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胤禩与十四阿哥胤禵为什么关键时刻忽略了真正的对手四阿哥胤禛?

老人头侃史


应当说,八阿哥胤禩从始至终都未忽视过最厉害的竞争对手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对胤禛也谈不上忽视,最主要的是客观条件对他的夺位不利。

本来按照胤禩的规划,是通过整垮在西北领军的传尔丹,替换上自己的人掌握兵权,由此在夺嫡的天平上为自己重重得加一个兵权“砝码”。

情形也果然如胤禩所料,在八爷党的小动作下,传尔丹一方面得不到朝廷足够的粮饷,另一方面一个月几次承受着兵部对他的指责,无奈之下只得冒险出兵,最终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根据邬先生对胤禛所做的分析,康熙应当对八爷党的心思和动作是看在眼里的。这回胤禩一伙人不顾朝廷6万大军的危亡,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康熙当然不会眼睁睁得如他们所愿,把朝廷军权交到八爷党手中。

不仅不给八爷党兵权,康熙甚至使出一招离间计,对八爷党来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分化瓦解。而这把手术刀,就是“大将军王”爵位。

果不其然,康熙的这项决策,直接催生出了胤禵这股夺嫡势力。抬出胤禵有两项好处。

一来分解八爷党,将胤禵这个军事人才与胤禩拆开,甚至反过来促成他们内部间徒耗实力的竞争,分散康熙默定继承人胤禛的外部压力;

二来可以借助胤禵的军事能力,扭转西北与罗布藏丹增对峙的不利局面。

这样的安排,八阿哥胤禩可是吃了大亏,不但自身内部实力锐减,而且反而凭空增加了一个手握重兵的竞争对手。

京城内要同四阿哥胤禛过招,西北又要防着十四阿哥胤禵建功立业树立权威抢了自己的风头,可以说胤禩从此陷入了疲于奔命的两线作战困境。

大将军王胤禵呢?或许他还心存凭借军功夺位的幻想,只不过稍微冷静下来想一想,就能明白打从一开始,皇位就是与他无缘的。


康熙这边自知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如果真要传位给胤禵,哪里还会让继承人远离京城,这不是给其他想夺位的皇子留下作乱的空间吗?

八阿哥胤禩这头,胤禵违背八爷党的意图,伪造胤禩的手书耍诡计逼着鄂尔泰同意出击叛军,等于就是撕破了脸自绝于八爷党,哪里还能指望八哥、九哥、十哥帮着稳住京城局势等他赶回去继位?

还有四阿哥胤禛,当初以举荐胤禵当大将军王为条件,完成了由胤禵举荐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的政治交换,目的就是为了让年羹尧拿粮草死死控制住西北大军的行动。最后胤禵没饭吃的20多万大军,果然成了壮观的摆设。

最失落恐怕还是八阿哥胤禩,没能如愿以偿掌控西北大军兵权,只得依靠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

这个成文运哪能是十三阿哥胤祥的对手。


胤祥是个从小在军营里滚大的阿哥,军队里有许多都是他昔日的忠实部下,他往丰台大营里一站,成文运立马把控不住了军营里的局势,稍一嘴硬还落得个被斩杀的下场。

如此一来,八爷党京城内没有隆科多的支持,京城外又失去了成文运的兵马,根本无力与四阿哥胤禛竞争,只能眼巴巴得看着皇位落到胤禛手中。


竹山清溪涧


其实老八胤禩没有忽略,忽略了的是老十四胤禵!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剧情就是九子夺嫡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大、老二、老三挨个退出了竞争,老八胤禩的对手只剩下了老四胤禛,可是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他调换了炮口,开始对老十四胤禵发炮呢?

一、

老十四胤禵本来没有夺嫡之心,一心一意要辅佐老八胤禩上位,直到后来他敏锐的发现一个问题:

在雍正王朝前期,老十四胤禵出场并不多,主要体现的就是老八胤禩一伙,太子胤礽一伙和老四胤禛一伙的三方争斗。而老十四胤禵真正具备存在感的行为,其实就是和老十三胤祥因为太子胤礽复立之事而战。

很多人以为这个老十四胤禵就是愚蠢,怎么可以明目张胆的支持老八胤禩呢?难道他不怕康熙帝真的会砍了他?

