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 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黜鱼莫语


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 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一到年底,农村也就开始热闹了。近些年因为大量的农民兄弟外出打工,在平时的时候农村里基本上见不到几个人,仅有少数的一些老人和小孩子,因为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挣钱。而到了年底的时候,农村也就开始热闹起来了,许多的年轻人都返回家乡,即便有些人在外地买了房子,但是如果父母还在农村里,依然回到农村老家过年。在以前老辈人就常念叨起“腊月忌尾,正月忌头”这句老话,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腊月忌尾

腊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而“尾”,就是指月底。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腊月底有些事情是需要忌讳一下,不能再像平常一样了,不然会影响来年的运势。虽然这句话看起来有点迷信的色彩,但是也是传统文化习俗中的重要部分,是从古代就开始了,祖祖辈辈一直传下来,还是有必要遵守一下的,不然家中的老人们会不高兴的。

说到“腊月忌尾”,在各地所禁忌的一些习俗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农夫的家乡这边,到了腊月底了一般都会收外账,如果这几天不收回来,那就又要等到明年了。而且在腊月底忌讳搬家,如果打扫自家的卫生,也不能搬动家中的家具。有些地方,是忌讳女儿在娘家过年的,说这样会给娘家带来霉运。还有的地方忌讳在腊月借钱的,说是会把家里的财运借走,总之各地的习俗不同,禁忌的事情也是五花八门。

正月忌头

其字面的意思是说在正月份的时候,同样有些事情是很忌讳的,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一下,不然今年的运势会受影响。比如在正月初一的时候是不能把自己的垃圾往外面扫,这样就是把财送出去了。而且初一的时候必须要穿上新衣服,忌讳穿破烂的衣服,这个叫做辞旧迎新,寓意着新年有一个好的开始,一年都会丰衣足食。在很多地方还有着初一不能洗衣服、不能往外面倒水,也不能去他人家里串门等等。其中在过去还有着正月不能理发的习俗,一般要在年前理发,而正月理发是不吉利的,因为民间有着“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其实这个只是一种讹传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死舅舅”。

农夫还记得小时候,每当快要过年的时候,长辈就会叮嘱我们这些小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干,什么话不能说。当时虽然都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大人说什么我们这些小孩子也只能照做,不然长辈会不高兴的。不过现在思想开放一些了,很多的习俗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如今在农村里也很少有长辈给孩子们说起“腊月忌尾,正月忌头”这方面的事情了,因为很多的父母都是80后90后了,他们对这些都是不了解的,并且也是不忌讳的。在你的家乡腊月底和正月初都有哪些禁忌呢?欢迎大家补充!


农夫也疯狂


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腊月尾正月头,正好是春节期间,也就是说这期间农村会有很多的讲究。各地风俗不一样,讲究当然也各不相同。


先说腊月忌尾。记得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件事,她儿子跟亲戚借了几百块钱,儿子担心妈妈生气,就没有跟她说。后来年三十那天,亲戚去她家要钱,她非常生气,以为亲戚是故意跟她过不去。人家亲戚也有道理,说等着你们自觉的去还,可你们就是不去。一直等到腊月三十了,马上要过年了,今年的债总不能等到明年还吧,所以就一直等到大年三十,才来要钱,俺还不够意思吗?

看来亲戚并不知道大年三十不能去人家家里要钱,而我的朋友因为年龄大一些,懂得这些风俗。她明白大年三十这天,人家家里都贴上春联了,就不能再要钱了。我们这里的风俗是说,不管欠什么东西,只要人家门上贴了春联,就不能再要了,要等到过了春节以后才可以。 所以在过去,很多穷人家害怕人家上门要钱,就早早的贴上了春联。

