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能被传承下来?

古木茶


中华文化的核心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天人整体观思想。古圣人认为,人与宇宙、自然、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是一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整体中包含部分,在部分中也包含整体。以中医的四诊为例,中医人能够通过局部的望、闻、问、切了解人的整体生命健康问题。如面部包含全身整体信息。足部也包含全身的反射区。这都是中国整体观思维指导下形成的理论和技术。

第二、道体德用思想。这在道家讲的最为透彻。道家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道的本体和其具像的功能德用所组成。以人为例,人的体是内在心灵为体,身体阴阳物质为形象,形成具有人所具有的各种功能的具体的人。再如,以黄金物品为例。黄金为体,所打造的各种佛像,首饰,用具等等是黄金的德用。这都体现了道为体德为用的规律。

第三、中庸仁和思想。这主要在儒家体现的比较多。这也是儒家很重要的核心思想。儒家有专门论述中庸之道的思想体系。而仁和思想则包含:仁、慈、爱、孝、忠、义、礼、智、信、和、平等儒家思想体系。这是维系中华民族人际关系的准则。对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稳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第四、阴阳五行理论。阴阳五行在道家和中医中有具体体现,阴阳五行也源出于中国的《易经》和《黄帝内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体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研究生命本质,提升生命,开发生命潜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五、因果循环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源出于佛家,这是阴阳互根理论在万事万物运动变化中的规律。这种理论给我们从万事万物运动变化本质角度,阐明了规律。对我们认知生命与外在事物之间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这种理论对于维系人的道德底线,帮助提升道德水平,升华生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五点应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传承下来没有断绝?

这个问题有三方面的主要因素:

第一、注重历史的记录。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历史的记录一直是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重要自觉传承。这为中华民族后世了解前世奠定了基础和条件。无论是商周,还是春秋战国,亦或是汉唐以后,都有详尽的正史和野史,以及地方志,民间故事,小说,等载体形式阐述中国社会的人文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这是以史为鉴的文化精神。

第二、中国文化注重文脉的传承。以春秋战国为例,中国诸子百家都有各自的传承体系,并且注重传人的培养。以儒释道为例,自古以来,就有经史子集等各种体裁的书籍,记录了大量的文脉传承,供后人研究。而在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化传承方面,以学派,门派等方式,分门别类的记录了大量的宝贵文献资料和书籍。为我们后世继承前人的智慧积淀了深厚的基础。

第三、注重宗庙,家族的传承。在中国历史上,国家有太庙,家族有宗庙。而且家族中还有家谱,家风、家训等家族文化。这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在家族中世代延续创造了条件和氛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家庭观念非常浓烈,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

以上是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传承的三个主要因素。








心能智慧文创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一个字是“道”,两个字是“阴阳”,三个字是“天地人”,四个字是“天人合一”,五个字是…“金木水火土”,六个字是………这一系列的表达众家都有不同见解,个人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在于窥见了宇宙运作的真相实相,然后顺其规律通过文和语做了表达。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至解放前基本断层。文化的传承要靠两个载体,第一是字,简体字以后已经失去了字的灵魂。第二是文,中国古代先贤将文与语分开。每个历史阶段都有说话的流行语,但是,文言文都有它的格调和格式。因此千年以来,文章表述方式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只要认识字,就能认识千年以前的文章。这在全世界所有民族当中是唯一的。比如西方白话文,当今英国人基本上很难认识200年前的英文文章(只有靠专家用当今流行语阐述)。而在中国,只要受了初中教育,看2000年前的文章,起码大概意思还明白。这就是文与语分开的文化传承模式。

历史进入当前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用流行语以白话文方式写下的所有文章,我相信50年后的人可能都看不懂。即使在当下,我听到一些初中生聊天,我都发现有1/5的语言,不知道是他们再说啥。说啥写啥的白话表达,很快就会被无数新增加的名词给边缘化。从这个角度看,中华民族的文化已经断层了。起码当下及未来的文化都无法传承。剩下的只有知识流通。


