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用什么办法让德国从一战以后的废墟变成一个强大国家的?

蝶熙儿


一战后德国被逼签订《凡尔赛条约》,这个条约对德国实在太苛刻了,英法想彻底让德国变成废墟,因为这个条约使得德国民族主义和思想激进党派迅速崛起,民众都希望国家改革报仇,希特勒借着这个风头迅速上位,虽然说被关进过大牢,不过恶魔最终还是上台了。希特勒通过搜刮犹太人的财富,军备竞赛,极权主义的建立等等让德国满血复活,开始了对世界的破坏!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和搜刮犹太人的财富,迅速转移了社会矛盾,自己通过纳粹党的一党统治,牢牢控制了国家,在经济上实行国家社会经济,有点类似于计划经济。希特勒把总理和总统集中一身,变成元首,纳粹党的极权的建立是加快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什么事都一步到位,不用拖拖拉拉,效率提高了,生产就提高了嘛!再者希特勒实行的国家社会经济,是类似于苏联搞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短时间是能够爆炸性增长的,苏联就是最好的例子。希特勒经济建设的资金就是屠杀和抢夺犹太人的财富,为德国的建设积累了一笔金钱,可以说德国一战后能迅速恢复是踩在犹太人的尸骨上面取得的。集权办事效率高,加上计划经济的统筹和掠夺犹太人财富,这些都是为德国恢复元气打下基础。


英法等国的缓靖政策为德国赢得了外部稳定的空间,好让德国恢复赢得了时间,加上美国的支持还是苏联的迅速崛起,都为德国赢得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让德国安心起来建设。一战后,英法已经被打的半残废了,没有实力维护英国建立的一套国际秩序了,美国崛起插了一脚。刚好社会主义的苏联建立,给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大震动,英法美国都希望希特勒去打苏联,因为大家都知道希特勒肯定打苏联早晚而已,所以英法对德国出格的行为是放纵的,甚至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苏台德地区,英法就没有阻止,除了让德国恢复一定元气和苏联死拼,两者互相消耗,好从中渔利,当然也有英法没能力阻挡的因素在里面。而美国也是暗地里给希特勒金钱的支持,让希特勒有钱建设德国,无非就是让德国打欧洲内战,欧洲内乱了,美国再好获得世界主导权啊,毕竟希特勒肯定也想统一欧洲,免不了和英法开战。当时的国际局势就是这么诡异,主要世界大国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小算盘,互相算计对方,希特勒看出了这个局,利用各种忽悠手段,左右逢源,为德国创造了一个利好的外部空间,让德国安心发展,才让德国崛起的,说实在的希特勒还真的感谢他的“好朋友”斯大林的帮忙啊,不然德国没这么快恢复啊!



别国的纵容加上希特勒的极权统治,欺骗了德国民众,用什么获得生存空间迷惑了人民,跟着希特勒走上了不归路啊!有个观点认为,如果希特勒在德国发动二战前死了,那希特勒就是个伟大的人,可是恶魔就是恶魔,最终世界为希特勒的野心而颤抖,也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好在德国输了,希特勒死了,不仅仅对世界有好处,对德国的民众也是如此。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其实,这不仅仅是希特勒一个人的功劳,魏玛共和国对于德国的经济恢复也是起了作用的,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德国外长——施特雷泽曼。此人使德国参加了国际联盟,谈判了道威斯计划和扬格计划,创始了洛迦诺公约,使得德国的经济可以在承受限量赔款的同时缓缓恢复。

在希特勒执政之前,德国的经济正在大体有条不紊地恢复,直到经济危机的爆发,打破了德国经济脆弱繁荣的表象。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经济体量最终在1938年时达到了1932年低谷时的两倍。



那么希特勒怎么做的呢?

首先就是大力扩充公共工程和刺激私人企业,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的经费由发行特别的失业证券来刺激,对筹集资本和增雇人员的企业则慷慨地减免他们的税负。具体到实践中来就是修机场和高速公路,这是典型代表。机场和高速公路不光是经济发展的助力,对于德国这样讲究高效率动员,崇尚闪击战的国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设施。


其次就是让各公司强制性加入卡特尔。所谓卡特尔也是一种资本主义垄断组织,通过这种形式纳粹德国政府便完全操纵了德国经济,打击了很多中小公司。纳粹德国政府因此可以给卡特尔直接下达任务,增加税负,收取对纳粹党的特别捐献。

