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前腳去世,順治後腳掘墓鞭屍,多爾袞獨女東莪的結局如何?你怎麼看?

尋找一種叫幸福


皇太極繼位,建立了清朝。皇太極為了鞏固皇權,想把威脅到皇權的人一一除掉,但是皇太極現在的實力還不夠,因此他不得不拉攏一些和他權力沒有很大糾紛的人,多爾袞(皇太極的弟弟)就是其中一個。



多爾袞從小聰明機智,很是揣摩皇太極的心意。一方面身為皇帝的皇太極有諸多自己不方便說出口的或者做的,多爾袞都會主動說或者做的,把自己的野心深深的埋藏,很受皇太極的寵愛。一方面是多爾袞在戰場中多次建功立業, 跟著皇太極南征北戰多年,聲名遠揚。皇太極突然“暴逝”,生前沒有立下遺囑,清朝掀起了奪位風波,多爾袞和豪格(皇太極的長子)最有可能奪得皇位,只是後來受到了很大的阻撓。不得已多爾袞只能退一步,讓皇太極的幼子順治當皇帝,自己做輔政王,畢竟順治年紀小好掌握,實質上權力其實在自己手中。


我想作為皇帝沒有一個希望自己是一個傀儡,沒有實質的權利,又加上多爾袞逮殺豪格後強佔他的妻子,還有和皇太極的孝莊皇后有私情,所以在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身後清算第一次上朝掌權就宣佈多爾袞密謀謀反,撤去多爾袞的封號,毀掉多爾袞的陵墓,把多爾袞的屍體挖出來鞭屍,暴屍示眾,他的母親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奪了。多爾袞生前享受榮華富貴,權力滔天,死後卻連自己的屍體都保不住被鞭屍,墳墓都被挖了九次。

多爾袞獨生女兒-愛新覺羅·東莪,也是多爾袞唯一的骨血,生在富貴之家,愛新覺羅·東莪從小沒吃過苦。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下達多爾袞謀逆之罪,將愛新覺羅·東莪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之後不知行蹤。有幾個傳言,其一是說愛新覺羅·東莪受到他的父親多爾袞的牽連,遭受他人的侮辱,嘲笑,後來流落民間下嫁給一個讀書人。其二是被嫁到了蒙古。因為清朝經常和蒙古聯姻,又根據當時的記載愛新覺羅·東莪並沒有逐出宗室(雖然多爾袞被判謀反),對這種不好處理的格格,殺了就顯得自己不仁德,留在身邊有擔心會給自己添麻煩,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她去蒙古聯姻。這樣既突顯自己寬厚,又減少自己的麻煩,還能有助於加強蒙古和清朝的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秋風流月


東莪格格是多爾袞的獨生女,多爾袞十幾房妻妾只生了這麼一個女兒,其生母沒有明確記載,猜測是朝鮮宗室女李氏。

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暴斃。關於他的獨女東莪格格最後的記錄是將她交給了信郡王多尼看管,此時東莪12歲。多尼是多爾袞弟弟多鐸的第二子,承襲多鐸的豫親王爵位,順治八年改封信親王,後因多爾袞被清算,多尼作為多爾袞親侄子,難免被殃及,1652年降為郡王。

順治帝對多爾袞的清算,並未殃及起家人,將東莪格格交給多尼照看正是在保全她的性命。多尼雖被牽連降為郡王,但好歹保存了性命,對親叔叔的唯一女兒應該也能比較好的照顧。

對於東莪格格之後的去向,有幾種猜測:1、嫁到蒙古。清初,滿蒙聯姻是常態,雖然多爾袞獲罪,但東莪並沒有被逐出宗室,她依然還是宗室女。然而如果嫁到京城的人家,她的身份則十分尷尬,所以遠嫁或許對她是最好的選擇,既避免了身份尷能獲得與之身份相對等的婚姻,又對朝廷有益,可謂是一舉兩得。

2、流落民間嫁給普通人。我個人覺得這種說法不太靠譜,在多爾袞獲罪時,東莪已經12歲,雖遭逢變故,但多年的所受的教育讓她也不太會去民間嫁給普通人。

3、東莪格格即順治帝的董鄂妃。這種揣測看似有點荒唐,但也不算空穴來風。首先對於東莪格格的身世及最後的去向,記載十分模糊。照理說,作為曾經權勢滔天多爾袞的獨女,東莪格格的記載應會更詳細,但並沒有。同樣的對董鄂妃的身世記載也存在著疑點,生母同樣沒有詳細記載,因此有可能是東莪格格交給多尼之後,因緣際會下被鄂碩認下成為鄂碩的女兒。再者,東莪(dong e)=董鄂發音相同,也讓人有了疑似猜疑。

