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期为什么使用分封制?

娟花儿


其实严格说来,汉朝初期使用的不是分封制,而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同时实行,在中央属地上实行郡县制,在原六国地方上实行分封制,简称郡国并行制。

刘邦为什么会采用郡国并行制呢?有以下原因:

一、刘邦在打下天的过程中,为了拉拢其它势力,共同对抗最大的敌人项羽,必须实行分封以收买人心,笼络势力。



秦朝灭亡后,项羽为了拉拢天下各方势力,分封了18个诸侯王,就是18个诸侯国。而刘邦被封在汉中及巴蜀之地,之后刘邦为了争夺天下,从汉中出陈仓,进攻三秦之地,先消灭了项羽分封的三秦王,之后联络一些诸侯势力,率56万诸侯联军,一起夺取了项羽的西楚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但被项羽3万骑兵打得大败而归,从江苏徐州一败千里,退到河南荥阳才站住脚。

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与项羽作战,败多胜少,而靠刘邦一家的势力,怎么也无法击败项羽,刘邦为了击败项羽,将天下的土地拿来分封其它势力,并联合这些势力一起击败了项羽,正因为刘邦舍得分封,才让这些势力为刘邦卖命,打败了项羽,到汉朝初建立时,刘邦一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分别是: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

二、刘邦看到秦国在灭亡过程中,由于没有分封,秦朝宗室力量非常薄弱,在天下大乱之际也就没有秦朝宗室力量来解救秦朝,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于是实行分封制,在消灭部分异姓王之后,刘邦开始分封刘姓诸侯王,以刘姓诸侯王来代为管理离汉朝中央较运的土地。



刘邦在消灭部分诸侯王后,没有取消分封,而是将自已的亲戚分封在这些地方,代替中央政府来管理,从刘邦的角度想,刘姓亲戚都是自已子孙,肯定会维护汉朝的统治,并且刘邦还定了白马盟约:非刘姓不得称王,非功者不能封候。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维护汉朝的统治,没有想矫枉过正,导致几十年后的吴楚七国之乱。

三、分封制在当时还是很多人认可的制度,而很多人认为郡县制导致秦朝的灭亡。

刘邦建立的汉朝,离战国末期也不过二三年的时间,天下除了秦,基本上都是六国遗民,而且反秦义军也全是原来六国的人,刘邦虽然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但是在当时的天下,包括刘邦手下的大部分功臣,都认为分封制合理,刘邦为了照顾大部分的利益,采取了分封制。

分封制不仅封了王国,还封了候国,只不过候国非常小,土地就是一个县,候国的权力要比王国小的多,分封候国的人都是为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如萧何是排名第1的酂侯,曹参是排名第2的平阳侯,张良是排名第62的留候。



四、汉承秦制,秦朝统一天下的13年间是采用的郡县制,但由于天下地域太大,京城在关中的中央政府无法对遥远的原山东六国地区实行有效的控制,既然无法有效控制,还不如分封让诸侯去控制,中央政府只实行部分权力。

但汉朝的分封与周朝的分封完全不同,周朝的诸候国是完全独立的王国,任何权力都在诸侯王手中。 汉朝虽实行分封制,但诸侯国的实际权力是控制在中央政府派遣的国相手里,如兵权是国相掌控的,高级人事权也是由中央政府控制,诸侯王本身的权利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可以说汉朝的分封制是升级版的分封制。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如何比较好的管理边远地区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不要反抗成为了每个执政者的难题。我国历史上历朝代采用的管理方式主要有分封制和郡县制。

分封制是古代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并没有直接的权力,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皇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皇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有点类似联邦制度。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表现,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刘邦经历了秦朝末年各地起义,秦二世孤立无助,没有诸侯帮忙,最后灭亡的过程,认识到郡县制的弊端:1、当农民起义时,只能依靠朝廷的军队进行镇压,而朝廷的军队在当时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有限;2、取代了分封制,伤害了老贵族们的利益,自秦朝建立之时,这些人无时无刻不想着反扑。