正月忌头,是说正月初一这一天,要避讳很多事情。大年初一的早上,小孩子不能大声喧哗。即使说话也要小心,不可以说脏话,不可以说晦气的话,只能说吉利话,为的是大年初一讨个好彩头。一天当中,还有很多事情不可以,,比如说我们这里,正月初一这一天,不能扫地,不能倒水,否则就是把一年的财运都到掉了。

初一这一天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家里有父母去世的人家,坚决不可以去别人家拜年。身戴重孝,初一这天不能出门,不能去别人家的,这是大忌,切记不能走亲访友,免得人家说你晦气。


小十六123


从小我就听爷爷讲,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一进了腊月,整个气氛瞬间就进入一个即紧张又期盼的状态。紧张的是千万别触了忌讳,期盼的是来年有个好彩头。

那么腊月忌尾,忌的是什么?

1,腊月忌讳搬家

咱们中国人一般是不喜迁居的,老辈儿常说“人搬穷,火搬熄”,“人搬三道空,火搬三道熄”。尤其是腊月,将近年关,更是不能搬家。因为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和陌生的环境,会让一家人很不习惯,不习惯就不舒服,不舒服就可能生病或者家庭矛盾,这样就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过年是热热闹闹,暖暖和和,团团圆圆的,不能因为搬家导致影响了过大年。


2,二十四扫房子,但是有些地方不能乱动

二十四,扫房子,扫去一年的尘和晦气,期待来年的好运气。但是有些地方却不能动。

首先,大门不能动,对联门神画就算风刮日晒,褪色烂掉,也不能动,直到你贴新对联前,才可以清扫。

其次,屋里供奉的神位不能动。

神位请进来的时候,都是有讲究的,加上长年供奉,会有灵性的,因此,不要因为打扫卫生,就把神位搬来搬去,随意改变方向或者位置,这是大不敬。既然你信,就要信到底,你不信,就不要供。

3,腊月临近年关,不能往外借钱

腊月间,临近年关了,一年里的各种帐,都要互相结算一下,收了帐,攒起钱,开开心心过大年。但是,民间传统,最好不要在腊月借钱给别人,同样道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也不要开口问人家借钱。因为会给人家带来霉运,破财。在这里,也祈求,那些欠我们农民工钱的老板,公司,把欠我们的钱都结了,不要大过年的,没良心。

正月忌头,忌的什么?

正月是一年的开头,大人小孩都要图个吉利,讨个好彩头。

1,正月初一上午不能倒水。

水是财,初一上午不能倒水在地上和门外,要用个桶把所有的水,收起来,过了中午才可以倒。


2,初一不能动剪刀等凶器

大家都祈求平安如意,因此不能动尖锐的利器,免得有血光之灾。

3,初一不能动针线

初一动了针线,挑了龙筋长针眼。意思就是说,初一动针线,对小孩不好,生下的小孩容易眼睛小。

4,初一不能动斧头劈柴


柴同财,劈柴就是劈财,一年的财运都被劈光了。以前我们农村烧柴锅的时候,都是在腊月把柴火劈的满满的一灶伙(厨房),整个正月都不劈柴。

当然,各个地方风俗不同,正月腊月的忌讳也不同,但是,大家都为了一个目的,安安稳稳过个年,给来年讨个好彩头!

朋友们,你那里正月和腊月都有什么忌讳?欢迎留言!


老爸的茶


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 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在以前人们对于一些流传下来的习俗会比较重视,尤其是在过年前后一段时间,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都会非常重视这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哪些习俗,有些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遗忘和抛弃,但是有一些却依然非常被人们重视,尤其是一些老人,经常会提醒年轻人哪些东西该做,哪些不该做。

而农村老人常说的“腊月忌尾, 正月忌头”,就是典型的例子,那它到底什么意思呢?