喜歡的給阿淺的回答點個贊,不喜歡的也歡迎指教!ღ( ´・ᴗ・` )比心

浮生若淺


順治七年十二月,皇父攝政王、睿親王多爾袞病死在喀喇城,時年三十九歲。隨後,順治皇帝開始對多爾袞政治清算。

多爾袞一生無子,只有一個女兒東莪,另外,他把同胞弟弟多鐸的五兒子多爾博過繼為兒子。多爾袞死後,多爾博最初繼承了睿親王的爵位。清算開始之後,按照《順治實錄》的記載,多爾袞的家財、人口被抄沒入官,“其養子多爾博、女東莪,俱給信王”。

這裡說的信王,指的是信親王多尼,是和碩豫親王多鐸的大兒子,多爾袞的侄子。順治六年多鐸病死之後,多尼繼承了豫親王的王爵,後來改稱信親王。

此後,多爾博被要求重新回到多鐸一宗,並且被封為貝勒。貝勒和親王的差別很大,但總體來說,這樣的處置相當溫和。

關於東莪的下落,正史中沒有記載。做為多爾袞的侄子,多尼肯定會善待伯伯唯一的女兒東莪,會幫她挑選合適的滿蒙貴族之家嫁掉。

在這個問題上,個人有這樣幾點看法:

第一,順治皇帝對於多爾袞的清算,中規中矩。

《順治實錄》記載,順治十年三月,順治皇帝認為毀壞多爾袞的墳園“似屬太過”,所以命令工部把受到毀壞的房屋、門牆加以修整,但要求所有的柱子都漆成黑色,仍然命令多尼派人看守。

這說明是有過掘墓鞭屍一類行為。

多爾袞兄弟當中,他不是第一個得到這種下場的。當年,莽古爾泰、德格類兄弟死後,被掘墳揚屍,名下的牛錄被皇太極父子瓜分,親信被殘酷鎮壓。

第二,對於多爾袞的處置,比他哥哥阿濟格要輕。

多爾袞的幾個親信被處決,家奴充公,但比起他哥哥阿濟格要好許多。

多爾袞死前對哥哥阿濟格有所交待,阿濟格和兒子勞親蠢蠢欲動,結果被收押,廢為庶人。阿濟格在獄中聽說自己的兒子們被送給別人當了奴才,訂婚的女兒也被退親,另外改嫁,自己的女人也賞給了別人,氣得在獄中縱火,結果和兒子勞親一起被賜死。

相比之下,東莪和多爾博的結局要好得多。

第三,清代統治集團的內部,始終存在著殘酷的鬥爭,但因為八旗制度這種特殊的設計,很少出現斬草除根式的清除。

比如,努爾哈赤和同胞弟弟舒爾哈齊決裂之後,繼續重用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使他成為四大貝勒之一。皇太極幹掉阿敏之後,由阿敏的弟弟濟爾哈朗全盤接收了他的各方面遺產。

莽古爾泰、德格類的遭遇,算是比較殘酷的一例。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曾經繼承了努爾哈赤親自掌握的正黃旗、鑲黃旗,實力最為強大。皇太極時代通過換旗,三兄弟改為正白旗、鑲白旗,但實力依然強大。所以,順治皇帝在處置多爾袞、阿濟格的時候,自然有所顧忌,不敢過分。


於左


多爾袞死後他的獨女愛新覺羅·東莪的結局如何得先從順治的成長曆程以及和多爾袞以及孝莊皇太后的關係說起。

順治皇帝即愛新覺羅·福臨,生於公元1638年3月15日,為皇太極第九子,其生母是莊妃,即後來的孝莊皇太后。當時皇太極的主要精力放在後金政權內部的鞏固以及對大明王朝的作戰中,福臨的大哥豪格自幼就追隨父親皇太極征戰於沙場,戰功顯赫,已被封為肅親王,並且親掌正藍旗。皇太極親掌正黃和鑲黃二旗,加上豪格的正藍旗基本代表了皇權勢力,豪格又是皇太極長子,因此,這三旗的大臣都主張立豪格為儲君。加上當時皇太極最寵愛的是海蘭珠,莊妃並不得寵,因此福臨也就是在皇太極眾多的兒子中不是那麼顯眼。

公元1643年8月皇太極突然去世,由於皇太極當時年富力強並沒有指定誰來繼承皇位,因此圍繞皇位展開了激烈的爭鬥。當時爭鬥的雙方主要是福臨的十四叔多爾袞和福臨的大哥豪格,由於雙方勢均力敵(當時多爾袞三兄弟掌握正白和鑲白二旗)。由於雙方都握有重兵,各不相讓。但雙方又相互顧忌,因為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最後,雙方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立當時年僅六歲的福臨登基稱帝,這樣算福臨白撿了一個皇位。這場爭鬥多爾袞成了贏家,很快被封為攝政王。

