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医恢复原来大夫可以上门出诊,自由执业,只收诊金开药方不卖药,会不会更好?

十味先生


这种做法对大众来说,好得很。原来农村各医院都有一到两个出诊医生,加上很多遍布各地的具备初级诊治能力的赤脚医生,全面覆盖了农村各地包括边远山区,小病当即处理,必进院的要他进院,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而且避免了很多有可能危及生命的表象轻微的隐性病症,对危急患者送院前也有合理正确的早期保护,患者的经济付出也保持在必须的最低水平,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如果现在实行出诊,只收诊断处方费加上小病诊治,对群众来说当然极好,同样也会深受群众欢迎。但有一个矛盾,医疗,过去是救死扶伤不考量利润,现在是产业,医疗系统应该不会去推广普及,除非解决了这个矛盾。题主如果只是个人原因,这样去做行得通,相信题主的群众基础和肚中实力。


杨永湘203


这与上不上门出诊一点关系也没有,中医生是靠治的好病人,才有患者。你有本事,在茅屋都有人找。现在也不缺中医,是缺有真本事的中医,有些人借中医之名行骗,自己发了大财,却把中医抹黑的不能再黑了。现状中医要走出困境,只有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要有人牵头,把经得起疗效检验有经验的大夫集中起来,只要大家不保守彼此学习他人长处,集大家力量,中医的力量就更大了,因为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你花很多时间精力去研究别人懂的东西,别人一句话点到就帮你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人才,所谓“四两拨千斤”就这意思。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有特殊贡献的中医大夫,给予知识产权保护,别人也愿意献出宝贵经验 ,毕竟那是别人一辈子甚至几代人心血,有些人讲中医不行,自己不付出不学习 就想得到知识,那有这等好事?并让他们带徒,发展中医事业,让子孙后代的健康有保障。发现好中医不难,用患者检验便知真假,离开患者来评医生水平及能力,真的很荒唐。。

说句实话有些专家水平代表中医,是无能,结果让人不仅瞧不起他本人,就连中医也因他背黑锅。关键时刻还是应该请有水平的中医出来,既解决了问题,又为中医争光,现今坐在台上的有些中医专家未必就是有本事的专家,而坐在台下的未必就是是差的?如果不改变现状,怎么让医学进步?什么时候不因权威观点的障碍、什么时候可以不以貌取人?让各个领域里涌现出优秀的人才。


医林一尹


作为一个中药从业人员来说,我觉得这是最好的,让医归医,药归药,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的事,就我从事中药行业这么些年,见到太多的中医不懂中药,太多的中药采购人员不够专业,造成了价格决定药品质量的情况,因为不懂,你只能比价格,而价格是衡量中药好坏最不稳定的一方面,就连中药药典的出台,以及现行的的中药检测的管理办法,都是外行指导中药内行的人想出的办法,最不着调的办法……一个方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能起不同的作用,对什么样的人有用,什么样的人没用,这些没研究明白,更别说一个方子里面各味药起了怎么样的互相作用才达到了治病的效果,这些就更不明白,这些不一个本药典就能说明白的,那中医也太简单了……我想说的,比一本药典还多,没办法,不想再多言……外行指导内行,早晚会被作死……中医药治不好病,就是药典的原因……


祁昌饮小张


这是操作起来其实不简单。首先医生上门服务以现在的工价普通家庭可能不愿意承担,我家娃把自己锁房间几次,去附近请了锁匠来开,两分钟左右,收费50~100,那么请个医生上门一次,时间大概半小时~一小时,收费100~200,你能接受吗?还是自己去医院排队吧。如果钱少了医生说我还不如回单位上班呢,好歹扣完五险一金还有五六千(工资参照基层乡镇医院,因为私人诊所收入更高)。另一方面站在医生角度来看,现在环境不好,医患谁也不信谁,上门服务风险很高,目前肯上门服务的都是熟人。其实乡镇医院早就有医生业余时间上门看病打针赚外快,只服务熟人,不然一出事打个官司辛苦十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我爷爷从七十八开始到九十六去世经人介绍请了一镇医院医生上门服务(我们表示出了任何问题自己负责,与他无关,并愿意立字据,医生说不用立字据),有事一个电话就到,态度好,细心,医术也好,诊断出大病要住院还会帮忙联系,相处了近二十年,感情就像一家人,邻居都说我爷爷多了半个儿子。