纳粹这种做法本质是减少市场竞争和供求的不确定性,通过此方案,工资物价都可以处于精密的调控之下。

还有就是剥削犹太人的财富了,犹太人被规划为属民的地位,从他们那里和被冻结的国外账户收取的款项也成了纳粹经济复苏的助力。


普鲁士之魂


让德国改变战败国命运,重新雄起,并横扫大半个欧洲的,绝不仅仅是希特勒的杰作,而几批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及一系列优势外部因素共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其一、德国是因内部革命而投降,其投降之时,德军仍在国外作战,本土基本没遭受破坏,基础设施与工业都完好。

其二、英国推行大陆均势政策,希望法德相互制衡。凡尔赛和约之前,英国就反对法国过份削弱德国之提案。后来又通过道威斯计划邦德国恢复经济。到世界经济危机时,德国又受重创,还是美、英推出杨格计划,减轻德国赔款,放松经济监管。正是英、美的贷款等措施,才使德国很快从战败中恢复元气。

其三、魏玛政府很有作为。按条约规定,德军不能超十万。魏玛政府便将将官降级留用,所留下了的都是精干,一旦想扩军,这些留用的精干立即变成将官,军队能很快恢复。

再者,魏玛政府不断与列强斡旋,不断从美、英手中得到贷款,以恢复经济。不断要求降低赔款,甚至赖账。还不到要求战胜国放松对德国的监管。这些都使德国经济得到了恢复,以及发展。

其四、希特勒因世界经济危机上台。上台之后,为解决失业人口,大建铁路、公路、机场、兵营等基础设施,大建工军,生产军火。解决失业的同时,也是国家的战争机器充分运转。

其五、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姑息养奸。希特勒则有恃无恐,疯狂扩军。外部环境对希特勒十分有利。

其六、西方列强希望以德制苏,祸水东引;

其七、掠夺犹太人的财富充作扩军资本。


史政通鑑


首先说明一战德国并没有成为一片废墟,一战协约国都没有打到德国领土,还是和协约国保持相持阶段,是国内发动起义才投降的。战后德国是完好无损的。

我认为这个有多方面的原因,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因为一战的战败,英美两国不愿意过多的惩罚德国,虽然在军事上削弱的很严重。一直背后给德国贷款,在经济上给予支持,让德国经济没有崩溃,保留了工业基础和技术储备,也等于有了复兴基础。希特勒上台后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和军事,美国给予了更多资金支持。


内部因素:这个是主要因素,因为希特勒的上台,废除了“凡尔赛合约”,让希特勒获得空前的民意支持,希特勒又鼓吹民族优越论,让德国人民产生了非常高的自豪感,优越感。这就希特勒又是独裁政府,不像民主国家办起事来那么多掣肘,这就为德国强大提供了条件。

还有希特勒的经济政策很明智,采取和罗斯福新政类似的经济政策。大规模的兴建基础设施,使民众大量就业。还有军事工业的扩张,使大量技术人才和工人就业。军队的扩张使更多人加入军队,刚开始其中很大部分是没有工资的,都是义务劳动,只提供食物。但对于当时德国人来说已经很好了,因为那时候德国人经常饿肚子。


扩大对外投资:1929-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急剧上升,由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

希特勒的政策使德国减少庞大的失业人数,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

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长11.5倍。就这样希特勒就有了发动战争的资本。


浠粒粒


日耳曼民族一直都被欧洲当成异类,一直都是欧洲人围剿的对象,所以,能够在敌人环视中生存下来本身就有一个强大的民族信仰。比如,在一战结束以后,德国人感到的不是对战争的恐惧而是对自己民族的屈辱。而当时的共和国政府被当成了窝囊的代表,他们对内剥削着德国民众,对外支付着大量的国家赔偿。这造成了德国国民的严重不满,希特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了啤酒馆暴动,虽然当时失败了,可是大部分的德国人却是支持希特勒行动的,他代表了当时德国人的民心,希特勒在监狱里发表演讲,连狱警都表示支持。所以希特勒很快便出来了。他凝聚了德国人,并从精神上带领德国人走出了一战失败的屈辱阴影。

其二,德国的工业力量。由于各国坚持对德国的盘剥,使得德国的工业力量不仅没得到削弱,反而增加了生产力,从1919年到1928年期间,德国都一直在偿还债务,他们的工厂夜以继日的在开动着,他们的工人每天都在加班加点,所以,希特勒在上台以后,接收的是一个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

其三,战败虽然限制了德国发展军队的能力,但是德国人天生尚武,1928年后,金融危机波及德国,大量的工人失业,很多退役军人找不到工作,便到临国去参军。德国军人作战素养高,在周围国家都能当个教官什么的,比如,中国就雇佣了不少德国军官来做军事顾问,这样一来又避免了人才的断层。所以,希特勒上台之后,一纸诏令“德国需要你”,这些人就立马回到德国。这些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所能提供给他的硬件条件。

