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地位为何高过皇亲国戚?

牛牛爱妞牛


苏麻喇姑是清朝一位十分特殊的宫女,身为孝庄太后结婚时的陪嫁女,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四帝。

苏麻喇姑地位之高,超过了内宫众人,甚至高过皇室宗亲,而她拥有如此高的荣誉,则离不开孝庄和康熙两人的重视。


“克慎克勤、惟爱惟和”的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原名苏墨尔,乃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孝庄太后的陪嫁宫女。孝庄年仅十三岁就嫁给了皇太极,当时的皇太极三十岁,正追随父兄出征女真各部,经常都不着家。同样人生地不熟,又天真无邪的孝庄和苏麻喇姑两人,就这样建立起了亦亲亦友的深厚情谊。

孝庄守寡四十四年,身经五朝饱经风雨,虽身为国母之尊,但也不能无可诉衷肠之人,聪明伶俐的苏麻喇姑就充当了这一角色。她除了是孝庄无话不说的知己闺蜜外,还是康熙等的家人。康熙称其“额涅”(额娘),皇子、公主们称其“妈妈”,地位尊崇。


苏麻喇姑聪明好学,悟性极高,精通蒙古语和满语,深受孝庄信任。除了选她作为小孙子康熙的启蒙老师之外(赖其训迪、手教国书),还经常派其出宫办事。(民间有一种说法:苏麻喇姑其实是孝庄太后安排刺探机密的“间谍”,擒鳌拜、灭三藩都有苏麻喇姑的功劳)

苏麻喇姑不止抚育孝庄的儿子顺治、孙子康熙两位皇帝,还有曾孙履亲王允裪的,尤其是康熙幼年曾得过天花,全靠了苏麻喇姑和另外两位“保姆”的细心调护才得以痊愈。苏麻喇姑抚养三位人长达六十二年,地位绝不是同等宫女可比的。

并且清室规定:后宫嫔妃以下的不得抚养皇子,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不行,所以苏麻喇姑抚养允裪时已经是以“嫔”的地位行事的。虽名为宫女,实际上在后宫的地位极高,这在有清一代绝无仅有。

苏麻喇姑生病时,康熙特命“十二阿哥(允裪)日夜看护”。苏麻喇姑去世时,康熙朱批:“将妈妈(遗体)存放七日后,再洗身穿衣。因朕(本月)十五才能抵京,故再存放七日,俟朕到家后再定夺”。康熙皇帝皇帝亲自为宫女苏麻喇姑举行葬礼,“葬以嫔礼,瘗于昭西陵侧,以示宠也”。

最后苏麻喇姑以嫔礼和孝庄太后葬于一处,更显示出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这位“不是家人,亲过家人”的尊敬和爱戴。


狐史首丘


不管是《康熙王朝》还是清朝历史,苏麻喇姑都是一个永恒的传奇。她起初名叫苏茉儿,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后来改名为苏麻喇,去世后才被宫廷尊称为苏麻喇姑。

与孝庄非比寻常的主仆关系

苏麻喇姑天生聪慧美丽,后被科尔沁的贝勒府看上,让她进府做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的丫鬟,这位二女儿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孝庄太后。苏麻喇姑与孝庄太后朝夕相处,前后长达六十余年,即使打断骨头都连着筋。

尤其皇太极去世时,孝庄太后才三十出头,青春鼎盛之年过上了守活寡的生活。当时清宫规矩甚严,红杏出不了墙,身边需要一位懂她的闺蜜,而大她一岁、又是老乡、同样单身的侍女苏麻喇姑就成了最佳人选。

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在私下场合,她们亲如姐妹。

《康熙王朝》中有一个细节,察哈尔叛变时,康熙无兵可用,向孝庄求助。孝庄说曾经的奴才都成了王公贵胄,就连奴才都做上主子爷了。情节虽有虚构,却也能说明一个道理:

