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個大學生?段子背後卻有現實意義

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個大學生。這個段子的確反映了部分現實,如果僅從市場角度來看,說明決定工資的不是身份而是自身的能力大小。不過,其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幾個問題。

1,農民工薪資提高了,但其中的辛苦外人難以感受。

現在一些有專業技術的農民工月薪都在一萬以上,那些需要埋頭苦幹出力流汗的工作崗位工資也在提高,這是好事,也是應該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藍領的工資普遍會超過白領,這在發達國家並不鮮見。

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個大學生?段子背後卻有現實意義

當然,他們的工作很辛苦,雖然拿著看似不菲的工資,但也要付出每天超過8小時的體力勞動,而且,他們的工資一般都是按天算的,就算日賺300塊,如果一年只能做100多天200多天,收入也是有限的。除了辛苦,還有很多風險。我朋友工作的工地上前幾天死人了,一個50多歲的工人從腳手架上摔下來當即死亡,最後賠了家屬120萬元。他們是夫妻兩一起來工地工作的,丈夫眼睜睜看著妻子摔死了,就算拿了賠償又能怎樣?

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個大學生?段子背後卻有現實意義

現在,願意從事體力勞動賺錢的年輕人不多了,工地上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工人。畢竟,這份苦不是誰都願意吃的。農民工辛苦賺錢,為的卻是讓孩子們好好學習,擺脫繼續當農民工的命運。

2,大學生不再稀有,且質量參差不齊。

隨著一次又一次擴招,上大學變得更容易了,當然,985,211之類的大學例外。能夠以月薪三千招聘來的大學生,恐怕多半不會是清華北大等重點一流大學的畢業生。這些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是人才,各地都有挽留的激勵措施,什麼給戶口、給房子等等,工資更是不在話下。與之相反的是一些雖然頂著大學生的名號,其實只是在不入流的大學裡混了幾年時間的大學生,說難聽點,有些人真的連月薪三千都不值。

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個大學生?段子背後卻有現實意義

問題中所講的大學生應該是指後者,如果把“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個大學生”這句話放在一個特殊的情境下,那麼以能力來講,大學生的確不如農民工。農民工最起碼能吃苦,可有些大學生什麼都沒學會還眼高手低不願意吃苦,如果你是老闆你願意用誰呢?

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個大學生?段子背後卻有現實意義

3,按照潛力來看 ,大學生擁有更多的成長空間。

拿固定的工資來衡量農民工和大學生其實是不準確的,除了兩者的工作環境和付出不同,兩者今後的成長空間也是不同的。目力所及之處,那些上了大學之後不斷自學不斷充電的大學生在幾年之後會有很大的提升。打個比方吧,一個有技術的農民工可能現在一個月能賺一萬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起步工資才幾千塊,但是,在十年以後,農民工的工資並沒有漲多少,大學生的工資卻成了一萬多甚至兩萬,可是兩者的勞動強度和工作環境仍存在差距。再過十年,農民工可能就幹不了重活類活了,工資也會有所回落,而大學生的工資卻仍在上升。等到了退休的年齡,兩者的差距就更明顯了,一個落了渾身疾病辛苦度日,一個拿著退休金生活愜意。

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個大學生?段子背後卻有現實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看似農民工工資高,但他們仍要努力工作讓後代們好好學習的根本原因。

總而言之,知識改變命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成立的。就算是在農民工裡面,那些好學者同樣也能靠自己的努力學到技術,最終脫穎而出。

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個大學生?段子背後卻有現實意義

​最後我想說,無論你是農民工還是大學生都要積極努力的生活,要相信,越努力越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