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刘恒坐上皇位之后,全力铲除了吕雉党羽,为何将张嫣留下?

ChungKeung


第一、年纪太小而且不相符

  刘邦死了以后,在吕后的扶持下,刘盈当上了皇帝。当时他还很年轻,才十六岁,对于一个男生来说,心理并不是很成熟。三年后,吕后就让张嫣嫁了过来,成为了皇后。这个时候的张嫣仅仅只有十岁,刘盈也才十九岁。当时,刘盈以张嫣年龄太小反对,而吕后的回答是,张嫣早晚都能长大。

  面对强势的母亲,刘盈只能依从。可是当他面对张嫣这个十岁的孩子的时候,他还是非常的难以接受。所以,在当时与其说两个人夫妻关系,还不如说是父女关系。而现实当中,刘盈确实是张嫣的长辈,而且是他的舅舅。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原因。

  第二、有违背伦理纲常

  刘盈是吕雉的亲儿子,而张嫣则是吕雉的亲女儿鲁元公主之女。换句话说,刘盈是张嫣的亲舅舅。这样的身份关系,比那些平辈之间的近亲结婚更加尴尬。作为一个舅舅,自己的外甥女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如今一夜之间成了自己的妻子,刘盈也觉得很无奈。

  尽管吕后经常逼着刘盈去张嫣的房中睡觉,但是两个人的关系,依然是像舅舅对外甥女般的关爱。因为在刘盈的心中,纲常伦理始终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在内心排斥这种乱伦的行为,所以他不可能和张嫣行夫妻之实。

  第三、政治联姻,让刘盈感到反感

  之所以刘盈会娶张嫣,最终原因还是在吕雉身上。刘盈自小体弱多病,而且性格特别胆怯。刘邦死后,吕后把持朝政。说到底,刘盈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没有实权。吕后之所以让刘盈娶亲外甥女,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

  第一,牢牢控制皇权,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第二,为了吕家的地位,确保刘氏皇帝身上有吕氏的血脉。第三,确保自己在死后,刘盈还能得到吕家和宣平侯一族的支持。但是,通读史料,我还是认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是吕后之所以这么做最根本的原因。

  而作为刘盈来讲,他讨厌这种政治婚姻。同时也为张嫣和自己的遭遇而痛心。但是他没有办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没有碰张嫣。

  刘盈不宠幸张嫣,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更多的是一个无奈。毕竟他自己也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虽然他是一个皇帝,但是只是吕后的傀儡罢了。那样的一个社会,很多事是身不由己的,对于张嫣和刘盈,这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悲剧罢了。


误入鞋图


张嫣的母亲是鲁元公主,鲁元公主的母亲是吕雉,也就是说张嫣是吕稚的外孙女,汉惠帝刘盈的亲外侄女。陈平、周勃等功臣集团诛杀吕氏集团后,为什么没有加害于皇后张嫣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其一、张嫣是汉惠帝名义上的皇后,以臣诛君是大不敬的谋逆,陈平等人不会如此做;其二、张嫣没有任何政治势力,留下无妨,杀之则招天下骂名;其三、张嫣的父亲是宣平侯张敖,而张敖的父亲是赵王张耳,因此张嫣也算是功臣后裔。基于上述三点原因,陈平与周勃等人没有诛杀张嫣。

吕稚一生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就是汉惠帝刘盈,女儿就是鲁元公主,她的儿子当了皇帝,女儿则成了大汉公主与齐国太后。吕稚对女儿十分疼爱,她本想诛杀齐王刘肥,但是刘肥将齐国数座城池划给鲁元公主,又尊鲁元公主为齐国太后,于是吕稚就放过了刘肥一马。后来鲁元公主嫁给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两人生下张嫣。吕稚十分宠爱这位外孙女,为了保证外孙女的荣华富贵与吕氏家族的权势,她硬将张嫣嫁给儿子汉惠帝刘盈,并册封为公主。吕后做这件事,受害者是刘盈与张嫣,因为这是乱伦之事,刘盈终生没有动张嫣一下,因此张嫣以处女之身去世,被世人追封为花神。

