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汽车为何成为自主品牌边缘品牌?

杨钰钗


首先,对于一个车企,产品力是立足根本,而海马汽车在技术落后吃老本的情况下,旗下车型日益老旧,产品力相对边缘化。

在“聚焦战略”之下,海马一度专攻SUV市场,然而其旗下产品中,除了S5和福美来拿得出手,其余皆乏善可陈。而近年来,福美来月销仅有几百辆,S5自2017年改款后,“减配不减价”彻底磨光了消费者的好感,月销也不过千辆,还频频爆出质量问题……

相较之下,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如吉利、长安等就能将车型性价比与更新速度双管齐下,而海马平均一年才推出一款新车型,核心产品又到了生命周期晚期,也难怪消费者对海马汽车的品牌认知度日益不足了。


车域无疆


关于海马的问题,我最近已经回答过无数次了,嘴巴都磨出来蒋子了,手都打烂了,海马汽车,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海马了,有很多网友都说我评论,海马,评论的太过犀利了,为什么说话那么难听还骂,质量又不差,我怎么能这样说话,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从来没有说过,海马质量差也没有说过海马不行,我只是想说自从海马跟马自达分家了之后,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海南马自达了它的设计力产品力,包括整个车厂的品控以及他们未来的走向,包括他们的资金雄厚程度,已经完全没办法跟国内这些一线大车厂相比



我们国家的现在一线汽车厂吉利奇瑞长安长城比亚迪,包括一些比较小一点的二线品牌都比海马混的强,像什么动态啊,江淮啊,广西啊,北汽,啊,丧气啊,这些二线品牌,现在都比海马混的强得多,因为他们设计的东西够新颖够帅,产品力,有核心技术有而海马什么都没有,而且现在大部分汽车厂都在发力新能源包括比亚迪,北汽,包括江淮新能源,上汽新能源,这些厂现在都在各方面开花,各方面发力,海马已经远远的落后了,已经再也不可能追上了😱

所以说就像国家一样的,落后就要挨打,你落后了,你的设计,离你的产品力,你工厂的技术人员就会变少就会没有人死心塌地的给你干活,因为你没钱所以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资本跟那些一线汽车厂开始抗衡了,更不要说什么国际大品牌的,所以说卖的差的话就会越卖越差,卖的不好就会越来越不好,销量越差越不想买,销量越差,售后越跟不上越没钱,各个方面都不好😒


西门说车


—提起海马汽车,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海南马自达这个名字。作为一家具有三十年历史的自主品牌,海马汽车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早年靠着和马自达合作起家,如今却陷入了转型苦难和巨大亏损之中。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里,海马今年的销量成绩到底如何?未来能否靠着发展新能源力挽狂澜呢?

依靠马自达起家,海马得以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汽车制造厂刚刚成立,此时的海马汽车正面临有厂无产的窘况。没有技术和设备导致海南汽车制造厂无法生产汽车产品,恰好日本马自达急于寻找和开拓新的利润空间。双方在一番接洽之后一拍即合,在1990年推出了首款产品——以马自达929为基础的HMC6470。

可以说,这款产品正式开启了海南汽车制造厂和日本马自达长达数十年的蜜月期,后续引进生产的第六代马自达323以及初代马自达MPV让其得以进一步开拓市场。但由于海南汽车制造厂的产品无法在全国投放,到了1997年,海马不得不投入一汽的怀抱,但即便如此,海南汽车制造厂却没有得到一汽的技术支持。最终还是只能再次向日本马自达寻求合作。

产品趋于老旧,竞争力逐年下降

2001年,一汽马自达主打紧凑型MPV市场的首款产品普力马正式上市。截止2001年底,海南马自达产销的普力马已经超一万台,这个成绩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出色的。也正因如此,到了2002年3月,马自达才有信心引入第八代马自达323,并被命名为福美来。福美来的推出迅速取得了市场的认可,这款三厢轿车产品也让海南马自达这个名字红遍了全国。

到了2005年,一汽和马自达合作国产马自达6,这也意味着海南马自达被抛弃。此后海马换标成为自主品牌,靠着福美来和普力马的平台推出了不少车型,但始终没有跳出马自达的影响,产品也在小修小补中趋向老旧。此后虽然也推出过像海马骑士和海马王子等车型。但终究没能再像当年那样到达巅峰,海马的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

新能源昙花一现,未来之路消极

2010年2月,海马郑州成立电动汽车事业部,这也意味这海马开始向新能源市场转型。但实际上,首款推出的新能源产品海马3 HEV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此后跟进的海马E3和海马爱尚EV无论是产品力抑或是销量,都与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用着不小差距。

今年的前11月里,海马汽车累计销量仅有6.2万辆,同比下降49.8%,这与此前定下的18万辆的销量目标相距甚远。与此同时,公开数据显示,海马汽车前9个月亏损4.77亿,同比降660.27%。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海马汽车的市场表现没有好转现象,其后续发展或许将会愈发坎坷。

小结:纵观海马汽车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早依靠马自达起家和发迹,再到自主造车转型新能源,海马的成功让人羡慕,转型带来的副作用也给业界带来不少启示,希望未来海马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扭转当下的局面!


