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却写不出来东西?

徐娟玲


1

重新审视你的阅读

①阅读方法。读了那么书,你从书中收获了什么?知识?信息?还是素材?读过一本书,合上,自己能讲出多少书中内容?如果读书都是雁过无痕的话,那么你是不是要重新审视你的阅读方法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就是我们的利器,读书前是不是先把它打磨一下呢。很多人读书都一直停留在学生时期的基础阅读层次,逐字逐句从头读到尾,就完了。合上书,留下只有口中干涩,别无其它。反思下自己是怎么读书的,从第一步开始,仔细回想自己阅读的每个步骤。

在阅读这个领域里,有很多著名且实用的方法,你可以多看几本,选择一个或者整合总结出自己的阅读方法,都可以。总之,一定要有对自己有效的阅读方法。

如果还不行,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现成的,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有介绍一种名为“九宫格笔记”的方法,可以让你快速获取到一书的核心内容。

大致方法如下:
预读---在读了目录、封面、序言等内容后,就提出三个问题,写在表中问题处;
通读---也叫略读,快速把书读一遍,边读遍记录你感兴趣的概念,填入九宫格中;
精读---把九宫中概念进行详读,找出书中的相关解释、观点,用简单的关键词或图示化表示;
AHA!---写下书中金句或想法;
TODO---写下今后准备怎么做,还有延伸要读的书籍。
从这张表也能看出阅读,不仅仅是读,还要去想,去思考,去整理、归纳。总之,阅读一定要有主动性。

②如何看待你读的书。其实书除了为我们提供知识、信息、消遣外,还能为我们提供素材。我在阅读时把书中内容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区别开来,比如核心概念用橙色的荧光笔标注,引用的名言、数据论证用紫色,具体案例、故事用黄色等等,后面再分别收集到印象笔记,备作以后的写作素材,注意打上关键词标签,方便以后查找。


2

多方面练习写作
这里分享我常用的三个练习方法:
①自由写作。这个是从弘丹的《从零开始学写作》里讲的方法,就是早上起来,不要看任何信息,其中包括微信、微博、新闻,还有书也不要看,直接就在本子上或者手机上写,脑子里有什么就写什么,不评价不审查,先写出来再说,很像“头脑风暴”。文字就有“越写越有”的特性,在你不断地随意写的过程中,文笔,手感,创意,统统都会来的;

②概念卡片。彭小六推荐的概念卡片写作法,把你知道的所有概念写到一张张的卡片上,每天可以写一段话来解释一个概念,写的多了,就可以尝试把几个概念,放一起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用废名片写的概念卡片)

③悟空问答。这个是我最近在用的,就是在问答上找一些有兴趣的问题,把它当做主题来写一篇文章,而且还能获得及时反馈。


3

我们要写出来的文章是什么样的?
这里指的是非虚构写作。我们来看一篇正常的文章由哪些方面组成。
大的方面有三个:
主题。你想要表达的想法,观点,分论点;
素材。辅助你说明观点的材料,包括具体案例,名言警句,实验,调查,数据等;
结构,或者叫框架。就是你的观点,分论点,素材,按照什么样的方式组合,串联。
写不好的时候就看看,自己哪部分做不好。
主题?多看一些思考类书籍,像什么批判性思维方面的,锻炼自己思维思考的能力。
素材?多收集,所见所闻,看到的文章,书籍都可以把它们分解了,收入自己的素材库备用。

结构?“黄金圈法则”“5W2H”“FAB”。。。有很多这样的框架,网上找找,勤动手,多麻烦麻烦度娘,什么都有了。


小结

遇到问题就去反思自己。

“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却写不出来东西?”

读了很多书,那是读的方法有问题,还是读的书有问题?写不出东西,是没东西可写,还是有东西写不好?

一步步反思,一层层审视,问题的脉络就清晰可见了,该怎么解决自然就知道了。


若见Smile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写不出来东西,其实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


1.不写;

2.不记录和复习。

你看上图这些是我去年,在工作之余写的一些原创,不管好坏,大概一年下来大概也有30篇左右,平均一个月2篇左右!

去年我才开始认真的去下决定读书,一年下来大概看了90来本,而实际上我记住的能算上我读了的大概只有30来本。出去京东阅读,微信阅读,得到听书,下图是我去年主要看的一些书。

比起一年读500本,300本和100本的来说还是差了太多。

但是今年我却已经写了这么多的文章了,这是为什么呢?

