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为什么也称“寅月”,而不叫做“子月”、“丑月”呢?

小男孩与芭比


正月为什么也称“寅月”,而不叫做子月”、“丑月”呢?其实这一提法并不准确和严谨,因为历制不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把正月叫做“子月”和“丑月”,甚至还有叫“亥月”的。比如:周建“子”,即以现行的阴阳历十一月(即子月)为正月;商建“丑”,即以现行的阴阳历十二月(即丑月)为正月;秦建“亥”,即以现行的阴阳历十月(即亥月)为正月,是夏朝时采用正月为建“寅”的,即以“寅月”为正月。

原来在古代时正月也叫“岁首”或“正朔”。因历制不同,正月的确定也不同,且叫法也不同。夏朝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即以“寅月”为正月;殷商时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即以“丑月”为正月;周朝时改为以“建子”之月为岁首,即以“子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建亥”之月为岁首,即以“亥月”为正月;汉初因袭秦制,也是以“亥月”为正月;汉武帝改正朔用“夏正”,即跟夏朝一样以“寅月”为正月;王莽又改用“殷正”、建丑,即跟殷商一样用“丑月”为正月;其后,魏明帝至唐肃宗双先后改朔但不久仍作夏正,直至清末。

上下两千余年,大抵以“建寅”为岁首即以“寅月”为正月的还是占大多数,其间虽时有改正朔,但多则十余年少则年余,不久仍复夏正,即又恢复“寅月”为正月。唯有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天国时又有一次改历,终历十四而废,自此之后至今,一直都沿用夏正,即都是以“寅月”为正月的,所以正月也叫“寅月”。除此之外,正月的别称还有:“陬月”、“端月”、“元月”、“初春”、“始春”、“孟春”等。





陈文宗易经协会副会长


一、月建的历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现时在中国还使用的有三种历法。一是阴历,其以月亮为标杆。二是廿四节气历,其是以太阳为标杆。三是西历,就是现时最常用的公元历,其以耶稣圣诞年为开始年,并以太阳为标杆。


阴历与廿四节气历常常归并于一起,就是农历,又叫黄历。阴历以月亮一个圆缺周期为一个月。廿四节气历以一个节气与一个中气的周期为一个月,比如先秦之后,立春这个节气开始,经至雨水,并于惊蛰之前为一个月,其余按廿四节气类推。其是将黄道一周天划分为360度,每30度就为一个月了。月建均以廿四节气为标杆,与阴历的月亮不太相关。

由于廿四节气历以太阳为标杆,所以其与西历是有对应关系的,比如每年的立春日:必定是西历的2月3--5日,而在阴历是找不到这样的对应关系的,因为两者的拟定标杆不同。


二、廿四节气历何时以正月建寅

一看小标题便知道,此言外之意是:非每个时候都是正月建寅的。上古先秦就是以子月作为正月,比如秦国每年的正月就是子月而非寅月。至先秦之后,廿四节气历的正月规定开始以寅月即立春节气为一年之首的正月。为什么是这样的?那个中就大有文章了,下面进一步详释。

三、不同时候正月建支为什么不同

前面讲到,上古先秦以地支“子”为正月的月建而非现在的建寅,为什么?这个要从十二地支说起,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就是十二地支的顺序,很容易看到,十二地支是以子为第一位,其洽洽好与上古以子月为一年之岁首不谋而合,这样的巧合当然是有内涵紧密关系的。


我们知道,中华有本书叫易经,其源泉为河图洛书,河图说:天一生水,那么水即宇宙万物的第一个元素,这个之于一年就是岁首即一年的第一个月--正月。所以上古天文历数家将子月定为岁首就是这个原因,“子”五行为水,其位正北,于河图就是天一生水这个一的位置了。因此,上古华民正月月建为子,其中是有十分奥义道理所在的。

至先秦之后,为什么正月月建改为寅?是这样的,四季始源于春,其五行为木,河图之数为三,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显示物质世界的物质就是起于三,即源于木(这里要说明下,上古华民的五行观是,在天为气,在地聚而成形即物质,所以五行不一定是物质)。因此以立春节气为正月,月建就是寅(木)了,因为前边说了,立春节气是以地支寅为表征即是说月建为寅了。比照两者:一是子月为正月,一是寅月为正月,前者无疑更值得思考,其奥义也更深了。好的,题主所问回应于此。


洪范国学堂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有水平。

历法规定:一年里正午日头最低的那个月(十一月)是头一个月(子月),那么正月自然就是寅月

从先秦时期,人们就把一年中太阳位置最低(就是正午的日头位置最低)的时候,当作新的轮转的开始,此前太阳一天比一天低,而此后,太阳一天比一天高。这是铁律,不会更改的,因此这一天所在的月份,自然也就是开端的“子月”了。“日最低”即“日南至(日头在最南的那天)”,当然是冬至日了。而冬至所在的月份是十一月,故而人们把十一月唤作子月,以此类推,十二月为丑月,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地支顺序:子、丑、、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先秦时期中国人过年竟不在同一天

夏朝的历法规定一月(寅月)是岁首,也就是正月,人们在这个月过新年。而殷历则把十二月(丑月)作为岁首正月,周历则是把十一月(子月)当岁首。各国用的历法还不一样,譬如鲁国用的是周历,鲁国人过新年时,楚国人距离过年还俩月呢。到汉代初年,全国统一历法,历法才没那么混杂。


豆子人民艺术家


我来为大家解读!