其实,老十四胤禵的行为恰恰相反,不仅不是为了激怒康熙帝,反而是为了赢得好感,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在于康熙帝曾经说过的一句“十三阿哥胤祥做到了一个尽弟弟的本分”。

这句话是针对老十三胤祥护着太子胤礽来讲的,而且康熙帝在让大家举荐新太子的时候要狠狠的夸了老十三胤祥一顿,原话是:

“这个新太子是谁,朕心里没有底,但还是这一条,这个人一定要有德,胤祥在这一点上就不错,他敢于在胤礽将获重谴的时候,不避嫌疑,陪着他,护着他,他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情谊,做臣子的忠尽。”

这就说明,康熙帝更看重的是尽弟弟的情谊和做臣子的忠尽,这也正是老十四胤禵的聪明之处,他看似“无脑”的跟老十三在大殿前大打出手,真实目的不是为老八胤禩抱不平,而是为了自己讨康熙帝欢喜。

二、

但是在老十四胤禵讨康熙帝欢喜的时候,他发现的一个细节,让他对老八胤禩有了一点点看法:

老十四胤禵为了老八胤禩跟老十三胤祥打架,后来被康熙帝劝住,但是老十四胤禵并没有收敛,反而顶了康熙帝几句话,气得康熙帝举刀就要砍他。

但是这个拦刀也是非常有学问的,我们看看其余皇子的表现:

老十三胤祥反应最快,他一把推开了老十四胤禵,并且死死拦着他,防止康熙帝真的砍到老十四胤禵。太子胤礽、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都极力阻拦康熙帝,太子胤礽是站着拉着康熙帝的袖子,老八胤禩是跪着抱着康熙帝的大腿,只有老四胤禛是迎着康熙帝的刀刃去的。

从这一点上,老四胤禛的表现比老八胤禩的要好得多,这也让老十四胤禵对老四胤禛有了新的看法,两个人的关系也适当了纾解了一番。

而老十四胤禵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空,因为他成功了,虽然康熙帝册封他的母亲乌雅氏为皇贵妃,并不一定是看在老十四胤禵的份上,但是他心中会认为是自己的这次行为让康熙帝对自己另眼相看,从而母凭子贵,自己的母亲升任皇贵妃,自己也在康熙帝的心中增加了筹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老十四胤禵虽然不是亲王,但是也开始掌管兵部,地位已经不比老八胤禩低了,也就开始了他的夺嫡之争。

三、

随后老十四胤禵的机会到了:

因为西北打败了仗,康熙帝想指派一名皇子任大将军王,去西北平乱。

其实西北为什么会打败仗,这跟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脱离不了干系,也正是他们从中作梗,才有了这么一个大将军王空缺。

其实从大家得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起,老八胤禩就知道自己可能压不住老十四胤禵了,甚至把他喊过来敲打敲打,老十四胤禵也心领神会,耍了心眼,回了一句:

“八哥,无论年资还是德望,十四弟都不及你一分,你这样说便是怀疑我,我愿歃血为盟以明心志。”

嘴上这么说,心中可不是这样想,自己这些日子忙来忙去,还不是为了能出任大将军王?甚至都忙忘记了自己母亲的寿辰,用原著中的一句话讲就是:

“忙党争孝子忘母寿。”

后来老四胤禛及时调整策略,举荐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再加上当年的拦刀之恩,让老十四胤禵向老四胤禛这本靠拢了,还傻啦吧唧的举荐了年羹尧为陕甘总督。

而这些私下的活动都是瞒着老八胤禩进行的,所以在最终获得大将军王以后,老八胤禩一伙非常生气,从而把矛头对准了老十四胤禵,毕竟他们是这样分析的:

“这个大将军王,咱们一定得争……不管谁当这个大将军王,他就是皇阿玛的继位人。”

四、

其实老八胤禩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自己最应该对付的是老四胤禛: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以后,老八胤禩不可能不知道,康熙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分化自己的力量。只是老十四胤禵并没有分析出来,还在做着他的皇帝梦。

所以他后来跟老九老十说:

“老十四那里千万不要翻脸,也无需担心,他远在西北,只算手足之疾,老四坐在京里,他才是心腹之患!”

而老八胤禩已经感受到了,一旦西北战事结束,那也就是他们一伙失败之时,所以他不断的给老十四胤禵写信,告诉他千万不要决战。

一方面康熙帝急于想要一场胜利,一方面老八胤禩又阻止决战,甚至不给提供粮草。但是老四胤禛也没有闲着,利用各种方法让年羹尧硬是在决战前把粮草送到了。

老十四胤禵耍了个心眼,毕竟他曾经模仿过太子胤礽的手谕,再模仿个老八胤禩的书信还是非常容易的,于是成功的离间了自己身边的间谍,从而脱离老八胤禩的眼线,打了一场胜仗。

这场仗打完,老十四胤禵出尽了风头,但是老八胤禩明白,老十四胤禵的处境其实在变差。于是利用送寿礼的时机把老十四胤禵的寿石换成了死鹰。

很多人以为他这是在害老十四胤禵,他这是嫉妒老十四胤禵立了大功,其实大家都误会老八胤禩了。他这样做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激怒康熙帝,只要康熙帝怒了,那么朝局变乱,这时候他跟老十四胤禵里应外合,有兵、有人、有钱、有权,自然也就掌控了天下。

只是康熙帝玩了一场沉默,静悄悄的就化解了这场危机。

很多人奇怪,老八胤禩陷害老十四胤禵,为什么老十四胤禵回京后没有找他们麻烦?