刘邦汲取了秦朝的教训,不再继续沿用郡县制。而当时中国历史上,分封制是较为主流的统治体制,将边远领土分封给同姓之中才能较为出众的人,让他们帮忙管理国家。

于是刘邦在刚建立汉朝时,大举分封同姓王,而后,铲除异姓王也成为了历史上较为出名的一个故事。

而当时建国伊始,天下不稳,此举也可以笼络人心,平定时局也是大势所趋。当然刘邦不是单纯复制粘贴周王朝的分封制度,而是以郡县制度为主体,封建制度为辅助的社会制度,这样的制度,将中央集权和笼络人心、平定疆土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了,也是后世沿用较多的管理制度。

<strong>


邓海春


国史君(国史通论)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盗来一张地图,它描述的是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时的中国形势。

很明显,刘邦建国之后施行的是郡县与分封并行的制度。他当时分封了八个异姓王:赵王张敖、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这些人都是在汉朝刚刚建立之时便分封的。后来通过镇压反叛等方式,他又先后分封了十个同姓王:齐王刘肥(刘邦庶长子)、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代王刘仲(刘邦他哥)、吴王刘濞(刘仲他儿子)、楚王刘交(刘邦异母弟)。这些诸侯王的地盘被称为“国”,他们都有很高的独立性,可以挖矿,甚至可以铸币。皇帝自己直辖的地盘被称为“郡”。名义上,诸侯国都听命于汉皇室,与周朝非常相似,但也给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了雷。

为什么刘邦要搞分封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国之前几百上千年,中国实行的都是分封以及与分封类似的制度,百姓都对这个制度非常适应,认为分封诸侯王就是天理啊!是秦始皇特立独行搞了郡县制,这个制度的确有很多大的优越性,但是秦国二世而亡,人们不得不把秦国的灭亡与郡县制联系起来。所以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刘邦称帝之后也选择了最为保险的分封制。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刘邦不离不弃并且立不世之功的人太多了,他们手下的兵也太多了,与这些战神比起来,刘邦根本就不会打仗啊,刚立国就收他们的兵权,刘邦是可望不可即啊。为了稳住兄弟们的心,分封制势在必行——人家跟你出生入死图什么啊!

而异姓诸侯王基本被消除之后,刘邦依然施行分封制,兵权在“白马之盟”中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秦朝灭亡时没有人拱卫京师,除了少数忠臣,没有人援救皇帝,但汉朝凭什么能做到“天下共击之”?因为天下一家,都姓刘!有我的就有你的,没我哪有你?可惜“七国之乱”把刘邦的梦打碎了。


国史通论


刘邦是大汉的缔造者,在他建立大汉的时候其实有两个制度可以选择,一个就是秦朝的郡县制,一个就是继续和周代、项羽一样采取分封。但是很明显当时这两个都不太适合,为什么呢?其实从秦朝和项羽的结局就看出来了,秦朝不过十几年,而项羽不过几年就全部灭亡了。

所以这点来说的话,刘邦也是看到了这两个制度的弊端,并不能就完全的采取其中一种,秦朝就是完全的分封制,放弃了从夏商周就已经存在的分封制,宗法制。但是项羽呢又完全的采取分封制,而且还都是和自己不相干的。他们两个的解决就让刘邦感受到必须要采取折中的办法,但是当时来说只有这两个可以选择,于是刘邦选择了两者并存的局面。

刘邦还有西汉的前几位继承者都是认为秦朝的灭亡就是因为郡县制和法家思想导致的。他们认为完全的使用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就会导致边疆、地方上没有自己的同姓家族势力来守卫,而法家思想又导致老百姓民不聊生,所以才会灭亡。刘邦呢就就采取一定的分封制,他天下的一部分分给自己的同姓家族来守卫,巩固刘氏的天下。而且采取道家提倡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恢复生产力和民力。

