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頭”拍出來的照片,就一定“牛”嗎?為什麼?

柳侍墨


用“牛頭”拍出來的照片,就一定“牛”嗎?為什麼?


用“牛頭”拍出來的照片,不一定會很“牛”啊!

因為主宰照片好壞的關鍵因素,不是相機與鏡頭,而是控制相機與鏡頭後面的那個人頭啊!

說句不中聽的話,您在哈蘇相機快門上壓一塊肉,找只阿黃讓它摁快門……它也不會拍照片啊!

更不要說攝影作品必備的構圖、明暗和搭色……阿黃自己還是色盲呢,它還會搭色?真以為它成精啦?

有句話叫做“好馬配好鞍”,說得就是強強聯手後的“最佳”效果。

“牛頭”是什麼呢?所謂“牛頭”,就是指的攝影器材裡面,最精典的那些鏡頭——成像效果好,可以大大的提高出片率。

但是呢,再厲害的“牛頭”,也需要一個熟悉攝影器材知識的“人頭”來操作。如果僅是器材優秀,但是腦袋空空,還是不可能拍出像樣的攝影作品的。

從攝影創作的角度,人頭可比鏡頭重要多了。


“沒錢買鏡頭,就先修煉好自己的人頭”是流傳在平民玩家當中,最樸實的一句話。

作為平民玩家,我們確實是沒錢,很多“牛頭”確實是價值不菲,看看錢包,再瞅瞅“牛頭”,我們也就只能是多瞅幾眼。但是,我們可以修煉自己的“人頭”啊!

如果你腦袋裡有東西,那麼,無論你用什麼樣的攝影器材,都會拍出來比較優秀的攝影作品;可如果你腦袋裡沒東西,那麼給你“牛頭”,你也拍不出來啥。

雖然在器材方面,沒錢買“牛頭”確實是要打一些折扣的,但這並不耽誤攝影作品的藝術效果。

我就見過一個暴發戶,小學還沒念完,但是善於鑽營。在累積了足夠多的銀子之後,他就尋思著想給自己買個“文化人”的身份。於是,就花大價錢置辦了一套尼康的“硬貨”,大三元外加定焦三件套,就差“大炮”沒買了。

可是,儘量他置辦得這麼齊全,又能怎麼樣呢?這一堆器材只是放在他的櫃子裡吃灰。你問他什麼是大光圈?怎麼做能虛化?剪影怎麼構圖……他統統不知道!

就這樣還成天跟人們顯擺呢……有事沒事就把“我們攝影圈兒”掛在嘴邊上。殊不知真正玩兒攝影的沒人願意和他一塊玩兒——根本就聊不到一起去的好麼!

只有“牛頭”,卻不懂升級“人頭”的結果自然會被別人一眼瞅破。而且,也確實是沒有什麼自己的原創作品能夠拿出來炫的。

怎麼辦呢?好辦!

這位暴發戶先後辦了好幾次攝影比賽,他是出資方,想弄個獎狀還不是跟玩兒似的?對於那些不由他控制的比賽,他也有辦法應對——他參加攝影比賽的照片全部都是僱人拍得,他在攝影報上發表的文章也是僱人寫得——就為了拿獎狀,把這些“榮譽”貼在他辦公室的走廊上!

所以咯,攝影用“牛頭”雖然很重要,但和“人頭”比較起來,還是“人頭”裡的無形資產比“鏡頭”這個有價的器材更重要些!

我是柳侍墨,一個喜歡攝影的段子手,喜歡詼諧幽默地講攝影故事。

希望您也可以喜歡我!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就來關注我吧!


柳侍墨


用“牛頭”拍出來的照片,就一定“牛”嗎?為什麼?