宰相门前三品官,孝庄贴身侍女的地位自然也不会低。正因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很受人尊敬。孝庄称她为格格,顺治与其平辈,康熙尊称其“额娘”,康熙的皇子尊其为祖母。苏麻喇姑很识时务,并没有因此而骄纵,反而更加谦虚谨慎。(本文由秋媚读史创作)

出生科尔沁贫苦牧民之家的她,曾参与清廷许多重大事件。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是一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观,因此,她参与了清朝的冠服制定。

康熙还是皇子的时候,得过天花,这在当时是绝症。孝庄和顺治将其安放到福佑寺,当时负责照顾玄烨的就是苏麻喇姑。

进入宫廷后,苏麻喇姑的眼界和见识不断扩大,文化水平也迅速提升,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满文书法也是一绝。于是,孝庄让她成了康熙的第一任满文教师。《啸亭杂录》中记道:“仁皇帝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对康熙的这段恩情,让苏麻喇姑在宫廷的地位水涨船高。

孝庄去世后,苏麻喇姑的精神受到很大打击。为了排解她的孤独和悲伤,康熙将胤裪交由苏麻喇姑抚养。按照清朝的宫廷规则,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乌雅氏就是因为品级低而没法亲自抚养胤禛。这足以表明,康熙对苏麻喇姑的尊重与信任。

为了报答皇恩,苏麻喇姑又重新振作起来,把一个女人天生的母爱和全部精力都给了胤裪。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胤裪成了一位相当有政治头脑的皇子。苏麻喇姑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四位皇帝,是清朝前期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让其身份具有不可替代性。对皇帝有恩,对清廷有功,对孝庄有情,成就了苏麻喇姑的传奇人生。


秋媚读史


苏麻喇姑,可谓是大清后宫的第一宫女,不仅是清朝唯一按照妃嫔礼仪下葬的宫女,而且还与孝庄文皇后葬在一起。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七日(1705年),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予以嫔妃之礼安葬,这也使得苏麻喇姑成为大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按照妃嫔礼仪下葬的后宫宫女。

众所周知,孝庄文皇后去世后,康熙将自己祖母的灵柩一直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37年没有下葬,而苏麻喇姑的灵柩死后也停放至此。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孝庄文皇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后,雍正在昭西陵东墙外为苏麻喇姑另建一座陵寝,用以安葬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员,也不是皇帝的妃嫔,尽管因为身份的限制不能与她侍奉了一生的主人——孝庄文皇后合葬,但是作为一介宫女,不仅能够以妃嫔之礼治丧,并且还能葬入皇家陵园,也是一种的莫大的荣誉,足可见清朝康雍两位皇帝对于苏麻喇姑的敬重与爱戴。


苏麻喇姑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自幼陪伴孝庄文皇后,侍奉其一生。

苏麻喇姑,初名苏茉儿,出身于科尔沁蒙古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后科尔沁贝勒府中,让成为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和孝庄文皇后也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主仆之谊。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孝庄文皇后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远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苏麻喇姑作为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随同来到盛京。第二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后金大汗,并在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称帝,国号大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此时的孝庄文皇太后年仅三十一岁。

此时开始,苏麻喇姑陪伴着孝庄文皇后渡过了多尔衮专政的时期,并且在顺治去世后,帮助康熙继位,随后又一直照料并且陪伴着孝庄文皇后直至其去世,可以说,在皇太极去世后,与孝庄文皇后关系最为紧密,同时也最得孝庄文皇后信任的人非苏麻喇姑莫属。


苏麻喇姑的身份不仅仅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同时也是顺治、康熙两代帝王的老师,还是康熙皇十二子胤祹的养母。

在初入盛京,陪同孝庄文皇后学习满汉文化的过程中,苏麻喇姑精确地掌握了满语,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这也使得苏麻喇姑有着很高的文化水平。