张嫣年仅十一岁就成了皇后,她在深居后宫,从不干涉朝政,也不发表任何意见,可以说与政治没有什么关联。张嫣十九岁时刘惠帝死,功臣集团诛杀吕氏政治势力,吕家的大小王侯尽数被杀,但是张嫣是汉惠帝名义上的皇后,群臣却不敢杀她。古代上下尊卑观念十分重,吕稚作为汉高祖的皇后,汉惠帝的太后,群臣都不敢杀她,但是可以杀吕稚的家人与族人。张嫣作为皇后,群臣要是杀了她,无疑于谋反;你可以说少帝不是惠帝亲生的,但是你不能否认张嫣是皇后,作为一国皇后,臣子是不能杀她的,否则跟谋反无异。

最后张嫣还是赵王张耳的孙女,而张耳也属于功臣集团,张耳跟陈平、周勃等人的关系也十分融洽,总不能把老朋友无辜的孙女给杀了吧?能杀皇后的人只能是皇帝,作为臣子万万不能杀皇后;所以功臣们把张嫣留过新皇帝刘恒处理,也算是考验刘恒的政治水平。周勃迎接汉文帝刘恒时,想私下给刘恒说几句话,很可能就是要求刘恒把张嫣杀了以绝后患,当然刘恒以天子无私事为由拒绝了周勃的私下交谈。刘恒当了皇帝后,他没有非礼这位皇嫂或者侄女,而是废除她的皇后之位,然后移居北宫居住,按时给予物质上的赏赐。张嫣在北宫生活了十七年后去世,死后跟汉惠帝刘盈合葬,谥号孝惠皇后!


大秦铁鹰剑士


一、政治的牺牲品,自己亦是受害者

张嫣是吕后长女鲁元公主的女儿,其母亲鲁元公主年轻时命运也算是多舛,在楚汉之争时其父刘邦在奔走途中遇见鲁元公主和刘盈, 共登一车仓惶而去。楚骑兵紧追不放追,刘邦见情势危急,竟将他们兄妹二人推下车去,幸好夏侯婴将二人收登于车,总算逃离虎口。

后来刘邦去攻打匈奴,遭遇白登之围,为了活命答应匈奴和亲,本来是嫁鲁元公主去匈奴,由于吕后不同意,最后作罢。

鲁元公主后来嫁给赵王张敖为妻后,生子张偃和女儿张嫣。

吕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同时也为了亲上加亲,竟不顾人伦将年仅11岁的张嫣嫁给自己的舅舅汉惠帝刘盈。

正是这一举动为张嫣带来了一生的悲剧,刘盈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对这种不顾人伦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再加上张嫣年少,吕后虽然想方设法的让其怀孕而不能,吕后于是设计教她假装怀孕,然后再强取汉惠帝与宫女所生之子刘恭,谎称是张嫣所生,然后将刘恭的生母杀死, 并立刘恭为皇太子。

汉惠帝在刘盈在茅厕见到戚夫人被自己的母亲残害成“人彘”的惨状之后,借酒浇愁而致成宿疾,前188年刘盈在心灰意冷后抑郁而终,这时张嫣才14岁,张嫣到死之时仍是处子之身,在深宫中寂寞而死。

二、没有秉政做过坏事

吕后扶持刘恭为帝,自己临朝称制,并仍称皇太后,张嫣仍称皇后。后来吕后废黜刘恭改立刘弘为帝,继续临朝称制,张嫣仍是靠边站没有得到太后之尊,张嫣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势力和实权。

吕后在其临终前还为她那些吕姓不肖子孙安排好了一切,巩固吕氏的天下。她安排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吕产统领南军,还严厉的告诫他们说:“高帝曾与大臣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大臣早已不满吕氏称王,我死后大臣很可能会发生病变,所以你们要牢牢的掌握军队,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我送葬而被人所扼制。”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遗诏以吕王产为相国,吕禄之女为皇后。诸吕知诸大臣不平,意欲乘机发难,诛诸大臣及刘氏诸王,因惧怕太尉周勃、颍阴侯灌婴等,未敢贸然行事。诸吕多是些无勇无谋之人,刘章之妻为吕禄之女,将这个内情告知刘章。刘章秘密派人联络齐王,使其统兵西征,图谋诛除吕氏,立齐王为帝。

