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长炗书法《正书出师表》这个书法作品,你觉得其作者的功力如何?

卫薇儿


一谈到日本人写楷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笔画颤颤悠悠不平整。所以很多初学者一看到就会说这种楷书的水平很差,也就是初学者水平。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这幅《出师表》是日本书法家“长炗”(同“光”)写的,笔力遒劲,笔笔扎实,无半点虚浮之气。

主要取法颜真卿中期,大概在47-55岁之间的作品。

落笔自然无拘束,用硬毫写于半光面纸张,悬肘而为,不求雕琢。

虽部分字写的并不精妙,很有日本人之特色,但并不否认他的水平很高。

很多人喜欢看那种笔画细致线条优美的楷书,那看这种字是看不懂的。

通过他的字形,行笔特点,大概能推测出这个人的工具,心态,以及书写方法。

隐藏在这方面之下的,才是功底。

祝允明楷书。


梁宇航


日本著名书法家长炗先生书法作品,诸葛亮的《正书出师表》,糸明治17年10月书写,现存于日本山梨县藏版,日本早稻大学收藏。

日本著名书法家长炗先生,他生于天保4年(1833年),于明治28年(1895年)辞世,日本官僚派人物、汉学家、书法家、汉诗人。

长炗先生,把日本书法现代化,把日本书法溶入中国血统,逐渐走向日本书法中国化,推动日本书法明治维新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炗先生,他不仅楷、行、隶、篆、草等各种书体善长,还是一位文学方面的重要人物。

插图--笔者书法作品:行书《三字经》、草书《滕王阁序》等之精选。











祥禪


🔘 长炗[guāng](1833-1895),日本官僚、汉学者、书法家。

有《正书出师表》存世,明治十七年(1884年)十月书,山梨县藏版,早稻田大学藏。

历来整个东亚文化圈学习颜体的甚多。就长炗此作而言,可以看出其对颜真卿书法保持了高度的敬畏和细致的研习,出于《颜勤礼碑》,得其雅正,然而并没有消化颜体的格局与精神,缺少自己的理解与探索。与同是学颜的钱沣(1740-1795)相较,逊色了一点,亦不及华世奎(1863-1930)。后二者出入颜真卿,但有自己的理解,让人一眼便识。

日人还有井上有一(1916-1985),亦学习颜体,得之于雄浑失之于雅逸,以致晚年作品坠入"魔道",走向前卫,有过尤不及之憾,让很多人接受不了。可见颜真卿是一座丰碑,永远值得人们仰视。

下附诸书家作品部分图片,仅供对比参照。

【长炗作品】

【钱沣作品】


【华世奎作品】

【井上有一】


形意场


关于日本长炗之书法《正书出师表》,其作品功力如何?

肯定,作为日本人能够崇敬中国颜翁正忠之气之字迹,实为大驚,而中国部分人尚有不不屑一顾,其一情形相比之下,终为大憾,闲话少叙,且浅论长炗之书之妙。

触目标明工书,且楷则严谨,依然苍劲有力,方正遒丽,近颜鲁公笔意,仅仅此笔,即达高境,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臻聪化为己,觑少有如此修养,尤是对中国儒家文化之谙熟,其思想如此理解完美,心中自有气华,书之法乃心画,达情达意,而书出师表为借葛亮内心表白之忠臣之敬佩,故籍以鲁公之中正体,稳重雄厚之底蕴,表达中国君臣之忠,实乃内容与书写形式完美结合,看得出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追崇达到了一定境界。




结论是书者功力于刚劲显于筋骨双存,点画皆得颜鲁公法度,得笔意,结构沉著,巧拙互用,奇正相生,几乎尽八法而出妙。

最后为之叹慨,字体精正,锋芒之清新自然也。


狂喜淡墨a



培培1898


日本书法溶入中国?


奥特曼变身155618516


日本人长炗的书法看上去平常,功底不深,像刚开始练字的作业一样。


中国梦


个人认为功力还是可以的,用笔和气息比较连贯,,应是融合颜筋和柳骨,但和我国楷书四大家还有区别。


禅心无墨


写得好,比咱中国部分书法家更有味道。


多味人生15


感觉还不错,但是和钱沣,华世奎相比,还是少了一些老辣,线条和结体都显拘谨,放不开手脚。另外线条比较柔弱,看起来筋骨不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