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總抱怨就業難,想想你的大學時光是咋浪費的

今天看到了一個關於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忍不住寫了幾句,當然,不夠深刻,只是表達了最粗淺的認識。

當下有些大學生畢業就失業,常常抱怨就業難,客觀地講,如果畢業幾年了還找不到工作,那多半是學生自己有問題吧。

如果非要為這種現象找原因,個人認為從重到輕有以下四點:

1,當下某些大學生自己的責任最大。

以前的大學生真的是百裡挑一甚至萬里挑一的人才,就算沒有包分配製度,他們也不愁找工作。因為他們不僅是有知識的人才,而且和其他人一樣吃苦耐勞,放到哪裡都能頂大用處。

反觀現在的某些大學生,眼高手低,還不會創造價值就總想著安逸舒適的工作環境,豐厚喜人的福利待遇。如果心態放不正,不想放低自己,不想吃苦耐勞,那找不到工作才是正常的。

不要總抱怨就業難,想想你的大學時光是咋浪費的

話說回來了,即便是現在大學生多如牛毛,那些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中也很少有找不到工作的吧。一些三流大學甚至不入流大學的畢業生如果能夠認清事實放低姿態也能找到工作,可是,怕就怕你總認為自己是大學生心理預期很高,卻不知道自己啥都不會。

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如果你有能力真不用發愁工作,關鍵是你沒有創造價值的能力卻總想著找到不切實際的好工作。對於某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來講,我只能說,先自己反省一下吧。

2,高校擴招和課程落後也是原因之一。

自從高校擴招之後,考大學變得越來越簡單了,當然,考清華北大一類的學校還是很難。與此同時,很多頂著大學生名號的年輕人湧入了社會。他們在大學裡睡覺、通宵打遊戲、談戀愛、遊玩,生活很豐富,唯獨沒有學會傍身的技能,只是高喊著“六十分萬歲”拿了一張畢業證而已。像這樣的畢業生,哪個單位願意要?

不要總抱怨就業難,想想你的大學時光是咋浪費的

▲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而真正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顯然是不多的。

大學生的人數多了,但社會上的工作崗位需求卻沒那麼多,供大於求,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此外,有些大學盲目發展,為了評定等級開設的專業課程真的一言難盡。請來的老師也是不入流的,教授的課程相對落後,就算學生認真學了,到工作時才會發現毫無用處,還得從零開始。學生學不到有用的知識,找工作自然會難上加難。還有一些熱門專業開設太多,遠遠大於市場需求,最終導致人才浪費。

不要總抱怨就業難,想想你的大學時光是咋浪費的

3,人才市場的歧視鏈也有責任。

很多應屆畢業生在剛剛開始找工作時都會遇到招聘方提出的奇葩條件。例如,明明是文職工作卻不要歷史、文學方面的文科生。明明是要求應屆畢業生,又備註需要多年工作經驗。明明是沒有門檻的基礎工作,卻只要名校碩士、博士。不得不說,有些招聘單位就是來湊數的,貌似已經有了“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打算。

雖然有些企業宣稱不看畢業院校,只看個人能力,但絕大部分企業還是隻看畢業院校和第一文憑的。這就導致某些有能力的畢業生找不到心儀的工作,又不太想將就自己,於是陷入兩難境地。

此外,人才市場也有某些潛在的鄙視鏈,不管你承不承認,它都真實存在。而這種鄙視鏈的存在也阻礙了某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

不要總抱怨就業難,想想你的大學時光是咋浪費的

4,家庭教育也有責任。

很多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大學生,就不應該去幹不怎麼體面的工作。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明明他的孩子只是上了一所普通的專科學校,可是他卻期盼孩子能夠當白領坐辦公室,工資低了還不行。最終高不成低不就,一拖再拖,連工作都找不到了。這時家長還會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卻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

而這類家庭裡最容易誕生巨嬰和啃老族,類似的報道我們也看了不少。大學畢業生蹲在家裡啃老,直到完全與社會脫節,這時候家長才幡然醒悟,然而為時已晚。

不要總抱怨就業難,想想你的大學時光是咋浪費的

總而言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責任還是在大學生自己,如果能端正心態學好本領,哪怕不是大學生,找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也不是什麼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