自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诸吕没有搞死诸大臣,而周勃、陈平通过诈称皇帝有令夺得了禁卫军南北军的兵权,将吕产和吕禄杀死,然后周勃遣人分头逮捕诸吕男女,捕杀吕禄,其余人亦不分老少一律处斩。

诸吕铲除后,朝臣废掉少帝刘弘,又迎立刘邦四子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后来又杀了刘弘及其四个兄弟,未成年的吕皇后也遇害。

可见诸大臣对吕氏的痛恨,对未成年的吕皇后都不放过,但却放过了当了10多年的皇后张嫣。

三、亲情关系

汉文帝刘恒继位后,将张嫣安置在北宫居住,但除去了她的皇后之位。张嫣生活在北宫中,无声无息,日出日落整整十七年,可见孤寂清冷。张嫣病逝后与汉惠帝合葬于安陵,谥号“孝惠皇后”, 终年四十岁。

汉文帝作为刘邦的四子,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张嫣是鲁元公主的女儿同时又是刘盈的正妻,从亲属关系来看,张嫣是刘恒的外甥女,更重要的是汉惠帝的嫂子。

汉文帝敢废掉少帝刘弘,但是汉惠帝确实正统皇帝,他如果杀害其妻子的话会落实谋逆之名,比较他的皇位本来得位不正。

四、身后事

到魏晋时关中人民尊她为蚕神或祀为花神,多立庙焉,据说今天的花朝节依然是祭祀她的。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汉朝的权力争夺可谓惊心动魄,那些从楚汉之争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元老,不仅精通谋略,而且下手狠毒,甚至左右了皇帝的废立。吕后一死,吕姓诸侯王没了靠山,很快被周勃、陈平等一班元老铲除。在诛杀了吕产等人后,周勃陈平又密谋迎立刘邦第四子刘恒,密谋废黜亲近吕姓的少帝。

在这场政变中,刘恒是坐享其成者,最无辜的则是无依无靠的小皇帝。不过,权力争斗不相信眼泪,包括小皇帝在内的很多人都被相继诛杀了。然而,吕后的外甥女、刘盈的正妻张嫣却躲过了一劫。

周勃等人不杀张嫣,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在吕后专权的过程中,张嫣实际上也是受害者,她是吕后亲生女儿、刘盈亲姐姐的女儿,可硬是被自己的外婆逼着嫁给了亲舅舅,成了大汉第二代皇帝的正宫皇后。这桩荒唐的婚礼,与后世慈禧将侄女嫁给光绪还要荒诞!

吕后这么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皇帝、皇后都是自己的至亲,将来生了皇子更是自己的血脉。这种想法无疑是极端的,也反映了吕后晚年已经畸形的心理。或许,她此前已经在同戚夫人的斗争中变得不正常了。

第二,张嫣在汉王朝统治集团内部虽已没有靠山,但毕竟出身于张耳一脉,没人敢小瞧。刘邦在世时,为了获得其他诸侯的支持,将自己女儿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而张傲便是张嫣的父亲。张耳父子分别为赵王、宣平侯,在汉初是一股比较强劲的势力,周勃、陈平虽然敢动少帝,却不敢轻易动张嫣,或者说,诛杀张嫣这笔买卖不划算。

第二,自张嫣嫁给刘盈以来,跟本未曾干涉朝政,一直都是吕后的傀儡。在吕后病逝后,张嫣也没有二心,更没有去觊觎权力。要知道,这个可怜的女孩子真就是被吕后硬生生地给害了,一直躲在深宫中不问世事,想逃避现实。

历史上汉惠帝与皇后的张嫣的婚姻无疑就是一场悲剧,是吕后的贪婪、狠毒和狭隘所造成的。更不幸的是 ,一直活在母亲阴影下的刘盈英年早逝,张嫣成了孤苦无依的年轻寡妇,自己连个儿子都没有,在吕后去世后,张嫣更是被一帮老臣扔到了一旁,眼看着刘恒登上了帝位。


史海烂柯人


再来回答问题:张嫣之所以被留下:

1.张嫣嫁给舅舅刘盈是迫不得已。

刘邦和吕雉生了一双儿女,儿子是汉惠帝刘盈,女儿是鲁元公主;鲁元公主嫁给张耳的儿子张敖后,生下女儿张嫣;吕雉为维护吕氏一族的统治地位,形成永久的“刘氏为帝,吕氏为后”的格局,倒行逆施,逼迫身为舅舅的刘盈聚了年仅十一岁的外甥女张嫣并立为皇后,使得舅舅与外甥女的婚姻成为现实!