而且当时刘邦采取分封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开始大汉刚刚建立,而且距离六国灭亡的时间不过二十几年,一代人都还没有,这个时候虽然经过了秦朝的郡县制,但是毕竟分封制经过了夏商周几代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是深入人心了。特别是跟随刘邦的那些诸侯国的后代,他们肯定是想恢复分封制的,比如说常山王张耳就是之前赵国的。这些人在一开始掌握着很大的兵权,虽然刘邦想灭了他们,但是不可能不分封那么一下子全部得罪,这些人都是很可能一下子联合起来造反的,所以刘邦在建立大汉之后一个一个消灭。但是刘邦又过分的相信同姓家族,大量的分封同姓家族的人,导致后来中央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汉景帝的时候整个天下差不多三分之二都已经被分封出去了,中央直接控制的不足三分之一,严重的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导致了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势力,来加强中央集权,而且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加强思想上的控制。这样的汉朝才能维持下去。


中国历史研究所


当我们评判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候,往往会以后世者的观点去指证,为何要这么做,为什么不那样做,其实这都是扯淡。

能成为统治精英,并且成为统治者的没有一个不是当时的人精,人精就是人中的尖子精华。很多人骂刘邦是退回到分封制,是历史的倒退,ok,如果你是当时的他,也许还不如他。


其实在西汉时期,已经有两种政治体制,可供刘邦作为建国的选择,第一,分封制,第二就是郡县制。

而当时的汉王刘邦是怎么选择的呢?其实他将两种方式做了一个综合,就形成了西汉独有的郡县分封制。

那么他为何要这样做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换到他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第一点,我们要看汉高祖刘邦推翻的政府是谁,实行郡县制的秦帝国。秦帝国二世而灭,没有完成秦始皇千古一帝万世千秋的梦想。这是对郡县制的一种讽刺,对吧。



其次看第二点,和他共争天下的项羽,是完全的,实行封国制度,将天下诸侯变成峰帮立国,恢复到战国七雄的时代,但是仅仅几年时间不到,他就兵败身死,这又是一个反面例证。


我们看一下啊,一个完全实行郡县制的秦帝国,活了二代人就挂了,一个实行完全分封制的西楚霸王,五年不到也挂了,如果你是刘邦,你会觉得两种选择都是对的吗?

这个时候,我们站在刘邦的视角,如果让他来选择,他会选择非左即右吗?我觉得不会,他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找到一个折中的方式。

那就是郡县及封国制度并列,为何会这样呢?我们继续分析。

首先,将大多数的土地设为郡县治,可以有效的保证中央王朝的力量足够强大,压制周边封国。


其次,将所有的风国都封给同姓的刘姓宗族,可以作为屏障一起拱卫中央。异姓王后续都被消灭。

最后一点就是他相信,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变化。就算是封国造反,没问题,因为封国也是他们刘家人,他的江山一样可以存在。

名义上的大一统,其实并没有什么鸟用,如果像秦始皇那样,牛逼轰轰的,最后到他儿子那里,他的国家就灭亡了,那我相信流氓英雄刘邦不会如此选择。


封国制还是郡县制?该如何取舍?刘邦的最终着眼点就是他的江山,他的刘姓天下可以延续多久。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英明,就算汉初七国之乱之后,无论谁胜谁负,还是他刘姓天下的江山。

就算西汉灭亡之后恢复大汉的也是各地封国的后裔,这也算是他有先见之明吧。

所以别把刘邦当傻子,一定要将自己置入他所在的时代,设身处地去想这个问题。

况且,搞分封国家一定会分裂,不搞分封难道国家就不分裂了? 历史上有无数的实例为证明,这两点并不绝对。

而且就算真的全国实行郡县制,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历史沉淀和人才储备,但是在西汉之初,这两点其实并不具备,所以刘邦有可能是折中选择了郡县封国制,也有可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妥协都有可能。

我们就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以超越时代的见识去横加指责了,没意义。


阿斗不傻


西汉王朝建立之初为何实行了分封,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想要深入理解它,还必须先从秦的统一和灭亡说起。


话说秦王嬴政灭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龙椅还没捂热乎,手下的丞相王绾就建议他,皇上,您得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封出去啊。

王绾的主要理由是,秦刚刚攻灭六国,而燕,齐,楚这三个国家距离秦本身的核心区域——关中,实在太远,不便于直接管理,干脆封出去算了,多省心啊,还能让孩子们高兴高兴。

但是,这个建议被廷尉李斯所否定。

李斯认为,分封出去的虽然是老嬴家的儿子,可是到了孙子、重孙子那代人的时候,大家相互之间血缘远了,感情也淡了,到时候就得为了争夺土地而干仗!兄弟阋于墙,这不就是重复周王朝的覆辙吗?