原因就在此,老十四胤禵后来也明白老八胤禩的这个行为的真正意图,可惜为时已晚,因为大势已去,军权已丢!

所以这场夺嫡之战,之所以后来老四胤禛胜出,全在于老十四胤禵只是小聪明,全局意识还是差了一点。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胤礽二次被废之后,胤禛被革除了领侍卫内大臣的衔,不问政务,潜心佛法。一副完全被排除出继君人选的态势。而与之走得较近的胤祥此刻也也在圈禁之中。


(他们感觉胤禛已经被排除出去了)

无论是胤禵还是胤禩都觉得,老四胤禛就是“胤礽党”,胤礽被废,他们被打压也是情理之中的。加之胤禛一直是”立志”做康熙”孤臣”的。因而无论是”江南筹赈”还是“追比户部欠款”,上上下下得罪的朝臣、士绅数不胜数。此刻的胤禛外无”人脉”,内无“圣心”。所以无可顾虑之必要。


(胤禩还判断胤禵是继位人)

而此刻的勾心斗角,围追堵截发生在原属同一阵营的胤禩和胤禵之间。胤禵突然受宠,圣宠日隆,地位直线上升。而胤禩在二废太子之前,议立太子人选之时,已经被康熙名言打压。而在胤禩的眼里,觉得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康熙在考验自己;一种康熙看中了老十四。所以在胤禩的眼里,太子只可能出在自己或者老十四身上。

而胤禵也不断感受到康熙传来的善意,甚至还有胤礽倒台,胤禛释放的善意(曾经主动举荐自己做平远大将军王),更关键的是一心储位的老八胤禩开始逐渐释放不友好了。那更证明自己有资本去”争一争”了。


(原来还是小弟一枚,现在要当大哥了)

然而他们越是争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越是看不清康熙真正的“圣意”。他们争得凶,结果越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胤禩和胤禵根本没有深思过胤礽为什么被废?老十三胤祥为什么被圈禁?佟国维为什么被清算?

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看不到利益背后的陷阱。

而胤禛哪怕也不明白,他背后的高人邬思道也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所以“不争才是符合圣意的争。”


炒米视角


大将军王这个职务确定为十四阿哥胤禵,朝廷上下,包括八阿哥胤禩都认为皇帝的继承人就是十四阿哥胤禵无疑,这对八阿哥胤禩的打击很大,还有可能未来还要向这位弟弟,或者说是自己曾经的属下“俯首称臣”,心里一万个不甘,他要控制大将军王,让他对自己俯首帖耳。

八阿哥胤禩在西北大营的大将军王帐下安插了亲信“雅布齐”的同时又安插在大将军王胤禵身边一个“鄂伦岱”,大将军王胤禵一有动静,八阿哥胤禩马上就知道。


还有一层;雅布齐与鄂伦岱互不相属又互相掣肘,这样;大将军王胤禵不得不听命于八爷党的老大“八阿哥胤禩”。

在京城里的八阿哥胤禩没想到鄂伦岱反水了,这就意味着八爷党内部就此产生了分裂,既然大将军王胤禵是皇位继承人的后备人选,那就等于与我八阿哥胤禩为敌。

九阿哥胤塘说的对:

原来一直以为“老四”想当皇帝,现在看来是“老十四胤禵”想当皇上! 老十四这位大将军王不听招呼了。

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演绎情节分析看:这个事是发生在康熙帝万寿节的前几日,或者说是前十几日,八阿哥发信鄂伦岱转告十四弟,在等等发兵,康熙帝老爷子看来身体状况不怎么样,挺不了多少时日,到那时行动不迟。

到那时,必定大乱,孤身一人的雍亲王四阿哥胤禛没有控制局面的能力,一旦康熙帝突然驾崩,再打!

十四阿哥胤禵猜透了八阿哥胤禩的心思,到那时你八阿哥胤禩带着一帮人登基做了皇帝,那时候我这个大将军王一打,帮你“老八”打江山,成了你的擎天保驾之臣子吗?

内部开始较劲了,却忘了“螳螂扑蝉”的雍亲王四阿哥胤禛在后的存在!