大象6387


医 药分开。很好。严格控制药店不卖假药,分量足。

这样国家就好管理。

中医诊费800 400都可以。你收1万有人认可也可以。定价2万没人看病也没用。

关键是给中国人留一条健康之路。

彻底恢复中国人的健康需要20年。

一颗树。树根烂了(1岁癌症肾衰),树梢干了。

树要恢复到枝繁叶茂。需要时间。


用户102981321592


中医发展要百花齐放,各师各教,加工大同小异。现釆现加工,祖国天大地大,地方万物生成,饮食千奇百态,所以要有抓有放,不能一刀来,教师和师父有哪样出有区别?学生和徒弟有哪样区别,师父带徒弟边教边作,老师带学生先学书上知实,再实习。老师教学生是12345678成不成才是你的事,反正我拿国家工资,家父及师父带徒弟是成12345678的反面,正好是哪样,我没读书,父望子成龙,师父望长江后浪推前浪。位位都比师父强。有些处方加经验是不会外传的,加上现在法律和法规有没有不全之处,我不知道,我乡鎮有位中医,要外出采药半夜回家,三更出门是长事,加工药时也是晚上11点以后,方圆几公里人哪个都知道,再来说一下来历,是地道祖传,当初兄弟都要传下手写处方,病历等兄弟出人命了,哥哥小时候开学,采购药品加工,父亲母亲亲传,弟弟小时候跳皮,加上读书,时学不时学,父亲去世,晴天霹雳,书到用时方知少,各自组家,就出现前面我说的,谈一下末来吧,他老兄的儿子早N年读了医学本科四年,读研时大死不读,家里把家族亲朋好友请来,说了好多天,没说通,现在小夫妻俩一年几百万一年,当医生会有怎么,因该要哪样,我不知道,他们整个家庭有一个女儿在学和当帮手,哪是哪样了,照顾老人,哥哥再三再三叮咛。在我们哪里成段子,当初你死我活,现无人学。


谢仲书612


医改多么希望是这样的结局,因为医者的本质是看病,是医术.技术体现出来的白衣天使,他们吃的是医术.技术饭,好的医者自然找的人多,饭也就吃的好一点,医术.技术不好的也就自然吃的歪一点,或者会自然去找其它饭去了。医者是社会的财富,是让人尊重的职业。是开多少药拿多少钱让医患之间产生的主要矛盾。

审批大厅是给老百姓办事的机构,现在很受广大群众所喜爱,办事快了,不多跑部门看脸色了,对政府的信任也就增强了,医者是医疗机构,是为老百姓看病的国家宝贝,他们承载着人类健康的使命。如果医改象审批大厅那样让老百姓喜爱,该多好啊,中医馆(医术,技术),西医馆,(外,内等医术,技术),看病是医术技术的体现,医者是国宝,而药只能是市场条件下的商品,医药只有分离才能体现医者的真正价值,也就是说医者只知道看病开药,不知道拿药的药店,靠市场监管对药的质量等等做出认定,等等等等的改革需要多部门的支持。


81健康工作室460


不行。以前人口是不流动或极少流动的,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里,连个歪念都不敢想,因为祖祖辈辈都在一起,想逃都逃不了,“黑人黑户”是无法安身的;但现在,交通发达,真是一个跟头就十万八千里了,追逃成本太高,经常只能看着其在眼皮底下逃之夭夭,所以,只能从源头抓起,即加强管理,要设一定的门槛,要有入门的通行证,要看好门,这样,也能控制歪念,别变成人人都想着“顺手牵羊”、干了坏事一走了之;法律法规要与时俱进,更要强化法制意识,让人人都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这样,人人才有可能安居乐业,而不像之前的黑恶当道,除了那么久都只是动了他们的皮毛。


阴柔玉兔


这显然是行不通了。因为时势易也。

第一,医生的精神面貌变了。现在的医生因为不像从前那样全部由国家拨款,有了赚钱的压力,所以开方什么的就有经济方面的考虑。若上门出诊,对于治疗更不易监管,那么大处方,非合理用药就更难控制了。

笫二,患者的精神面貌变了。以前农村人知识匮乏,维权意识差。现在时代的进步,让医生望而却步,使每一次出诊都是一次冒险。

第三,制度变了。以前的规范鼓励医生出诊。现在需要各种检查等。不再是一个药箱就能放下所有器具和药品的时代了,医生已经没有出诊的条件了。

讲一个类似的问题吧。若实行以上制度,看看保健品的售卖就知道是不是可行了。


明镜心81697889


历史是往前发展的,决不可能倒退。

以前所谓好的东西,到如今也不一定适用。那医生下乡上门,只能是历史,实现不了。

要说要改变,只有竞争。

要让医生去行政化、评级化,全凭医技生存,无论中医西医。医生要老百姓评判,以疗效说话。

将医生资源合理分配,分片包干。每片放若干医生,合理竞争,优胜劣汰。同时实行,师传徒,搞好传承。

说实在的,医生应当是个小众化的职业,没必要搞高楼大厦,成千上万人挤一堆,还易感染。

政府只能起监管作用,不能参与及分成。

而在县、省建大医院,集中优质人才专门解决疑难杂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