在多尔衮专政时期,有意将顺治皇帝与孝庄文皇后隔绝,以便控制顺治,但是孝庄文皇后与顺治皇帝之间,通过苏麻喇姑进行联络,并且其对于顺治皇帝的教育和教导也是通过苏麻喇姑实现,使得苏麻喇姑成为了顺治皇帝实际上的老师。

在康熙皇帝继位之前,年幼的康熙因为出痘被隔离在宫外,这期间便是也苏麻喇姑负责照顾康熙起居,同时负责教育培养康熙,“赖其训迪,手教国书”。后来顺治皇帝去世后,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继位,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极为良好的文化修养,可以说苏麻喇姑是功不可没。

在这之后,身为一介宫女的苏麻喇姑也成为了康熙皇子的养母,在康熙的安排下,定妃万琉哈氏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要知道按当时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康熙的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出生的时候因为生母德妃乌雅氏身份太低,不具备抚养皇子的资格,所以才将胤禛交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所以,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足可见康熙对苏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视。

由此可见,苏麻喇姑不仅仅是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更是对顺治、康熙两位帝王影响巨大的老师,康熙甚至唤其为“额娘”,因而苏麻喇姑在宫中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为清朝历代帝王所敬仰和推崇。


雍亲王府


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她忠心侍主,在风云谲诡的宫廷权势争斗中,与孝庄太后风雨与共,陪伴孝庄从豆蔻少女走向暮暮老年。六十多年的长情陪伴,使孝庄与苏麻喇姑之间的情谊实际上已超越主仆,情同姐妹。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在顺治年末才改用满名苏麻喇。苏麻喇姑是她病逝以后,人们对她的尊称。 苏麻喇姑和孝庄太后一样,都来自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苏麻喇姑出身于普通牧民家庭,由于生活所迫,成为科尔沁贝勒寨桑的次女布木布泰的侍女,布木布泰就是日后的孝庄太后。苏麻喇姑以自己的善良和忠诚赢得布木布泰的信任。年龄相仿的两个女孩虽然是主仆,也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姐妹。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十二岁的布木布泰远嫁盛京,成为三十四岁的皇太极的侧福晋。苏麻喇姑也随主人一起陪嫁盛京。 由于布木布泰在婚后几年也未能给皇太极诞下一子,于是在天聪八年(1634年),科尔沁部落又将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深受皇太极宠爱,被封为四妃之首,地位仅次于姑姑哲哲皇后。而此时的布木布泰庄妃备受皇太极冷落,只有贴心的苏麻喇姑给心情寂寥的布木布泰带来一丝慰藉。



崇德八年(1643年),在皇太极宠爱的宸妃海兰珠病逝半年之后,年仅五十二岁的皇太极在清宁宫猝死。在争夺皇位的人选中,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豪格势均力敌。为避免两败俱伤,耗损大清军力,双方都做了让步,采取了折衷措施,拥立布木布泰的儿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由多尔衮监国摄政。在多尔衮摄政的这段时间,由于孝庄母子很难相见,所以,最受孝庄信赖的苏麻喇姑成了他们母子的秘密信使。

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苏麻喇姑又受孝庄的重托,承担起照顾顺治的儿子玄烨的重任。玄烨两岁时,在紫禁城外避痘,苏麻喇姑每天骑马往返于宫内外,对玄烨悉心照料。苏麻喇姑精通蒙文、满文,还是玄烨的启蒙老师。玄烨对苏麻喇姑也非常敬重,亲切地称呼苏麻喇姑为“额涅”,就是满语母亲的意思。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七十五岁的孝庄病逝。陪伴了孝庄六十多年的苏麻喇姑痛不欲生,精神颓废。康熙帝为了使苏麻喇姑重新振作,就把他和万妃所育的十二皇子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这是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的无比信任,要知道当时清宫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