二师兄玩车


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有些人就是这么优秀?

海马汽车的起点其实比一般的自主品牌要高,人家好歹也是海南省人民政府跟马自达合资起步的,先发优势比吉利长城都要好。

现在呢?长城汽车是千亿营收规模,吉利年销量破百万,海马2017年销量才14万多台,哎……

其实海马汽车2016年还是有盈利的,盈利了2亿多,2017年则亏了10亿多。海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恕我直言,合资是换不来真技术的,海南省跟马自达合资的那些年不过是代工而已,而且一直拿不到车子的准生证,海马马自达生产的车只能在海南省流通。

后来一汽不怀好意地过来勾搭,说我们联手啊,你挂我名下,准生证的事就解决了。结果,一汽那几年没有向海马汽车提供任何帮助,每年还从海马汽车分走不少红利。后来一汽更是直接跟马自达勾搭在了一起,海马痛失合资对象。

为了解决准生证的事,2007年海马收购了郑州轻客。为了摆脱一汽,2008年还完一汽5.7亿元之后终于开始自己独立造车了。那么从2008到现在,汽车业的黄金十年的大势是很好的,海马每年也有盈利,虽然不多,但还算个小康水准。

到了去年,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弊端暴露了出来。2016年的时候海马年销量还能超过22万辆,到了2017年,大幅下跌到14万辆。缺乏核心技术,最明显的就是产品力不行。新品少,旧款车型竞争力不足,销量不下跌就怪了。轿车方面,我不说,你可能都想不起来海马有什么轿车对不对?自主轿车本身就很难突围。

SUV方面,海马S5虽然整体还不错,但自主SUV场都杀红眼了,海马S5虽说还不错,但大势已去,已经翻腾不出什么浪花了。

有时候,不是你跑得慢,是其他人实在比你快多了。

另一方面,海马管理不善也造成了如今的窘况。海马2017年去年的成本里面,管理费用达到了12.57亿元。这什么概念呢?体量是海马2倍的众泰汽车,去年管理费才8.8亿元。海马对此的解释是,有研发项目终止了,所以导致管理费大涨。研发项目终止……这明显的战略失误,这还能说啥?

一声叹息!


秋名山修车工


海马汽车已经发展到了30年的历史,时间并不短,但一年亏损10亿的状况还是挺让人惋惜的。

海马汽车沦落到现在这种状态是多方面的,产品研发投入不够,有竞争力的产品又少之又少,海马海口和海马郑州相互内耗等等,两大基地、上十款产品,数十万的产能,1年的销量也从20多万降至十几万,让人惋惜。

海马汽车成立于1988年,总资产164亿元,直属员工1万多人,关联企业员工3万多人,年收入近200亿元,累计纳税170多亿元。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0572,还是有实力的。

刚刚上市的二代海马S5不到7万起,产品力强,有可能重演当年月销过万的盛况,从而扭转乾坤。


有些情况海马也是不能把握的,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被大家所忽略,在海口海马跟马自达分家做自主品牌时,为了获取生产目录,值得投靠一汽,成立一汽海马销售公司,股比为51:49,一汽只出个目录,啥事也不干就分走了49%的利益,所以说,海马也是被一汽坑了。

海马集团当然很不爽,于是前往郑州新建一个100%控股的公司,但是在郑州海马又从事了地产业务,没把全部精力放在汽车业务上,这年头全力以赴做汽车都不一定行,现在海马重新聚焦汽车业务,还为时未晚。(鹿鼎记)


DearAuto


想成为强国很容易,我们是14亿人口全球最顶级市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无条件支持和购买国产自主品牌产品,将韩国,日本,欧洲,德国美国的汽车,挖掘机,电器,手机,服装,奶粉,饮料,啤酒,还有其他商品赶出中国市场,不要它们东西,钱不给它们赚,给我们自己工业企业赚,我们这么多工业企业之间都会相互竞争,我们的工业企业好赚钱了,他们就好花钱,那么我们不也好赚钱,不要像现在这么累,钱被外国人赚走了,我们的工业受到制约,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受到影响,我们的子女生活也受到影响,我们工业企业在国内无后顾之忧和赚好多钱后到世界上去打败它们,就像日本最近几年它的本国人民没有支持和购买日本产品,它在国内市场活的累,那到国际市场人家要你的东西,比如日本电器,手机,不要整天找我们跟它们这个差距那个差距,找到原因就很好办,这个办法是不是对于我们实现强国之梦很容易,我们同胞天天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我的分析,不要像现在这样满大街跑着外国品牌汽车,我们这样强大是虚弱的,通过我的宣传,我们上海,北京,全国满大街跑着国产自主品牌汽车,那样是最让我们骄傲和自豪,,,你们也复制我的分析,存储起来,到处宣传,我这样分析,今后我们中国人赚钱容易,花钱也容易,不要现在这样这么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