记不清是谁说过的一句话了,写作最大的敌人不是其他而是不写,不去动笔写,就以为自己写不出来,这是最大的问题!


这个我深有体会,其实从2016年开始,做运营,做文案,做策划,到如今上下班,包括放假我都没有停下笔来一次,坚持写让我得到最大的好处就是,上千字的文章,我可以随随便便的写出来!


另外关于题主说读了很多书却写不出东西来,从个人经验来讲,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读书。


而是没有去记录和复习,这里的记录指的是记笔记的方法,复习指的是复习的次数!因为你要是记录和复习了记住了,写作的时候就一定能有所言!


能写又有所言,输液就没有白读了。


花花大宇宙


这个确实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有些人读书很多,但是就是写不出自己的原创,哪怕很短,很浅薄。

以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应该有下两个原因。

一是从来没有动手写过。只是看书,只是看别人的书评。但是自己从来就没有真正写过文章。就算偶尔写一点,也因为觉得不够好等原因没有坚持下去。我刚开始也是,提起笔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真是“胸中纵有千言,笔下实无一字。”那阵真是憋的难受啊,一开始我就放弃了,但是后来一朋友说“就算憋不出来也要憋,你又不是天才,还想一下笔就写出个红楼梦来啊。”后来我就慢慢写,刚开始真的写不下去,后来慢慢就好了,先不论质量好坏,最起码突破了不能写的难关。这个是最重要的,万事开头难,一旦写东西成了习惯,几天不写都难受。就算写的很烂,也图个自娱自乐。

二是只读书却不会提炼总结。一本数十万字的小说读完,不能只记得故事情节,还要提炼总结一些对你有用的东西,比如精彩的段落可以抄写下来,反复看,反复学,慢慢的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再比如作者对文章结构的安排,有的作家对文章结构的安排,情节的处理真是绝妙,就像郭德纲说相声一样,包袱抖得恰到好处,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建议大家可以读读《白鹿原》。

祝每个有写作梦的朋友都能成功。


固定资产不值钱


我在小学三年级就可以写三张信纸这么长的文章,写作文一直被语文老师推荐做范文,说实话在小学除了语文课本什么书也没看过也能写,班上有个连上课都有要偷看小说的男同学写作文却很一般,我觉得一个人组织文字的能力也有天赋的,前几年一次在香港浸会大学听几位作家讲文学创作讲座,有机会见到国内一位女作家白玲,我问她怎样才能写出一本长篇小说,她说有次去农村只呆了四天,和农村大妈大婶聊天,回到家里就写了一本长篇小说。我觉得很佩服和欣赏她的写作才华。这位作家告诉我她也是从小就很能写文章。其实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写文章都不行,长大之后通过看书练习之后能写文章写书的人反而更佩服他,没有天赋全靠努力的人下功夫更大,但是多数人都是去学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那是一种爱好和乐趣,不需要逼自己,也有自动的内在趋动力。


Amy16281


老鬼也算读过两三千本书籍,现在每天写文章也能挣三五百块钱儿的稿费,平均每天三十来万的阅读者浏览老鬼的文章。所以还算有点发言权吧。老鬼站在实用角度谈谈个人看法:

一、很多人在读书时,脑子里没有装入一种“我读书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要写东西”的意识,造成了自己读书的方法不对!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是不同的,因此读书时的关注点、兴趣点自然也是不同的。

很多人读书只为滋润心灵、让自己的心境更圆满,那么他们读书时最大的关注点是吸纳书籍中相应的精华、哲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即可。

有些人读书是为了从中汲取自己在社会、职场、工作、职业技能等等方面的思维方式、理念、思路、方法,目的是指导自己在社会、职场、某个职业、某技能/技艺方面的提升,那他们关注的一定是学以致用的东西!

书籍的种类、领域、版块众多,每个人的爱好、读书的类别等等差异也很大的!不同书籍、不同的读书目的,决定了我们从中得到什么!

每个人读书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所以从书籍中得到的东西会有极大的差异。

因此,读书多并非一定能够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这一点老鬼是有发言权的!或许有人说写不出来就是因为读的少、读的不透,其实,不是的!读书目的中丝毫没有“写作”二字的人,读了一辈子书,都可能写不出什么好文章、好书籍来!这很正常的!

因此,要在读书时,脑子里装入“写作”这种意识,你才能注意书籍中下面的要素:

1、这本书籍的完整逻辑框架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看了很多书籍,从来没有思考、梳理过这个问题!而只能叙述书籍中的部分重点内容而已。如果自己要写作,不注意梳理框架,那自己脑子里用原来是混沌的!

