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9499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我来回答:
话说司马懿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看好曹操,也并不想辅佐曹操, 因为司马懿是高干子弟,曹操是凤凰男,是宦官的后代,两个家族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他眼里,曹操就像泥腿子上岸,穿着一身名牌西服,但是手和脖子都是黑的,不太搭配,甚至有点滑稽。
司马懿是被曹操强行给招来的,司马懿是不得不来,身不由己上了曹船,否则小命就难保了,司马懿知道自己身处危地,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小心谨慎,生怕哪天触怒了曹操,再丢了性命。
司马懿心想既来之则安之吧,就是看在自己的身家性命上,就给曹操好好干活吧, 让曹操打消对自己的疑虑,能保全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曹操执政期间,司马懿基本上是没戏;属于那种干活的时候,想起司马懿了,有什么好事的时候,就想不起司马懿了;但是司马懿从无怨言,任劳任怨,就像一个年轻的老黄牛,对曹操是绝对服从,指哪打哪唯命是从,誓死捍卫曹操的命令;曹操心里想算你小子识相,不然就给你咔嚓了。
到曹丕执政阶, 对司马懿是既用又防,司马懿有了一些话语权,可以说是曹丕的心腹,但是没有军权,只能耍耍嘴皮子功夫。
到曹叡执政期间,因为曹氏家族没有可用之才,曹叡就比较倚重司马懿的,司马懿逐渐掌握了军权,而且在军中逐渐树立的威信。
同时司马懿还暗中拉拢在重要岗位工作的人员,其中就包括孙资和刘放, 他们是机要秘书,就是给皇上写诏书的,从曹操那时候就干这个工作,已经干了30多年了, 因为二位出身寒门,又身居高位,他们二人也受到了曹氏宗亲的嫉恨。
曹叡临终前,本打算以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等宗室大臣辅政, 然孙、刘二人不想身临危境,便力荐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曹叡当时病重就稀里糊涂的同意了, 当稍微清醒后又觉得不妥,觉得司马懿太阴鸷,曹爽太无能,不能制衡司马懿,遂反悔 想要按原计划重新任命, 但孙、刘二人听说之后,还是极力让曹爽和司马懿辅政,病重的曹叡在纠缠不清的情况下,只好同意; 二人担心夜长梦多,当即便罢免曹宇等人的官职。
从此司马懿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也为司马懿最终篡”魏”铺平了道路。
然孙、刘二人一直官居要职,直到最后死在任上。 他们是在为司马懿篡位添砖加瓦呀!
司马懿的篡”魏”导图是这样的:
忍隐—— 有话语权—— 有军权—— 篡位夺权!!!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小伙伴我们下次再聊。
五色土聊历史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著名的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中原在经历了黄巾军起义、董卓之乱、天下诸侯混战之后,最终以三国划分中原,保持了长达几十年的相对平静而结束,那么,魏国大臣司马懿为什么能夺得曹氏的天下呢?
小哥详细分析。
三国时代年份排列。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控制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控制东汉王朝。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无策,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
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222年,孙权改元(定年号)为黄武元年.这样的话吴王国可谓是真的建立了.而229年是孙权称帝
正始十年(249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大权。
炎兴元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迫曹魏皇帝曹奂禅让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
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魏国五帝。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出身世族.初被辟为曹操丞相府文学椽,屡转至丞相主簿.
魏国五帝:
魏武帝曹操(追封的)
魏文帝曹丕(魏国建立者,220年称帝,在位7年)
魏明帝曹睿(226年即位,在位13年)
魏齐王曹芳((239-254)在位,在位15年)
魏高贵乡公曹髦((254-260)在位,在位6年)
魏元帝曹奂((260-265)在位,在位6年)
司马懿履历表。
曹操封魏王,曹丕为魏国太子,司马懿迁魏王太子中庶子,每参大议,常有奇策异谋,为曹丕所信重.曹丕代汉建魏后,累迁尚书右仆射、抚军大将军.
文帝曹丕(在位七年)出征或巡游,往往留其镇许昌.
明帝(曹睿,在位十三年)立,受遗诏与曹真、陈群一起辅政.督率诸军击败孙权的进攻,迁骠骑将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率所部镇宛(今河南南阳).司马懿平叛孟达,引兵拒诸葛亮多年,最后诸葛亮病逝,司马懿功迁太尉.景初二年(238)率步骑四万大破叛魏的辽东公孙渊,迸袭襄平(今辽宁辽阳),合围成功,猛攻斩渊,辽东四郡重归统一.景初三年,受明帝遗诏,司马懿与曹爽一起辅齐王芳,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后转为太傅.
魏齐王时,爽、懿争权夺利,矛盾日益尖锐.司马懿老谋深算,佯称病重,暗中周密布置.于嘉平元年(249),乘齐王芳、大将军曹爽出洛阳城谒魏明帝曹睿墓高平陵之机,关闭各城门发动政变,并假皇太后令,免曹爽兄弟全部官职,计诱他们放弃抵抗,束手归洛阳.随即诬以谋反,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全部处死,独揽朝廷大权.三年,拥魏势力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起兵反抗,被他迅速击败.
