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父母投奔前妻,和陸小曼感情破裂,他的兒子後來感嘆

父母投奔前妻

經歷種種磨難後,風流才子徐志摩和社會名媛陸小曼終於是走到了一起,並且在1926年8月兩個正式訂婚。當時正在北大任教的徐志摩也決定辭掉工作南下回徐家,據說這也是遵照和父親徐申如的約定。

娶妻是件大事兒,需要徵得父母同意,也因此徐志摩和他的父親定下了三個條件,其中一條便是婚後必須南歸,安分守己過日子。

成功娶到陸小曼的徐志摩是心滿意足,滿心歡喜,還給自己定下了南歸後的目標:

養父母(精神上的),與眉養我們的愛,自己養我的身心。

徐志摩:父母投奔前妻,和陸小曼感情破裂,他的兒子後來感嘆

但是令徐志摩始料未及的是,陸小曼和自己的父母相處得極不愉快。首先是陸小曼吃飯喜歡剩飯,吃一半剩下一半,那時候的南方家庭都比較節儉,愛惜糧食,公公婆婆對她剩飯這習慣非常不待見,更讓他們氣憤的是往往剩下的一半還要讓徐志摩幫著吃完。

徐志摩本人是徐家的大少爺不說,讓堂堂七尺男兒吃剩飯也是讓徐家眾人憤憤不平。其次陸小曼是離婚再嫁,到家的頭一天還要求徐志摩說不能用背轎,必要要用初嫁時的六抬花轎。洞房也不鬧了,直接是讓徐志摩抱她上樓。

回到家後一個月,終於矛盾爆發,徐家二老一氣之下收拾行李去北京投奔了張幼儀(徐志摩的前妻)。

感情出現裂痕

婚後初期的二人也是十分甜蜜。那時候徐志摩在上海,聯合著聞一多、胡適等人辦了個新月書店。徐志摩的作品也在陸小曼的幫助下實現了高產。

那時候的徐家已經斷了對徐志摩的經濟支持,為了賺錢,徐志摩是東奔西走,很少有時間陪伴陸小曼。兩個人經常不能見面,矛盾就從這裡開始了。如今有一句話,叫作距離產生小三,也印證在了徐陸二人的感情裡。

徐志摩:父母投奔前妻,和陸小曼感情破裂,他的兒子後來感嘆

事情需要從陸小曼的身體說起。那個時候的陸小曼體弱多病,經常疼痛到昏厥,為了給妻子治病徐志摩遍訪名醫,只是都效果甚微,直到認識了翁瑞午有了轉機。

翁瑞午是上海的一個文人公子,擅長琴棋書畫,還懂得一手精密的推拿手藝,為給陸小曼治病徐志摩專門把他們相互介紹了認識了一下,想叫翁瑞午用他的推拿手藝幫陸小曼放治治這身體疼痛的毛病。讓徐志摩高興的是這一次人找對了,每次幾個小時的治療下來陸小曼近乎收拾手到病除了。也正因如此,陸小曼和翁瑞午也漸漸成了知己。

時間久了,事情也就開始不太對勁了,這個翁瑞午像是喜歡上了陸小曼。治療時的肌膚之親,加上徐志摩又經常忙於工作不在身邊,二人治療後也是形影不離。

後來有一天翁瑞午告訴陸小曼,減輕疼痛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吸鴉片,誰知陸小曼初試乍喜,然後屢試不爽,從此染上了毒癮。白天兩人就在房間治療,晚上兩人就臥在煙榻,一起抽鴉片。

很快地,這些事情就傳到了徐志摩的耳朵裡,從此以後多年的爭吵,徐志摩苦口婆心的勸導,也就由此開始。甚至後來徐志摩離開上海去北京工作,也有一部分這裡的原因。

徐志摩最後一次勸阻陸小曼不要再沉迷鴉片是在1931年11月。這一次的陸小曼大發雷霆,一根菸槍直直丟在了徐志摩的臉上,眼鏡被砸得稀爛,掉在地上。第二天更是留下一封信,裡面全是些刻薄之言。徐志摩一氣之下拉起行李就離開了上海,坐上了飛往北京的郵政機,也就是最後徐志摩失事的那架飛機。

徐志摩:父母投奔前妻,和陸小曼感情破裂,他的兒子後來感嘆

徐志摩去往北京生活的的原因多半還是為了陸小曼,為了賺錢。可在陸小曼眼裡可又是不太一樣,因為那時候的林徽因(徐曾經的愛人)也在北京。徐自從去了北京後去見過幾次林徽因,事出有因,但陸小曼眼睛裡不容沙子,硬是寫信來奚落,信中夾槍帶棒。對此徐志摩也有解釋:

此次相見與上回不同,半是因為外有浮言,格外謹慎,相見不過三次...我不會伺候病(林徽因正生病),無此能幹,也無此心思。

說者無意,聽著有心,徐志摩越是把曾經的愛人說得輕巧,陸小曼就越不是滋味。

愛情之事本就是斑駁複雜,說不清,理還亂,究竟是陸小曼因為懷疑徐志摩還舊情不忘才開始遠離徐志摩,還是多年的爭吵讓兩個人漸行漸遠。

徐志摩一生追求愛情,為情所困,更是為了愛情用盡心血,最後在雲山之間化作詩魂,飛向透明的天際。據說,徐志摩出事的那天中午,懸掛上海家中的鏡框突然掉了下來。那裡面鑲的正是徐志摩的照片。後來他的兒子也感嘆,我父親這一生確實太過短暫。

(歡迎評論留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