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赵之谦的这幅对联为什么“多”写了八个字?

千千千里马


按严格的对联章法来说,赵之谦这种落款有悖常理,是把两种落款方式杂糅在一起,原因有二:

赵之谦这副七言行书对联,为受人嘱托所书,上联是“早春重引江湖兴”,下联为“懒性从来水竹居”。题款是“小谷仁兄大人属书”,落款是“撝叔第赵之谦”。然后又在上下联的下方,分别是“周青士集,杜少陵句”。如下图:



按严格的对联章法来说,一般落款可以在上下联的两边,上联题赠送人,或者对联出处等;下联落作者名款、盖印,这种方式最常见。也有一种落款方式,落在上下联的下方,保持左右基本对称,这种叫做“琴联”。

赵之谦这副对联正是将这两种落款方式杂糅一起,可能的原因是:1、写完正文以后,纸张下面还剩较多空间,若裁去则不能保持对联的修长幅式;2、为了表示对题赠人的尊敬,又不便于将对方姓名落在下方,因而不得已打破了对联的常规落款章法。


留言讨论:各位读者觉得还有什么原因吗?欢迎写在留言区。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对联的正文上联是:

早春重引江胡兴。

下联是:

懒性从来水竹居。

题款是“小谷仁兄大人属书”,落款是“撝叔第赵之谦”,(加印)。

这样,完整的对联就算是完成了。


来看,对联是给字小谷的人写的,仁兄是敬辞好朋友的意思,估计主人与赵之谦的年龄差不多大小,大人是小谷仁兄是官员。清代对官员有一个一般的尊称就是“大人”。属书是书写内容是按照主人要求来写的。

下联的落款“撝叔”是赵之谦的字。如果没有题主所说的“周青士集,杜少陵句”八个字,那么,这个对联就没有特别之处了。

但是,为什么“周青士集,杜少陵句”这八个字,写字了正文底下,而且与主体的竖写不一样是横写?这种对联章法,真的好像从来没有过。


这八个字什么意思?主要是说明竖写内容的来源。上联出自周青士,下联出自杜甫的诗句。并无其他特别的意思。

那么,像这八个字的内容一定需要写吗?

根据对联要求,像说出对联出处的话句,一般没有特定含义,是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写。

因为对联要突出正文,顶多加一个上款,写给谁。如果写多了,内容太多影响对联的正文。

所以,赵之谦在没有写这个八个字以前,他写的已经非常合乎清代对联的常规了。

但是,为什么“周青士集,杜少陵句”这八个字,写在正文底下了?


我个人推测是赵之谦写好之后,主人特意要求加上这八个字的。

这位“小谷仁兄大人”看来学问不是很好,所以,为了卖弄自己有“学问”,所以,故意要求要加上这八个字的。但是,对联已经写好,而且赵之谦觉得没有必要写那八个字,所以有些不情愿,于是,索性就现在下面了。

赵之谦的书法是非常好的。平心而论,这八个字一写,对这幅对联一个是有一些画蛇添足的。

但是,没有办法,赵之谦的生活非常拮据,他需要挣钱。既然主人要求,不妨写上。


本来,如果主人可以要写什么内容,作者完全可以计划,但是,可能“小谷仁兄大人”没有交代清楚,所以,才有了这奇怪的八个字,可以说,中国对联史上没有这种章法。

但是,如果对联正文字数少,底下余纸多,也有写一些小字的。

赵之谦是书法家也是画家。估计,这幅对联是一幅中堂的对联。

周青士,也叫周筼,青士是他的字。周青士是晚明清初的一个名仕,这家伙本来是个做大米生意的人,结果喜欢读书,在大米店里高声朗诵诗歌,有时对顾客也招呼不周,逐渐生意不行了,自己就做学问,一时也很出名,自己也写了不少诗歌作品。估计对联的上句是周青士的句子。