此后,苏麻喇姑又把全部的精力转移到胤祹身上,对胤祹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关爱。 胤祹在苏麻喇姑的言传身教下,一生低调谦恭,超然于康熙末年的夺嫡大战,并未参与其中,并在雍正、乾隆年间晋封郡王、亲王,以七十九岁高龄善终,成为康熙帝最长寿的儿子。胤祹在苏麻喇姑身边生活了十多年,他的豁然和低调和苏麻喇姑的教导密不可分。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苏麻喇姑病逝,享年九十多岁。胤祹感念苏麻喇姑的养育之恩,以皇子的身份亲自为苏麻喇姑守灵。康熙以嫔的规格为苏麻喇姑举行了葬礼,并将苏麻喇姑的灵柩停放在遵化暂安奉殿内,与孝庄太后的梓宫放在一起,让这对情深的主仆永世陪伴。

苏麻喇姑忠心追随孝庄太后六十余年,陪伴孝庄走过不平凡的一生。在宫廷争斗中,她尽心辅佐孝庄,成为孝庄最可信赖的助手。她一生未婚,把全部的慈爱都倾注到孝庄的后辈,为孝庄奉献了一生,也赢得了皇室的尊重。虽然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实际上已成为孝庄的家人。在她生前和身后,她的礼遇都超过普遍的嫔妃。



岁月是一条河流


苏麻喇姑可以说是清朝宫女中地位最高的,甚至连康熙皇帝都十分的尊敬她,连康熙后宫的妃子都得苏麻拉喇姑去请安,地位是十分的崇高的。


苏麻喇姑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皇帝四朝,但是她的地位体现还是在康熙在位的时候,因为康熙对苏麻喇姑的情感最深,甚至将她看成自己的亲人。

在顺治朝的时候,还是皇子的康熙皇帝得了天花,在太医们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连顺治皇帝都要放弃了,经过孝庄太后的同意下,就将康熙皇帝送给了苏麻喇姑去扶养,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在她的手中康熙皇帝渐渐的痊愈了,至此康熙皇帝才回到顺治皇帝的身边,也正是康熙皇帝得了天花痊愈后,没有了得天花的可能,他才有了机会登上了皇帝的位子,所以康熙皇帝十分的感激苏麻喇姑,将她看成了自己的亲人,地位甚至高过皇亲国戚。



在另一件事上可以看到她的地位,因为苏麻喇姑经常一个人居住在深宫之中,身边总是很缺少说话的人,于是康熙皇帝就将皇十二子胤裪交给了苏麻喇姑,可以看到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的敬重。

这是在苏麻喇姑的教育下,康熙皇帝才有了那种隐忍的性格,正是苏麻喇姑的启蒙,也让康熙皇帝真正的成为一名圣君。


历史小呆呆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吧!苏麻喇姑在历史上有些重要的地位,但是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和康熙青梅竹马,事实上苏麻喇姑比康熙大三十岁,虽然只是孝庄身边的侍女,但也算是康熙的一个启蒙老师了。

苏麻喇姑出生在蒙古,本是科尔沁部一个牧民的女儿。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该国号为大清,苏麻喇姑作为大清的女秀才入宫,苏麻喇姑的文学素养非常高,对满蒙汉服饰也有精深造诣!康熙在宫外避痘几年里,苏麻喇姑确实担当了教育玄烨的重任。《啸亭杂录 苏麻喇姑》中记载,玄烨幼时 赖其训迪 手教国书。康熙的一些成就,也正是苏麻喇姑教育的结果!苏麻喇姑即使康熙的老师,又是孝庄身边最可靠受宠的女侍,地位自然很高。

据记载,苏麻喇姑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 葬以嫔礼 安葬于孝庄的昭西陵侧,地位之高不言自明!



