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亥俄级潜艇有24个发射管,却能带100多枚巡航导弹?

邓贤辉


第一,俄亥俄级潜艇当初并不是设计为巡航导弹攻击潜艇的,而是一型典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在原始的设计中俄亥俄级潜艇是以弹道导弹作为主要的攻击手段的。

从潜艇的设计上来看是符合典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设计思路的。

当年设计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时候,往往就是以搭载的弹道导弹数量作为一个主要战斗力的衡量指标,因此俄亥俄级潜艇加装了多达24个弹道导弹导弹发射管。

第二,美国潜艇所使用的潜射弹道导弹是搭载了8-14枚分导式弹头的三叉戟洲际导弹。

这种弹道导弹射程可以达到12000公里,但由于需要在潜艇内发射,因此导弹就做得十分短粗了,导致长度只有13.6米的导弹,却有2.1米的直径。这是一个典型的去迁就潜艇尺寸的做法。


这就导致了俄亥俄级潜艇的导弹发射管很粗,发射管的直径达到了2.2米。


第三、在苏联解体后,18艘1976年以苏联为假想敌设计的潜艇失去了本身存在的实际意义,因此在中期改制计划中将这些潜艇改建成了巡航导弹潜艇。将每艘潜艇的22个发射管改成了7连装巡航导弹发射器。


这样一艘潜艇就可以携带154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达到了一个海上打击战斗群的攻击能力。也就因为如此,巡航导弹潜艇的身份才继续得以让俄亥俄级潜艇继续在役。

潜射型的战俘巡航导弹型号是UGM-109,这是一种长度6.25米直径0.52米的“小”导弹,因此在直径2.2米的大型导弹发射管中就显得十分的宽敞了。就这样,每个原有的弹道导弹发射管就被改成了7联装巡航导弹发射器。

同时这种7联装导弹发射管其实也是一次性的了,发射完7枚巡航导弹后就会直接抽出换新的。这样整体维护成本也就更低了。


于是大家就会在俄亥俄潜艇到导弹发射管中看到这种巢状结构。

这就里面就是巡航导弹了。


军武数据库


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舰俄亥俄号于1976年开工建造,至今已是40年舰龄的老舰了。该级最早开工服役四舰因舰体老化,已无力承担战略核威慑巡航任务。加之根据美俄达成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数量被限制在14艘(俄亥俄级共建造18艘)。因此,俄亥俄级最早的四舰:俄亥俄号潜艇 (SSGN-726,于1981年11月11日服役)、密歇根号潜艇 (SSGN-727,于1982年9月11日服役)、佛罗里达号潜艇 (SSGN-728,于1983年7月18日服役)和佐治亚号潜艇 (SSGN-729,于1984年2月11日服役)于2002年起先后进行了改装,拆除原有的三叉戟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装置,成为携带常规战斧巡航导弹的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至今仍在美国海军中服役,发挥余热。

↑图为俄亥俄级密歇根号(SSGN-727)

早期的俄亥俄级(前8艘)搭载24枚三叉戟-1 C4洲际弹道导弹。该弹弹体长10.36m,弹径1.88米,俄亥俄级的每个垂直发射装置仅能容纳一枚三叉戟C4。而战斧巡航导弹的弹径仅为0.5181米,加上固体推进器的全长也只有6.25m。可见战斧的尺寸是远远小于三叉戟的,因此一个三叉戟的发射筒理论上有足够的体积容纳多枚战斧。




↑没错!美国人在一个三叉戟的坑里填了七枚战斧,也解决了导弹水下发射的排焰问题,让原本装载24枚三叉戟的俄亥俄级,摇身一变成为了理论上能够装载24x7=168枚战斧的"水下武库舰"。


↑一艘俄亥俄级有24个这样的深达11米,直径近1.9米的"大坑",而每个"坑"若装载战斧巡航导弹便是七枚。实际上,每艘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的俄亥俄级都有两个发射口是用于适配海豹突击队的水下突击载具的,所以实际的导弹发射口数量应该为22个。


↑一张三叉戟C5(左)与三叉戟C4(右)的对比图。俄亥俄级从第九艘起改为装备三叉戟C5导弹,由图可以看到,C5的弹体比C4的更大更长,当然前者的投送能力和射程也更加出色。


而您说的导弹数量与垂发数相等,也不尽然,如mk41垂直发射系统,单一发射单元便可容纳战斧大小的导弹。因此和三叉戟换战斧同理,弹径更小的导弹,在垂发上也是可以实现一坑多弹的。美帝的ESSM(RIM-162)和以色列的巴拉克导弹便是一坑多弹的典型代表。