上善生命


试答一下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能被传承下来?)。 我认为:要想弄清楚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看首先要清楚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它能使中华民族世代立于不败之地。这个核心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养育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就象一盏明亮的灯塔,照耀着历史前进的航程,永远向着美好的明天进军! 为什么能被传承下来? 那一定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鼓舞着后人所敬仰,倍受世人所瞩目并得以发扬光大和传承!。 因为回答稍长,希望阅者耐心。并提宝贵意见。

中国的发展史充满了文明的使者!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便就成为人类文化的持续发展。这个发展是多领域多方向多学科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从自然科学到人文革命,从社会科学到政治斗争,从思想理论到实践运用,从科学发展到军事强硬,从经济馈乏到物质丰盛,从文学艺术到历史载体的传承,从诸子百家到江山一统,从人文景观到天文科学等等,始终都贯穿着中国文化的踪影。

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说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颇深,可以称上是举世闻名博大精深。从万里长城…,上海的《世博园》,西安的《世艺园》足可说明中国文华在世界中的地位。中国文化的形成,是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根源,也是中国智慧的象征。古老的中华民族和古老的中国文化遗产,至今依然还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便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灿烂的中国文化在世界人类文明史上闪耀着光辉。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虽然灿烂的中国文化又始终伴随着`喜乐忧愁',又面临着`兴衰存亡'的考验!而且正是在这`酸甜苦辣'和`血雨腥风'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文化得以壮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因为有强大的中国文化支撑,所以也就会有伟大的中国文化永远传承。

谢大家釜正!





古城渔樵


核心就是文字的使用。 中国文化和文明能够生存下来不断代是因为,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保存了中国的文化连绵不断发扬光大。

这就是世界上只有中国人,使用了能够轻便的,把文字信息随意携带的工具——甲骨和竹简。

首先,竹简的存储比石头和泥土的存储方便。

其次,重量轻,容易携带。

再则,就是可以折叠,信息存储空间大。

还有就是可以长期保存,用的时候可以随时展开阅读使用。

以上优点使中国文化能够在战乱年代随身携带,就算背井离乡也可以有人传承。

而使用石头和泥土,作为承载文化信息工具的人,就没有那么方便了,战乱到了被迫背井离乡无法携带,经过几代异地生活,原来的使用的文字已经不认识了,文已经看不明白了,就消亡了。

造成大规模战争的时期,都是在文化信息传递比较方便的时期,这样可以及时聚集大量人员投入战争。造成文化消亡是一种文化和别一种文化的战争。如果像甲骨文和竹签携带方便也不会消亡。

中国文明的功劳应该在盛产竹子有水有龟甲的地方,是它们让文字流传千古,保持文明。

世界上的几个文明古国都不存在了,都失落了,他们失落了什么?他们的文字还在但是现在没人使用了。而中国的文明依然在使用。

中国文化的根就是文字的使用。离开了这个根文明不存在了,文化不存在了。现在能证明的就是甲骨文了。

文明文明首先得有文字,然后要能够看明白,看懂,才是文明。如果看不明白看不懂,就是文不明。

原始和文明是两个大家认为相反词意。如果,在原始大森林里有人迷失了方向,那么他就很难走出去了。但是,有一个标牌出现在他的面前,上面有个↑箭头指出方向,如果能明白他就会得救。原始和文明就从这里分开了。那个↑就是象形文字。没有字的是原始森林,有了文字就能看明白出去方向。

人与高级动物比,人本身就是高级动物。智能接近人的猩猩,还是海豚人和它们比,人有文字,它们没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物记录下来,把世世代代的经验记录下来,传给后代,而别的动物不能。

人和动物的脑子记忆有局限,不可以记很多的事情。

人使用了文字记录,可以帮助记录更多的东西。一个人靠人脑一生学习,能够掌握的学科几种就很了不起了。一生拿到几个博士就不简单。而学科有几十种,靠脑子记是不可能的。文字在这方面使人脑增加了几十倍,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翻阅。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至于道德说就是一派胡言。人和动物的区别不能用道德来衡量。原始人也是人,他们为了争夺食物打的你死我活,远古的原始人连个遮羞布都没有,还谈何道德廉耻。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字都可以看懂看明白。别的国家的古代文字已经不认识了,已经是失落的文明。 没人用了,已经失去了根的意义。