最终,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采用了郡县制,而非分封制。郡的太守、县的县令、县长,都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

这就好比,一个集团的董事长要直接管理底下各部门,而不设置部门经理。

当然,这个老嬴家企业的下场我们都知道了,才十几年就玩儿完。

秦为何灭亡呢?主要因为楚国。

秦灭六国时,楚国的反抗尤其剧烈。这大概跟楚人本身桀骜不驯、善战好斗的性格有关吧。我们都听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这就是楚人反抗精神的一个缩影。西楚霸王的祖父项燕,正是牺牲在抗秦战争中。

不屈不挠的楚人不仅在秦统一的过程中不断给秦人制造麻烦,即便在秦统一之后也不安生。《史记》记载,秦始皇认为“东南有天子气”,所以要东巡。与其说天子气,不如说是楚人的怨气。

楚人的怨气,除了来自于当年的战争外,跟秦的郡县制也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下战国跟秦朝的版图:

跟战国的任何一个国家相比,秦朝的疆域都称得上“巨无霸”,这是统一王朝带来的直接好处——看着壮观啊!可是,楚国的老百姓可遭殃了,为啥?因为徭役。

徭役,就是给朝廷干活儿,或者当兵。而且是白干,不干还不行!当时只要是成年男性,就必须拿出一定的时候来服徭役。

难道只有秦朝才有徭役?不不,秦统一之前,这些楚人也要服役的,只是以前没那么难受。

那为啥以前不难受,秦统一了就开始难受呢?

其实也很简单,秦统一之前,楚国的老百姓服徭役,肯定不会“出国”,基本就在家门口,就算是走的远一点,几百里也就撑死了。可是秦统一以后,可不管你以前是哪国人啊,让你去哪里就得去哪里。

大家想想,秦的首都在哪里?咸阳!我们假设,有个楚人的老家在东南沿海一带。本来日子过的美滋滋,突然有一天,命令来了,去咸阳服役!他得走多久才能到咸阳呢?一没飞机二没铁路的,全靠两条腿。就算老天爷保佑,他一路没病没灾,顺顺利利走到咸阳,那也得几个月吧?

对了,路上的时间是不给算入徭役的,如果不能按时到达还得受罚!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熟悉了?

没错!陈胜吴广就是这么起义的!而且他们的起义,打的正是楚的旗号

于是,楚人积压已久的怨气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口子,最终,两个最有名的楚人——项羽、刘邦,一起灭了秦。

……

又经过楚汉战争,刘邦上了位。当年摆在秦始皇面前的问题,同样丢给了他。那么到底要分封?还是要郡县?

刘邦实在很纠结啊。他自己的实力并不强,当初打天下,靠的是手下的这帮哥们刀头舔血。如今当了皇帝,不能不兑现当初的许愿吧?所以,这些大功臣,不得不封王,这就是所谓的

异姓诸侯王,这是西汉王朝的第一次分封。

不过刘邦毕竟是枭雄,没过几年就联合老婆吕后,把这些老兄弟们挨个做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下子,没有诸侯王了,是不是该彻底搞郡县制,也享受一下秦始皇当董事长的感觉?

不,刘邦采用了折中的办法,他留下一部分土地设置郡县,归朝廷直属,把离得远的地盘继续往外分封,让它们变成半独立的诸侯国,诸侯国的老百姓不需要出远门服役,负担减轻,免得再冒出来几个陈胜吴广。

只是这次分封出去的王,都是老刘家自己人。

这么做,可不是因为刘邦顾念亲情,他要是顾念亲情,当年被项羽赶得满地跑的时候就不会屡次把儿子扔下车了!