古人集联,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不会拿杜甫的诗句与一般诗人的诗句集联。


千千千里马


上联:早春重引江胡兴,

下联:懒性从来水竹居。

上联底部的四个字,“周青士集”说这一联是集古诗而来的,撰集人是周青士。下联的“杜少陵句”,是说整个下联,都是杜甫的一句诗。下联是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里的一句。全诗是: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这一联取自全诗的第二句。

这八个字属于题款内容,本应写在下款的位置。但是,两联来源不同,应该分别说明,所以写在两个地方。


笔翰颇好


“周青士集,杜少陵句"。并不是画蛇添足,虽然有悖常理,一反常态,但是,却是联外意,题内事,是补题,是后加的,它告诉了人们这样的真实信息:周青士集,点明了这幅对联的上联(出句)收藏者即是拥有汇集者是谁;杜少陵句,说明了对联下联(对句)的出处,是出自诗圣杜甫之手。当然,再加上题写者赵之谦,就把这幅对联的来龙去脉即把对联的"身世"彻底地公布于众,荡然以示,对联的价值也就充分彰显无疑了。


如一尊者


赵之谦是晚清时代(1862年是其人生转折年)的书法家,他平生对书法研究办颇有造诣,擅魏碑体,篆刻闻名于世。所以,当时他的书法在卜当时中下级官员的读书人中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对联书作∥

早春重引江胡兴,

懒性从来水竹居。

题款是“小谷仁兄大人属书”,落款是“撝叔弟赵之谦”,(加印)。

通常这样,完整的对联书品就算是完成。

但是在上下联的最下端分别多写了八个字∥

周青士集,杜少陵句。

这是:对联出处来缘的特别附注!

这是一幅集句格(集唐杜甫诗句)对联:

书品的上联是《人日二首其二》中的尾联:

早春重引江湖兴(去声),

直道无忧行路难(平声)。

其中的上联。

书品的下联是《奉酬严公寄野亭之作》中的首联:

拾遗曾奏数行书,

懒性从来水竹居。

其中的下联。

由此说明这幅对联书品是"小谷大人属小弟赵之谦书"的赵之谦书法作品!对联来由是"周青士集唐杜少陵的诗句“。

一个真正书法家是有文化底蕴的!在此赵之谦多书八字以表明自己只是按少谷大人属意书写挣钱而已,不居创作联对之功!

牛!真性情,真才实学真书法家!



问道凡夫


古人书写对联时,多用界格,由其是篆隶楷这类正书,赵之谦是晚清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书家之一,是清代碑学理论的实践者,故善作正字。

赵之谦这幅对联下部的这八个字“周青士集,杜少陵句”,从楹联的规律来说其实是可有可无的。之所以写到这个位置,我分析原因有二:

其一,楹联在中国古代书法形式中颇受大众欢迎,这副书作应该是现场应邀或应酬之作。赵之谦这位大书家又擅写楹联,由于平素多用格界或折纸作界,书写现场不便或想多此一举,放笔直取抒情表意,偶有失误,亦或酒后为之,发挥失常,上下联又平齐,重心不稳,故多写八字在下方调整均衡。

其二,书写时忘记集联和原句为何人所为,书写至最后灵光闪现恍然大悟,所以灵机一动,将下联末两字有意提高,把集联者和原作者书在其下。

对于古人和前人,我以为在尊重崇敬之余,如果站在理性的角度,适度以评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可能更有利于人类良性发展和进步。


涉趣斋胡少鹏


胡铁军行书春联











胡铁军书法


因为人家是名人,名人所做的都是有代表性的。所以人家这样写,也没有啥。

普通人这样写,可能不合适。



诺亚方舟荡乾坤


众说分云,云云众生


风吹麦浪164642316


笔者认为这幅对联多写“周青士集,杜少陵句”这八个字的原因:

1:应该是赠送给小谷人兄的一幅私人收藏书法作品,自然可以不按常规了。

2:是在下面横着书写,是有写注解的意思。

因为上联有可能是出自周青士的诗作,下联是出自杜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