中国字文明在于指向明确,马字让人看了就马这个动物。鸟看了就是鸟这个动物。不会把鸟看成马。不会马字看成鸟。这就是文明。如果两个字看了分不清,就是文不明,就会出现混乱,是非不分,指鹿为马。特别是在法律法规方面,容易造成怎么解释都可以,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 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混乱局面。

金属没有文字不是文明,只能证明当时的冶金技术,三星堆的铜疙瘩,谁能说说是谁铸造的,到现在也不明。城市遗址也不是文明,只能证明那里有人生活过。

文化就是文字应用变化的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个一个相片组合起来的视频。组合起来的文章就是一部电影故事。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够明确表达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传递明确的信息。让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对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装懂还要东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东西来拼凑,让看的人一头雾水。这是不好的文化。

中国文化使用规律逻辑性很强,中国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字的前后顺序不一样意思就变了,结果就不一样。

文化是用来传递信息的。逻辑性不强传递的的信息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欧洲现代习性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攻击.掠夺.创新。它们被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攻击文化,掠夺文化,创新文化。

他们的这些现代文化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本身’是分不开的。

他们的文化本身就是守猎的传统文化。狩猎的原始人都是使用弓箭的。他们的文字会和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就拿英语来说,第一重要的狩猎工具是箭头,具有直接杀伤力,象形字就是A箭头。B是手拿弓,C是没有弦的弓,D是有弓弦的弓。F是斧子后面就不一一再说了。

他们这种经常和猎物周旋的生活,使他们养成了集体进攻围捕的习惯。

他们不断的改进工具,使他们有创新的习惯。

中国的文化习惯和欧洲不同,是从农耕开始的。一年四季种了收,收了种,反复循环,年复一年,经久不变。所以,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守旧的复制文化,守着古老的文字不变。自古至今都是在复制,一代一代的传下来。

任何国家的文化都值得研究。中国 传统文化是自古以来,大家都在使用 ,又离不开的文字化运用方法。

文字化就是学习文字变化运用,小学生上学就是文字化的开始。文字化的运用方法,就是自古传下来的传统组合变化的方法。学会这个方法就可以自学深造。

不能把精神.物质.工艺.艺术.技能.风俗.习惯.服饰.城市风格.酒.茶......都叫文化,它们的名字不叫文化。它们的名字就是它们本身,酒就叫酒,精神就叫精神。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后面加上文化两个字。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们也要加上文化两个字,不加文化两个字他们该是什么家,还是什么家。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个流系。中国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国文化的根还在。

考古时曾经挖出一种酒是绿色的,能说它是酒文化吗?不能,它只是酒,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后面要加上文化两个字,才叫酒文化。它背后的故事才是酒文化。它是哪里生产的,用的什么材料,它卖给了谁,当时谁喝了,喝酒时猜不猜枚,有什么规矩。这些才是文字加工过的酒文化。

文物没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文化的信息。把古代文物骨笛信息用文字组织起来,只能证明当时的音乐艺术的程度。韵律达到了几个音节的运用。玉石文物证明当时的雕刻和审美观。青铜器如果没有文字,也只能证明当时的冶金技术水平和铸造工艺技术,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样不是文化。发明不是文化,是技术改革创新。城市遗址不是文化,证明不了谁在那生活,他们的生活习惯是什么?,生活来源是什么?只能证明那里有人生活的痕迹。

风俗习惯不等于文化,各国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相同的风俗习惯,相同的风俗习惯不能说是文化相同。很多动物也有习惯但不能叫文化。

口口相传是文化口头上的传递。说话的人发出来声音和文字,听的人也在接收每一个文字。这种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节,传来传去就不知道是谁的风俗习惯了。

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写成文章记录下来,这就是文化。像有些经书就记录了很多故事。

中国文化是不是上下五千年我没有证据,但是甲骨文是事实。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优点是:文字简练表达清楚的象形文字。这样的文字组合起来的文化表达能力强,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组合起来就是电影视频,怎么组合变化,这是祖传方法。

世界上联合国开会,同样内容的演讲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国的。外国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文化太神奇了。

中国文化的组合排列前后顺序,和别的国家文化也不一样。主谓宾的用法也不一样。姓名的顺序也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这就是中国的文字化使用方法。这就是根。