然后希特勒便开始了他的执政手腕。他首先玩的是外交手段。比如,他立马宣布了废除欧洲各国在德国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拒绝赔偿剩余款项。这一个宣布让德国人满是振奋,民族荣誉感瞬间爆棚,支持率空前高涨。这时候波兰这个猪队友又很配合的对德国表示了军事压力,这给了希特勒扩军的借口,希特勒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英法两国的默许,因为波兰闹事有利于祸水东引对付苏联,苏联的扩张对西欧同样恐惧,比如,出兵芬兰。这便解除了德国扩军的限制。德国在1936年完成了第一轮的扩军,已经从原本的10万人扩展到了50万人。这样一来,德国已经不怕英法两国了,从此,英法两国再也不敢管德国的事了。比如,德国不仅不再遵从自卫的基本,反而开始出兵西班牙,帮助西班牙法西斯推翻现政府。德国军队也在这次战争中得到第一轮检验。


优己


若想弄明白希特勒是如何让德国从一战战败国变成一个拥有雄厚实力的新军事大国的,就必须搞明白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

希特勒上台前,一场席卷全球工业国家的经济危机严重的削弱了全球经济活力,德国一样遭受着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而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还必须偿还凡尔赛条约约定的战争赔款。

一场质疑凡尔赛条约公正性和迫害德意志民族的情绪正在持续发酵,希特勒正是抓住这一机会,煽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迅速的走上了政治巅峰,同时也空前的将德国人的愤怒化作力量开始以经济危机为由拒绝支付赔款,这其中就导致法国和比利时为了索要赔款出兵鲁尔工业区事件,而德国方面更是借机彻底拒绝任何赔款。

经济上希特勒采用的和罗斯福新政有类似的政府投资项目,一方面带动民间投资,另一方面解决了大量的就业。而拒绝支付战争赔款后,企业的税负压力下降,企业也更愿意投资,经过这些存起,德国经济开始快速增长起来。

希特勒实际上就是鼓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情绪,而获得了更多的德国人的支持和崇拜,类似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让德国经济迅速的摆脱了经济危机,大肆扩张军队和制造军火,但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前,德国军队已经成为一直实力雄厚的欧洲劲旅,在兵不刃血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不但接收了一百五十万训练有素的,装备精良的军队,而且捷克斯洛伐克工业发达,又获得大量的技术装备。赫赫有名的虎式坦克就是在捷克的兵工厂完成建造的。

就这样英法联军眼看着德国军队从弱到强,从几万膨胀到数百万,从装备简陋但装备精良。

基本上就是充分利用国内的矛盾,针对性的刺激经济,恰到好处的吞并扩张,最终让德国迅速成为了一个军事大国!


泾水书生


当年一战以后希特勒上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民不聊生,通货膨胀的国家。而德国能在实现经济复苏并且强大起来,这就少不了当年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扶持。希特勒上台后出具了一系列政策让德国逐步走上正轨迈向强大。



1.德国货币新政策的实施,希特勒提出说一个国家不能仅仅只是靠印制钞票来维持生活,而是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才能使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现出价值,他还提出一点就是易货经济,直接通过货货交易的方式进行和别国的进出口贸易,经济危机时,他们几乎没有受到的金融市场的冲击,而德国的工业生产力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2.重新建设社会的保障体系,加强落实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希特勒是一个演说家,他用这项新政策拉拢人心,鼓舞他们国家人,让他们通过劳动生产获得更优质的生活条件。这一政策让当时的德国失业率降为了零。

有篇故事


因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很多德国领土被割让给了其他欧洲国家,这是对德意志民族的奇耻大辱。因此德国人民团结一心,希望有朝一日报仇雪恨。



1.德国是在1871年由普鲁士王国统一了德国境内的几个日耳曼人城邦后,建立起来了新国家。1914年德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为了争夺世界和殖民地的领导权,进行的一场不义之战。而德国要凭借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谋求夺取世界霸主地位。



3.由于德国的人口少、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无法进行一场持久战,因此德国在1918年战败投降。德国的部分领土被捷克斯洛伐克、丹麦、立陶宛、波兰、比利时、法国割占。



4.德国还要赔偿相当于9.6吨黄金的战争赔款,这让德国人民非常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因此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希望有一个政治强人,领导德国重新进入世界强国行列,而此时希特勒出现了。



5.希特勒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希特勒发誓要带领德国重新强大,这符合广大德国人民的愿望,因此希特勒高票当选了德国的领导人。