2.明显的政治联姻,葬送了她的幸福。

刘盈早认为这婚姻有悖伦理,虽然强烈不满但又无力反抗,只能身不由己地与张嫣圆房;但张嫣年龄太小,而刘盈心不在焉,抵触情绪太强,因此两人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自刘盈在母亲吕后引领下观看了戚夫人惨绝人寰的“人彘”闹剧后,心灵遭受重创,落下痼疾,身体一天天孱弱下去,生儿育女已属不可能。

3.被迫当演员。

长袖善舞的吕后便设计张嫣“假怀孕”,然后移花接木,强夺汉惠帝与宫女生的儿子刘恭给张鄢抚养,对外谎称是张嫣所生,再残忍地杀刘恭生母灭口,又强迫刘盈立刘恭为皇太子。

4. 公元前188年,刘盈病逝,刘恭即位,即前少帝;刘恭慢慢长大懂事,得知生母被害的过往与主谋,竞扬言日后复仇,吕后便将其秘密处死;公元前184年,吕后又另立刘弘为帝,即后少帝;后又迫使刘弘娶吕禄之女为皇后,吕后继续把持朝政。



5.“诸吕之乱”爆发,张嫣未受牵连。

吕禄、吕产等人先后被杀,吕氏一族灰飞烟灭,周勃、陈平等拥立刘恒继位,由于张嫣于动荡的环境中自始至终洁身自好,所以仍称为皇后;张嫣后来孤独的在北宫生活了十七年,于公元前163年病逝,终年四十岁,张嫣也许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至死还是处子之身的皇后,这是作恶的吕后的罪孽!


希望星晨58298869


首先纠正一点,吕氏集团不是刘恒继位后铲除的,而是周勃、陈平等人铲除吕氏集团后,才奉刘恒为帝的。至于吕氏集团被铲除,张嫣之所以没有被杀,则主要因为整个事件中,张嫣非但没有参与过深,而且也是一位受害者,属于被迫嫁给自己的舅舅刘盈。不过张嫣虽然是受害者,但毕竟与吕氏有牵连,因此刘恒继位之后,张嫣被迁居北宫,孤独终老。

吕雉掌控朝政,将外孙女嫁给儿子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驾崩,十六岁的刘盈继位为帝,是为汉惠帝。由于曾经的易储风波,吕雉为了对抗戚夫人,以吕氏集团为核心,拉拢了大批朝臣,形成了极为庞大的势力。因此刘邦死后,由于汉惠帝刘盈年幼,朝政很快便落入了吕后手中。

△鲁元公主之女张嫣

高祖刘邦和吕后生有一儿一女,儿子便是汉惠帝刘盈,女儿则是鲁元公主。后来,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生有女儿张嫣。因此,张嫣是吕后的外孙女,也就是汉惠帝刘盈的外甥女。

汉惠帝四年(前192年),随着汉惠帝刘盈逐渐长大,吕后为了长期把持朝政,更为了形成“刘氏为帝,吕氏为后”的定制,从而真正实现“刘吕共天下”的目标。因此,吕后做主,将年仅十一岁的张嫣立为汉惠帝的皇后,使得刘盈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

吕氏外戚掌权,张嫣也是受害者

张嫣和刘盈的结合可以说是吕后一手促成的,是带有浓厚政治目的的一次联姻。刘盈对于这场有悖伦理的婚姻虽然不满,但又无力反抗,只能选择一直不与张嫣圆房。

△汉惠帝刘盈和张嫣

吕后自然是希望张嫣和刘盈能够生下儿子的,但由于张嫣年纪实在太小,而刘盈有从心底有抵触情绪,因此两人一直不曾生下孩子。而刘盈在观看了吕后将戚夫人变成“人彘”的杰作后,幼小的心灵遭受重创,竟然就此落下病根,身体日渐沉重。