刘邦是实在没办法!

秦末的战争,把整个国家打得一团糟,经济严重衰退。史书记载,西汉刚建立那会儿,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大家都很穷。穷到啥程度?刘邦想找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驾车都凑不齐,手下的官员还有坐牛车的。

穷到这份儿上,朝廷是不敢再出一点儿差错了!

所以,一等战乱平息,刘邦就推进休养生息,不折腾。简单说,自己能够得着的地盘,就归中央管,那些离得远的,干脆暂时让儿子、弟弟们去管吧,只要他们还认我当老大就成!另外,分封也有好处,万一以后有人造反,这些老刘家的王爷们不能不管吧?

所以,这一时期的行政状态,也被称为郡国并行。郡,就是朝廷控制的郡县,国,则是分封出去的诸侯国。

可惜,刘邦的算盘终究落了空,分封隐藏了更大的危机,并最终酿成灾祸,不过这就跟本问题无关了。


考古军中马前卒


汉初刘邦分封七个异姓王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在楚汉相争时,刘邦以弱势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就必须联合各路西楚项羽所分封的王,一起抵抗项羽。若将各西楚王拉向自己一方,刘邦只有许以为王。这就有了西楚时的常山王张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燕王臧荼投靠刘邦,刘邦封常山王张耳、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和长沙王吴芮。韩信和彭越一个占有齐国另一个收复魏国,援刘邦决战项羽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刘邦接受了张良建议,承认韩信自立的齐王,又封了当时为梁国相又掌梁国兵权的彭越为梁王,才使两人出兵围项羽垓下,一举消灭了项羽。而韩王信虽在西楚未分王,但他是韩王之后,刘邦占领韩地后,封其为韩王以巩固韩地。所以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完全是楚汉争霸时战略权宜之计。

第二个原因是虽经秦朝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但秦朝统一六国后国祚十四年,再加上楚汉争霸五年的短短二十年间,无法消除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侯国意识,恢复诸侯分封体制似乎是当时社会共识。

第三个是原因秦忽起陡灭大家除了认为秦国的暴虐以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朝未实行分封制,使秦王室没有外蕃拱卫,而很快被农民起义所灭。分封各王恢复旧制尽在情理之中。

汉初异姓王分封,给西汉中央集权制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迫使刘邦登基一年后就开始了翦灭异姓王的征战中,刘邦临死前才完全消灭异姓王。杀马为誓,永不立异姓王。


耕读186


汉朝是郡县制在加上分封制度,两种制度,共同推行,有人觉得奇怪说分封制度,这是奴隶社会时期周王朝统治江山的时候,使用的一种手法,而秦国推荐使用了最先进的郡县制度,为什么汉朝会选择这种历史倒退的做法?

其实原因也特别简单,就是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一开始的时候当然是出于无奈,说这么多人帮我打听下,我总不可能之前的承诺全部作废,然后不给他们土地了万一他们群起而攻我,那我不就完蛋了吗?但是后来这些异性的诸侯王杀了以后,刘邦还是选择将自己的子孙放置在这些地区,这是为什么?

古代我们通常会忽略一种东西,那就是交通,古代的交通那是特别的困难,郡县制度能够最大程度的将个地方的资源集中到中央,在中央统一发放,分配这些资源,让整个国家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不断的运转原理上是很好,但是如果交通不畅的话,会使得这个机器在不断的进行高评的运转,这样的话机械疲劳,机械损伤,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机器就像一个不堪重负的机械,破坏损伤乃至于最后的崩溃。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自己当然努力过他曾经建立多条高速的交通线车同轨,书同文,让整个天下的信息能够高速的流转到咸阳,让他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当然,秦始皇本身也是一个勤奋的人,他一天到晚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也是忙的不亦乐乎。

所以在秦始皇的治理之下。郡县制,它本身的弱点并没有显现出来,秦二世上台,(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什么问题都出来。