公元1644年9月,多爾袞攜小皇帝福臨入主北京,同年十月被封為叔父攝政王。第二年被封為皇叔父攝政王,1648年11月,又被加封為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的權勢達到了頂點,實際就是大清朝的一把手。這一切看起來合情合理,多爾袞有擁戴之功,又是攝政王。

順治生於帝王之家,帝王之家的男孩生來雖然註定了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但同時也註定了宮廷你死我活的鬥爭。順治出生時,父親專寵海蘭珠,莊妃也不得寵,對福臨他們母子的關切並不會很多,甚至是很少。孝莊呢,也覺得憋屈,因此對孩子不免也就比較嚴厲,為的是能讓福臨在這個充滿叢林法則的宮廷鬥爭中能力超群,存活下來。可以說順治生活在一個比較壓抑的環境中的,對母親孝莊是有點怨恨的。六歲時父親去世,同時也是一個缺少父愛的孩子。所以說,童年的順治是不快樂的。

後來,順治被多爾袞推上皇位,登基稱帝。到了大婚的年齡,作為母親理所當然得為自己的兒子選妃子,選皇后。這時的孝莊並沒有考慮自己兒子的感受,也不允許她考慮,為了穩固他們孤兒寡母的地位,拉攏孃家人為自己母子撐腰,於是就選了幾個自己孃家人的女孩進宮作為妃子,最漂亮的就成了皇后。順治本來就對母親的感情比較複雜,於是在親政以後很快就廢了皇后。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第二位皇后還是母親的孃家人,進一步加深了母子的隔閡。

多爾袞因為有擁戴之功被晉封皇叔父攝政王后進一步飛揚跋扈,根本不把小皇帝順治放在眼裡。比如,一切大禮諸如圍獵、出師等時,王公、貴族聚集一處等候傳旨,還要“列班跪送”多爾袞。若其回府,則要送到府門口。如遇到元旦慶賀時,文武大臣朝賀皇帝后還要區多爾袞府朝賀。順治三年五月,多爾袞將皇帝專用的兵符印信收歸自己保管,全國兵權盡在多爾袞手中。等到順治五年被晉封皇父攝政王,權勢達到頂點,將自己已故的母親阿巴亥追封為太皇太后,此舉儼然把自己駕高到皇帝的位置,這無疑是觸犯了順治的底線。後來,又逼死順治的大哥肅親王豪格,豪格跟順治的關係很好,而且畢竟是一個老爸的兄弟,而且還強娶豪格的福晉,進一步加深了順治帝對多爾袞的厭惡。

最讓順治帝接受不了的是其母親和多爾袞或明或暗的曖昧關係,甚至有傳言孝莊已下嫁多爾袞,順治帝為此羞愧難當。於是,順治把這所有的怨恨都歸罪到多爾袞身上。所以在多爾袞死後不到二個月的時間將多爾袞掘墓鞭屍,並講其頭顱砍下示眾。

順治年齡雖小,但卻不是一個糊塗皇帝。他是一個有想法有作為的君主,對多爾袞掘墓鞭屍,一舉剷除多爾袞黨羽,收回大權,真正成為一個乾綱獨斷的帝王。同時警告母親莊妃,我已親政,讓其不要干政。

至於多爾袞的獨女東莪,在多爾袞死後交有信郡王多尼撫養,這是東莪在史書上最後一次出現。俗話說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本來順治就對多爾袞恨之入骨,估計東莪最後的結局不會太好。估計像其他宗室之女遠嫁蒙古和親就是其最好的結局了,順治帝也眼不見心不煩。


九們提督


而順治帝繼位時才六歲根本就沒什麼實權,凡事還都得聽他叔多爾袞的,順治也相當為一沒實權傀儡皇帝,多爾袞想取而代之只是輕而易舉,相傳順治帝的母親孝莊太后為了保護順治和大清的社稷,下嫁多爾袞,並讓順治認多爾袞為父,所以多爾袞才多出皇父攝政王這等奇怪封號。


由此可見順治非常恨多爾袞,恨不得他馬上暴斃,如順治所願多爾袞在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尊為成宗義皇帝,不久順治帝追論其生前謀逆罪削爵逐出宗室,還派人將其墓刨了將屍首帶上來進行砍頭,才解恨。

至於多爾袞的女兒東莪,父親犯的罪和自己完全無關,所以東莪並沒有父親那樣被逐出宗室,而且東莪被交給信郡王撫養。相傳最後東莪嫁到蒙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