2、这本书籍中哪些地方或许是我写作中可以借鉴的素材、案例或者写作模式的参考?

当你脑子里想着这一点时,才会在阅读时额外留意!才会去关注甚至记忆某些章节、某些完整的段落、语句。

3、某一章节所谈的内容,是否是一篇自己写文章时可以借鉴的完整逻辑或者逻辑中的一部分?

因为文章不同于书籍,一篇文章几百字、上千字,顶多上万字,再多就没人看了!因此,文章所呈现的内容信息量、所发表的观点等等,是有限的。因此,对于书籍中某些章节的关注,很重要!

4、结合正在阅读的某一本书籍,我从中得到了、悟出了、整理出了哪些心得或者对某问题形成了什么样的个人的逻辑、脉络?

书籍的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某个脉络来写作的。因此,很自然的会将很多内容按照自己的写作逻辑与思路来进行创作。而我们在将某些书籍通读或者反复阅读后,有可能从中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一套逻辑、思路、框架。

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书籍中的大量素材时,你就可以做到真正站在书籍之外看书籍了!

5、书籍中很多点睛的、准确的语言、措辞、语句的使用,是需要额外留意的!

很多人读书,看懂了书籍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思想。但是!但是!我们将书籍合上之时,无法准确的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出来!原因是:我们找不到、记不住作者所使用的措辞、语句!

很多人读书,只读“意思、思想”,这可以理解。但如果你要写作,那就请记住:“词汇”是必须要关注的!某些经典的语句是怎么使用的,也是要关注的!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例如:某个人和我们说了某句话,我们知道意思了,也感觉人家说的非常好、让人很舒服,可自己就是重复不出来!原因就是,没留意人家说话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的措辞!

因此,请在自己读书时大脑里装入“我阅读之后希望能够自己写东西”这个意识吧!没有这个意识,读书与创作之间的转化很难滴!

二、读书之外,请有意识的多看一些其他优秀的文章!

书籍与文章,两种题材的写作是有巨大差异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非常清楚。

一本书,至少几万字!而一篇文章呢?

几万字、十几万字、几十万字的书籍,写作的框架组织、逻辑梳理方式等等,与文章的创作一定有差异,而且差异很大!

况且,同样一个人,在阅读书籍与浏览文章时,阅读的方式与关注点、兴趣点、阅读标准等等也是不同的。

因此,只看书籍,往往不够的!请大家要留意、拜读一些优秀的文章为好!

因为文章写作的构架有它自己的特点。无论任何题材的文章,与书籍都是有所差异的。

一篇文章开篇的方式、内容表述的逻辑、观点阐述的深度、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往往与书籍创作,有不一样的地方。

仔细的揣摩优秀文章的写作为好。

三、注意:不同媒介、平台上的文章,其创作风格、写作特点也是有差异的!

什么是好文章?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发表在报纸上、杂志上、互联网上的文章,因为介质的不同、浏览人群的不同,对文章写作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

即使在互联网上发表文章,也会因为互联网上借助平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用自媒体写作,我们就要清晰的知道: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因为阅读者阅读习惯的原因,要求我们在很多方面额外关注!

1、标题的使用,与传统媒体、平台的取标题策略方法是不同的!没有一个快速抓住他人眼球的标题,没人会点开!即使你写的内容再好,可能都没用!

2、开篇第一句话、第一段,如果不能迅速抓住浏览者的眼球、让其产生兴趣、欲望,很可能会被浏览者快速的关闭!——别问原因!这就是现实!

3、文章的字数如果达不到一个“值”,头条后台自动识别为不合格,不会帮你大规模推荐,你就无法获得大量的展示机会!别觉着不公平!别觉着自己虽然只写了三百字,但是字字珠玑。没用的!因为头条后台是极其审核,做不到完全合理的评判!

其实各个媒介上文章的创作、发表、展示、被阅读,都是有一定之规的。都不能做到让人可以任意挥洒!除非你已经是某个领域里的顶尖人士!

因此,研究所要使用的文章发布平台、媒介,也是很重要的哦!

说的残酷一点:这个世界,没有多少地方可以让我们任意挥洒!都是有规矩的!否则你就没有机会得到展现的机会!例如我们过去常看的百家讲坛节目,你以为那些国学大师、大咖,可以随性的讲吗?编导会给那些大咖提出很多要求!否则,收视率起不来的!

