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发起?

〆Forever卟弃273


德国的统一促进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它发展起来的时候,殖民地已经被英、法等国瓜分殆尽。德国要想获取殖民地,就只能从英法等国的手中夺取。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早就想报一箭之仇,德法之间的矛盾尖锐,德国拉拢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组成了三国同盟;法国拉拢英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一个叫普林西普的青年刺杀,因此,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8年7月26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同年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德国遭到了严重的惩罚:

《凡尔赛条约》使德国的领土丧失了13.5%和10%的人口,海外的殖民地被全部瓜分;军备受到严格限制: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禁止生产和输入坦克等重武器、不得拥有陆海军航空兵……法国的一位元帅说,这样的惩罚就是20年的休战。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打击非常大,德国的经济危机给希特勒上台提供了机会。希特勒上台之后废除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束缚,开始疯狂扩军备战。到二战爆发时,德国已经拥有陆军105个师270万人,空军飞机4320架……由于英法是一战的既得利益者,它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从而纵容了德国的侵略。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二战的爆发。


历史军魂


一战和二战中德国都是主要参战国,但是参战原因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

德国在19世纪中期才完成了统一,开始迅速崛起,但是此时世界基本已经被各大列强瓜分,英法等国获得了大量的殖民地以及利益,而德国仅能在非洲、亚洲等获取一些残羹剩饭,这自然让德国很是不满现行的国际秩序和规则。

而在后来,德国实力越来越强,包括人口、工业生产等方面,已经和英法持平甚至开始超越,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夺取这些国家利益的野心越来越大,开始谋求武力途径满足自己的欲望。威廉二世一直较为激进,上台后就舍弃了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谋求扩张,开始扩军备战,导致树敌无数。最终随着各种原因,一切矛盾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爆发,不过德国很快遭到封锁,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后德国战败。

而二战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复仇,当时德国要赔偿巨额赔款,军工等多个方面受到了严格限制,部分领土还被敌军控制,又遭遇了1929年经济危机,德国社会普遍十分不满,所以希特勒及其纳粹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凭借复仇等主张迅速崛起并获得政权。

同时,纳粹也主张扩张,夺取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征服其他国家(比如在东方的苏联建立德意志千年帝国),这也得到了德国民众的欢迎和支持,最终德国再次发动了战争。


战争之王


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该和约包括一项条款,即明确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 引起的。该条款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各国的普通民众都愿意相信自己的政府是无辜的,而敌国则是有罪的。在这种情绪的渲染下,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充分利用德国民众反对《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民族进行复仇,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二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战的后遗症和延续。所以对一战的充分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及为何均由德国挑起的。

德国为后起之秀,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之巅,在于德意志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有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即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当时德意志各邦就如何统一意见不一,周边有奥地利的阻挠,法国的可能干涉等等不利因素,在议员们无休止的吵闹仍毫无结果之时,俾斯麦发表了著名的讲话:“德意志需要靠普鲁士的强权,当前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而是靠铁与血。”俾斯麦灵活的外交手腕另人惊叹,他曾任普鲁士驻俄大使,并于1863年帮助沙俄镇压了波兰人的起义,巩固了普俄关系。他派往巴黎期间准确的把握住拿破仑三世的性格,并暗示法国不干涉德意志的统一可以得到“报酬”。在一系列内政、外交后,俾斯麦以三次战争实现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首先是对丹麦的战争夺取了德意志西北部的两个公国。然后对奥地利的战争将其从德意志踢了出去。最后于1870年9月2日的色当大战中打败法国,并无情的强加于法国1871条约,强迫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及1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

普法战争后,德国不仅完成了统一,通过战争赔款,统一国内市场,恰逢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870年德国的工业产量连英国的一半都不到,但到了1914年,德国的工业产量已超过英国,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强国。在那个时代,欧洲的列强都在竭力的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海外市场。统一后的德国发现殖民地已瓜分殆尽,所以更加积极的参与殖民地的争夺,首先瞄准葡萄牙、荷兰等先“富裕起来的”小国。然后发现他们所在地区处处受到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的阻扰,加剧了新兴权贵德国和这些国家的矛盾。此时德国的掌舵人是威廉二世,同样的热衷权力,颂扬军国主义,但外交手腕明显不如俾斯麦。俾斯麦在外交事务中游刃有余,拉拢打压玩的炉火纯青,并能冷静的判断和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争端。威廉二世却锋芒毕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即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时,他竟然大呼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暗中支持奥地利有意的计划向塞尔维亚开战(7月28日),并于8月1日向进行全国总动员的俄国宣战。当时的强国为了避免受到攻击而互相结盟,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盟国即使对争端国持怀疑态度也不得不参与争端,因为担心同盟瓦解从而陷入孤立被别过攻击。这就扩大的危机,很多即使不愿意参与进来的成员国也被卷入其中。这样,欧洲各列强开始了认为是场短暂的争端,却演变为残酷的、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作为学习交流之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撤销,敬请谅解!谢谢!】