一、腊月忌尾

首先腊月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是什么时候,那我在这里再普及一下,过年前后三个月分别是冬月、腊月、正月,冬月指农历十一月,腊月这是农历十二月,也就是农历年最后一个月份,正月大家都知道是农历一月。

那么腊月作为一年当中最后一个月,临近过年,在外的人都在这个月陆陆续续回家过年,年前很多行为是比较忌讳的。尤其是在腊月的月尾,临近春节的时候。在我们当地也有这种说法,就是在年底必须把之前借出去的钱收回来,否则又要到下一年,很可能就收不回来。然后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在腊月待在娘家的,必须待在婆家,否则会给娘家人带来霉运。(当然这个现在已经没那么守旧了)还有一个就是年底是忌讳搬家的,也不能将家里的大件家具移动位置,否则会动了财气。

二、正月忌头

正月就是农历一月,也就是新春佳节之际,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习俗,我们当地大年初一不能出去别人家里,尤其是不回去拜年。然后就是在大年三十一般都会打爆竹之类的,地上到处都很脏,但是大年初一不能把垃圾扫掉,也就是大年初一不要倒垃圾,否则就是把财运倒掉。

我记得小时候大人都会特意叮嘱我们,正月初一不要去别人家串门玩耍,还有就是在年前把头发剪掉,不要留到过年期间去剪。还会特意叮嘱我们不要动地上的爆竹屑,不要扫掉等等。不过这些习惯早就印在了脑海里,现在他们不说我们也知道了,只是以后的小孩子应该不会知道这些,大人很少会讲了。


少三番


我们都知道,农村过年的习俗各种各样,同时也有很多讲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农村老人说过一句关于过年的俗语:“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反正小康是有听到过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接着读下去,让小康在这篇文章里面告诉你答案吧!

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1. 腊月忌尾

1)腊月忌讳搬家:中国人一般是不喜迁居的,老辈儿常说“人搬穷,火搬熄”,“人搬三道空,火搬三道熄”。尤其是腊月,将近年关,更是不能搬家。二十四,扫房子,扫去一年的尘和晦气,期待来年的好运气。但是有些地方却不能动。其次,屋里供奉的神位不能动。

2)年三十前所有熟食准备充足:农村人腊月底忙年,会做下非常丰富的熟食,炸面鱼,包包子,蒸大枣饽饽,烀猪头,打冻,灌香肠,等等,等等,全都为了正月里可以不做新米面,吃剩菜剩饭,寓意年年有余粮,年年有剩财。

3)腊月里不能借钱:钱不仅代表着财运,也代表着以后的运气,在一年的尾巴,应该是将借出去的钱要回来,而不是将辛苦一年挣的钱借出去。人们认为在腊月里将钱借出去的话,在第二年容易破财,晦气。

2. 正月忌头

1)正月不剃头:农村讲究,腊月里剃头刮脸,正月里不剃头,要一直等到二月二剃头,又名“二月二龙抬头”。

2)讨个好彩头:正月是一年的开头,大人小孩都要图个吉利,讨个好彩头。

3)不能动尖锐的利器:初一不能动剪刀等凶器。大家都祈求平安如意,因此不能动尖锐的利器,免得有血光之灾。

4)不能动针线:初一动了针线,挑了龙筋长针眼。以前我们农村烧柴锅的时候,都是在腊月把柴火劈的满满的一灶伙,整个正月都不劈柴。

在农村之所以有“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说法,其实就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所以,一般这些俗语,建议大家还是听听就好啦!

备孕、湿气重、肾虚、减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肤病等等,怎么调理最有效?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趣味的健康知识,帮您识破健康谣言,走出用药误区!


康爱多网上药店


腊月间的忌讳

腊月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月份,也就是“年尾”,在农村一入腊月这也预示着新年即将到来,在腊月农村有很多的“忌讳”我们逐一分析。

一、不欠钱,不借钱

在农村腊月是农民一年总结的日子,对于一些商家也是盘账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最后不借别人钱,也不好借给他人钱。在老人看来,这是破财不利于积累财气的!