中国文化细腻逻辑性强简练明了。


古城140787426


中华文化的核心应该是《易经》《礼记》《道德经》,《易经》教人如何认识自然与适应自然,知道通过变达到更优化。《礼记》把天地人的关系明确,人与人之间关系明确,从精神形为上具有共识的约束力,达到了相互关联互助互爱的国家最合理的管理体系。《道德经》是检验社会矛盾的公式,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这三个文脉形成了中华的主流文化,有取之不尽的资源,让中华精神永保新鲜。只有尊古守规才能适合生存反之即会产生灾难,只有继续传承在此基本上有所发挥才有助于人类进步。\\

由于《易经》中的道理随时随地的在变,不同时期不同人认识都不一样,只有真正学问达到了才能有所悟。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由《易经》演变出文字,七千年在变化中生存,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文化样板。由《易经》演变的《礼记》用自然的法则管理人,让人在精神上形为上双认同。几千年前的理论至今应为最优,也是高于法律的最高人的形为准则。

中国的圣人在《易经》的理论基础,通过个人的认识及社会的演变而总结出的这五千言,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源泉。世界上对《道德经》也有极大的认同,也为他们增加了认识自然与社会们方法。


儒释道缘


中国文化与中国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是农耕经济,封建社会时间特长,到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共经历二十五个朝代。这种朝代更替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化有以下特点。

1,中央集权政治文化。尽管中国经历了多少次农民起义,经历了多少次少数民族与汉族战争,但最终都打这出了中央集权,多民族(包括汉族等)融合相处。中国形成中央集权文化历史很长。自秦始皇开始至今,中国虽然有过分裂,但绝大多数时间处于中央集权和多民族融合。这种中央集权文化观念特强,当今中国开放度大,东西方文化交融也广,但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只要在维护中央集权前提下,方可进行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如果提倡实行“西方民主.议会制,三权分制“等文化将会受到中国广大民众反对抵制。

2,由农耕经济产生的求安求稳文化。中国长期存在农耕经济,由此产生“小富既安”意思也很长,“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经济自给自足文化也长期存在。由此出现的儒家教育及文化氛围也长期存在并适合农耕经济。其中影响很大的是中庸之道,中国农民之所以发动起义是在生活混不下去的前提下产生,而农民起义结果,是产生朝代更替而不是社会变革,所以中国的封建体制特别完善。中国文化本质是安于社会稳定而不是发展,因此中国的当官意识“光宗耀祖”很强,相对的科学发现与科学发展意识很差,因此中国历史除了“四大发明”,中医药文化,种植文化外,没有出现牛顿,伽利略等著名科技人物,中国的名人除了皇帝官员就是医药及文化名人,比如四大名著及作者。

3,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关闭自锁文化。中国的对外交流相对较少,除了历史上一带一路和郑和下西洋外其它时间大都关闭自锁。这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东边是海,西边是喜玛拉亚山,南部大都是原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后经英殖或二战后独立出来的,北部则是冰天雪地或沙漠土地。在历史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引进佛教文化,但由于交流不便,佛教进来后便“中国化”了,与印度尼泊尔等产生国的佛教完全不一样了。一带一路在中国存在一个时期,但也因地理原因停滞很长时间。一带一路使中国与西域囯家有过交流,因此中国融合伊斯兰教(表现中国的是回族教)。基督教与天主教是人家到中国来传教的。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知道了海外文化,但官方交流时间很短的,郑和之后就停止了。后来出现的华侨下南洋等是民间南下出国谋生,大都是出去不回来了,不属于文化交流。



辽海醉仙


净空论道之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其中包括:人的身心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群体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事物的和谐。

中国文化的格局:从人文角度看,中国文化是以世界(天下)为格局的。而从自然角度看,中国文化是以宇宙为格局的。正是这个大格局奠定了中国文化与自然共存和与人类同生的永恒生命活力。也是由于格局太大,致使中国文化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天安门城楼的对联“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都是这一格局的印证。

