量的这件棉被,竟然发现里面有东西,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等到秦先生完全将这件棉被拆开,才发现里面是一件金光闪闪的宝贝。


最后,秦先生找到了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鉴定才得知,这就是一件清宫御用的宝贝,而这件宝贝的主人正是乾隆皇帝。


于是这件棉被才真正以“陀罗尼经被”的新称呼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也许当初以“陀罗尼经被”这一称呼拍卖的话,秦先生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买到这件宝贝的。


“陀罗尼经被”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价宝贝,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品,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材质和工艺。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东西,就是放在如今恐怕也很难弄到。


缂丝


缂丝是一种传统的丝织品,但是正是这种传统的丝织品,却有着“织中之圣”的美誉。


藏羚羊绒


记得高中的课本上就有着关于藏羚羊的一篇课文,藏羚羊为国家保护动物,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地步,正是因为物种的稀有,才让藏羚羊的羊绒有了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藏羚羊绒同样有一个美称-----“绒中之王”。


同样是绝顶的宝贝,由这两种宝贝东西编制而成的“陀罗尼经被”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更为重要的是,“陀罗尼经被”其中均有金丝编制,无论是材料,还是超高的工艺水平,都让它成为了一件价值巨大的宝贝。


三年后,也就是2008年的时候,秦先生将这件宝贝居然卖到了6550万的巨额价位,可是让秦先生没有想到了是,没有过多久,这件宝贝被卖到了1.3个亿。


这或许是秦先生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历史总探长


2008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乾隆死后身穿的“陀罗尼经被”,被一个持有168号码牌的男士,以1.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买走,而这条被子,在几年前还几乎无人问津,结果在短短数年间,成

为清东陵诸珍宝之首。

说到这条“陀罗尼经被”,就不能不说起那个赫赫有名的东陵大盗孙殿英。

话说1928年春天,孙殿英奉命到北京附近的蓟县遵化一带剿匪,而这里距离清东陵很近,清东陵里埋着大清的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还有更多的国宝级文物也

随同他们的主人静静地躺在地下,说白了这里就是一座聚宝盆。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清东陵的看守已经形同虚设,附近的村民和专业的盗墓集团彼此勾结,盗墓活动非常猖獗。

孙殿英逮着这个发财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本身就是土匪出身的他压根不考虑如何妥善保护这些国宝,而是直接派出大批强盗一般的士兵组成盗墓大军,几乎把东陵各个墓葬都破坏了个遍,手段也极其野蛮,他们用斧头砍开慈禧的棺木,扒光了她身上所有的金银珠宝,并用刺刀撬开了她的嘴,夺取了嘴里的夜明珠。

而存放乾隆皇帝遗体的地宫,则直接被炸药炸开,珠宝被洗劫一空,剩下的字画衣物,要么被焚毁,要么就在随意丢弃在地宫里。

而在这次浩劫中,乾隆和慈禧身上都有一件东西被士兵们丢弃,就是如今著名的“陀罗尼经被”。

这一床不起眼的被子,偏偏就是东陵宝贝之首。

这种被子,堪称是中国几千年来丝织工艺的巅峰,几乎达到了“一寸一金”的程度。

它的原料来源于金线、藏羚羊绒、黄缎、獐子绒,采用双面缂丝织就而成,一条“陀罗尼经被”需要耗费的藏羚羊非常多,而藏羚羊本身就种群稀少,当然它的皮质极其柔软,藏羚羊绒更是被誉为“软黄金”,然后工匠们需要用几年的时间,用各种材质,将这条被子一针一线地缝制出来。

在被子上,用梵文、蒙文、汉文绣制了陀罗尼经,令人称奇的是,把这个被子翻过来、翻过去,用不同角度看,都能呈现金、紫、黄、粉、棕5种色彩,在被子上都会标注左肩、右肩、左脚掌、右脚掌字样,方便人们把亡者的遗体摆好,所以每件被子都是根据生前主人的身材量身定制的。

在清代,能在死后覆盖“陀罗尼经被”的,只有亲王以上级别的人享受,目前现存于世的陀罗尼经被,除了慈禧的明黄色的被子,还有就是乾隆的正黄色经被了,只是,慈禧的经被一直收藏于清东陵博物馆,乾隆的经被历经战乱之后不知去向。

直到2005年,一件清代袈裟,竞拍价为8万元,但始终无人问津,直到一位秦先生,对这件袈裟产生了兴趣,最后作价9万元买下了它。

买回去之后,他把这个袈裟摸了又摸,总感觉里面还有什么门道,于是,他把这件袈裟打开一个小口子,发现夹层里面还有一件正黄色织物,最终,一件陀罗尼经被展现在他的眼前。

最后,他找到了故宫博物院权威鉴定专家张淑芬来鉴定这个宝贝,她虽然阅宝无数,但是她只在《大清会典》中看到过关于皇帝御用陀罗尼经被的记载,最后她找来其他专家,从经被的尺寸、纹饰、经文及色彩上才最终确定这是乾隆身上的陀罗尼经被。

2008年,这件经被被2次拍卖,第一次从9万变成了6550万,第二次就变成了1.3亿。

至于从孙殿英洗劫清东陵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条乾隆的经被又去了哪里,经历了哪些,这就不得而知了。


