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是真的吗?

九九雷


"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是真的吗?

今天是正月十五,刚才听得雨棚有水滴嗒的声音,掀开窗帘一看,原来这天儿又下起雪来了。一些雪花融化以后,雪水滴滴嗒嗒地敲打着窗棂。看来,又应了农村老人的那句"八月十五雨濛濛,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老话了。


我们胶东农村在元宵节的时侯,都会割萝卜灯,有的地方还会举办灯会、灯展,人们在这天观灯赏灯猜灯迷。而如果是这天下雪,就会被称为"雪打灯"。


农村流传关于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气象类俗语有很多,像"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雨濛濛,正月十五雪打灯″等多个版本。虽说前半句不太相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大体都一样。

这里的八月十五指的是农历,是指中秋节那天,而正月十五就是指元宵节了。在长期的生活中,农村老人经过观察总结出天气规律,只要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天儿雨濛濛的,那么来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就会下雪。两个日子间相差了五个月的时间,而这雨雪天气却是遥遥相应的。



最初第一次这句农村气象俗语的印象是在1999年的时侯,记得那年中秋节下起了大雨。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日子,于是和妻子骑上摩托车回农村过节。等冒雨回到老家时,虽说穿着雨衣,但从脸上等处"潲″进去的雨水也将我的衣服湿透了。记得父亲当时说了句,看来明年正月十五要"雪打灯"了。我听了父亲的话,心中不免有些疑问,这老话准么?


果然,等到2000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一场大雪飘飘洒洒地下了一天。路上积雪很厚,当我一呲一滑地骑摩托车赶回老家时,那提着的心才放下,幸亏没有摔跤。于是这句"八月十五雨濛濛,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气象俗语便深深地记在心里。

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又想起了已去世6年的父亲。虽说天上飘着雪花,但回老家祖坟"送灯″的习俗我一直遵守着。傍晚时分,我还会带着儿子将各色灯盏在您坟前点燃,让红彤彤的灯光为您送去节日的祝福。


八月十五雨濛濛,正月十五雪打灯,你们那边有没有这么说的?欢迎各位朋友留言一起参与讨论。


建行渐远


‘’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是真的吗?

今早有些冷,明显感觉到今天的温度比昨天低了很多,没等起床,先抬头从窗户看罩起来的院子,原来下雪了,竟然真是正月十五雪打灯。


‘’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老话准不准?在我们老家还有另一个有关正月十五雪打灯的版本,’‘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悠然努力回想去年的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本该也是合家团圆吃月饼的日子,但是去年儿子没有从学校返回,他在学校过的中秋节,害的悠然节日里特别想念儿子。

于是那天晚上,悠然吃完了月饼出去散步时,因为格外的想念儿子,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准备回家发给儿子看看,照片是傍晚时分拍的,虽然有路灯,但依旧能看出来那天晴空万里。

《中秋又月圆,吾子远身边,遥望他乡处,他乡饼可甜?》这是去年八月十五晚上想念儿子时写的。附图是那天傍晚拍的照片。(截图附上以做证明)。


后来散步归来时是和闺蜜一起走的,那时候月亮升起来了,可以肯定没有阴天,更没有云遮月这一说,可惜当时只顾着跟闺蜜聊天赏月,没能拍下照片。

后来儿子打回祝福电话,悠然问儿子在干啥,儿子回答:跟同学赏月呢,月亮好圆哦。

回忆里没有八月十五阴天,也没有云遮月,所以今天的雪打灯和去年的阴天晴天没啥关系,虽然过去几年里也曾经有八月十五下雨,正月十五下雪的现象,但只能说明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如果仔细观察并记录的话,可能八月十五下雨,也不一定正月十五下雪。


所以‘’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不能很确定的说成是真还是假,万事皆有可能对吧?


悠然见东山


“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是真的吗?