不争是争的雍亲王

孤臣并不孤独,以静制动,坐山观虎斗才是四阿哥胤禛的真本事,以邬思道的判断;他们要乱,四爷就有求稳,只有出其不意才能制胜。

康熙帝的身体的确不好,在位六十一年了,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在八阿哥胤禩眼里,这个皇帝继承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是否能坐上皇帝!

忙活了十几年,现在才明白,原来自己最大的政敌不是雍亲王四阿哥胤禛,而是自己团队的小弟老十四胤禵,而且大变可能就在眼前。

在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眼里,自己这个大将军王就是皇位的继承人,为什么要受制于八阿哥胤禩,平叛打胜了不算,如果八阿哥胤禩阻碍我这个大将军王,我就提十几万兵马勤王,来他个“清君侧”。

就这样;原本是八爷一党,现在竟然成了对手,完全忽略了“雍亲王四阿哥胤禛”的势力存在。

天真的八阿哥胤禩失算了,没想到四阿哥胤禛内有隆科多把“宝”押到了康熙帝身上。

外有年羹尧作为四川提督象根绳子勒死了京城与西北大营的通道。

那边的大将军王胤禵更是无奈,粮草改成为三日一供应,十几万大军出不了西宁就得饿死,刚刚要猛醒,京城传来快报:康熙帝已经驾崩,四阿哥胤禛已经登基,是为“雍正皇帝”,只有哭的份。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否则后果自负!欢迎网友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


胤禛像狼,平时一直隐忍,机会到来时,出手又准又恨。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电视剧中,胤禛在皇位争夺战中能够胜出,和胤禛采取的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胤禛的策略是“韬光养晦,不争是争”。这样的策略既麻痹了对手,又隐藏了自己。

隐忍!

胤禛在皇位争夺战一直把自己隐藏了起来。

首先,黄河发大水,胤禛主动去筹款赈灾,追缴国库欠款,胤禛主动请缨,不惜得罪众多官员,太子被废,胤禛没有落井下石,并为太子开脱,北兵败之际,胤禛主动举荐竞争对手去当大将军,这所有的一切给皇帝,给大臣和众阿哥留下了一个印象就是:胤禛一心为国为民,不争权夺利,不收买人心,不参与皇位的争夺,就连精明的康熙皇帝也被骗了。



胤禛成功把政治上的野心隐藏起来,和各路人马保持比较好的关系,一方面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保持好关系,另一方面也为废太子说好话,这些行为得到了康熙皇帝高度的评价。

“前拘禁允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允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

胤禛在政治上,隐藏自己的野心,在生活上更是表现出一副不问世事,勘破红尘的样子,他吃斋念佛,生活简朴。他曾写到: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胤禛成功的把自己的野心隐藏起来了,他的行为麻痹了对手,八阿哥胤禩先是把太子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后来又把十四阿哥胤禵,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准,恨!

胤禛把自己的政治野心隐藏起来,但是私下里,他可没有闲着,对不同的政治对手,有着不同的人策略。

首先是对太子,在胤礽是太子期间,胤禛清楚知道自己的实力,所以胤禛一直公开支持太子,即使太子被废,胤禛也为太子说好话,得到康熙皇帝的表扬,在扳倒太子这件事上,看似是八阿哥胤禩取得了胜利,其实获利最大的胤禛。



其次,对八阿哥的竞争,胤禛眼光独到,他没有像胤禩那样到处收买人心,形成势力,因为胤禛清楚地知道康熙皇帝是最高决策者,所以胤禛处处迎合康熙皇帝,在康熙皇帝眼里胤禩假仁假义,收买人心,而胤禛一心为国,至诚至孝。

最后,对十四阿哥胤禵,胤禛一方面举荐他出任大将军,获得康熙皇帝和十四阿哥胤禵的好感,令一方面又积极拉拢年羹尧,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来控制粮草,钳制十四阿哥,使得十四阿哥纵有十万大军,也无用武之处。

胤禛对每个竞争对手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可以说是又恨又准,招招对准了对手的死穴,一击致命!



所以说,九龙夺嫡中,太子懦弱无能,结党营私是一头羊,八阿哥胤禩收买人心,势力强大是一头狼,四阿哥胤禛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所有的对手都忽略了他。

胤禛在九王夺嫡中的胜利,处处透露着老子《道德经》的智慧。

西方哲学家尼采说,老子是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每个人都能汲取所需的营养。



《道德经》在道家以外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汉初黄老之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深深打上了老子的烙印,老子的思想所及包括政治学,经纪学,心理学,文艺学,教育学,逻辑学,军事学,管理学,养生学,建筑学美学,伦理学等等。

法家韩非子“君无为,法无不为”,汲取了道家思想,兵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示弱”汲取了道家的思想,胤禛在九王夺嫡中的斗争哲学也是汲取了道家思想,“无为,而无不为”。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胤禛不争,结果是胜利者。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胤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却是最后的胜利者。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八阿哥胤禩是“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弱能变强,强能变弱,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必然会向反方向发展,“反者,道之动也”,胤禛一直处于劣势,最后能胜出,“弱者,道之用”,“强梁者不得其死”!