我玩攝影五年市面上常規的人像“牛頭”幾乎都玩過,能擁有牛頭的攝影師一般都是有經驗的攝影師,他們懂拍照,但是懂拍照不代表能拍出大片。

擁有牛頭也不一定能拍出大片,因為攝影器材只是一門用光的藝術與技術。如果有牛頭就能拍出很牛的照片那就不需要攝師了,直接買個牛頭不就得,還學什麼攝影?。

舉個栗子:你會畫畫也畫了一兩年給你最牛的畫布、最好的畫筆,最貴的原料你就一定能畫出很牛的作品嗎?其實你不一定能畫出很好的作品。

藝術是需要思考是需要創作的,是需要沉澱、需要技藝,不是說你擁有最好的器材就能拍出好的作品。

擁有頂級的器材在某種程度上是有一定的優勢,比如虛化更好、成像成像更銳、更柔潤,但這些並不是衡量一副好作品的標準。

用牛頭不代表你就能拍出很好的攝影作品,如果你很厲害普通的頭也能拍攝很好的作品,能不能拍好作品主要還是在於你自己的水平,你的水平決定你作品,不是鏡頭。

有很多獲獎的作品並不全是出自牛頭,大部分都出自普通的鏡頭,甚至有些還是出自手機拍攝的作品。擁有什麼鏡頭就好好享用它,享受它給你帶了的快樂最重要。


人像圖庫


牛頭是指比較“牛逼”的鏡頭,成像“牛逼”價格也“牛逼”!這只是說明,“牛頭”具備拍出比較“牛”的照片的硬件條件,是相機前邊的“頭”,能不能拍出比較“牛”的照片來,那得看相機後邊那個“頭”了。

就佳能和尼康來講,大、小三元、部分定焦等,都屬於“牛”頭,都有屬於自己明晃晃的金圈或紅圈,而且個個價格不菲,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這也是“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的大體由來。

所謂上邊提到的這些“牛”頭,在成像質量上,的確也具備絕對的優勢,在銳度、色彩還原、清晰度等方面的確“高人一等”,但這些牛頭的優勢,不是說它自己就能發揮出來,而靠攝影者通過個人技術素養、拍攝技巧、創作能力來表現、來發揮,將這些“牛頭”的優勢徹底呈現,才能讓“牛頭”真正地“牛”!

否則,“牛”頭跟“狗”頭沒啥區別!

先說相機的穩定或快門吧,如果沒有一定的基本功保證相機的穩定或者是給出一個合適的快門速度來,照片都不能保證清晰,什麼“牛頭”也等於零。

相機穩定了,對焦不實或對焦不準,照片糊的一踏糊塗,“牛頭”也救不了場的。

曝光不準確,或者是測光點不準,“牛頭”也是無能為力的。

“牛”片,是設備和拍攝者的完美結合,並且在設備和人的因素上,人的因素的決定性更加重要,也就是說攝影者的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設備再好,拍攝者不行,再牛也是零;拍攝者水平高,設備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我是南方之南,歡迎關注,也歡迎交流。


南方之南


所謂牛頭和狗頭這只是攝影圈的一個稱呼,牛頭指的就是成像素質比較高,做工比較精緻,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夠防水防潮,最好還具備光學防抖。而狗頭則是想對於牛頭來說,成像質量稍差的普通鏡頭,但並不是說牛頭就一定能拍出牛片,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其實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器材在攝影中的重要性問題。

我們都知道,攝影是一門嚴重依賴於器材的藝術(或者技術)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攝影的發展史也是相機的發展史,所以器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能否拍出好作品,器材也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這裡面還關乎作者的技術和審美等因素。

其實不完全是相機鏡頭,手機鏡頭的品質也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下面兩張照片,就是用兩款不同的外接微距鏡頭拍攝的。一個是上百元的一個是20元的,拍出的效果還是有很明顯的差距。

兩張照片不管是中心還是邊緣的畫質都有明顯區別,而且邊緣畸變的控制也有很大的差距。對手機鏡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中回覆“鏡頭”即可查看詳情,還能免費獲贈60G攝影資料。