我们北方地区很早就流传的这句气候谚语,我们这儿的说法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既然能够成为谚语千古流传,可见其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是经过几千年人先人们一代代的验证而证实了的。

这里的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都是指的农历。而农历十五,正是月满的时候。农历八月十五人们有赏月拜月的习惯,而农历正月十五,则有挂灯观灯的习惯。如果八月十五这天晚上阴天下雨,乌云遮住了月亮,那么,5个月后的正月十五晚上,必然会天降瑞雪,出现雪打红灯的景象。

其实,这句农村谚语,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已经发现了天气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即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对应未来若干天以后将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这种韵律虽然时间长短不一,但多是以整月对应,比较公认的有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8个月。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正好相差5个月。八月十五的阴雨,一般会和正月十五的风雪来呼应,这是经历历史资料验证的。

气候的变化主要来自于大气的运行。但大气的韵律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它的成因、条件、表现等等许多方面,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所以,这种规律性的对应关系,也不是在每个局部、每个年份都能完全对应得上。从晏子有限的人生当中,也发现过这句谚语并没有得到验证的例子,只是不记得是哪一年了。


科学证明,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打个比方说,一个的气候变化,春天回暖,夏季炎热,秋来风凉,冬来雪寒,这是基本的规律,这一年的气候变化好像一个乐章,而一个乐章的各个节点,会有着一定的“节奏感”。一种天气过程在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天气过程又重新明显起来,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在气候学中叫大气的韵律活动,是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云遮月”也好,“雪打灯”也好,都是大气运行的结果,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造成“云遮月”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与之相对应的是元宵节前后会有冷空气活动形成“雪打灯”的局面。


齐东晏子


问:“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是真的吗?

很多的农村谚语,准确率都不算是太高,但是这句话的确很神奇,命中率极高。其实这句话在我们这里是这样说的:雨打底子雪打灯。就是说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那一天,如果下了雨,那么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是一定会下雪的。这句农村谚语几乎是百分百的准确。昨天晚上半夜睡觉的时候,外面还没有任何动静,刚刚拉开窗帘一看,窗外已经是漫天雪花了,还真的是雪打灯了。


去年过中秋节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中午在奶奶家吃了饭,晚上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去了舅舅家里。因为姥姥每年的中秋节,都是在舅舅家里过。大人们都在屋里忙碌着,我一人在门口玩的时候,忽然间天上就嘀下了雨点儿,门口有舅舅家刚收的花生,舅舅立马从家里跑出来,让我帮着收花生。坐下吃饭的时候,姥姥说八月十五雨打底,正月十五雪打灯。咱们等着明年的元宵节下雪吧。我问姥姥,有那么准吗?姥姥说肯定会下的。

哈哈,果不其然,这句农村谚语准确率这么高。刚刚我是在看微信朋友圈的时候,看见有的人在说外面下雪了,我这才拉开窗帘一看,地上已经是厚厚的一层雪了。经过一代一代农村人的实践,有些农村谚语真的是很灵验的。虽然说是已经立春了,可是现在还没有出九,所以北方依然是冬天。我们北方的小麦,这个季节还没有返清,因此正月十五的雪,来的正是时候。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倒春寒,这场雪对于北方的小麦生长帮助很大,农民们是非常期待这场雪的。这场雪,预示着今年夏天的小麦,会有好的收成。

写到这里的时候,抬头向窗外看了一下,雪花依然在飘飘洒洒,外面的雪更大了,看来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


小十六123


"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一句农谚。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的劳作起居生活中,总结经验,得出规律的一种形式。在自然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谚语,尤其是农谚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农谚到底是真的吗?有没有什么科学道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头一年的八月十五云遮月天气阴沉,到来年正月十五的时候就会下雪。当然也不见得八月十五阴天是正月十五下雪的充分条件,不是必须要下的关系,到至少在概率上出现的几率还是很大的。今天,我们这里就下雪了。

有没有一种荒凉美?😏😏😏


每个农谚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是规律由现象到本质的总结。

比如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根据本人三十多年的生活验证,准的要命。有时候很佩服古人的智慧,甚至一度怀疑现代人的智力退化了……尤其是刘伯温同志在民族命运方面的农谚——烧饼歌,更是让我对烧饼有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愫。