古人是按着北斗星的把柄指向来确定月份方位的。把地面化成十二个方位。用十二地支确定四正,四维。而农历正月北斗星的把柄正好指向寅方位。故此古人就把正月称为寅月。我们现在用的十二月建是按着夏朝的历法。夏以前的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

夏朝历法规定”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以上这十二个名称就叫做”十二月建”。也就是说我们一年十二个月份,用地支来命名并不是按着十二地支的首位“子”开始往下顺布的。而是从十二地支的第三位“寅”开始的。所以把每年的正月叫做“寅月”。二月叫“卯月”,依次往下顺布排列!


o星火燎原o


中华历法从古至今经过几次变动最终行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万整年历,为什么正月是寅月而不是子月丑月呢。



早在古时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跟据天时地利人和,四季冷暖,作八卦在长期实践中从先天八卦到后天八卦,形成一个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天地相成卦体,由八卦分阴阳演变四季,五行,八纯卦又分六十四重叠卦来分配于八方。而八分别用后天八卦五行排序,以北方为坎为水为寒为冬季,东北方为艮为土为寒暖交接方,东方为震,为木为春季,为暖季节,东南方为巽,为风为木,为暖热交接方,南方为离为火,为夏季,西南为坤,为土,为热暖交接季,西方为兑,为金,为阴暖地,为秋季,西北为起乾,为金,为暖冷交接季。


我们知道八卦四季八方排序,在这个基础上排上十天干十二地支,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由次分别把它们排开我们就一目了然,
亥子丑为北方为冬季,寅卯辰为东方为春节,巳午未为南方为夏季,申酉戌为西方为秋季,这就是春天以寅月开始,寅月为首也是三阳开泰新的开始,欣欣向荣万物蒙发之始。

好了恭喜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财运亨通,万事如意。


清平乐天


此为周天度数之称谓。古人把一年三百六十天分为三百六十度!太阳一天行一度。又把一年分四季。按北斗七星之斗抦所指而论之,曰,斗柄指寅,天下皆春,斗抦指已,天下皆夏,斗柄指申,天下皆秋,斗抦指亥,天下皆冬。寅申已亥,子午卯酉,辰戌丑未为十二地支,合一年十二月将。立春后正月,斗柄在晚上指地支寅字。故而称谓寅月。子为十一月冬至节,丑为腊月小寒节。故亦指过矣!如果在农历十一,十二月,术士称子月,丑月。此等语,也上悟空问答?





灵虚子道人


寅月,和立春有关。

24节气,立春是"第一"个。它代表春天即将开始。春天,在五行当中是"木旺"的季节,木分阴阳木,以阳为始,代表性的地支就是寅。

其实,我们用的农历,既不是太阳历,也不是阴历(月亮历),而是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制定的"农历"。今年立春在年三十中午,从年三十计算新年就已经开始了。如果是明天(年三十)11点以后生的宝宝,理论上,宝宝已经属猪,当然,这样的情况很少,更多的立春在正月初一或者正月初一以后。

正月木的阳气最旺,二月阴木最旺。三月湿土旺有木的余气,四月阳火阳土🔥旺,五月阴火阴土旺,六月阴燥土,七月阳金旺,八月阴金旺,九月阳燥土,十月阳水旺,十一月阴水旺,腊月湿土旺。





牛观途


十二地支纪月,子,丑,寅,,亥。

历法年十二个月,以哪个月为一年之始,是人为规定的。如《史记》,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秦正以十月。

即,以夏的一月为正月,以夏历为参照点,殷历以十二月为正月,周历以十一月为正月,秦用颛顼历以十月为正月。

十二地支,子为首。古代以冬至日即子月为太阳年一年之首,周历子月为正月,殷历就是以丑月为正月,夏历以寅月为正月,而颛顼历则以亥月为正月了。

其实,这些历法不是真正颛顼,夏,殷,周的历法,而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法。因为历法用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法在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才颁布实施。这些历法应是太岁纪年法,西汉《太初历》即太初纪年法。太初纪年,即木星绕天一周约十二年(11.862年),与十二地支的数吻合罢了。


有话少说


正月在六十四卦中叫泰卦,上卦三个阴爻,下卦三个阳爻,也叫三阳开泰,也是立春的第一个月,此时昼夜相等,气温冷热平衡。往后昼渐长,天渐热。

然而大地上这一现象正是受天体北斗星运转方向影响所致,此时北斗勺柄恰指东北寅位,因此正月也叫寅月。

而子,丑代表北方,斗柄所指它方恰是冬季十月,十一月,因此正月也不叫子月或丑月。

再说阴历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没有关系,切不可把十二地支的顺序对应十二月。


海阔天空郑日飞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古代太阳年的计算,以两个冬至日为一个太阳年(回归年)。冬至所在月为现在历法农历的十一月。

冬至为太阳年的一年之始,十二地支,子为首。

历法年不等于太阳年,因为太阳年为非整数,历法则取整数。

历法上,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冬至所在月即子月,《史记历书》说“周正以十一月”,即周历以子月为一月,正月。

据史记,历史上有多种历法,正月所在月份不同,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以夏历为参照,颛顼历以戌月即十月为正月,殷历以亥月即十二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即十一月为正月。

实际上,这些历法都产生于春秋战国,且并不是干支纪年,西汉《太初历》还不是干支纪年而是太岁纪年。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才颁布干支纪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