眼看刘盈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吕后心急如焚,于是设计使张嫣“假怀孕”,然后再强夺汉惠帝与宫女所生之子刘恭,谎称是张嫣所生,然后将刘恭生母杀死,并迫使刘盈立刘恭为皇太子。

△刘盈、张嫣和刘恭

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刘盈病逝,刘恭被立为帝,是为前少帝,吕后仍然临朝称制。然而刘恭长大之后,得知生母被害,扬言长大之后必然复仇,吕后无奈之下将其秘密处死。

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刘恭死后,吕后又改立刘弘为帝,是为后少帝。之后,吕后又以刘弘娶吕禄之女为皇后,继续把持朝政。

“诸吕之乱”爆发,张嫣未受牵连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雉病重,为保证吕氏权势不衰,她下令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八月一日,吕雉病逝,终年六十二岁。

△吕雉

正如我在其他文中所说,吕雉之所以能够拉拢大量朝臣与戚夫人对抗,原因在于丰沛集团和功臣集团在吕雉和戚夫人之间选择了吕雉,可一旦吕氏和刘氏之间出现矛盾,这些人必然会选择站在刘氏一边。

吕雉死后,眼看吕氏仍然把持朝政和京中兵权,陈平、周勃等人立即对吕氏外戚集团展开了清算,吕禄、吕产等人先后被杀,吕氏不分男女老少全部被处死,吕氏集团就此灰飞烟灭。此后,大臣又认为吕雉所立的后少帝和另外两个刘盈庶子均不是刘盈亲生,于是又将后少帝刘弘废杀。

此后,在陈平、周勃等大臣的推举下,代王刘恒被立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继位之后,鉴于吕氏集团已经被铲除,而张嫣又显然是个受害者,因此并未难为于她。

虽然张嫣侥幸未死,但毕竟是吕雉的外孙女,因此在刘恒继位后,张嫣被迁居北宫,虽仍称皇后,但并无实权。张嫣就这么孤独的在北宫生活了十七年后,终在汉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病逝,终年四十岁,与汉惠帝合葬于安陵,谥号“孝惠皇后”。

由于刘盈一直未曾与张嫣圆房,因此张嫣也就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至死仍是处子之身的皇后(应该没有记错)。


香茗史馆


吕氏之乱之后,我们来看看刘恒与周勃、陈平是怎么对付与吕氏有关的人,周勃让朱虚侯刘章以保护皇帝为名义,捕杀了吕产,后来又捕杀了吕禄,然后将吕氏族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捕杀,其中就包括朱虚侯刘章自己的妻子。

而诸吕的行动,还是刘章的妻子告诉他的,他就通知他的哥哥齐王发兵,然后由他与他的弟弟东牟侯刘兴居做内应,可见,即使是平吕功臣朱虚侯,也无法保全自己的妻子。

我们再看樊哙,樊哙此时已死,而樊哙的妻子是吕须,是吕后的亲妹妹,樊哙与吕须有一个儿子叫樊伉,也被杀害,樊哙其他庶出的儿子倒没有事情,而且还由他的庶子樊市人继承了樊哙的舞阳侯爵。

还有一种说法,刘恒之前有一个王后,在刘恒继位之前,这个很正常,关键是这个王后有四个儿子,在刘恒继位后的两个月内,竟然全部病死,另外诸侯王基本娶的是吕氏,比如琅琊王刘泽,刘邦的两个儿子刘恢与刘友,汉惠帝的儿子汉少帝刘弘也娶吕氏。

所以,有人认为,刘恒的王后也是吕氏,而这个吕氏也是被杀的,刘恒的四个儿子竟然在两个月内竟然全部病死,这个就太不寻常了,他们都因为是吕氏之子,都不是正常死亡的,另外汉惠帝的几个儿子也都被杀,说他们都不是汉惠帝的儿子。

可以这样说,只要与吕后有关的人,吕家人还有吕氏所生,都基本被杀。那为什么张嫣做为鲁元公主的女儿,吕后的亲外孙女为什么没事呢?