天下第一仙男


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她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时期,她因此也是这段时间内重大事件的见证人。虽然她是侍女的身份,却被当时的大清皇室看作是家人。

苏麻喇姑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她很聪明,对孝庄又很忠心,所以深得孝庄的信任。皇太极去世后,孝庄之子福临(顺治皇帝)虽然继位,但朝政大权却在多尔衮手中。那时顺治皇帝因为年幼,是需要他母亲孝庄的帮助,但那时他们母子却不能经常见面。

在这断时间里,苏麻喇姑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便成为了孝庄和顺治皇帝之间的联络人。

后来玄烨(康熙皇帝)出生后,孝庄就让苏麻喇姑照顾玄烨,让苏麻喇姑为玄烨“手教国书”,苏麻喇姑可谓是康熙皇帝的一个较早的老师。

苏麻喇姑虽然是孝庄的侍女,但是苏麻喇姑和当时的皇室有着很深厚的关系,深受康熙皇帝的礼遇。在康熙皇帝时期,当孝庄太后去世后,苏麻喇姑那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因为孝庄的去世,她精神上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那时是很悲伤、孤独的。

康熙皇帝为了让苏麻喇姑能得以开心、健康,所以就把皇十二子胤裪给苏麻喇姑抚养。在当时清朝宫廷惯例,只有嫔以上的身份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而苏麻喇姑却能抚养皇十二子,可见当时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的敬重。

苏麻喇姑在她九十多岁时去世,康熙皇帝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出殡那天,除了皇五子、皇十子、皇十四子有事外,其余成年的皇子都参加了苏麻喇姑的出殡。

之后皇十二子胤裪又提出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康熙皇帝也答应了胤裪的请求。之后皇十二子就给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而其他的皇子则轮流陪着胤裪。在当时大清规制,以苏麻喇姑这样的身份,是没有皇子供饭、诵经的先例。可见苏麻喇姑在清宫皇室中的地位。

那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的地位在当时为何如此高呢?

苏麻喇姑虽然是侍女,但是她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她也因此和清廷皇室有了很深的渊源,她为康熙皇帝“手教国书”,对孝庄太后忠诚。苏麻喇姑对康熙皇帝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皇十二子胤裪在苏麻喇姑的抚养、培养、教导下,这对胤裪以后能得以高寿、尊贵,起到很大的作为。

因为在康熙晚年发生众子夺嫡的时候,胤裪很少参与其中,因此在雍正后来登基后,胤裪不仅没有遭到打压,而且还受到封赏,并且在乾隆时期,胤裪也被颇为重用。

苏麻喇姑是清朝一个特殊的人物,她虽然是侍女的身份,却和当时的大清皇室犹如一家人。


中孚鉴


苏麻喇姑可是历史上难得一位的女性成功人士啊,她出身很普通,但在她的一生里,却干了很多伟大的事。

她去世之时康熙皇帝以对待嫔妃的礼节送她下葬,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人物能享有这么高的荣耀呢?

苏麻喇姑是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孝庄文皇后嫁人的时候,她是她的陪嫁侍女。

苏麻喇姑叫苏茉儿,从小在满族的一个放牧人家里长大,出身一般。后来她去孝庄文皇后家中服侍她,孝庄文皇后从小就受家族文化的影响,家里人专门请了师傅教她学习,苏茉儿陪读的时候,不知不觉间也熟练的掌握了满族语言,她的满字个个写的清秀隽丽。

但是漂亮温柔的孝庄文皇后早早的就被许配给了远方的皇太极了,主子到哪,陪嫁侍女就要到哪,从主子年少时嫁给远方的皇太极开始,苏麻喇姑就是孝庄文皇后的心腹和依靠了。

可惜她的夫君福薄命短,继位不到十年就去世了,这个时候孝庄文皇后才三十多岁,可怜了她从此在宫中无人可依。

好在她的贴身侍女一直陪伴着她,苏茉儿对主子忠心耿耿,所以即使后来多尔衮当政之后,想方设法的隔离顺治皇帝母子,可仍然有苏茉儿在中间偷偷的为他俩传递着消息。

多尔衮不想让顺治有政治头脑,所以不曾教育或者教导过他,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苏茉儿把顺治帝教导的很好,并没有成为多尔衮手中的傀儡。

后来顺治帝继位,继位后生的皇子康熙帝生了痘病,当时的太医们建议把皇子送到宫外里静养,这样既能保证顺治帝不被康熙帝传染,确保龙体安康,还能让皇子的病情缓解。

那么有才华的顺治帝却也没能高寿,康熙帝小小年纪就被送上了皇位,当时他继位之时,朝中大臣很不乐意,先皇竟然让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来统领大清朝,这让外族人知道了岂不是看笑话吗?