核心思想是:世界万物是万物互联、损益与共和兴衰相佐的。即人事物的健康生存与发展,必须是建立在生存相依、和谐共荣的基础之上。

人的作用要求:如果人体看作世界的话,那么一个人就相当于一个人体细胞,整个机体的健康是由所有细胞的共同作用决定的。即这个细胞决定着所在部位的健康,也间接决定着整个机体的健康。同时,这个细胞的健康和活力,又受到整体和谐效应的影响和作用。所以,人的作用应该是机体和谐的整体意志为目的,以促进部位健康活力为己任,积极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个举例中,细胞与部位的关系就是人的身心合一关系,细胞与整个机体的关系就是天人合一的关系。这种作用关系,体现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文化之中。习主席提出“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也是如此。

于此可见,中国儒释道思想和文化,处处不离其整体和谐的理念,而修禅修道和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更是如此。还有中国的传统经典艺术核心也是自在其中。

一言蔽之,正确学习、认识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天下”的格局。否则,无法学习和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2019.1.13


太极熊56840876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会被继承下来?

1.文化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

2.中国文化的核心……

(1)仁义礼智信来处理人与人关系

(2)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3)谋略和竞争,处理人与社会关系

3.各种关系处理问题,和谐统一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精华。

4.因为只有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文化基因,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6.追求和谐统一的中国文化,无疑符合人类发展需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所以,被继承下来。


用户72902096647


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保持文化功能的整体性,同时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以提高自己! 这是它长久不衰的根本原因。这就很自然地合符辩证唯物思想。比如,中华文字的创造,就是从图畫开始的,取其形、取其音、进而假其义,形成完美的人类的意识形象,观其字而知其美! 孔夫子开课,也是多门知识並举的,叫做礼、乐、射、御、書、朮。和今天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差不多。他也讲政治,就是救国救民的方略。不是后来朱夫子那套,八股四书五经。再者中国文化的开阔的包容性,历史上它包容了各民族文化的优点,形成了中华文化; 近代、现代它包容了世界文化的优越性,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毛泽东就不简单,他把西方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同时集中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我看至今无人能及。中华文化还包容了四界四大宗教文化扵一身、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形成世界文化的乐园。这就是中华文化,长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供大家参考研究。


永柏惠远


我的理解,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一直延续不断,被不断的发展和传承,是因为它起到了破解人性,指导人生的作用,一移来说中华之化以《易》奠基,春秋以降出现百家争鸣,遂有百家之学,经后世两千多年五到明清的归纳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儒学为主,道,释为辅,其它为用的相当完备的及于农耕社会的文化体系。

要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必须了解三家的核心理念,处世态度和方法论。

儒家的处世态度为积极入世,成就现世的价值与辉煌,是为积极进取的人提供的处世方略,达则兼济天下,它的核心理念是“仁”,即如价处理好人际关系,入世最大的,最基本的就是人的问题,解决好人际问题就能解决好社会问题,而它提出的方法论就是中庸,着眼大局,公平公正,恰到好处,不轻易改变,基于此它提出了一套政治伦理规范和社会生活规范,奠定了中国德治为主,法冶为辅的政治传统。

道家是消极出世的,它是为身处乱世,为主流社会不容而被排挤的,愤世嫉俗的人提供的心灵安慰策略,它的核心理念是“德”即悟透了玄妙的自然之道并能够适应之而有所得,这里不同于品德,所以它的方法论就是无为,你什么都不要刻意为之,只要去悟道并适应道的运行就可以了,所以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掉自己的欲望,损掉自己的人性,返朴归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释家是刻意弃世的,它为哪些遭遇了人生大难无法忍受痛苦而对生活绝望的人和看破世道而失去现世信念的人打开的又一扇窗,它的核心理念是“空”,一切都是空无的,什么理想信念啊,什么感管刺激啊,五蕴皆空,本来无一物,何外染尘碍,它的方法论员“放下”,既然一切皆空,何必执着,何不放下,了脱生死,了脱一切病苦。

三家各有测重,又互相补充,经过后世的不断吸纳同化其它文化的成果,不断发展完善及统治者的推动和强化,逐渐形成以“容”为处事前提,以“化”为根本处事原则,以“和”为基本要求,以“大同”为最终目标的农耕文化,它为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相对高明和完善的思路及指导,它的核心理念及方法原则,流体致今并仍然得到世人的推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