总之,胤禛在九王夺嫡中,把老子《道德经》的智慧发挥到极致,隐藏其自己,示弱对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我是一个小书虫


康老爷子的一招“大将军王”让老八党开始分裂,胤禛的孤臣做派转移了老八党的视线,一大一小两狐狸各自施展了手段,堪称经典!

自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后,胤禛被革除了领侍卫内大臣的头衔,自此潜心佛法,不问政事;“侠王”老十三胤祥还圈禁在宗人府中。

“太子党”三剑客废的废、孤的孤、圈的圈,哪里还有手段翻起风浪!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老八胤禩还是十四胤禵,对胤禛被打压都看成了理所当然。



因为在他们眼中,胤禛最大的靠山就是太子胤礽。如今太子倒了,胤禛自然就无法在朝堂上立足了。

老八党都误解了“贤王”在康熙眼中的意义,殊不知,这是康熙最厌恶的地方。

和胤禛坚持做“孤臣”的政治思维不同,胤禩是朝堂上下人人称颂的“贤王”,得到了士绅官僚的拥护,这就触犯了康熙的逆鳞!

胤禩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江南筹赈”、“追缴户部欠款”上,他能躲就躲;反观胤禛,虽然挺身而出,但得罪的朝臣士绅无数,以致太子被废后导致外无”人脉”,内无“圣心”的局面。

所以老八党对胤禛担心也就多余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老八党始终看不清朝堂的形式,他们已经被利益迷失了双眼!

老十四胤禵受封大将军王,而胤禩却已经在举荐新太子人选时被打压。

这就给老八党政营的四位阿哥提供了无尽的想象,自己皇阿玛要么是在考验老八,要么就是看中了老十四,所以太子只能从他们之中二选一。

皇位的诱惑谁能经受得住!何况手握重兵,又得到康老爷子善意的十四胤禵,认为自己争一争有何不可?

“死鹰”事件的爆发,原以为康熙会雷霆震怒,结果却是轻轻放下,这就更坚定胤禩和胤禵对自己的判断,“争”就成了他们之间的较量!

老八党就此产生了裂痕,他们更本就没有从中看透康熙的真正意图,忽略了那头隐藏在深草丛中的斑斓猛虎,老四胤禛!

而这一切,鬼才邬思道看得一清二楚,“不争才是大争,才是圣意!”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雍正王朝》讲述了九子夺嫡的故事,当然跟历史上应该有很大的出入,毕竟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帝王之家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冷酷无情的画面!

康熙晚期算是一个盛世时代,他凭借着文治武功擒拿鳌拜,收复台湾,剿灭三藩,征服蒙古草原葛尔丹,与沙俄帝国签订了第一份平等条约,完成了祖国统一的大业!治国有道,治家无方,这是自古开国皇帝的一个弊端,而圣祖康熙却也经历了类似的事情,本来子嗣众多对于帝王之家是一件好事,这么多的儿子能够替康熙排忧解难,他应该感到幸福,然而康熙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皇帝就一个,优秀的儿子又太多,自古都是成王败寇,无论谁当上皇帝,都会打压其他众多兄弟,严重直接就杀死,轻的也要把他们圈禁终生!这就是一个帝王的治国之道!

康熙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君王,待他晚期的时候,他已经清楚的看到了大清王朝腐败不堪的局面,此时此刻正是需要一位英明的帝王来带领大清帝国进入一个全盛时期,外患已经基本平复,就差家中这个大任会落在谁的头上了!

康熙晚期,老大因为镇魇太子,并扬言要替父杀子,这严重犯了大忌讳,被康熙圈禁终身!老二,这位太子当了三十多年,这中间经历了太多的故事,尤其是兄弟之间的阴谋诡计,让他从十分睿智的人变得十分惊恐,非常害怕自己自身难保,最终耐不住压力,兵行险着,棋差一步,举兵犯上,被康熙无情的镇压,圈禁终生!老三呢,一心想凭借修书,著书讨好康熙,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康熙的青睐,等待时机奋发图强!然而康熙的眼睛是雪亮的,机会总是留给那些已经准备好的人,论行军打仗,治理河患,清查国库,三阿哥都没有做出绝佳的表现,仅仅著书这一方面不足以胜任一国之君!早早被排除在外!老十三性格耿直,容易被其他兄弟暗害,所以他遭到康熙的保护被圈禁起来,随时都可放出!老九,老十都不是省心的主儿,跟老八一伙的,并且还非常明显,康熙看在眼中,能不知道么!!