二、腊月时期不搬家

在过去农村冬季取暖全靠被子,尤其是家中有上了岁数的老人,这段时期最好不要搬家。并且新盖的房子阴冷潮湿,容易造成老人身体不适,引起疾病!

正月的忌讳

在农村过年图的是喜庆团圆,过年的时候一般不会用一些白色的布条,塑料袋装一些糖果瓜子;并且初一不能吃药,不能哭泣,垃圾也不能往外扫(俗称破财);在正月不能打破瓷碗,如果万一打破了要用红纸包住,念叨“岁岁平安”!

在农村正月不能理发,一般农村小孩理发要到二月初二龙抬头,对于农村这个俗语过去有“正月理发死舅舅”之说,虽无科学性,却能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猪友巴巴


在农村过年时,存在许许多多的民间习俗。这些春节民间风俗习俗都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的传统春节文化,一代传承一代,传至今天,形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春节文化。这些文化虽然不符合时代要求,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它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古老文化,说明中国文化具有深原历史底蕴的。在农村过年,禁忌旧年尾(指除夕)新年头(指初一)两天,不允许说不吉利的话,不允许做不吉利的事,不允许想不吉利的事,不允许看不吉利的事,不允许听不吉利的话,不允许和不吉利的人来往。这也就是说,凡不吉利的事均不允许占边。



在农村,一到过年,老人就早早地叮嘱我们不要讲不吉利的话,如:带“死”、“病”、“灾”、“凶”、“打”、“杀”、“坏”等等字眼。你在说话过程中,无意说了,老人也不骂人,就是说“你又忘记了或以后不能这样说”。但在他们心里给一年带来巨大的阴影,一年都不能安生,时时小心谨慎,天天心里放不下这件事。


不允许做不吉利的事,这就多了。三十夜晚天气很冷,农村都要烤火,这叫做烤年火。木柴烧过后留下的红火碳,不允许弄熄灭。说是一年红红火火的,熄火不吉利,后代都是“黑心人”。大年初一,不管什么水,都不允许泼到外面去,说是泼了财,大不吉利。这天不能煮稀饭吃,说是要饿一年肚子,不吉利,要吃干饭。这天早歺,要吃面条煮糍粑,水要多点,说是一年财喜结结实实,灵活说来就来。这一天,不能扫地,说是把财富和喜事扫掉了,大不吉利。初一一天不允许干农活,说是一年要忙到头,说明有天灾,人没得闲的。这天给钱出去一定要用红纸包着,不然是大不吉利,说是初一开始破财。


在农村,禁忌还不只这些,还有不该看到的不吉利事,不该听到的不吉利话,不该会见的不吉利人等等,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枚不胜举。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上是本人观点,若有不妥,请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文化作者旭日东升付先。


旭日东升付先


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很多在外地打工的人忙着回老家,村子里的村民忙着杀年猪,准备过年的好吃的,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郁。每到快过年的时候,老人们都会念叨“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俗语,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腊月忌尾

腊月作为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尤其是到了腊月末时,这和我们所说的有始有终是一个意思。那么在腊月尾有什么不能做呢?

腊月里不能搬家。在以前人们搬家的时候,都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好的日子象征着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在挑选好日子的时候,是不会挑选腊月的,因为在腊月里搬完家还没收拾好就要过年,第一个年过的不稳当,以后的日子也会不消停。


腊月里不能借钱。人啊,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钱。钱不仅代表着财运,也代表着以后的运气,在一年的尾巴,应该是将借出去的钱要回来,而不是将辛苦一年挣的钱借出去。人们认为在腊月里将钱借出去的话,在第二年容易破财,晦气。

正月忌头

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尤其是大年初一,人们相当重视,讲究也特别多。在我们这里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扔垃圾,在太阳出来之前不能开大门开柜门等等。不能扫地不能扔垃圾是怕把财扫出去,我们这里一般是正月初五才可以将垃圾扔出去。在太阳没出来之前不能开院子大门,不能开柜门,其实也是怕财跑出去。


除了在大年初一有这些说法以外,全国各地都有正月不能剪头发的习俗吧。在很多地方有正月里剪头发死舅舅的说法,其实这是人们的一种误传,最初的意思是“思旧”,也就是不忘记原来日子的意思。你们那里有正月不能剪头发的说法吗?