刘邦上台,那他的能力能比得过秦始皇吗?绝对比不过呀,他又不放心将这个天下的大权全部交给自己的宰相,所以只能够说我就管理我能力所及的那一片儿地区,既减少了工作量,又让整个国家的运转能够稍微轻松一点儿,也符合了当时。战争结束以后,百废待兴的那种情况。

与此同时,楚汉战争给刘邦带来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都会导致这个地区跟中央的分化,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bug,你可以通过强力的政策将这些不同的声音给压下去,但是这东西就像弹簧一样,当你力气大的时候,你能够把他压得下去,但你力气小的时候,这弹簧能够瞬间把你给弹开。

就如同现在的美国在各个地区建立了军事基地,以其强大的武器投送能力,使得美国可以喊出一小时打遍全球的口号,也让美国称霸全球的目标能够进一步的实现,没有这些军事基地,再加武器投送能力,美国想要称霸全球是不可能的事情。

刘邦表示各个地区我不可能短时间之内派兵力过去,但要一个皇帝同时接受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那简直就是一场犯罪呀!这些穷山恶水的刁民,我能不能不去管!我只要保证中央地区的强大,然后让这些中央地区的力量如同太阳一样辐射到其他地区,将其他地区同化,这样的话,一步一步的将整个天下,变成天下人的天下。

总的来讲,这是一次妥协,由于古代的生产力和当时的交通不便利,所以才造成了这种结果。


漩涡鸣人yy


(1)为了稳定民心。经历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刚刚建立的汉朝国力衰弱,中央的实力也较弱,无法顾及全国,只有分封才能稳定民心,让各位功臣有自己的分地,暂时安定人心。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刘邦分封的大多为同性王,希望能巩固刚刚建立的汉朝。

(3)吸取秦朝的教训。西汉是承秦而建的,西汉初时,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大都按照秦时的标准来,或是吸取了秦时的教训进行了改变,当时,人们总结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实施了郡县制,所以在中央危险的时候,得不到地方的救援。在刘邦看来,如果实施分封,那么各国控制了全国的部分地方势力,皇帝控制中央和郡县,如果有地方造反,那么即使中央无力进行镇压,也可以由分封的各国提供支援和保护。毕竟分封的各诸侯王大都是亲戚,尤其是在刘邦解决了几乎所有的异姓王后,所有的王国都是同姓的人,有血缘关系,在刘邦等人看来,血缘关系明显是相当可靠的。


历史菜鸟很低调


看来一些答案,都是从秦朝不进行分封说起的。但秦朝和汉朝建立的过程根本就不相同,用秦朝不分封来说明汉朝分封,本来就是一件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

秦朝的建立是经历战国各国的割据而进行的灭国战争,因此秦始皇不分封的目的就很明显——战国更结束,还想再来一次战国局面吗?如果分封,还有必要把六国都灭了吗?让他们作为秦国的诸侯国不就完了吗?多省事!分封六国贵族为秦国的诸侯,既省事,也绝了后患。难道你觉得秦始皇没有看到这一点吗?

浴血奋战而得到的一统局面,又重新回到诸侯割据状态,意义何在呢?这才是秦始皇不实行分封的真实想法!

汉朝的建立,是建立在分封的基础上。项羽和刘邦等诸侯在咸阳共同划分了各个诸侯国,这是当时的共识和灭秦成果。没有分封,就没有汉朝,这点必须要看到!

刘邦以项羽划分不公平为由(即楚怀王许诺先入关中者王之)攻取了关中土地,这和秦国一统不同。秦国是周分封的诸侯国,汉则是咸阳共识(即项羽等诸侯合法承认)的成果之一。

楚汉之争,不过是关于一个争议:刘邦以死去的楚怀王许诺为由占据关中,项羽以刘邦破坏咸阳共识为由攻打刘邦。

至于其他诸侯的纷争,不过是显示了咸阳共识的脆弱性!

刘邦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以分封来激励和巩固自己的臣子和盟友。可以说分封是汉朝得以建议的基础。只不过刘邦在统一后,将外姓分封通过屠杀的方式转变为刘氏分封而已。

无分封,无汉朝,这就是汉朝为何分封的原因。至于汉景帝时开始削藩,则是后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