所以,最终有资格当上皇帝的只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虽然八阿哥结党营私被康熙怒骂,像似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但是八阿哥人缘好,能够做到一呼百应,最后多嫡真要是乱成一锅粥,他的机会还是蛮大的,毕竟西山大营都是他的人在控制着!而四阿哥应该是康熙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选,能够做到处事不惊,没有培养自己的嫡系门人,能够敢于得罪朝廷大臣,适合做皇帝!而十四阿哥性格倔强,冲动,更适合带兵打仗,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将军的职位!

然而聪明的康熙布了一个大局,蒙蔽了老八和老十四的双眼!西北战事连连,而清军确实屡战屡败,这主要原因就是兵部由十四阿哥管着,陕甘总督是八阿哥的人,如果这两人联手,谁去了都一样!康熙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要分化老十四跟老八,于是,康熙提出了一个建议,从众多皇子中推举一位大将军王,替父出征,代表着康熙的圣威,那么换句话说,谁能够当上这个大将军王,谁就是康熙指定的继承人。康熙想要磨炼一下这位十四阿哥,看看他能否成才!

此时,老八跟老十四都想当这个大将军王,但是谁都没有把话放到明面上来,还都装的往外推。四阿哥这个时候看到时机成熟了,于是他开始了他的忽悠大法,他趁着给额娘过寿之际,老十四跟老四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只不过走的疏远了点!这个时候,老四开始忽悠老十四,推举他当这个大将军王,意思很明显了,咱哥俩谁当都一样,但是老爷子肯定是看中老十四了,以后建功立业之后,这就是当合法继承人的资本啊!老四心悦诚服的全心助老十四,老十四听了这话,定然心里是美滋滋的啦!既然有四阿哥的支持,看来大将军王,皇权基本上有8成的把握,在外有老十四,在内有四阿哥,有机会当帝王,老十四怎么能够错过!

老十四顺利的当上了这个大将军王,远离大清帝国的政治中心,老八看到此番情景,他必然会想到,这老四跟老十四这是一伙的啊!这个老十四自己想当皇帝,于是他俩的关系开始了白热化,而老八对老四基本没放在心上,他认定了老四在帮老十四,所以,这主要的政敌还是老十四啊!何况老四没有什么实力!

于是老八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对付掌兵的老十四身上,这就给了老四喘息的机会,康熙过寿,老十四本来送了一块奇石,愣是让老八换做一只死鹰,这种高明的手法,加速了康熙的死亡,康熙看到死鹰,简直气的冒烟了!这就是他所扶持的十四阿哥么!

康熙对老十四的失望也是老四的一个更好的机会,何况康熙的身体日渐转危,一天不如一天,最终也没能等到老十四扫平西北回朝,于是这个皇位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四阿哥手中,当然四阿哥也不是没有准备的,西北大营靠十三爷,康熙床前靠十七阿哥和除了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的所有阿哥!隆科多,张廷玉都应该跟四阿哥过过话!

所以,邬思道的话是求稳,而八阿哥是求乱,最终八阿哥仍旧是没能斗得过四阿哥胤禛,也不是忽视了四阿哥的存在,只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没想到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他能够想得到,他不就当皇帝了么!所以说,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八阿哥还自以为西山大营控制牢牢的,这就是资本,就有话语权,可惜终究是黄粱一梦!


可乐男孩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八胤禩与老十四胤禵在竞选大将军王时并没有忽略真正的对手老四胤禛,只不过随之而来的是老四用了一招乾坤大挪移使老八与老十四开始产生了裂痕,由同盟关系无形中成为竞争关系,两人内斗自然无暇顾及老四了,因为老四推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而康熙也采纳了。

康熙末年的竞选大将军王一事,老十四成为大将军王,使八爷党一致对外的步伐成为老八将老十四视为最大对手的内乱的情况,老四自然是渔翁得利了。

一、先说说大将军王有多重要。

康熙末年,西北战事不顺利,朝廷的六万大军全军覆没,一时人心惶惶,而康熙为了避免更多的失败和西北战事的胜利,打算在诸多皇子中选择一位大将军负责西北的战事,享受王的待遇。

当时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康熙多次申明不再立太子,情形有些不明,而康熙通过立大将军王传达出的某种意思似乎代表着大将军王等于继承人一般。

一时之间诸位皇子摩拳擦掌,都是跃跃欲试,甚至老四胤禛特意在府中练习箭术。(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而八爷党也是蠢蠢欲动,但老八分析了以后,认为自己不得圣心没有机会了,打算全力支持老十四。