历史小玩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对自己的力量过于自信,支持虚弱贪婪的奥匈帝国扩张领土。德国人还沉浸在普法战争的胜利中。没有看到战争本质上的变化。战争从贵族游戏,到雇佣兵游戏,再到全民参与。从拿破仑战争变为美国的南北战争。战争不再是军人之间的搏斗,通过几个战役就能决定胜负了。而是国力对抗,要打到对方动弹不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

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对德国实行惩罚措施,激起了部分德国人的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复仇之战。


天明遥遥山海关


在大航海时代,海上马车夫荷兰,伊比利亚双雄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建立霸权。特别是西班牙靠着强大的海军,驰骋世界,被称为无敌舰队!

而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后来居上,通过一系列战争取得世界霸权,建立日不落帝国。只是由于此刻世界还有很多地盘没有被瓜分,生产力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没有那么紧迫,才没有爆发世界性的大战。但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是要踩在另一个国家身上完成的,既需要打破旧的世界体系。

德国的崛起可以追溯到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打败法国成为欧洲一霸。同时世界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所谓的电气革命,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这其中发展最好的要数美国和德国了,而这两个国家迫切需要原料和市场,美国还好先天优势,有庞大的地盘,但其也是爆发了南北战争解决阶级矛盾。

德国在欧洲,地盘基本被瓜分完毕,利益牵扯错综复杂,想要取得原料和市场,必然会触碰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其中又以英法俄为代表,于是德国便拉上自己的表兄弟奥匈帝国一起要打破旧有秩序(意大利这种墙头草战五渣和临时工土耳其就不说了),除了战争别无选择,于是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有所区别,当时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不要说德国这种受制裁的战败国,就是强如美国也并不好过。

各国都是国内动荡,基本有两种路线,一种是大力发展经济,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而另一种则是法西斯主义,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把国内矛盾转化到国外,以德意日为代表。

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承受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受到了颇多限制,本就民怨很大。再加上经济危机,政府不作为,这就给了希特勒创造了法西斯的土壤。利用民众的怨气加以煽动,获得支持的战争狂人希特勒,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实现自己的日耳曼帝国梦了!

德国于是成为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当然这也与德国的实力分不开,换成意大利这种战五渣估计也翻不起多大浪花,世界大战也无从谈起!





李翔kingl


用历史唯物主义解读: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国际权利)发展不平衡,造成后来者对既得利益者的嫉恨、争夺与战争酝酿。

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修昔底德陷阱”命题解读,排位第一的城邦国家斯巴达对“追赶者”雅典的偏见和恐惧造成双方30年战争,最终造成古希腊文明的不复。该命题当代解读: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对照近现代史中的德国——

1803年,拿破仑率军在德意志土地上荡涤封建小国,1806年攻陷柏林。1813—1815年,反抗拿破仑的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结束,德意志依然是由34个邦国与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联邦,没有组织和统一领导,君主专制依然。诗人海涅感叹时局:只要一想起德国,我就彻夜难眠。

有一个人在枕戈待旦,普鲁士首相(帝国宰相)俾斯麦,他认为 “普鲁士对当代的重大问题要用铁和血来解决”!普法战争赋予俾斯麦以良机,他挥师于色当大败法军。1871年1月,德意志(第二)帝国竟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巨额资金推动德国完成工业革命,建起领先欧洲的社会福利系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业人口降至1/5以下,德国一举跨入工业国的行列,经济总量赶上并超过英国。

德国人志得意满,以称霸欧洲、开拓殖民地空间的行动不断挑战大英帝国。彼时整个欧洲都在备战,1914年,残酷的战争终于爆发,德国面对两线作战的窘境,二百多万人丧生,最终成为战败者,帝国不再。

《凡尔赛条约》将一战全部责任归咎于德国,失地赔款的耻辱之下复仇种子已然播下。1919至1933年的魏玛共和国只是两个帝国之间的延续。1933年1月底,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纳粹当权的第三帝国拉开序幕,帝国以“民族主义、领袖至上和生存空间”为理论实践的基本原则,对内实行独裁统治,煽动“爱国”情绪,清除“劣等民族”,对外从突破条约束缚到1939年9月入侵波兰点燃欧陆战火......1945年4月30日,第三帝国覆灭,德国全境被四大国占领。二战中650万德国士兵战死,战后东部1200万居民大迁移中又有200多万冻馁病死。1949年5月,西部颁布《基本法》,建立联邦德国。同年10月,民主德国在东部成立,柏林被分割,成为东西方对峙的最前线。


ruixuezhaofeng


德国这个国家其实很神奇,或者说德意志民族很神奇。


神奇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德国的历史其实很悠久,可以追述到公元962年建立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但神罗这个帝国也比较神奇,前期还好,起码作为神罗皇帝还有享有很大的权力,也算是名副其实的皇帝,但其组成形式就决定了神罗不可能成为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毕竟是由数百个附属单位组成的国家,起重臂由侯国、公国、郡县、自由城市。