6.希特勒执政初期德国失业人口非常多。希特勒为了凝聚德国的人心,制定了经济政策,希特勒提倡每一名德国人都要有工作,让所有德国人都过上温饱的生活。就这样德国的失业率不断下降,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7.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法国境内,而德国境内的工业基地没有遭到损失。所以德国在经过一段和平发展时期后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二战爆发前世界上第三大工业强国,为德国日后发动二战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和工业基础。


杜达特洛夫斯基


强调一下,德国工业在一战之后被阉割的非常厉害,尤其是军事上只能保留10万陆军,不允许拥有空军,海军,不允许造飞机坦克,反坦克等一系列重武器工业,苏联当时的五年计划为什么能在被西方封锁的情况下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可不是单单的因为西方大萧条苏联购置大量西方工业设备,因为这就像当时清朝洋务运动一样,光购置器械而不培养自己的工业体系和科研人才一样,是不可能让苏联工业计划持久下去的,德国与当时的苏联签订了秘密援助计划,将本国的科研人才输出出去,在苏联的领土上直接合作指导工业建设,尤其是军事工业(容克,克虏伯等德国老牌军工),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之前,飞机和坦克,装甲车的研制和工业已经在苏联成熟。



另一方面是德国废除了非常严重通货膨胀的旧帝国马克,采用新马克,再加上撕毁《凡尔赛合约》后德国全国范围大规模建设工业和交通(尤其是高速公路和铁路,现在德国高速公路有四分之一是当时纳粹德国时期修建的)解决了失业问题,不仅迅速缓和了德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还极大的恢复了德国的国力。

德国参谋本部的冯·西克特(德国陆军之父)采取用军事素质提高国防军的战斗能力,把每个士兵都培养成未来战争的将军种子(沙漠之狐隆美尔,战神古德里安,德国空军元帅凯塞尔等绝大部分都是这10万国防军中出来的),否则希特勒如何在战前可以将10万国防军迅速扩大成一个几百万人的部队?综合上边各个因素,才是德国在一战中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


x想喝茶的猫


首先问题的描述是不准确的。一战西线主战场在法国境内,基本没有波及德国本土,所以德国不是所谓“一战以后的废墟”,法国才是。

如果指的是经济状况,那么问题也是有错的。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希特勒上台在1933年,而事实上1932年德国经济已经开始恢复,当希特勒彻底掌权并开始推行自己的经济政策时,德国经济远远谈不上“萧条”“低迷”“没落”。问题最主要体现在就业率和魏玛低下的黄金存量上,黄金影响进出口交易的信誉,也就影响了外汇使用和国债发行。

外汇方面,纳粹和十余个国家达成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避免了外汇交易,也就规避了英法利用黄金结算进行的金融压迫,与此同时满足民众政治诉求建立强有力(有信用)政府的印象,借此发行债券来为军工企业筹措资金。等到经济步入正轨,信用也就上去了,国债自然也就好卖了。

失业率方面,把德军从魏玛的十万人一路扩编到39年的三百万,解决了大量青年的就业难;大兴土木工程和军工企业,利用其和下游企业共同提升岗位数量;又在1935年设置工人工资上限,并以预售工厂产品的模式提前预支工人工资(即使这种产品永远也不会生产出来);降低工伤赔付率和赔偿金额,解散了一切争取工人权利的工会组织。依靠这些方式提升了军工企业效率,扩大了生产规模,同时又降低了给工人发工资的开支。

于是看上去德国的失业率问题和受英法金融压迫的问题奇迹般的完全解决了。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这世上没有什么奇迹。

德国的经济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续的,1939年的德国和7年前希特勒上台时相比,消费品生产增加了不到50%,军火生产却猛增了11倍。而国家出钱给军工企业来拉动经济这种方式时间稍长注定是行不通的,军火不是日常消费品,和平时期怎么可能用得着那么多军火?一旦军工企业拿不到钱停工,就业率怎么办?

于是在1939年,德国畸形经济的恶果来了:外交危机和国际经济形势共同引发出口下降,政府内债外债欠了一屁股,财政入不敷出,资金链断裂没钱给军工产业下订单了。于是纳粹不得不启动印钞机给军火商印钱。但是货币总量变大,物质的总价值不变的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而且军火又消化不掉,总不能掏钱造的坦克都砸了再重买吧?

怎么办呢?此时德国已经有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了,可以抢夺他国资源,顺便打开军火销路了。

那么答案就出来了:发动战争。

所以纳粹德国的“强大”,和网络小说里的“透支生命的禁咒”一样,也是靠透支帝国寿命换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