↑mk41的装填,可见其模块化设计带来的装备弹性。换装不同的导弹只需将打包好的发射单元吊装即可。



↑美帝/欧洲垂发常用导弹的大小对比,可见标准、紫菀、海麻雀、阿斯洛克在战斧面前已经小了一号了。而ESSM不仅比标准之辈都要短小得多,而且还能凭借小弹径、折叠弹翼在mk41上实现一坑四弹。


↑陆上mk41试射ESSM,摄于2003年1月。可见单枚ESSM实际上也是拥有独立的贮存-发射箱体的。只不过是四枚导弹打包为一个发射单元,整体吊运组装,共用一个mk41单元的空间以及排焰通道。




↑而巴拉克导弹也是类似,仅4.5m的弹长、0.25m的弹径,275千克的发射重量,令巴拉克的八联装垂发单元(没错,八枚导弹有各自独立的发射口,但是称谓上和装配运输上都同属一个垂发单元)总重仅1.7吨。留意上图巴拉克导弹与"密集阵"系统的体积对比。


APFSDS1


俄亥俄级核潜艇是美国海军1976年开始建造的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从1981年首艇服役到1997年最后一艘的服役,该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一共建造了18艘。每艘可携带24枚“三叉戟C-4/D-5”潜射洲际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8-14枚分导核弹头。

进入21世纪,较早服役的几艘俄亥俄级核潜艇,由于服役时长超过了20年开始开始老化,并且美国认为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可携带至少14×24×8=2688枚核弹头战略威慑已经足够,所以美国海军决定将前四艘“俄亥俄”级核潜艇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

在改装之前,“俄亥俄”核潜艇24个发射管携带的“三叉戟D-5”潜射弹道导弹长13.4米,直径2.1米,而且导弹发射筒的尺寸肯定要导弹之上。而所要搭载的UGM-109“战斧”Block II-IV潜射巡航导弹加装助推器之后长度也仅有6.25米,直径为0.52米,是在太小。

所以改装之后,原先的一个“三叉戟”导弹的发射筒则装填了7枚“战斧”巡航导弹的潜射型,其中22个多用途垂发导弹系统加起来可以发射154枚巡航导弹,另外两个单元则另有用途,在上方增加了两个蛙人潜艇隐闭舱最多可以搭载66名“海豹”特战队员。

综上,改装之后的4艘“俄亥俄”巡航导弹核潜艇,22个发射筒改为了7联装多用途导弹垂发系统,可以搭载154枚“战斧”巡航导弹,非常可怕的存在。

虽然潜射版的“战斧”巡航导弹弹头为常规450公斤的常规弹头,但是也可以搭载当量可调(5千吨-15万吨)的W80核弹头,战力同样不容小觑!


天下布武


1994年,美国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表明,美国只需要18个核国家中的14个就能满足其战略部队的需要。因此,海军决定将四艘俄亥俄级潜艇改造成常规的对陆攻击和战斧打击平台。这使海军能够利用现有的潜艇技术,同时扩大能力,以满足美国当前和未来的需要。俄亥俄级导弹潜艇通过一个隐秘的秘密平台为海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特种作战任务能力。俄亥俄级的改进型号装备有战术导弹,并具备卓越的通信能力,能够直接支持战斗指挥官的打击和特种作战部队的要求。

这四艘俄亥俄级的载弹数量加起来占潜艇部队垂直发射有效载荷能力的一半以上,每个俄亥俄级核潜艇最多可携带154枚战斧陆地攻击巡航导弹。这些导弹管还可以容纳用于特种设备、食物和其他消耗品的附加装载罐,以扩展潜艇保持向前部署以支持战斗指挥官的任务的能力。导弹管还能够容纳未来的有效载荷,例如新型导弹、无人驾驶飞行器和无人水下飞行器。

俄亥俄级核潜艇一次最多可容纳66名特别人员。在导弹舱中安装了额外的靠泊装置,以容纳增加的人员,并已采取其他措施延长特别部队上俄亥俄级核潜艇部署的时间。两个导弹发射管被永久性地改装成闭锁室,以便秘密地放出和收回特别人员。俄亥俄级核潜艇是海军未来作战力量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其巨大的有效载荷能力、双乘员部署概念和固有的隐身性,这使得每个俄亥俄级核潜艇都为作战人员带来了任务灵活性和经过增强的作战能力。


浩汉防务论坛


潜射弹道导弹的直径有2米多,巡航导弹直径是0.53米。一个发射筒装4枚巡航导弹绰绰有余。巡航导弹还可以从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