其实在农村之所以有“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说法,其实就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真的在腊月里搬家借钱不好吗?真的是正月里不能剪头发吗?其实根本没有科学依据,之所以这些俗语会流传至今,其实就是人们都希望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


小马话三农


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许多传统习俗得到了更加完整的传承,且南北各异。其中自然也包含了许多的忌讳,特别是年前年后。

“腊月忌尾”,腊月是十二月,为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呢?

(1)腊月忌讨债。在年末十二月,农村人是不喜欢债主上门讨债的。有些人为了避免债主十二月上门,一般都会在之前把钱还了或者与债主约定还期。当然,有些人也会利用这忌讳对付那些拒不还钱的老赖,专门在十二月去上门要钱,听说效果还不错。

(2)腊月忌搬家。腊月搬家,不吉利(有迷信的成分)。不过,腊月来临,天气寒冷,搬家确实比较麻烦。

(3)腊月三十忌把脏衣服留着,必须当天洗干净。在大年三十,全家人一般都会在吃完中饭就轮流洗澡,干干净净过除夕,下午家里的女主人就会把衣服洗干净。村里人形容懒妇常说:衣服都要留着明年洗,大概就是从这个忌讳来的。

相比于“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忌讳就更多也更繁杂了。“正月忌头”,正月为新年的第一个月,又会有什么忌讳呢?

(1)正月初一忌劳作。在新年的第一天,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尽兴玩,不要去做事。因为有习俗称如果新年第一天都在忙,那就会一年忙到头了。

(2)初一初二忌打扫。由于新年这两天放了大量的鞭炮,到处都是红彤彤的鞭炮碎屑,但是初一初二是不能打扫的。实在忍不住要扫的话,也绝对不能把扫完的垃圾倒了。俗称这些垃圾为“财”,放在家里叫“储财”。到初三就可以扫地倒垃圾了。不过也有讲究,倒垃圾前要先确认方位,看今年“利”哪个方位,然后就把垃圾倒在那个方位,还要烧香放鞭炮。

(3)初三忌拜年。初三是没有人去亲戚家拜年的。除非,这家亲戚在去年有长辈去世(一般是要高寿正常死亡的),才会拿着一些贡品去那家亲戚拜年,俗称“拜新年”。

(4)春节期间忌打碎碗和汤匙。在此期间,大伙都会带着家人小孩到各家去拜年。在饭桌上,一般都会给小孩一个大鸡腿吃。由于小孩不小心可能会把饭碗或者汤匙打碎,这时候所有在场的大人都会一起说:岁岁(碎碎)平安,大吉大利。

(5)春节期间忌借钱。在未过完元宵节前,肯定是没有人借钱的,就算有人去借,也不会有人借给他。对借钱出去的人而言是会借走运气,对借钱的人而言是会年年缺钱。

(6)春节期间忌剪头发。有俗语称“正月剪头死舅舅”,虽然毫无根据,属于封建迷信。但是,很多人在正月是不去理发的,多在二月二过后才去剪头。

我是一点三农,全国各地年前年后的忌讳都会有所不同,上述的忌讳也只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补充和修正,感谢阅读。


一点三农


农村过年,讲究很多。老人常说的“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其实说的就是腊月底到正月里,需要忌讳的一些民俗讲究,要遵守。那么,都有啥讲究呢?