云中史记


孙殿英盗取了清东陵里的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并且掠获了大量的奇珍异宝,轰动了世界。但是,他们这一伙盗墓贼当时只知道珍玉珠宝是好东西,留下了两件所谓的“裹尸布。”

这两件不被看好的“裹尸布”,一件就是随着乾隆皇帝下葬的,另一件事随着慈禧太后下葬的。

因为慈禧太后的裹尸布上镶着几百颗宝石,孙殿英这一伙盗墓者,就把宝石给盗走了,留下了那块刻着藏文的布。后来溥仪让满清遗老重新下葬慈禧的时候,那块裹尸布又随着慈禧重新入了棺椁。

至于乾隆的那块裹尸布,当时就被孙殿英这伙人,扔到了地上。

但是,这块被孙殿英随便扔到地上的裹尸布,竟然拍出了1.3亿的天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实话你要是把陪着皇帝随身下葬的东西,叫做是裹尸布,看成是普通的东西,你就是大错特错了。

要知道这个“裹尸布”其实叫缂丝陀罗尼经被,被身上是写满了藏文的,书写藏文的意思就是类似于祈祷西方极乐的一些语言。

它的艺术价值,还有使用价值都是很高的。可以说整个清朝的时候,皇室里的皇帝或者妃子下葬的时候,都是用这种被,作为自己的随身之物,跟随自己下葬。

正是缂丝陀罗尼经被,本身就具这种很高的价值,再加上它是被名人乾隆皇帝用过的。

所以,它能排出1.3亿的天阶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缂丝陀罗尼经被的价值究竟贵在了哪里了呢?

其实它就是贵在了缂丝上了,在宋朝的时候,缂丝就被皇室选用来,作为高级丝绸用品了。并且民间流传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缂丝出了原材料比较贵之外,就是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的难,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完成一个成品被。

能和黄金等价的东西,当然算是人间宝物了,现在这种东西更是少见了。这也就是乾隆帝随身所葬的缂丝陀罗尼经被,能被拍出1.3亿的原因。


史学达人


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民国时期的土匪头子孙殿英,在北伐战争期间,受张宗昌指派前往京畿地区的马兰峪,在那里与意欲盗掘清陵的原奉军叛将马福田遭遇。后孙殿英将马福田赶跑,自己以军事演习为由,背地里开始了盗掘东陵的行当。东陵是是清朝五个皇帝,及一些后妃阿哥公主总计161人的帝王陵墓群。由于时值清朝刚亡,加之清朝对陵墓保护之严格,所以陵墓并没有受到什么盗掘行为。可以说,整个东陵就是清朝二百多年历史的一个“地下缩影”,其文物研究价值和文物种类之多,可以想象。

孙殿英以强盗手法,派出没有任何考古挖掘经验和文物鉴定能力的“土匪挖掘队”,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搜刮宝贝。宝贝的定义各有不同,在强盗孙殿英的眼中,真金白银或者是可以换成真金白银的就是宝贝。真金白银他能认识,可是什么东西可以换成真金白银,那就未必都知道了。所以,最后就闹了一个“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笑话。他以为他拿走了最值钱的东西,殊不知却在无知的情况下,错失了最值钱的一件宝贝。这件宝贝就是乾隆身上披的“陀罗尼经被”。

之后这件陀罗尼经被流落民间,直到2010年的一次拍卖会上,拍出了1.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至此,这件当初还不起眼的“遮被”才进入大众视野。为什么它会如此值钱?

一、制作经被的材料价值不菲。此经被的主体材料是一张由藏羚羊羊绒制成的被子,藏羚羊本身的价值不言而喻,至于它身上的羊绒就更是难得。制作经被的羊绒只取尾巴上极少的一点绒毛,制作一张“乾隆陀罗尼经被”所需的绒毛,需要宰杀几万只藏羚羊。目前虽然藏羚羊以被明令禁止捕杀售卖,但在欧美市场上,一张藏羚羊皮可卖到数万美元。所以说,光是制作经被所需要藏羚羊,其价值就可以达到十几亿人民币。

二、制作经被的工艺技术价值不一般。制作经被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缂丝工艺”,民间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如果丝绸文物是一件艺术品,那缂丝就是艺术品中的精华。“乾隆缂丝陀罗尼经被”不仅采用缂丝技术,还是采用更为复杂的双面缂丝技术。以一个宫廷御用缂丝工20年左右的从业经验,制作这样的经被至少需要两个缂丝工匠,每天用时8小时,合计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三、经被所含有的宗教文化价值。经被上缂有“梵、藏、满、汉”四种语言,主体是一个缂满“陀罗尼经”的佛塔。寓意无论生者还是死者,只要身上盖有这件经被都可以起到吉祥驱邪的作用。宗教意义上,陀罗尼经被的使用可以帮助皇帝皇后往生极乐,可以帮助上阵杀敌的将军免受地狱之灾。满清皇族对于陀罗尼经被的使用有明文规定,而之前慈禧身上的那件明黄色经被正是符合《清会典》中,皇后用制的规定。乾隆身为天子,其经被价值会更高。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清会典》中,对皇家宗教仪规记载的真实性。

四、经被上有乾隆皇帝的身份信息。据发现,这件经被上沾染了少量血迹,有可能是乾隆的血迹。等到日后科研技术水平提升,相信会对这个血迹做出正确的解答。到时候也许围绕乾隆的“身世之谜”也会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