原因大抵有几个,第一,吕后与诸吕乱政,张嫣其实没有参与。第二,张嫣是汉惠帝的皇后,而且无子,而且是鲁元公主的女儿。第三,张嫣对汉文帝刘恒基本没有威胁,所以刘恒只将她的皇后废黜,然后安置在北宫。就这样张嫣在北宫呆了十七年,最终病逝,终年四十岁。

另外值得一说的,鲁元公主与张敖之子张偃,也没有被杀,只是由鲁王贬为南宫侯,也没有因为是吕后的亲外孙,而将之杀害,汉文帝可能念及鲁元公主的原因,有人会说,为什么汉文帝要杀汉惠帝之子,原因很简单,汉惠帝的儿子对他的帝位是有威胁的,不得不杀。


历史简单说


其实,吕后死前曾料到,自己百年之后,吕家人或许会被清算。于是,吕后临终前,对吕禄千叮咛万嘱咐,叫吕禄一定不要去给自己送葬,免得为人所制。

可吕禄躲过了初一,却没躲过十五,吕禄最终还是被人算计,乖乖地交出兵权,而后吕家被灭门。功臣和刘氏诸王对吕家人多狠呢?且不说吕禄、吕台、吕媭这样实权派人物,就是刘章的妻,也被刘章亲自派人杀掉了。

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刘章和妻子原本挺恩爱的,刘章妻虽为吕家女,但本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原则,已经彻底倒向了刘家,还是免不了被屠戮的命运。

在权力斗争面前,儿女情长算得了什么呢?不过是多巴胺制造的幻觉吧?

吕家人遭遇如此严重的灭顶之灾,但跟吕家人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孝惠皇后,却在诛诸吕的行动中平平安安,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

通常认为,孝惠皇后是鲁元公主和原赵王张敖的女儿,而鲁元公主是刘邦和吕后的独生女,所以孝惠皇后身上流着吕家的血,符合吕后为孝惠帝挑选皇后时采用的亲上加亲原则。

但是,别忘了,虽然孝惠皇后身上流着吕家的血,但孝惠皇后身上同样流着刘家的血,而且流着的是高皇帝身上的血,这跟单纯的吕家人完全不同。

功臣和刘氏诸王再怎么大开杀戒,也不敢轻易动弹对他们地位没有任何威胁的高皇帝骨肉。

为什么我要特意强调威胁呢?

当时的孝惠皇后,只是一个没儿没女的寡妇,她这一生,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的政治生命,已经彻底完结了,所以根本不会对功臣和刘氏诸王有任何的威胁。

其实,在诛诸吕行动中,同样逃过一劫的,还有孝惠皇后的弟弟张偃。

实际上,张偃远比孝惠皇后具有威胁性,张偃的母亲是鲁元公主,鲁元公主的母亲是吕后,张偃也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才被封为鲁王,这跟吕禄、吕台被封王的原因一样。

但功臣和刘氏诸王竟然放过了张偃,只是把张偃从鲁王的位子上给拽了下来,随后给张偃封了王。

所以这就涉及到孝惠皇后在诛诸吕行动中安全无恙的最主要原因了,孝惠皇后和张偃都是张家人,而非吕家人或刘家人,他们也并没有真正依附于吕家,所以就逃过一劫了。

而诛诸吕行动,实际上是一场权力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殒命的,并非只有吕家人,而是威胁以诛诸吕为借口的刘氏诸王,所以,孝惠帝的几个儿子,都在刘恒继位的当夜,被诛杀了,这几个苦命的孩子,身上流着的也是刘家的血,他们也姓刘,他们并没在诛诸吕的行动中捞到任何好处,反而连性命也丢掉了。

所以,诛诸吕的行动,从头到尾都不是针对吕家的,而是以齐王刘襄为首的刘氏诸王的抢班夺权。至于吕家,不过是刘氏诸王的绊脚石,所以被踢开了,而孝惠皇后,并不是刘氏诸王的绊脚石,所以就被留着了。