一、结婚闺女小年前回婆家

胶东有出嫁闺女不踩娘家“尘”的习俗。老辈子家里弟兄姊妹几个,总觉得儿子才是传宗接代的根儿,闺女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了。外人自然过年不能回娘家来,会被人笑话,是不是在婆家不受待见,过不下去了。

还有迷信说法,闺女在娘家过年,会踩断娘家的尘根儿,让娘家断子绝孙。当然,这是迷信。在如今独生子女居多的农村家庭,这都不是什么事儿。

二、腊月不搬家

老辈子人觉得,腊月搬家,会给奔回家过年的祖先和诸神仙家找麻烦,让他们无法准确找到家,这都是不敬的表现。

再者,腊月是祭祀月,各种的规矩比较多,也是忙年的时候,此时只易往家里进财,不易搬家等往外拿东西,这也是忌讳。

三、年三十前所有熟食准备充足

农村人腊月底忙年,会做下非常丰富的熟食,炸面鱼,包包子,蒸大枣饽饽,烀猪头,打冻,灌香肠,等等,等等,全都为了正月里可以不做新米面,吃剩菜剩饭,寓意年年有余粮,年年有剩财。


直到现在,阿兮家也延续着老传统,年前灌香肠,煮鸡,炸鱼,打冻,买一堆大枣饽饽面鱼啥的,弄得冰箱里没处放。对了,年三十下午还得包年三十吃的饺子,年初一吃的饺子,初一早上直接煮饺子吃。

四、挂宗谱贴春联清扫院子挑满水缸

年三十这天真够忙的,早上起来要捞圣饭,半拉上午要挂宗谱,摆碗上供。请出财神、灶王、观音,香烛等摆放好。

把门窗擦干净,贴上春联,过门钱儿,窗花,水缸上贴“川流不息”,牲口棚贴“六畜兴旺”。

有一点一定得记住了,古人贴福字,只有酒缸水缸上才会贴倒“福”,寓意福气倒不出来。照壁上,门上的福字,一定端端正正地贴好。

五、年尾岁首只进不出

这啥意思呢?其实说明白了,就是说年三十和正月里,别像黄世仁那样去要债,当然也绝对不要选择这样的日子还人钱。

老民俗讲究,寓意年开局不好,破财。不只是钱财如此,就是正月初一家里水缸没水了,去人家邻居家里挑水,这都犯忌讳。水是财,你这不是大年初一去人家家里抢财运吗?

这也是从年三十晚开始,直到初三早上,农村人家里不动笤帚,不扫地的原因。怕把财运扫走了。

六、要说过年话儿

一到过年,都不会说话了。唯恐哪句话说得不好,惹老人生气。所以,儿时过年,长辈都不允许孩子乱说话。

新年讨彩头,寓意一年的开局,农村人只说吉祥话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胶东农村有句俗语“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好”,就是真实写照。大牲口对农户的重要性,不需言说,驴子突然死了,这得多悲伤的事情,可如果死在大年五更,你就得强壮笑脸,还得找到驴死了好的理由,说出来。想想心里都难受。

七、年三十守岁,初一不午睡

现在的人不论理了,要在过去,年三十是要守岁的,起码要守到过了凌晨十二点后,煮了素馅儿饺子,抛奠了,烧了纸钱,上了香烛,磕头,发纸以后,才能睡一两个小时,天不亮又要起来,敞开门,年轻人出门挨家挨户拜大年,老人们在家里守着,等别人家的年轻人来拜年。

据说年三十守岁,初一白天不睡觉,则一年都旺醒,不生病,有精神。

八、正月不剃头

农村讲究,腊月里剃头刮脸,正月里不剃头,要一直等到二月二剃头,又名“二月二龙抬头”。至于为啥正月不剃头,有说法是正月剃头死己舅。

其实这是一种误传。正月不剃头的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当时,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可又不能公开对抗,所以就以“正月剪头死舅”的说法做搪塞,流传至今。

关于年尾岁首的民俗讲究,还有更多,阿兮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对民俗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分享各自家乡的风俗习惯,或关注阿兮随笔,发私信给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