这么乱七八糟的国家组织形式,世界历史上估计也只有一家了。而这样的帝国之所以能够存在到1806年,主要是因为14世纪的时候,帝国演变成了一个承认皇帝位最高权威的邦联,而皇帝来自选帝侯制度、选帝侯就是那些实力比较强的诸侯。

这个伟大的奇特的以继承罗马帝国荣耀的德意志邦联,最终于1806年死亡于拿破仑手中。而德国人把神罗定义为“德意志第一帝国。

其实在1806年以前的德国,就跟一盘散沙一样,大家都没有德国这个概念,其邦国各自为政,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在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整个帝国形成了300多个邦国,神罗皇帝徒有其名,连德意志盟主都算不上了。

所以在接近9个世纪的时间里,德国这片土地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就注定了在资产阶级高速发展的17、18、19世纪、德国都是吊车尾一般的存在。


船票买得晚的统一德国的普鲁士

在欧洲小国葡萄牙、荷兰开启大航海时代的时候、神罗是松散的邦联、在西班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时候,神罗还在梦中、在英国继承西班牙遗产征服海洋的时候、普鲁士刚刚觉醒。而当普鲁士成为欧洲诸强之一、能够一统德国的时候,却发现殖民全球瓜分世界的大船最好的舱位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位置。


当普鲁士铁血宰相终于在1871年成功统一了北德意志邦联与巴伐利亚,建立起德意志帝国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世界却没有德意志帝国展现其獠牙的机会。

一眼望去,举目皆敌。

刚刚被普鲁士按在地上摩擦完、失去了阿尔萨斯-洛林大部分区域、失去了欧洲霸主身份的法国、正在酝酿着报仇雪恨。

而在殖民全球,瓜分世界的行动中、德国得到的只是残根剩饭、只能跟着英国背后喝汤,得到了几块零星的殖民地、而打开世界地图一看,一大片都是米字旗飘扬。这样的情形德国不能忍、而英国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也不愿意看到德国强大。

于是老牌殖民帝国和新兴帝国之间的战争无可避免就爆发了。

德国联合被沙俄欺负的奥匈帝国还有在历史上存在感极弱的小弟意大利,一起发动了对老牌帝国法、英、俄的战争,一战就此打响。


一战本质上就是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小青年成长起来后,对以英国为首的老大哥独占世界利益不满的战争。


一战战败压迫、世界经济危机下的小胡子第三帝国


整个二战、实际上在我看来、是德国人民在一战战败以后《凡尔赛合约》过分压迫的情况下,加上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而发展到极端的一次毁灭行动。至于日本和意呆利、哎轴心国之间有互相帮助么?日本在亚洲我行我素、跟德国也是貌合神离、意呆利大部分时间在扯德国后退,摊上这么两个极品队友、德国想不失败都难啊。

但无可否认的是,德国在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凡尔赛合约》那么极端苛刻的限制下,都能把欧洲打个稀巴烂,也是相当的厉害了。

在被全世界帝国主义都欺负的情况下,德国不反弹才怪呢。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而高涨的军国主义法西斯思想、也是在这种恶劣的土壤上开出来的邪恶之花。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朝代说


德国出了很多著名人物影响世界的进程,比如马克思,贝多芬,爱因斯坦,希特勒等等。德国人很聪明,他们也是世界上少数以吃猪肉为自豪的民族,他们喜欢发动战争,并积极输出他们的意志(所以中国人过去把德国翻译成德意志)。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因为有这位大胡子马克思先生理论的指点,中国人民牺牲了2700万先烈后,才能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HowardLU


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都是为了打破当时的政治格局,从地缘角度来说,当时的局势限制了德国的发展,他要继续突破更大的生存空间,就必须打破这些枷锁,,,

一战是为了从老牌的殖民主义帝国手中争夺霸权,重新划分利益

二战是因为一战失败后,套在德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太多,以至于民不聊生民怨四起,同时一战失败的不甘心和屈辱,所以发生了二战,,


亦客145572284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发起,主要是德国强大了(主要是GDP超越英法),世界殖民地被英法瓜分得差不多了,德国要按照自身实力重新划分地盘和经济特权等,英法肯定不会同意呀,就打起来了,以拳头说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发起,主要是德国战败后,割地赔款,国内人民不满,德国内军国主义横行,希特勒又借此煽动民族情绪,发展军事,意图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又主动挑起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