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有资格分安置房?

家都很清楚了,除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之外,其他所有村子都面临着拆迁,或早或晚而已。那么,在每个即将拆迁的村庄里,什么样的人有资格获得政府的安置房呢?

我知道这个问题目前倍受大家关注,原因之一就在于,有很多人“身份特殊”,或者身份“悬而未决”,担心自己没有资格。别说50平米,就是30平米,该拿而没拿也是莫大的损失啊。因此,对于安置对象的界定,正成为当下三县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结合全国其他地方过往案例、新区特点以及相关法规条例,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希望能让你悬着的心稍稍放一放,也帮助大家开启一些思路。

1、首先要确认一个事实,对农村宅基地的征收,安置对象指向的是农民。那么,参照的核心要件就两个:一个是农村户籍,一个是合法宅基地。

2、显然,具有搬迁范围内的合法户籍及合法宅基地的村民便是拆迁安置对象,他们享有被安置的权利,可按人头获取一定面积的安置房。

3、很多读者经常询问,我的孩子上学走了,户口也迁走了,到分房的时候也毕不了业的话,孩子还能不能分房啊……大家很焦虑,生怕错过什么。

事实上,这种情况放到全国来看,尚无一例不给房子的。因为他虽然现在在外上学,但他在毕业之前依然属于本村人,因此,雄安新区也绝对会认这种情况。

我把它说的再严谨一些,这样表述应该更准确:原户籍在搬迁范围内,现已迁出就学的在校生,属于安置对象,享有被安置权利。

4、同样,原籍在搬迁范围内,现已迁出的现役军人也属于安置对象,也同样可以拿到那几十平米的面积。

5、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现在正在外地坐牢,不管是山南海北,别着急,踏实坐你的,三县户籍的服刑人员也同样在安置范围之内。

6、你说我家添了新丁,但到现在都还没上户口;我娶了媳妇,但我媳妇的户口一直还没迁过来。这样的情况怎么办,算不算?按照全国其他地方的通常做法,都是算的。因此,有一些情况没有落实到户口本上,也是可以被安置的,别着急也别心慌,身份比身份证重要,是钻石不怕有没有包装。

7、我知道在三县有很多这样的情况,自己在城镇上班,户口也早迁出了本村,但家里还有自己的老宅或其他房产,这种情况怎么办,能不能拿到安置房呢?

这个问题在各地有不同的操作。比如在河北廊坊,他们的办法是,祖遗院落不分大小,可享受两个人的安置面积。也就是说,如果人均50平米,你的祖宅可以置换一套100平的房子。

但是,如果不是祖传继承下来的,即使你在村里有合法居住用房,但因为你不是村民身份,没有本村户口,就不能成为安置对象,不会拿到安置房。

至于雄安会不会具体区分一些特殊情况,有没有一些灵活手段,目前尚不清楚。但整体上看,农村安置一般都不会安置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8、从以上可以看出,本村户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因此,对户籍认定都会划出一条时间上的截止线。有的地方定为拆迁公告发出之日,这天之前在籍的都算,之后哪怕过了几分钟你再出生的孩子都不会算;也有的地方会往前推一个时间,以公安部门在这个时间点冻结户口为基准,之前都算,之后无效。

以上粗浅认识,仅供参考。按照相关流程,对安置对象的认定,应该会有公告予以公示,大家可留意。

届时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务必抓紧和征迁安置人员沟通,合理合法表达自己的诉求。毕竟农村问题千差万别,如果政策确实没有涵盖到一些现实情况,也希望政府部门充分听取群众声音,及时完善细节,维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