好了,先说这么多吧。希望能给朋友们一点参考。

欢迎您能够【关注】老鬼,谢谢。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老鬼归来



读了很多书。却写不出东西来。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读的是烂书。二是没有做读书笔记。确切的说,不是在读书。而是在翻书。

如果读的书都是经典。并且做了详尽的读书笔记。不可能写不出东西的。

以鄙人为例,爱好国学。从2004年起,研读诸子经典和先秦历史。并且做了详尽的读书笔记。写了一百多篇文章——读书札记。

读书最疯狂的是2011——2015年。每天读书、写札记的时间达六个小时。 通常每本书读三遍。最多的是《韩非子》,读了八遍。耗时最长的是《左传》读了三遍。耗时五个月。

我读过的诸子经典有《论语》、《孟子》、《荀子》、《孔丛子》、《孔子家语》、《左传》、《礼记》、《周易》、《尚书》、《诗经》、《老子》、《庄子》、《列子》、《公孙龙子》、《韩非子》、《尹文子》《商君书》、《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墨子》、《尸子》、《鬼谷子》、《战国策》、《孙子》、《尉缭子》、《山海经》、《孝经》、《竹书纪年》、《世本》,《黄帝四经》、《淮南子》、《史记》、《楚辞》、《管子》等。

由于俺文化程度低,基础差。为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专门读了王力版的《古代汉语》。

俺作的读书笔记分篇章内笔记和整理归类后总结的笔记。 篇章内的读书笔记就是对篇章内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作标记。 读第一遍时作篇内笔记。读第二遍时,就补充篇内笔记,又对读书笔记整理归类。 大多数典籍俺都读三遍,最重要的是第二遍。

任何一本书,俺作的笔记中都有一项叫关联。以《孔丛子》为例。 在《孔丛子·刑论》篇中,有孔子之言:民之所以生者,衣食也。上不教民,民匮其生,饥寒至于身而不为非者,寡矣。 将此归类与“关联”项后,→1、《论语·子路》中,孔子回答弟子,若能治理卫国:先富之,再教之。2、《孟子·滕文公上》: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能为。


再分享一下《左传》中读书笔记的整理归类。

第一项:诗经(即左传中引用的诗经)

第二项:尚书

第三项:逸诗(即没有被孔子收入教科书的诗篇) ……

第七项:占卜 第八项:儒家思想(共有29条)……

第十二项:孔子之言

第十四项:微言大义,即春秋笔法

第十六项:弑君

第十七项:诛大夫

第二十七项:文学常识

第二十八项:史料价值

此外,还有“成语”、“关联”、“历史故事”、“重要战争”、“天文历法”、“列国形势”、“历史人物”等等。

如:历史人物的大项中,第16条是重耳。重耳的事迹有13项,分别是:出逃,乐不思晋,欲鞭野人,受食还璧,约定退避三舍,勤王,请遂弗许,弃原守信等。

作了读书笔记之后,写读经札记就非常容易。 例如:俺的文章《左传》札记——重耳的另一面,就是对《左传》中的读书笔记稍微整理,再修饰以文辞。并在文章最后一段写出自己的心得,就成文章了。

读书笔记虽不是文章。但文笔修饰之后的读书笔记+自己的心得=文章。

附录:大家可以关注我。点击我的名字,进入我的个人中心。再点击文章。有多篇《左传》札记。其中就有《左传》札记——晋文公重耳的另一面。


杨朱学派


成为写作达人,多读是必须的,先有输入才能有好的输出。做了十多年记者,也设计过写作课程,涉猎过不少写作题材的书。

有6本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它们分别从【目标】-【素材】-【阅读】-【文笔】-【技巧】-【习惯】等方面帮助你循序渐进,建立系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目标】知道为什么出发,才能走得更远

图:乔治·奥威尔,《我为什么要写作》

一个作家的起点,可能如蝴蝶效应一样埋藏在童年的细节里。在这本书里,奥威尔放大了这只蝴蝶,因而多少染上了启示录的味道。他那并不快乐的童年,草蛇灰线地折射到其巅峰之作《1984》中。

奥威尔在书中交代了其创作的4个动机:纯粹的自我中心、审美的热情、历史的冲动、政治的目的。情不知所起,对爱情来说很美妙,但对一项终生之事来说,“知所起”和“知所往”一样重要。我们可以在奥威尔的故事中尝试寻找自己的答案。

纵使思想闪耀,奥威尔对文本的严苛一点也不含糊,但你要足够细心和耐心,才能大浪淘沙般发现那些优美的法则。例如奥威尔6条写作规则,是出现在另一本叫《政治与英语》的书中,想不到了吧?