而八爷党并非铁板一块,表面上看似八爷党拥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的四位阿哥豪华阵容,其实一直隐性分为两派,老九老十可以说是老八的死党或者说铁杆粉丝,对老八的忠心程度没得说,而老十四虽然也对老八是言听计从,但只能说是最大支持者,政治投机老八,并非死忠于老八。

老四胤禛经过邬先生的一番分析以后,知道了西北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就是八爷党搞的鬼,在后方多方牵制才导致的这场失败,就想通过再立前线主将人选来立自己的人为主将,将影响力渗透入军队,以控制军队。

康熙帝对于八爷党的小动作是洞若观火,所以选皇子为大将军王只是幌子,只是打算派一位八爷党的人来前往西北前线,这样没有八爷党在背后牵制,西北战事就可以稳定下来。

猜透康熙心思的老四胤禛就通过以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的条件来推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同时也使一致对外的八爷党开始产生了矛盾。

老十四成为大将军王以后,毕竟他不是老九老十那样死忠于老八的人,而且老八说全力支持老十四继位后,老十四的野心也展现出来一些,老八当然不放心先是派雅布齐塔宁和鳄伦岱来监视老十四,两人的斗争由此开始,最后老十四策反了鳄伦岱,打了胜仗。派鳄伦岱回京给康熙送祝寿礼物时,老八又将了老十四一军把礼物换成死鹰,气的康熙晕倒。

可以说因为很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大将军王一职使老八与老十四这两个同党开始分裂对抗,转移了对老四的注意力。


二、其实老八与老十四一直没有放轻对老四的重视

早在老四下江南赈灾表现出不一般的能力以后,老八就对老四提防有加,比如在老四死党老十三府里安插眼线。老八还举荐老四心腹年羹尧为四川提督来挖墙脚。太子胤礽复立以后,老八又收买老四府里的高福获得再废太子的把柄之太子亲笔信,当然也是老四故意让高福送给老八的,促成了太子第二次被废。

竞争大将军王时,老四出了高招虽然使老八与老十四对立,而且暂时转移了八爷党对他的注意力,但老十四更是借着举荐年羹尧为川陕总督的时机再次拉拢年羹尧,差点策反成功。年羹尧入京以后就先找的老十四并且随之一同入老八府邸议事,不是老四扣下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任命书敲打了一番年羹尧,他就真的被策反成为八爷党之人了。

而且负责京城守卫的隆科多虽然是老四的人,但立场并不是很坚定。(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这一点可以从康熙驾崩时可以看出,当时隆科多负责拿遗诏,但迟迟没有出现,直到老十三被放出夺取了丰台大营的兵权回来保护老四以后,隆科多才十分凑巧的拿着康熙遗诏出现,可以看出隆科多并非老四死忠分子,属于政治投机者。


康熙临死之际,八爷党又想通过老四府里的与太子偷情过的庶母郑春华做文章,还是太子师傅王掞出面说的郑春华自尽而死。

可以说老八与老十四对于老四从来没有忽略过,只不过因为大将军王的任命问题而成为对立所以有些忽略了老四,但也没有真正忽略了老四这个敌人。

三、老八忽略老四之谜

参考康熙驾崩之际,老八最起码拥有着京城外丰台大营的兵权,而与他斗争的老十四再怎么说还是八爷党成员并没有撕破脸皮。(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所以远在西北的老十四也是八爷党震慑其他势力的一大利器。

京城中重要的守卫力量是隆科多的步兵统领衙门,隆科多属于政治投机者,虽然是老四的人,但并非坚定支持者,八爷党也是多方拉拢,所以隆科多的力量并非决定性因素。

这样一来,远在西北的老十四手握重兵,京城内老八的势力盘根错节,又掌控京城外的丰台大营,不说高枕无忧也差不多是最强大的势力了。这样老八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老四这个大敌。

最后老四放出大杀器老十三掌控了丰台大营,彻底逆袭成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第二十一期雍正王朝分析完毕,谢谢观看!


