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甘味补益脾胃,哪些食物属于甘味之列?

中老年保健杂志


甘味,通俗点说就是“甜”的滋味,这应该是五味之中给人感觉最为愉悦的味道,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人们也常常用甘甜、甘美形容食物的美好滋味。

人为添加甜味剂的不属于甘味食物

甘味食物指的是自然有甜味的食物,比如红枣、红薯、玉米、糯米、蜂蜜、南瓜、甜菜、甘蔗、葡萄、甘草、红糖等具有天然甜味的食物,还包括一些淡味的食物,比如米、面这些富含淀粉的食物。大家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小麦、大米、小米、玉米等谷物做的食品,细细咀嚼到最后会出现淡淡的甜味。

天然的甘味食物属于微甘之味,即“甘而不过”,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而经过反复加工,人为添加了甜味剂的食物不属于甘味食物的范畴。

中医学中的甘味具有补益脾胃的功效

甘味,不仅是指食物的口感甘甜,而且有着更深刻的意义。五味的概念最早是中医学明确提出的,中医学中的甘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滋补性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具有甘味。

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以五谷为主体,五谷皆生于土中,为甘味之品;同时,常用的补药如人参、桂圆、红枣、山药等,也多为甘味。

中医认为甘味有补益脾胃的功效,而“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甘味食物不仅能改善脾胃功能,也间接地补益其他脏腑。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平素应多食天然甘味食物,逐步改善体质,强壮身体。

相对而言,甘味也是五味中最不易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味道,甘味的中药材大多有益而无毒,对人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很多具有药食两用属性的中药也是以甘味为多。

需要注意的是,适当的甘味补脾,但过甜则太滋腻,反而阻滞脾胃功能。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功能通常比较弱,可选择天然甘味食物调补,但千万不能多吃甜食,吃多了反而伤脾。

春季应养肝益脾,少吃酸味多吃甘味食物

《千金要方》中说:“当春之时,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因而肝气过旺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在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等病症。按照中医“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应以养肝益脾为先,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可以滋养肝脾两脏,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甘味中药大多入脾肺二经,除了补益脾胃外,还有补益肺气的功效,气虚的人,中气不足、气短懒言、爱出汗、易疲劳,常用的人参、黄芪、党参、山药等性味甘温的药材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甘味性和缓,疼痛多属筋脉拘急所致,所以用甘味可以缓急止痛。中药方剂中,有很多治疗疼痛的方子就是以甘味药为主要组成。

著名的“小建中汤”即是“桂枝汤”加饴糖250克组成的方子,可治疗虚劳性腹痛。甘味还能缓和药物的毒性,中药组方中常配伍甘草缓和其他药物的偏性烈性以“调和诸药”就是很好的例子。除了甘草外,常用的还有蜂蜜、大枣。历代中药名方中甘草、大枣、蜂蜜出现频率是非常高的。

甘味食物首选推荐大枣和山药

甘味食物品种丰富,我们首选推荐大枣和山药,这两种食物同属于药食两用,价廉易得,性质温和而补养作用明确,不管是制成日常餐点还是作为中药补身都是十分合宜的。

山药红枣粥

原料:山药,红枣,大米,冰糖,枸杞。

做法:将大米洗净用水提前泡好,红枣、枸杞洗净泡好备用,山药去皮切成菱形块备用。锅内烧水,水开后倒入大米。开锅后转小火熬25分钟。放入山药块开大火。开锅后盖上锅盖,改小火煮10分钟。放入红枣、枸杞,最后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黄冰糖,转小火熬3~5分钟即可。

特点:做法简单,营养丰富,软糯易消化,具有气血双补的功效。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