二、【素材】作家的仓库里装着什么?

图:毛姆,《作家笔记》

毛姆从18岁开始,随身记录了50年,记了有15册,毛姆的高产不是没有原因的。

写作不是灵光一闪的东西,即使有,一两次就算是中奖了。哪有什么捷径,老老实实看、记、思、写呗。也因为是笔记,里面的逻辑和故事性有些杂乱无章,不能当文学作品看,当思维札记看还不错。可以幻想一下,一个上世纪的老作家,揣着旧本子周游人世,观秋毫,听絮语,萃取创作的养分。我们能从中触摸作家思维的路径,跟着走一走,看一看,那风光是极好的。

里面金句蛮多的,时不时翻一翻,也无须讲究顺序,看久了,甚至可以当工具书看。很多时候,临笔犯难,思路郁结,如油入面,需要一针入肤,一痛百通,翻翻这些前人的思维闪光,颇有“一壶清露来云表,聊为幽人洗肺肝”之感。

三、【输入】会读,才会写

图: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读书,尤其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知识精华,也是写作者的底层能力。

最错误的读书方法,莫过于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好书都有骨有肉,阅读它的方法自然也是拆骨化肉。作者的一个核心理论是,阅读一本书要回答四个问题:整本书在谈什么?细节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本书是真实的吗?与我何关?

这本书出版于1940年,一直畅销不衰。不管你主攻什么类型的书,里面都能找到详尽的建议。例如小说等故事类书籍,要“快读”,且要专心,就想象自己在参加一个陌生的宴会,一开始的蒙圈是正常的,慢慢熟悉每一个人,最后站上高处,俯瞰整个宴会,谁跟谁,谁是谁,自然就明朗了。

四、【基本功】从每一个字词句开始

图:夏丏尊&叶圣陶,《文心》

这是民国时期夏丏尊和叶圣陶写给中学生的书,但千万别小看了,里面的东西放在今天一点也不过时。

如果选一本恶补文笔基础的教材,我会首推这本。夏、叶两位老先生,用32个故事,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既清新雅致,又意趣盎然,外带浓浓的民国风。那才是精致汉语该有的样子。

五、【技巧】好故事的捷径

图:许荣哲,《小说课》

如果写作是一个江湖,《小说课》就像一部武功秘籍,将故事心法分解传授,而且不需要有多高的天赋和基本功。《小说课》的作者许荣哲来自台湾,罗振宇则称他是“最适合中国人的故事入门教练”。

《小说课》一共分为一、二两册。 如果把写作看做烹饪。《小说课》第一册《折磨读者的秘密》就像要煲一锅老火靓汤,相当于“慢练”;第二册《偷故事的人》就像教人如何快速拼出一套精美的便当,相当于“快练”。

每个人对写作和表达都有不同的需求,有人想十年磨一剑,有人想现学现卖。这些想法都能从《小说课》里找到相对应的操作说明。

六、【习惯】秘密只有一个

图: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即使是天选之人,也没有容易多少。

就像作者说的:“如果没有写小说,(我)大概不会受到关注,会极为普通地度过极为普通的人生……一写便是三十五年有余。这个事实至今仍然令我震惊。我想在这本书里表达的,就是这种震惊。”

村上写这本书算是自扒了家底,他的写作天赋不容置疑,但这里他并没有抖,而是更多地去描写创作历程中那些偶然、艰辛或奇妙的瞬间。我读出的意思是,真有某些天启时刻,只是有些人悟到了,像伸手抓住一个从天空飘然落下的东西。

村上一手写自己的创作故事,一手自剖对文学的理解,不玄乎,都是朴素的道理,例如书要一本一本读,字要一个一个写,他自己每天写10页纸,不管有没有灵感,不多也不少,就像第六章和第七章的标题那样——与时间成为朋友;(写作是)彻底的个人体力劳动。