其实这些思想落后的老臣们根本不知道康熙帝是一个多么杰出的人,他被送到宫外的时候,一直是苏麻喇姑照顾着他,她每天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的给康熙帝喂药,做饭,洗衣服,直到康熙帝的病完全好了之后她才放心。

她还教他读书写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毕竟苏茉儿也是跟着主子经历了几代的人了,什么手段她都见过,所以康熙帝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辨别好人坏人。

康熙帝也是有良心的人,在他患病之时一直是这位“母亲”日夜不停的照顾着他,所以康熙帝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额娘。

可以说,苏茉儿是康熙帝顺治帝两人成长成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除此之外,她还抚养了康熙的皇子,要知道,在大清朝只有地位非常高的嫔妃才具有抚养皇帝孩子的资格,而苏茉儿就不同了,她小小的奴婢,却有恩于顺治帝和康熙帝,所以康熙帝哪还论这些呢?


这就是苏茉儿的一生,她死后虽没能跟主子葬在一起,却享受了很好的待遇,她这样的一生,足矣。


小小嬴政


苏麻喇姑,蒙古族人,名字,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

苏麻喇姑在清朝历史上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通晓蒙满文字。苏麻喇姑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尤其擅长女红,在清朝服饰改革的事件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崇德元年(1636年),参与设计清朝开国冠服。

崇德八年皇太极驾崩。当时孝庄文皇太后年仅三十一岁,其子福临刚刚六岁。经过孝庄文太后的精心谋划,福临当上了皇帝,但朝中大权却掌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年幼的顺治皇帝,时时需要母后孝庄的扶持和指点。但按当时的规矩,他们母子二人每月只能有一次见面机会,这样,孝庄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秘密联络便全由苏麻喇姑来担任。

曾经担任满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顺治十一年,康熙帝出生,顺治十二年,清宫流行天花,皇帝和诸皇子凡没出过天花的人全都到紫禁城外避痘,康熙在宫外避痘的几年,苏麻喇姑受到孝庄的命令担任起教育玄烨的工作,康熙帝的满文就是受教于苏麻喇姑的,康熙称呼苏麻喇姑的时候有时会用额涅,康熙的皇子、皇女也会称她为妈妈,所以她在宫中的地位并不是一般的侍女。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皇后病逝。苏麻喇姑受精神打击,使她陷入了悲伤、孤独、无聊之中,这此时的苏麻喇姑已经是70多岁,长此以往对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孝庄皇后去世时,康熙将他的第十二子胤祹交给了苏麻喇姑教育,要知道在清朝妃嫔以下的后宫都没有抚养皇子的资格,即便是自己亲生的皇子,而苏麻喇却能得到皇室的青睐,足见她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早已远非一般宫女可比。在20年间,对胤祹言传身教,最后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胤祹并没有参加。苏麻喇姑在康熙和胤祹的心目中如祖母孝庄一般爱戴。

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此时已九十岁,得了“血痢”,腹泻不止,苏麻喇姑身患重病,而且不用药石,苏麻喇姑因信奉宗教一生不吃药,这也直接加重了病情,在塞外巡视的康熙得知苏麻喇姑重病之后,还让胤祹照顾好老人家。派遣自己的儿子亲自照料苏麻喇姑,直到苏麻喇姑去世。

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其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康熙帝以嫔礼葬之。在其死后宫中尊称其为苏麻喇姑。





君笺雅侃红楼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优秀的女性不少,但优秀掌权的女性统治者不多,象唐朝的女皇武则天,清晚期垂帘听政的慈喜太后等都是我国封建历史中主宰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并且是优秀的女性统制者。现在说的这个人并不是什么统治者,但她是大清的历史中举足轻足的女人,她对大清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女人就是清朝最著名的、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著名的孝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侍女苏痳喇姑,她协助孝庄皇后培养出一代帝王一一.康熙大帝!