但是,凡事也有个度。还是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为例,它的准确只在特定的季节和地区有效,这也是农谚的局限性,它只代表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规律……

再比如说流传甚广的著名玄幻作品《麻衣神相》一书,什么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也颇具谚语论断的色彩。在历史长河的检验中也得到许多正面验证,人的相貌确实有规律可循,这是咱上面说的谚语科学性的一面。既然有科学性,那就有局限性,因为,没有局限性的绝对科学是不科学的。《麻衣神相》的局限性体现在哪里?以前身边的一位领导,对此书颇有研究,整天就我的脸端详……为了考验他的水平,我时而洗脸,时而不洗脸……但是他确实看得很准,以至于在车间颇有威名,请注意:车间!

名气这个东西,一旦拥有就会蔓延。终于有一天,一个来自黎巴嫩的同事找到了领导,希望能给他看个面相。领导英语不好,把目光转向了我,经过我的同声传译,领导点了点头,接着扭头就走,边走边说:你告诉他,他的脸我看不了……后来领导告诉我,说是麻衣神相看脸只能适用于长江以北地区,是根据黄河流域的人面部特点总结出来的,黎巴嫩不在这个范围内,人的品种和咱们不一样!

好像扯远了……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农谚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农谚肯定有真理,但真理也有适用范围。

其实,谚语也好,科学也罢,都是我们对生活和自然的一种感悟,一份体会。


予木二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仅次于大年的一个节日,在这天家家户户吃元宵,放天灯,祈求家人平安团圆安康,生活圆圆满满。

而“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谚语,正是我们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具体来说,是一句气象谚语,反映出了节日气象之间的关系。

“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比较简单,意思是在中秋节这天如果天气阴沉,晚上月亮被阴天乌云挡住,那么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极有可能会降大雪,而在正月十五元宵赏灯这天下大雪,对于农村人是很开心的,毕竟瑞雪兆丰年嘛。

而这句气象谚语之所以能够从古流传至今,也是因为在生活中确实多次印证了这种气象规律,验证了这句谚语的正确性。

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之间看似没有多大关联,却也存在着一些天气前后之间的规律,劳动人们用经验总结出来的这种气象规律叫做“韵律关系”,比如有的韵律时间为30天一周期,有的则是60天一对应,根据这个韵律,从八月十五到正月十五也恰好为150天,复合韵律周期。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日子因为气象联系在一起。

当然了,虽然“八月十五阴一阴,正月十五雪打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天气的绝对预测数据,造成天气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也是复杂的,最终天气走向还是要以具体情况为准。只不过这句谚语能够流传至今,相信出现相对应气候天气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李阿冰


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自然界雨雪风霜短期可以预测,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但是对于长期天气预报也无能为力的。元宵节与中秋节相隔七个月,把两个节点的天气说成了因果关系有些牵强。我们不妨把这句话归结为一种文化--你闹我的灯,我闹你的月。

先人们在元宵节放花灯、猜灯谜、扔火把,很是热闹。过了元宵节年才算过完。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这些庆祝活动会受到严重影响,节日气氛变淡。八月中秋,秋高气爽,此时看玉兔东升、尝中秋月饼,清风徐来,秋虫蝍蝍,丰收在望,万家团圆,好不惬意!如果此时阴风怒号则满目愁怅。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与其说是自然现象,不如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老呆


我小时候就听说过谚语:

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

今晚有雪吗?


重阳38788436


我觉的不一定,这毕竟只是一句农谚!就像我们这里说“冬至下雨,春节天就好/不下雨,春节雨不断”今年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冬至没有下雨照这农谚春节应该会下雨,但是今年我们春节的天气高达二十八九度天气没法形容的好!所以这个东西还是不可靠!


海里de紫蝴蝶


不说我还忘了,去年八月十五青岛可不云遮月么,当时我还说正月十五雪打灯。果然,今天青岛就开始下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