这其实就是写作的终极要义:开始写,不要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叶伟民写作


身边有许多朋友平时都会问我,“你看了那么多书,那到平时写东西一定很厉害,下笔如有神吧!”每当听到这句话时,我真的很想装一下,表现自己写东西很厉害的样子,但其实不是,我也写东西也很烂的,并没有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而且每次听到这话内心都会给先翻一个大的白眼,并且心中的小算盘也会一直排腹着:“如果这么简单,世上的作家不都是多如狗,想赚钱了,花个一两年工夫多看看书不就直接送上当年的畅销书榜了,平时还看什么书啊!”\r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在潜意识中把阅读与写作混为一谈了。的确,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不是一定会的。会有这样的误区都是杜甫的一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闹出来的,也是大多数人曲解了其中的意思,在我国古代社会中,读书人一直占据着社会顶层,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话语,殊不知古代大多数的读书人也只学习四书五经,因为他们要应付古代的高考——科举考试,而四书五经也正是所谓的官方指定教材,故而就如命题作文一样,平时都已经看了那么这方面的内容,就是不会背也会抄了,哈啦两句这不就是一篇文章了吗?也许我这样说有伯偏颇,但真的大多数都是如此,看历史长河中,那些出名的大文豪有多少是科举状元,相反,大多数都是孙山之后。\r

那么阅读对于帮助写作有益处没有呢?答案是肯定的,阅读有助于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观察世事,而写作需要的也正是这些东西,有了这些东西以后,对于写作也有了很大的益处,写出来的东西也不至于空无一物,而是言之有物。写作是一种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的,但是这种技巧虽然可以培训与训练,但要写出思想、写出情感也是需要大量的人生经历民阅历的,而阅读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人的一生很短暂,经历的事也很有限,而阅读正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使我们能够在书中体会个中滋味,了解人生,感悟古今。\r

写作是一门重要的技能,也是一门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但要撑握这门技能却是困难重重,正如有些人写出的东西一文不值,有些人写出的东西可以流传千古。这其中的差别也正是那些流传千古的人写出别人所没有的、所写不出来的。会写作的人,写出的东西会使人感悟、通理、晓事;而不会定的人,则使人直皱眉头,没有阅读的欲望。\r

而写作也是我们日常需要掌握的技能,能写出使人不曲解,通畅的阅读,明白其义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的,而这些写作的方法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件物品的细致描写、发生事件的详细经过、情感的抒发都是我们在写作中都需要特别注意的,而不是将脑中的文字写下,而是需要我们整理、以最简洁的文字写将出来,在通过多次的修改而成其稿,最后由读者完成最后结尾——阅读,那么写作也就完成了。最终的好与坏,不是由自己所说,而是通过读者反䜋而来。\r


愆之行


针对写作文阅读的几点建议:一读名著 国内外名著 名著书中有写作指导,比如在书中有大咖标注句子段落并写有这里是动作 语言 心里描写的批注等 。二读中考 高考名著考题 做到不白读名著 和读名著结合 加深印象使之牢记名著知识点 ,意义深远。三读作文范文 真正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悉作文结构 写法 比记忆好词 好句效果更好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哈尔滨教作文2018


难题啊?难题当中的难题?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难题!

要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保证回答你这个问题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好文章,其次是这篇文章还要给出你提的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太难了,我都不敢回答,不过还是忍不住的好奇,相信这么多高手大咖当中,肯定会有人给出答案方法的,我说错了也没关系,在大咖们面前学习不丢人!

我个人认为写文章就是用文字说话。读多少书和写不写得出好文章没有唯一直接的联系!读书是知识累积的过程,也就是学别人说话的过程;就像我们可能看了无数部英语类电影一样,我们也没有学会说英语;我们虽然明白书里面讲的道理或者事情,但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书写!

但是我认为只要会说话的人,就一定能写好文章。有兴趣的朋友我推荐你去读一读佛经,其实我也没太读懂。但是我从这些著作中,学到了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写文章的方式。这些书读完以后,你发现其实就是他们几个人坐在那里谈话(我们四川人说就是几个人在摆龙门阵)。文章不过就是把这几个人的话用文字去表达。你只需要试着把你想到的,或者你说过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慢慢你就会形成用文字语言进行思考的习惯。这应该是写文章的第一步吧!

那么既然是说话就肯定有对象,我们很少有一个人自言自语的。你说话的时候会有情绪,有想要沟通的事情,把这些情绪,和想要沟通的东西试着用文字表达清楚;重复练习,我想走到这里就应该完成了第二步。

剩下的就是让听你说话的人愿意听你说,能听明白你在说的什么,有强烈想要听你说下去的欲望。听你说完以后,就像听了一首美妙的音乐,喝了一杯清香的茶,吃了一顿美味一样,有营养,有用处,打开了新的思路,开启智慧之门。

我到现在也没有出过什么好文章,但是我敢写,想写,喜欢想。如同回答你这个问题一样,在这么多高手大咖面前,展现我自己的思路,也是希望得到更多的高手大咖的指导。期待您的关注,评论和指教。一点小小的心得体会,和各位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