参考资料:《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遥望燕园




首先纠正提问者想法上存在的一个误区,汉文帝刘恒与剿灭诸吕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吕后去世之后,剿灭诸吕说白了其实就是以周勃、陈平、夏侯婴为首的开国元勋集团联合以汉高祖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们为首的宗室集团发动的一场政变。从头至尾,汉文帝并没有参与其中。甚至政变成功之后,两大集团妥协,拥立汉文帝即位时,时任代王的刘恒仍然担心这是个阴谋,而不敢立即前往长安,反而让自己的亲娘舅薄昭前往长安打前站,试探虚实。换句话说,即位之初的汉文帝并没有什么实力和根基,不过是两派势力妥协的产物,因此,处理汉惠帝的皇后张嫣也不是他能够做得了主的。



那么,为什么两大集团诛灭了整个吕氏家族,甚至连吕后的妹夫、开国元勋樊哙家族都受到了株连,却独独留下了吕后的外孙女张嫣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是政变合法性的问题。众所周知,剿灭诸吕的这场政变之所以合法的法理依据就是当初汉高祖刘邦刑白马盟天下的那句“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无论开国元勋集团还是刘姓宗室集团,打着的旗号都是匡扶汉室,也就是恢复刘姓权力。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汉高祖的嫡长子,汉惠帝刘盈虽然是吕后所生,却是合法的正统的皇帝。换句话说,张嫣虽然是吕后的亲外孙女,却是合法的正统的皇后。否定了张嫣就等于是否定了合法的正统皇帝汉惠帝。那么,两大集团的政变顷刻间就变成了谋朝篡位而不是匡扶汉室。如果诛杀了汉惠帝的正牌皇后张嫣,恰恰等于是坐实了谋朝篡位的恶名。因此,不是这些人仁慈留下了这个可怜的女子,而且形势所迫,为了政变的合法化而不得不留下这个徒有虚名的、合法的正统皇后。



其次是道德伦理层面的问题。张嫣作为汉高祖嫡长女鲁元公主的女儿,其本身就是汉高祖的外孙女,和刘肥的儿子们是表兄妹。如果以汉惠帝论,又是刘肥的弟媳,他儿子们的婶娘。众所周知,古代已婚妇女已经嫁出门就不再是母家的人了,都是以夫家论关系。刘肥的儿子们如果杀了张嫣,最起码也得背负一个制造人伦惨剧、近亲相残和屠戮婶娘的恶名。同时,开国元勋集团这些人也将背负一个屠戮旧主近亲的恶名。扛着匡扶汉室的大旗,转头就杀了汉高祖的儿媳兼外孙女,始终说不过去,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不如搁置一段时间再说。还是那句话,不是这些人不想杀这个可怜的女人,而是杀了有害无利。



再其次是影响力的问题。吕后、汉惠帝已故,诸吕伏诛,加之张嫣与汉惠帝并没有圆房,连儿女都没有。因此,彼时的张嫣无异于孤家寡人,既没有实力影响朝局,也没有儿子威胁其他宗室成员即将到手的皇位。留着这个可怜的女人,对于两大集团、甚至包括后来的汉文帝刘恒来说,没有任何威胁可言。既然没有威胁,为何不当成泥菩萨供起来,而要凭空背负一个屠戮前皇后的恶名呢?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三股势力都不愿意做。



这大概就是张嫣能在这场政变中活下来的原因了。其实,张嫣才真的是个可怜的女人,年纪尚幼时就被外祖母作为巩固权力的筹码嫁给了亲舅舅。作为丈夫的亲舅舅因反感这段乱伦婚姻而始终不与之圆房。不久,丈夫又英年早逝,张嫣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而且膝下空空。诸吕伏诛之后,张嫣更是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虽然仍旧顶着前皇后的光环,实际和等死无异……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朝野皆知张嫣与诸吕乱政无关,虽被废,仍称皇后,居北宫。去世后与汉惠帝同葬安陵,谥号孝惠皇后。张嫣德容俱备,只是生不逢时,二十三岁被废,长居北宫十七年,默默无闻,于公元前一六三年三月去世,终年四十岁。

张嫣去世后入殓时,宫女们替她净身时惊奇地发现,张嫣竟然冰清玉洁依然是一个处女。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的臣民无不怀念怜惜她,于是纷纷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为她立的庙便称为“花神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