宋安之




不得不说邬思道老头给胤禛制订的夺嫡战略是绝对正确的。

当年朱元璋在夺天下之初,身边的谋士朱升告诉他称霸三绝招: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实力不够的时候就慢慢积累实力,只要不被别人打死就有机会翻盘。实力强大了,做什么都能成功。

三国时的袁术老兄也是兵强马壮,就是因为称帝,成为其它各路军阀的眼中钉,枪打出头鸟,最终给搞死了。

当时胤禛面对当大将军夺取兵权时,也有些冲动了,差一点成了出头鸟;还好被邬思道及时提醒给按回去了,没有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其它几位阿哥打击的目标。

扮猪吃老虎是历代最实用的绝招。胤禛必须把自己打扮成太子党的成员,才能得到康熙和其它阿哥的信任,相信他不会出来夺权。太子就是胤禛的挡箭牌,用来掩盖他所有布局的工具。



在最关键的时候,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两个人内部也发生了冲突,让他们相互成了敌人,把胤禛忘记了。

八阿哥在朝内被称八贤王,深得百官的人心。这对康熙来说,就是最大的隐患,就是对自己皇权的极大威胁,他都不会放过。

用电影台词的话来说:你要的东西,我可以给你,但你不能抢!抢了就是找死,哪怕是亲爹亲妈亲儿子也不行,全部得死。

因此八阿哥自作聪明的行为,早就让他成为别人的靶子,让康熙把他踢出了接班人梯队的培养行列。

对于皇帝来说,对自己皇位没有威胁的人就是最好的人。胤禛不管在任何场合都表明自己支持太子,就是在变相的表明自己没有夺取皇位的野心,这一点深得康熙的赞许,也非常让他放心。

胤禛又勇于任事,对于那些脏活累活抢着干,表现出一个领导人最大的特质,就是担当两个字。作为统治清政府60多年的皇帝来说,他是明白这一点的。



说白了,阿哥在下边不管有多忙活,到最后都有可能是白忙活。因为最终哪个人来接班是康熙说了算。不去争取康熙的支持,做什么都是白搭。

康熙面对当下的形势,就找了自己亲舅舅佟国维,让他退出,让佟家晚辈隆科多接班九门提督,就是一个信号,可能八阿哥没看明白,这是为未来的皇位接班人在铺路。

十四阿哥当上大将军王,于是生了夺位之心,和八阿哥斗了起来,让康熙对他们都很失望,他们俩个就基本上都出局了。

在这个时候,胤禛又布下了更深的一局棋子,保举年羹尧当了陕甘总督,来制约十四阿哥。然后胤禛又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为妃子,用来制约和拉拢年羹尧。

自此胤禛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不管是大清的军权还是北京的军队,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基本上可以防范自己上台后,其它阿哥借机来造反。

真正的高手,做事从来都是悄悄布局,水到渠成;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到其它人发现的时候,已经羽翼丰满,无可奈何了。

毫无疑问,胤禛就是这样的高手。


新知传习阁


因为四阿哥本来一直给外边人的假象就是太子党的人。太子胤礽第2次被废以后,太子党基本完蛋。时时刻刻和四阿哥胤禛混在一起的十三阿哥胤祥也因为郑春华事被康熙皇帝判处10年监禁。虽然太子在被废的时候,当着众阿哥的面,含沙射影的说胤禛才是隐藏最深的那一个。但是紧接着大将军王事件和胤禛,胤禩的革职,让大家都消除了疑虑。


我们纵观《雍正王朝》前20集,胤禛一直以一个低调处事的形象出现。即使是黄河发大水,江南募捐和追缴国库欠款两件事胤禛可以说是办得不错。但是这两件事都是别的阿哥都不愿意做,胤禛最后接手的。所以这两个烂摊子收的虽然不错,但是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刑部案件胤禛也是积极主动的去表现出争夺主审权,背地里又悄悄地把自己搞出大病,“躲过一劫”。

大将军王一事,在满朝文武看来,谁当上谁就是下一代皇帝。所以在老十四当上大将军王以后,八爷党可以说是祸起萧墙之内,十四阿哥成为重点的怀疑对象。朝廷很多官员就已经认为十四阿哥是下一任皇帝了。死鹰数事件以后王掞举荐四阿哥的时候,康熙皇帝不仅没见,反而让他告老还乡。康熙皇帝也并没有追究死鹰事件的来龙去脉,反而把胤禛,胤禩,张廷玉,马齐等一干骨干大臣的职位官降一级。这就营造了康熙要为十四阿哥登基作准备的假象。所以康熙内心的关键人物四阿哥就被变相保护了起来。



十四阿哥身在边疆,自己的大将军王职位是四阿哥举荐的,这时候他对自己的四哥还是有一点感恩之心的。自己身边被老八安插了奸细,这让他很不快,所以十四阿哥策反了鄂伦岱以后,他的心思都在八阿哥和皇位上,四阿哥属于主动让贤的,他就暂时不考虑了。因为在大家眼里四阿哥举荐老十四当大将军王,是因为太子倒台后,急于找一个将来的皇帝作后台。毕竟四阿哥和八阿哥关系并不好,几次办事从江南募捐到江夏镇惨案,都是砸了八爷党的人。



说到最后不得不佩服康熙的运筹帷幄,算无遗漏啊,死前还要告诉自己的儿子们“老子就是老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