不管是相機還是手機的鏡頭,絕對是一分錢一分貨。至於牛頭還是狗頭,具體怎麼選擇,可以參考一下幾個方面

1、預算

如果不差錢的話,那就儘量選購品質好的鏡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2、技術和審美

有了好鏡頭還得有出色的技術和審美才行,不然鏡頭的品質也是很難發揮出來的。比如你給一個剛入門的小白一套頂級設備也很難拍出滿意的作品。很多時候甚至技術和審美的重要性往往要大於器材。

說實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現在相機的性能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需求,如果你拍不出滿意的作品,一般來說和器材沒啥關係。

3、題材特徵與照片用途

比如拍攝體育攝影,就得是頂級單反才行,機身可以是佳能1DX系列,鏡頭可以是佳能EF 400mm ,佳能EF 200-400mm ,佳能EF 70-200mm ,而且都是2.8大光圈。


如果只是用來記錄生活,也不需要大尺寸打印出片,那麼普通的鏡頭完全夠用。


手機攝影手冊


通過一張照片,觀見牛頭之所以牛

牛頭拍出的片子一定是牛的,所需條件就是鏡頭本身從技術到藝術的解讀:色散、暗角、畸變、色彩還原等。我曾經認真比較過尼康標頭50mmF1.4、標變24-70mmF2.8與施耐德籃圈標頭80mmF2.8及35mmF3.5,卡爾蔡司T*80mmF2.8的成像,相差極大,可以說施耐德與蔡司對於真實世界的還原能力還是是非常厲害的。

下面這張照片使用施耐德80mm標頭拍攝,可以通過這張觀察主要幾個指標:

四周的邊角成像沒有色散,沒有暗角(下圖為照片左下角)
四周的邊角成像沒有色散,沒有暗角(下圖為照片右下角)

畸變,這是一個鏡頭的重要數據,不用MTF圖,直接看城牆磚便能感受到,包括上面兩張圖的建築物線條,基本沒有畸變。下圖為城牆部分:


還有就是紅色溢出問題,這實際上與鏡頭及成像CMOS整套系統都有關係,鏡頭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在施耐德與飛思的系統中,紅色溢出問題的情況要比單反好的多。

這是大門洞裡面的情況,紅色霓虹燈招牌,車尾燈等沒有明顯溢出的情況。


施耐德35mm測試(夜景)

下面是一些施耐德35mm的測試片,同樣也很舒服。拍攝於瀋陽中街和K11。




Schneider Kreuznach35mm LS f/3.5


優秀的鏡頭配合優秀的相機系統,當然,還有優秀的思考的大腦,必定能出題主所說的“牛片兒”,信奉技術能夠解決99%的問題,不過剩下那1%的靈感才是決定性的。

<strong>


大洲積田詠道


用“牛頭”拍出來的照片,就一定“牛”嗎?為什麼?

這個問題我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本人經常和攝友們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可以羨慕拿“牛頭”的人,但是我們絕對不能低估一個用“狗頭”的攝影人。

原因很簡單,就是題目的主題:用“牛頭”的人拍的作品並不一定很“牛”,而有些優秀的作品很可能是攝影人無意之中用普通鏡頭拍攝的。

我們都知道,攝影不只是靠器材,它只是我們創作的一個用具,這個用具你用的好了,或許會出好作品,用不好了,拿啥器材都是一樣的。

攝影人中也有一句“名言”:攝影作品的好壞,主要是靠相機後面的頭決定。

是的,一幅好的作品是一個綜合體,好的作品一定有著獨特的構圖,優秀的光影和與眾不同的創意。而這些,並不是完全由鏡頭來決定的,而主要是由我們攝影人來實現的,優秀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攝影人的審美與藝術修養,而“立意”,主要是攝影師的學識與文化的綜合,拿再多的“牛頭”,沒有好的意境表現也是白搭了。

當然,好的鏡頭會讓我們的創作變的更為輕鬆與方便,或許一些場景普通鏡頭確實是沒法表現的,而用“牛頭”可以便捷實現拍攝。如果各位朋友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當然最好購買比較優秀的鏡頭,它們還是值得擁有的。