司马氏代魏的基础从此基本奠定.拜相国,封安平郡公。
司马懿为何能夺取曹氏江山?
任何一个篡权夺位的事件,必然有内外和外在两个因素,司马懿篡位亦是如此。
外在因素:魏、蜀、吴三国的开创者,都是经历了多年战火,东征西讨,最终才得到大家的认可,建国称帝。而他们的继任者基本上都没有参加过战争,曹丕虽然指挥了伐吴大战,但是以失败告终,刘禅更是安乐皇帝,孙权之后的孙亮更是被奸臣逼迫退位,所以整体而言,这些开国者的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弱。
司马懿在魏国的夺权进程中,主要表现在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哲保身。
这个是曹操掌权时期,因为曹操一代枭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血腥本色,再者曹操时代魏国人才济济,还轮不到司马懿出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显山不露水,不求有功,但求安安稳稳。(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做梦“三马同槽”,更是让司马懿从此之后夹着尾巴做人。)
第二阶段:崭露头角。
司马懿崭露头角,一步步掌握实权是从曹丕开始的,但是曹丕也是厉害角色,他是明目张胆篡汉的人,魏武帝曹操都是他追封的。
所以在这个时期,曹丕虽然倚重司马懿,但是他能力强,手段厉害,他对司马懿也有限制,整体而言曹丕是完全控制司马懿的。
第三阶段:夺取兵权。
自古以来,枪杆子出政权。在曹睿登基之后,司马懿虽然职位很高,但是初期并没有什么军权,军权都掌握在曹氏宗族手里,这也是曹睿对司马家族的一种制约手段。但是面对蜀汉诸葛亮的侵袭, 夏侯懋、曹真这些大将都不能抵挡,这个时候才派司马懿上场,没办法,因为除了司马懿,魏国还真没有那个人可以抗衡诸葛亮,而司马懿是怎么抗衡诸葛亮的呢?通过演义来看,司马懿多次做缩头乌龟,坚守不出,让诸葛亮无从下手,可见诸葛亮的厉害程度。而司马懿也在带兵抵御诸葛亮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司马师,司马昭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第四阶段:大权独握。
到了曹芳时期,虽然曹睿安排了曹爽制衡司马懿,但是司马懿老谋深算,最终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将曹爽家族并党羽全部处死,彻底灭掉了曹氏和夏侯氏的根本,最终司马懿大权独握。
内外因素。
司马家族前后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的努力,司马懿打败了曹爽、王棱(王允的侄子),司马师则灭掉了诸葛瞻、文聘等,司马昭杀掉了高贵乡公曹髦,使得曹魏势力彻底灭亡,接着又平灭蜀汉,杀掉了钟会等.最终由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篡位,可谓是处心积虑。
有人受影视剧影响,认为司马懿篡魏是被逼无奈,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司马懿激流勇退,那么以他的功劳,未尝不可流芳百世,但是他没有,他选择扫除政敌,独掌大权,有积极努力的培养自己的后人,为他们营造势力,同时对于自己的君主,则和前代奸臣一样,选取幼小无能之辈以做傀儡,按照这样的发展,自己的后人不夺权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所以说,司马懿自己虽然没有夺权,但是远的不说,近的人物他就效仿了曹操,司马懿篡位之心从他执掌大权那天起,就已经萌生了,可谓由来已久。
古梁镛
历史上在某个时期,出现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会有一个反面人物与之相对应。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作为忠贞贤明的代表,与之相对应的,奸诈篡国的代表,那便非司马懿莫属了。
司马懿之所以能最终篡夺曹氏江山,得益于以下几点:其一,司马懿能忍。在曹操阵营里,司马懿一直屈居人下,不显山不露水,没表现出自己有任何野心阴谋。虽然曹操看出司马懿鹰视狼顾的反像,但终没有出现任何端倪,任何把柄,多疑的曹操尽管梦到了三马拱槽的迷梦,始终未猜透天机,最后还以为是马腾父子将来会毁他曹家,一气之下竟斩了马腾家族二百余口人。司马懿却在中规守矩中逃过了曹阿瞒的眼睛。以后的曹丕、曹睿就更不行了,虽然曹操临终有要防备司马懿的遗言,二人觉得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大大重用了司马仲达。其二司马懿确实有才能。曹操在时,司马懿就几次出良谋高策,显示了不凡谋略,曹丕曹睿时,更是为曹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擒孟达,拒诸葛,平公孙,战孙权,确保了曹家江山。