苏麻喇姑出生干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一平常的牧民家里,她是一个即聪慧又靓丽的姑娘,原名:索玛勒。从小在贝勒寨桑家当侍女,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她的主人布木布泰下嫁给皇太极,这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后。自此以后苏麻喇姑就跟随女主人进入了政治中心,公1643年,皇太极驾崩,这时孝庄年仅31年,面对宫里错综复杂的斗争,她协助孝庄和年仅六岁的顺治夺回了政权(皇位),扶 持六岁的顺治登上皇位,年号顺治。


公元1654年,玄烨出生(康熙),孝庄就将年幼的玄烨交由苏麻喇姑来扶养,并負責玄烨的启蒙教育,不久宫内闹天花,年幼的玄烨也染上了天花,是经过苏麻喇姑的精心调治和照顾,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就全愈了。孝庄看到了健康的玄烨,心里非常高兴,就将苏麻.喇姑视为亲人、玄烨的恩人。 公元1660年十月的一天,顺治不顾群臣的反对,宣布要剃度为僧,竞自出西苑去万善殿剃发去了,此事引起宫迋内外轩然大波,朝野顿时乱作一团。那么顺治帝为何出家呢,顺治十五(1658)年,顺治的四皇子(董鄂妃所生)不满周岁就夭折了,时过不久董鄂妃因悲痛、忧虑过度而患病死亡,不长时间连失双亲,顺治帝难以承受这悲痛的打击,竞一心想出家,任向人劝解也不能改变他出家的决心,到最终选择了出家。孝庄见事已至此,没有挽回的余地了,迫不得|的将八岁的玄烨扶上皇位。孝庄和苏麻喇姑一直在教育玄烨,康熙的成功离不开这二位女性。康熙继位后,苏麻喇姑作为皇帝身边的高参,一直在帮助扶持康熙的工作,并及时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贡皇帝参考。孝庄在逝世前将康熙的十二皇子交给苏麻喇姑抚养和教育,这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唯一的,史无前例。在近二十年里,她对十二皇子进行了正规的、严格的教育,最后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中,这十二皇子并没有参和,以至后来雍正登基没有找这十二弟的麻烦,反而还启用他。所以苏麻喇姑在康熙的心中已不是一个侍女了,康熙称她额娘,十二皇子他们则尊麻l喇姓祖母、奶奶。康熙帝及众皇子们都非常敬重和爱戴这位老人,所以在苏麻.喇姑晚年重病期间,在外巡察的康熙还不忘让人给老人家送药,同时还嘱付十二皇子照顾好老人家。公元1705年,.老人家病逝了,在外的康熙得知老人病逝噩耗痛哭失声,最后发布公文,指示十二皇子:祖母事出,留七曰再净身入殓,目的在于回京城再看这位额娘最后一眼,等他回宫再定。为回报苏痳喇姑对大清所做的贡献,康熙帝以嫔妃之礼遇为苏痳喇姑一办理丧事,并与祖母孝庄安葬在一起。苏痳喇姑一生未嫁,把她的毕生献给了大清帝国,把她女性所具备的母爱献给了康熙,献给了十二皇子,并协助孝庄培养出一代明君一一康熙大帝。做为康熙的高参,她能时时刻摆正自已的位置,不忘自己是个侍女,在康熙及众皇子面前自始至终的称奴才。我们不得不承认苏麻喇姑是位杰出的教育家,她是开创素质教育的先驱,康熙帝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来源于她老人家。苏麻喇姑是一个奇女子,是满清史上最重要的非政界人士,在大清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协助孝庄妥善的处理清王朝的第一个继位风波,也可以说是她挽救了大清,苏麻喇姑就这样在大请历史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