什麼是“牛頭”?最適合你的那一款就是“牛頭”。

器材是我們創作的輔助,用好我們手頭的器材,發揮出它們的最大優勢,這才是真正的攝影玩家。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和評論。

我就是劍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問題


劍舞影像


@老馬視圖@回答你。

答案就一個:不可能。

第一,器材只是工具。

再高端的器材和普通的廉價器材一樣,它只是一個工具。就鏡頭而言,所謂的牛頭無非就是透光好,成像好,色彩好,對焦快,對焦準,諸如此類。但它還沒有高級到自動尋找拍攝目標,自動實現構圖的程度。

第二,是牛頭就出牛片兒,那麼攝影圈就簡單了。

如果牛頭必出好片,攝影圈的事兒都簡單了。只要擁有幾隻牛頭,就可以加入攝影家協會,擁有最多牛頭的那個人,就是當之無愧的攝影家協會主席。顯然這個說法不成立。

第三,再高端的攝影器材也是由人來操縱的。

很簡單。將一臺照相機裝上牛頭,範圍限定在天安門廣場。讓不同的攝影師來拍攝天安門。顯然結果會大相徑庭。因為就同樣的鏡頭而言,每一個攝影師都有不同的攝影習慣和構思。所以拍出迥異的照片兒,就不奇怪了。

以上的回答,全部為原創,如果能對你有些許啟發、點滴收穫,請不要忘了點贊或加關注。謝謝!





老馬視圖312


牛頭狗頭,這是攝影圈裡面對於鏡頭的稱呼,其實吧,很多時候我並不認同的話我感覺這個時候可以拿出來說了:牛逼的不是鏡頭,而是鏡頭後面的頭!呵呵呵呵,如果拿牛頭都拍不出好照片,那麼你的頭腦確實要好好牛一下了!

好的鏡頭,佳能紅圈系列,尼康金圈系列,這些都是比較不錯的鏡頭,可以稱之為牛頭。拍的照片雖然說不上有太大幫助,但是確確實實與普通鏡頭是有差距的。拍出來照片一定會牛我也不敢打包票,最主要還是看攝影師本身的想法,以及後期的製作來定!畢竟照片很少拿原片出來比的!

好鏡頭只不過是前期拍攝有一些幫助,對於後期是沒啥意思的,現在的好照片不光要有前期的準備,後期製作也佔百分之七十,好照片要好鏡頭,也要好頭腦才行!


婚禮攝影師Tanke


第一次聽說牛頭和羊頭這麼怪怪的名稱。一般而言,只要是搞攝影的,都不會用這樣的名稱。也只有那些學了點皮毛又要顯擺的半瓢水,才會搞這種不倫不類,而且完全不專業的名稱。專業攝影機,都是單反的。鏡頭可分為長焦、中焦、標準、廣角這幾類。拍遠景當然選長焦,拍近景選標準鏡頭,而想納入更多的畫面,可考慮選廣角。很多攝影者都是全套鏡頭,為的是能應付各種場合。至於清晰度,市面上賣的都可滿足一般的攝影要求。想高大上?有上億像素的,但起決定作用的是機身。鏡頭當然也好於常規鏡頭。但再高大上的鏡頭安裝在普通機身上,像素也不會高,反而白瞎了好鏡頭。


一枝梨花wjh3000


牛頭拍出的照片就一定牛麼?那可不一定。攝影大體分兩點,一是器材的好壞,二是本人的攝影技術,攝影技術有高低。還有就是個人的藝術修養,在一個就是後期。如果是風景攝影,天氣也有一點關係,雖然後期可以調,但是如果天氣好會事半功倍。所以只有一個牛頭,攝影人攝影技術不好,藝術修養不高,更不會後期。拍出的照片肯定不怎麼樣!如果一個攝影師技術高,藝術修養好,在配一個牛頭,後期更不在話下,拍出的照片肯定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