如椎刺囊的人才,自然不同于众,朝中威望也与日俱增。其三,有谋略。在朝中善于以退为进。司马懿在朝中不争权,不夺利,表现得豁达大度,承命唯谨,不张扬,对曹氏一向恭恭敬敬,胜不骄,败不馁,暗中却阴谋诡计,明算得失,深察朝廷局势,积蓄力量,时刻准备反戈一击。最终曹爽小儿被司马懿玩弄于股掌之上而不自知,刀已压颈尚还认为“司马公必不害我”,岂不可笑?其四曹氏得国不正。四百年大汉天下,早已为人们所认同,你曹氏算什么东西,凭微末功劳,逼代汉家,你能代汉,我就怎么不能代曹?曹氏篡汉,司马篡魏,为后世带来了极不好的样本,以致后世夺权篡国比比皆是,天下征伐混乱不堪。其五司马懿寿命长。如果司马懿短命,再会忍耐,再有才能,在曹丕、曹睿之朝去世了,没有了司马懿,恐怕只凭黄口小儿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是很难有大斩获的。
正因为司马懿沾尽了以上几点的光,才在朝堂进退自如,虽踞虎口却安如泰山,哄玩曹氏于股掌,阴谋筹划于无形,不知不觉中,竟将曹魏大权独掌于手,为司马代曹魏打下了百年之基,阴险狡诈的司马懿也成了晋朝开国的司马宣王。
sunjin72976689
首先司马懿的寿命比较长,他熬的曹操逝世了,曹丕驾崩了,曹睿驾鹤西游了。后来的曹芳曹髦等就驾驭不了他了。
司马懿开始能隐忍,后期非常狠毒。曹操对司马懿的评价是,狼顾之貌,有才无德,不可重用。曹操是控制司马懿发展的。当然,在曹操时代,曹操自己文略武功不说,手下谋士无数,战将如云。司马懿在曹操的眼里是有也可,无也可的。
曹丕上位,司马懿是有功的,但是当时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势力强大。曹丕用了很多办法分化他们的权力,多数外放,不得到征召不能入京。这些的政策也给司马懿后来造反夺权留下了方便之门。在曹丕时代,司马懿是不敢造反的。
曹睿登基后,对司马家族控制的比较严,也比较有手段,只是让司马懿守荆州,并无大的军权。但是曹睿的寿命太短,而司马懿又特别能活。曹睿去世后,司马懿赚杀曹爽,就再也没人能控制住他了。
对司马懿的评价是一,能隐忍。二,心狠手辣。三,有才无德。
晋朝后来的皇帝司马睿问王导,晋王朝是如何兴起并最终统一的,王导就把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挟持魏天子,杀死魏帝曹髦,并最终逼魏帝禅让的故事讲给司马睿听。司马睿听了以后大为惭愧,用被子捂着脸说,靠这种手段得来的国家政权怎么会长久呢。
在中国的历史上,唯一一个用让人不齿的手段偷来的朝代就是晋朝。并且直接把大中华带到了分裂的时代,造成了五胡乱华,南北分治,五代十国。
谈古论今沧海剑
演义
。。。首先司马懿是极聪明的人,他与诸葛亮是同時代人,虽然诸葛也是能人,在个别问题上胜出诸葛。有其是司马懿的韧劲特别强,他参学了列国年间,呉越相争的勾践:发积(或称报仇)十年不晚,一旦時机成熟,抓住不放。
司马懿的野心深藏不露,甘作仅小仅微几十年,只有曹操独具慧眼,识破司马懿的伪装。曹坯尽管受父亲的提醒,可对司马懿的伪装还是将信将疑。直到曹氏第三代,才被司马懿终于得手,司马氏篡位。一统江山,建立西晋由司马炎称帝。
凡是能干大事者,初始到成功,不是一年二年的事,要通过几代人的不厌努力才能成功。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奋斗了十八年才得到新中国的成立(在共产党成立前有识之士斗争了三十多年)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前后要近一个世纪才得到成功。
老龚166916589
因其未被曹家杀掉,此后,曹家又遭遇人丁不旺。
荣耻鉴定师
额,江山不是司马懿夺得,司马懿在魏朝起了一个类似于曹操和汉献帝的作用!其实说白了就是曹操的后人太无能,司马懿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这个野心一直没显露出来。但是司马懿也挺忠心,他本来绝对没想过篡位,他的儿子虽然一直有这个想法,但是司马懿太厉害,完完全全压的住司马昭!因为曹睿的一次又一次不相信,寒了心,让他觉得迟早有一天曹家回卸磨杀驴!所以,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说白了还是曹家人自己作的!
帅的那么经典
魏国后期主要对手诸葛亮,只有司马懿能与之抗衡,本来街亭之战可把诸葛亮除掉,司马懿估计也知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靠时间硬是把诸葛亮,曹叡,都熬下去,又碰上曹爽个傻货,逐渐让两个儿子掌握军政大权。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和汉末曹操的做法基本一致。
小家好的戴迪
司马懿执政的时候,曹家还有什么硬气人物么?自身不强大,被外人欺负也就可以理解了。
禁街虎1
忍辱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